一种扩孔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8020发布日期:2018-09-25 18:48阅读:33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头,尤其涉及一种扩孔钻头。



背景技术:

扩孔机能够扩宽已在岩土或者岩石中形成的开凿孔,广泛应用于矿山开凿、地质勘探以及基础建筑中。其中,钻头是扩孔机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扩孔的孔径以及能够承受的载荷力。现有的精度较高的扩孔钻头,其结构往往比较复杂,不适用精度要求不高的应用情况。并且,现有的扩孔钻头其扩孔的孔径往往是固定的,不便于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进行扩展。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扩孔钻头,所述钻头包括导向头、钻杆、若干个导向套、若干个扩孔翼和若干个扩孔刀,

所述导向头设置于所述钻杆的一端;所述若干个导向套直径由小到大依次排列,且都与所述钻杆同轴;所述若干个扩孔翼以所述钻杆为轴线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扩孔刀均匀设置于所述扩孔翼的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套靠近所述导向头的一侧均匀设有若干扩孔刀。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套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导向套和第二导向套;所述第一导向套和所述第二导向套依次排列,且所述第一导向套设置于靠近所述导向头的一端;所述第二导向套通过若干个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导向套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扩孔翼包括第一梯度扩孔翼和第二梯度扩孔翼。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梯度扩孔翼的一条侧边与所述钻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梯度扩孔翼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套固定连接。

或者,所述钻杆与所述第一导向套之间设有若干个支撑板,所述第一梯度扩孔翼的一条侧边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扩孔刀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梯度扩孔翼的另一条侧边边缘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梯度扩孔翼的一条侧边与所述第一导向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梯度扩孔翼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套固定连接。

同理,当所述导向套有N个时,所述扩孔翼也有N个梯度;那么,所述第一梯度扩孔翼、第一导向套和钻杆具有上述的连接方式;所述所述第N导向套通过若干个连接板与所述第N-1导向套固定连接;所述第N梯度扩孔翼的一条侧边与所述第N-1导向套固定连接,所述第N梯度扩孔翼的一端与所述第N导向套固定连接。

另外,所述导向套还可以只有一个,那么所述扩孔翼也只有一个梯度,那么所述扩孔翼、导向套和钻杆具有上述第一梯度扩孔翼、第一导向套和钻杆的连接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头上均匀设有若干个齿状凸起;所述导向头上还设有若干个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与所述齿状凸起互不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钻杆为中空钻杆,所述钻杆上设有若干个通孔,用于排除冷却水。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套为圆环形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扩孔翼为钢板。

进一步的,所述扩孔刀为合金钢片。

本实用新型采用梯度堆叠的形式,能够根据需要增减相应的梯度层,因此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以及通用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扩孔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扩孔钻头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扩孔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述扩孔钻头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扩孔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述扩孔钻头的俯视图。

其中,图中附图对应标记为:1-导向头;2-钻杆;201-通孔;3-导向套;301-第一导向套;302-第二导向套;4-扩孔翼;41-第一梯度扩孔翼;42-第二梯度扩孔翼;5-扩孔刀;6-支撑板;7-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另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扩孔钻头,所述钻头包括导向头1、钻杆2、导向套3、若干个扩孔翼4和若干个扩孔刀5,

所述导向头1设置于所述钻杆2的顶端;所述导向套3与所述钻杆2同轴;所述若干个扩孔翼4以所述钻杆2为轴线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扩孔刀5均匀设置于所述扩孔翼4的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套3的上侧均匀设有十二个扩孔刀5。

进一步的,所示扩孔翼4有三个,绕着所述钻杆2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扩孔翼4的一条侧边与所述钻杆2固定连接,所述扩孔翼4的一端与所述导向套3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扩孔翼4上均匀设有六个扩孔刀5。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头1上均匀设有若干个齿状凸起;所述导向头1上还设有若干个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与所述齿状凸起互不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钻杆2为中空钻杆,所述钻杆2上设有若干个通孔201,用于排除冷却水。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套3为圆环形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扩孔翼4为钢板。

进一步的,所述扩孔刀5为合金钢片。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扩孔钻头,所述钻头包括导向头1、钻杆2、导向套3、若干个扩孔翼4和若干个扩孔刀5,

所述导向头1设置于所述钻杆2的顶端;所述导向套3与所述钻杆2同轴;所述若干个扩孔翼4以所述钻杆2为轴线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扩孔刀5均匀设置于所述扩孔翼4的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套3的上侧均匀设有十二个扩孔刀5。

进一步的,所示扩孔翼4有三个,绕着所述钻杆2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钻杆2与所述导向套3之间设有三个支撑板6,所述扩孔翼4的一条侧边与所述支撑板6固定连接,所述扩孔刀5均匀设置于所述扩孔翼4的另一条侧边边缘上。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扩孔翼4上均匀设有六个扩孔刀5。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头1上均匀设有若干个齿状凸起;所述导向头1上还设有若干个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与所述齿状凸起互不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钻杆2为中空钻杆,所述钻杆2上设有若干个通孔201,用于排除冷却水。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套3为圆环形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扩孔翼4为钢板。

进一步的,所述扩孔刀5为合金钢片。

实施例三: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扩孔钻头,所述钻头包括导向头1、钻杆2、若干个导向套3、若干个扩孔翼4和若干个扩孔刀5,

所述导向头1设置于所述钻杆2的顶端;所述若干个导向套3直径由小到大依次排列,且都与所述钻杆2同轴;所述若干个扩孔翼4以所述钻杆2为轴线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扩孔刀5均匀设置于所述扩孔翼4的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套3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导向套301和第二导向套302;所述第一导向套301和所述第二导向套302从上往下依次排列;所述第二导向套302通过若干个连接板7与所述第一导向套301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扩孔翼4包括第一梯度扩孔翼41和第二梯度扩孔翼4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梯度扩孔翼41的一条侧边与所述钻杆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梯度扩孔翼4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套301固定连接。

或者,所述钻杆2与所述第一导向套301之间设有若干个支撑板6,所述第一梯度扩孔翼41的一条侧边与所述支撑板6固定连接,所述扩孔刀5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梯度扩孔翼41的另一条侧边边缘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梯度扩孔翼42的一条侧边与所述第一导向套3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梯度扩孔翼4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套302固定连接。

同理,当所述导向套3有N个时,所述扩孔翼4也有N个梯度;那么,所述第一梯度扩孔翼41、第一导向套301和钻杆2具有上述的连接方式;所述所述第N导向套3通过若干个连接板7与所述第N-1导向套3固定连接;所述第N梯度扩孔翼4的一条侧边与所述第N-1导向套3固定连接,所述第N梯度扩孔翼4的一端与所述第N导向套3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套301的上侧均匀设有十二个扩孔刀5。并且,所述导向套3可以都设有扩孔刀5,也可以都不设有扩孔刀5;可以隔层设有扩孔刀5,也可以随机设有扩孔刀5。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头1上均匀设有若干个齿状凸起;所述导向头1上还设有若干个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与所述齿状凸起互不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钻杆2为中空钻杆,所述钻杆2上设有若干个通孔201,用于排除冷却水。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套3为圆环形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扩孔翼4为钢板。

进一步的,所述扩孔刀5为合金钢片。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