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伸缩单体支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2088发布日期:2018-09-18 20:2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支柱,具体涉及双伸缩单体支柱。



背景技术:

单体液压支柱是一种新环保型的支护装备,既可与金属铰接顶梁配套用于高档普采和炮采用工作面支护顶板以及综采工作面支护端头,也可单独做点柱或其它临时性支护用。现有的单体支柱最大行程固定,在使用中需要根据需要不断的更换不同行程的单体支柱,增加支柱成本的同时耗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双伸缩单体支柱,解决现有的单体液压支柱行程固定,行程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双伸缩单体支柱,包括中空的底缸、第一活柱、第二活柱,底缸与第一活柱相套,第一活柱与第二活柱相套,底缸底部设置密封的底座,第二活柱顶部设置密封的顶盖;所述的底缸侧面设置有与底缸相通的阀座,阀座用于安装三用阀,第二活柱内顶部与底缸内底部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底缸上端与第一活柱的连接处设置有手把体,手把体下端设置底缸安装孔并与底缸连接,手把体上端设置第一活柱安装孔并与第一活柱接触;第一活柱上端与第二活柱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下端设置第一活柱副安装孔并与第一活柱连接,连接座上端设置第二活柱安装孔并与第二活柱接触。阀座安装于底缸,不随支柱的运作而上升,便于操作;操作过程中第一活柱、第二活柱随之上升,增加行程,同时手把体、连接座的设置除了起到密封的作用,还起到了紧固的作用,相比于仅有一个活柱的支柱,力学性能更佳。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活柱内顶部与第一活柱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由于双伸缩单体支柱的行程较大,因此复位弹簧在最大行程时负荷较大,易疲劳变形,在第二活柱内顶部与第一活柱内底部之间设置第二复位弹簧,当双伸缩单体支柱下降时,除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对第二活柱与底缸之间进行拉引复位,第二复位弹簧还对第二活柱与第一活柱之间进行拉引复位,复位过程更快,同时当复位弹簧出现疲劳变形时,第二复位弹簧也可以完成第二活柱与第一活柱之间的复位,更加安全高效。

作为优选,所述的手把体上第一活柱安装孔内壁以及连接座上第二活柱安装孔内壁均设置有磁性密封圈,所述的磁性密封圈设置于环形凹槽内,包括贴合环形凹槽内壁设置的密封框、永久磁铁、凹凸板;所述的第一活柱安装孔内壁上的磁性密封圈中凹凸板设置于环形凹槽内靠近第一活柱一侧,并与第一活柱之间形成磁性密封圈的第一空腔,所述的第二活柱安装孔内壁上的磁性密封圈中凹凸板设置于环形凹槽内靠近第二活柱一侧,并与第二活柱之间同样形成磁性密封圈的第一空腔;凹凸板与密封框之间形成第二空腔. 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内填充有磁性液体;所述永久磁铁贴合环形凹槽内侧壁上下滑动的设置于第二空腔内,并与凹凸板之间存在间隙,设置有隔磁片一端连接永久磁铁,另一端与凹凸板的凹槽连接,隔磁片随永久磁铁上下滑动。

磁性密封圈用于手把体与第一活柱之间、第二活柱与连接座之间的密封。利用磁性液体的密封原理,永久磁铁的上端发出磁感线通过第二空腔内上方的磁性液体,再通过第一空腔内的磁性液体,再通过第一活柱安装孔内的第一活柱壁或通过第二活柱安装孔内的第二活柱壁,再通过第一空腔内的磁性液体,再通过第二空腔内下方的磁性液体,最后与永久磁铁的下端之间形成闭合的磁力线回路,磁性液体在第一空腔连接凹凸板于活柱,形成磁性密封环,磁性密封环的多少取决于凹凸板上凹凸槽的多少。第一活柱与第二活柱滑动时,磁性液体的变形以及磁性液体被带走,容易引起磁性液体临界耐压能力下降,和引起密封微漏,在发生此现象时,磁场变化,永久磁铁及隔磁片随磁场变化上下滑动,虽然位移很细微,但足以达到平衡,稳定磁场,使第一空腔的磁性液体重新恢复其密封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磁性密封圈上方设置有第一Y型密封圈,第一Y型密封圈的Y型开口向下,所述的磁性密封圈下方设置有第二Y型密封圈,所述第二Y型密封圈的开口向上,所述的第二Y型密封圈下方还设置有第三Y型密封圈,所述第三Y型密封圈的Y型开口向下。第一Y型密封圈以及第二Y型密封圈主要用于对磁性密封圈的二次密封,由于活柱做的是往复运动,因此第一空腔内的磁性液体从上方、下方都有可能泄漏,所以第一Y型密封圈以及第二Y型密封圈的Y型开口均朝向磁性密封圈。而第三Y型密封圈主要用于增强手把体与第一活柱之间、第二活柱与连接座之间的密封,由于底缸在下方,因此设置第三Y型密封圈的Y型开口向下。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活柱安装孔及第二活柱安装孔孔口处设置有防尘圈。防止外界灰尘被活柱带入底缸及第一活柱。

作为优选,第一活柱安装孔及第二活柱安装孔内还安装有导向环槽,对活柱运动起导向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增加单体支柱的行程,并且便于操作,力学性能佳;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二复位弹簧,更加安全高效;本实用新型采用磁性密封,密封性能更佳;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磁性液体临界耐压能力下降以及密封微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置多个Y型密封圈,进一步增强各处的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设置防尘圈,防止外界灰尘被活柱带入底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把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磁性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图2、图3、图4示出了此种双伸缩单体支柱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

双伸缩单体支柱,包括中空的底缸1、第一活柱2、第二活柱3,底缸1与第一活柱2相套,第一活柱2与第二活柱3相套,底缸1底部设置密封的底座4,第二活柱3顶部设置密封的顶盖5;所述的底缸1侧面设置有与底缸1相通的阀座6,阀座6用于安装三用阀,第二活柱3内顶部与底缸1内底部通过复位弹簧13连接;底缸1上端与第一活柱2的连接处设置有手把体7,手把体7下端设置底缸安装孔8并与底缸1连接,手把体7上端设置第一活柱安装孔9并与第一活柱2接触;第一活柱2上端与第二活柱3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座10,连接座10下端设置第一活柱副安装孔11并与第一活柱2连接,连接座10上端设置第二活柱安装孔12并与第二活柱3接触。阀座6安装于底缸1,不随支柱的运作而上升,便于操作;操作过程中第一活柱2、第二活柱3随之上升,增加行程,同时手把体7、连接座10的设置除了起到密封的作用,还起到了紧固的作用,相比于仅有一个活柱的支柱,力学性能更佳。

实施例2:

双伸缩单体支柱,包括中空的底缸1、第一活柱2、第二活柱3,底缸1与第一活柱2相套,第一活柱2与第二活柱3相套,底缸1底部设置密封的底座4,第二活柱3顶部设置密封的顶盖5;所述的底缸1侧面设置有与底缸1相通的阀座6,阀座6用于安装三用阀,第二活柱3内顶部与底缸1内底部通过复位弹簧13连接。所述的第二活柱3内顶部与第一活柱2内底部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26。由于双伸缩单体支柱的行程较大,因此复位弹簧13在最大行程时负荷较大,易疲劳变形,在第二活柱3内顶部与第一活柱2内底部之间设置第二复位弹簧26,当双伸缩单体支柱下降时,除在复位弹簧13的作用下对第二活柱3与底缸1之间进行拉引复位,第二复位弹簧26还对第二活柱3与第一活柱2之间进行拉引复位,复位过程更快,同时当复位弹簧13出现疲劳变形时,第二复位弹簧26也可以完成第二活柱3与第一活柱2之间的复位,更加安全高效。

底缸1上端与第一活柱2的连接处设置有手把体7,手把体7下端设置底缸安装孔8并与底缸1连接,手把体7上端设置第一活柱安装孔9并与第一活柱2接触;第一活柱2上端与第二活柱3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座10,连接座10下端设置第一活柱副安装孔11并与第一活柱2连接,连接座10上端设置第二活柱安装孔12并与第二活柱3接触。阀座6安装于底缸1,不随支柱的运作而上升,便于操作;操作过程中第一活柱2、第二活柱3随之上升,增加行程,同时手把体7、连接座10的设置除了起到密封的作用,还起到了紧固的作用,相比于仅有一个活柱的支柱,力学性能更佳。

实施例3:

双伸缩单体支柱,包括中空的底缸1、第一活柱2、第二活柱3,底缸1与第一活柱2相套,第一活柱2与第二活柱3相套,底缸1底部设置密封的底座4,第二活柱3顶部设置密封的顶盖5;所述的底缸1侧面设置有与底缸1相通的阀座6,阀座6用于安装三用阀,第二活柱3内顶部与底缸1内底部通过复位弹簧13连接。所述的第二活柱3内顶部与第一活柱2内底部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26。由于双伸缩单体支柱的行程较大,因此复位弹簧13在最大行程时负荷较大,易疲劳变形,在第二活柱3内顶部与第一活柱2内底部之间设置第二复位弹簧26,当双伸缩单体支柱下降时,除在复位弹簧13的作用下对第二活柱3与底缸1之间进行拉引复位,第二复位弹簧26还对第二活柱3与第一活柱2之间进行拉引复位,复位过程更快,同时当复位弹簧13出现疲劳变形时,第二复位弹簧26也可以完成第二活柱3与第一活柱2之间的复位,更加安全高效。

底缸1上端与第一活柱2的连接处设置有手把体7,手把体7下端设置底缸安装孔8并与底缸1连接,手把体7上端设置第一活柱安装孔9并与第一活柱2接触;第一活柱2上端与第二活柱3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座10,连接座10下端设置第一活柱副安装孔11并与第一活柱2连接,连接座10上端设置第二活柱安装孔12并与第二活柱3接触。阀座6安装于底缸1,不随支柱的运作而上升,便于操作;操作过程中第一活柱2、第二活柱3随之上升,增加行程,同时手把体7、连接座10的设置除了起到密封的作用,还起到了紧固的作用,相比于仅有一个活柱的支柱,力学性能更佳。

手把体7上第一活柱安装孔9内壁以及连接座10上第二活柱安装孔12内壁均设置有磁性密封圈14,所述的磁性密封圈14设置于环形凹槽内,包括贴合环形凹槽内壁设置的密封框15、永久磁铁16、凹凸板17;所述的第一活柱安装孔9内壁上的磁性密封圈14中凹凸板17设置于环形凹槽内靠近第一活柱2一侧,并与第一活柱2之间形成磁性密封圈14的第一空腔18,所述的第二活柱安装孔12内壁上的磁性密封圈14中凹凸板17设置于环形凹槽内靠近第二活柱3一侧,并与第二活柱3之间同样形成磁性密封圈14的第一空腔18;凹凸板17与密封框15之间形成第二空腔19. 第一空腔18及第二空腔19内填充有磁性液体;所述永久磁铁16贴合环形凹槽内侧壁上下滑动的设置于第二空腔19内,并与凹凸板17之间存在间隙,设置有隔磁片20一端连接永久磁铁16,另一端与凹凸板17的凹槽连接,隔磁片20随永久磁铁16上下滑动。

磁性密封圈14用于手把体7与第一活柱2之间、第二活柱3与连接座10之间的密封。利用磁性液体的密封原理,永久磁铁16的上端发出磁感线通过第二空腔19内上方的磁性液体,再通过第一空腔18内的磁性液体,再通过第一活柱安装孔9内的第一活柱2壁或通过第二活柱安装孔12内的第二活柱3壁,再通过第一空腔18内的磁性液体,再通过第二空腔19内下方的磁性液体,最后与永久磁铁16的下端之间形成闭合的磁力线回路,磁性液体在第一空腔18连接凹凸板17于活柱,形成磁性密封环,磁性密封环的多少取决于凹凸板17上凹凸槽的多少。第一活柱2与第二活柱3滑动时,磁性液体的变形以及磁性液体被带走,容易引起磁性液体临界耐压能力下降,和引起密封微漏,在发生此现象时,磁场变化,永久磁铁16及隔磁片20随磁场变化上下滑动,虽然位移很细微,但足以达到平衡,稳定磁场,使第一空腔18的磁性液体重新恢复其密封性。

实施例4:

双伸缩单体支柱,包括中空的底缸1、第一活柱2、第二活柱3,底缸1与第一活柱2相套,第一活柱2与第二活柱3相套,底缸1底部设置密封的底座4,第二活柱3顶部设置密封的顶盖5;所述的底缸1侧面设置有与底缸1相通的阀座6,阀座6用于安装三用阀,第二活柱3内顶部与底缸1内底部通过复位弹簧13连接。所述的第二活柱3内顶部与第一活柱2内底部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26。由于双伸缩单体支柱的行程较大,因此复位弹簧13在最大行程时负荷较大,易疲劳变形,在第二活柱3内顶部与第一活柱2内底部之间设置第二复位弹簧26,当双伸缩单体支柱下降时,除在复位弹簧13的作用下对第二活柱3与底缸1之间进行拉引复位,第二复位弹簧26还对第二活柱3与第一活柱2之间进行拉引复位,复位过程更快,同时当复位弹簧13出现疲劳变形时,第二复位弹簧26也可以完成第二活柱3与第一活柱2之间的复位,更加安全高效。

底缸1上端与第一活柱2的连接处设置有手把体7,手把体7下端设置底缸安装孔8并与底缸1连接,手把体7上端设置第一活柱安装孔9并与第一活柱2接触;第一活柱2上端与第二活柱3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座10,连接座10下端设置第一活柱副安装孔11并与第一活柱2连接,连接座10上端设置第二活柱安装孔12并与第二活柱3接触。阀座6安装于底缸1,不随支柱的运作而上升,便于操作;操作过程中第一活柱2、第二活柱3随之上升,增加行程,同时手把体7、连接座10的设置除了起到密封的作用,还起到了紧固的作用,相比于仅有一个活柱的支柱,力学性能更佳。

手把体7上第一活柱安装孔9内壁以及连接座10上第二活柱安装孔12内壁均设置有磁性密封圈14,所述的磁性密封圈14设置于环形凹槽内,包括贴合环形凹槽内壁设置的密封框15、永久磁铁16、凹凸板17;所述的第一活柱安装孔9内壁上的磁性密封圈14中凹凸板17设置于环形凹槽内靠近第一活柱2一侧,并与第一活柱2之间形成磁性密封圈14的第一空腔18,所述的第二活柱安装孔12内壁上的磁性密封圈14中凹凸板17设置于环形凹槽内靠近第二活柱3一侧,并与第二活柱3之间同样形成磁性密封圈14的第一空腔18;凹凸板17与密封框15之间形成第二空腔19. 第一空腔18及第二空腔19内填充有磁性液体;所述永久磁铁16贴合环形凹槽内侧壁上下滑动的设置于第二空腔19内,并与凹凸板17之间存在间隙,设置有隔磁片20一端连接永久磁铁16,另一端与凹凸板17的凹槽连接,隔磁片20随永久磁铁16上下滑动。

所述的磁性密封圈14上方设置有第一Y型密封圈21,第一Y型密封圈21的Y型开口向下,所述的磁性密封圈14下方设置有第二Y型密封圈22,所述第二Y型密封圈22的开口向上,所述的第二Y型密封圈22下方还设置有第三Y型密封圈23,所述第三Y型密封圈23的Y型开口向下。第一Y型密封圈21以及第二Y型密封圈22主要用于对磁性密封圈14的二次密封,由于活柱做的是往复运动,因此第一空腔18内的磁性液体从上方、下方都有可能泄漏,所以第一Y型密封圈21以及第二Y型密封圈22的Y型开口均朝向磁性密封圈14。而第三Y型密封圈23主要用于增强手把体7与第一活柱2之间、第二活柱3与连接座10之间的密封,由于底缸1在下方,因此设置第三Y型密封圈23的Y型开口向下。

实施例5:

双伸缩单体支柱,包括中空的底缸1、第一活柱2、第二活柱3,底缸1与第一活柱2相套,第一活柱2与第二活柱3相套,底缸1底部设置密封的底座4,第二活柱3顶部设置密封的顶盖5;所述的底缸1侧面设置有与底缸1相通的阀座6,阀座6用于安装三用阀,第二活柱3内顶部与底缸1内底部通过复位弹簧13连接。所述的第二活柱3内顶部与第一活柱2内底部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26。由于双伸缩单体支柱的行程较大,因此复位弹簧13在最大行程时负荷较大,易疲劳变形,在第二活柱3内顶部与第一活柱2内底部之间设置第二复位弹簧26,当双伸缩单体支柱下降时,除在复位弹簧13的作用下对第二活柱3与底缸1之间进行拉引复位,第二复位弹簧26还对第二活柱3与第一活柱2之间进行拉引复位,复位过程更快,同时当复位弹簧13出现疲劳变形时,第二复位弹簧26也可以完成第二活柱3与第一活柱2之间的复位,更加安全高效。

底缸1上端与第一活柱2的连接处设置有手把体7,手把体7下端设置底缸安装孔8并与底缸1连接,手把体7上端设置第一活柱安装孔9并与第一活柱2接触;第一活柱2上端与第二活柱3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座10,连接座10下端设置第一活柱副安装孔11并与第一活柱2连接,连接座10上端设置第二活柱安装孔12并与第二活柱3接触。阀座6安装于底缸1,不随支柱的运作而上升,便于操作;操作过程中第一活柱2、第二活柱3随之上升,增加行程,同时手把体7、连接座10的设置除了起到密封的作用,还起到了紧固的作用,相比于仅有一个活柱的支柱,力学性能更佳。第一活柱安装孔9及第二活柱安装孔12孔口处设置有防尘圈24。防止外界灰尘被活柱带入底缸1及第一活柱2。

手把体7上第一活柱安装孔9内壁以及连接座10上第二活柱安装孔12内壁均设置有磁性密封圈14,所述的磁性密封圈14设置于环形凹槽内,包括贴合环形凹槽内壁设置的密封框15、永久磁铁16、凹凸板17;所述的第一活柱安装孔9内壁上的磁性密封圈14中凹凸板17设置于环形凹槽内靠近第一活柱2一侧,并与第一活柱2之间形成磁性密封圈14的第一空腔18,所述的第二活柱安装孔12内壁上的磁性密封圈14中凹凸板17设置于环形凹槽内靠近第二活柱3一侧,并与第二活柱3之间同样形成磁性密封圈14的第一空腔18;凹凸板17与密封框15之间形成第二空腔19. 第一空腔18及第二空腔19内填充有磁性液体;所述永久磁铁16贴合环形凹槽内侧壁上下滑动的设置于第二空腔19内,并与凹凸板17之间存在间隙,设置有隔磁片20一端连接永久磁铁16,另一端与凹凸板17的凹槽连接,隔磁片20随永久磁铁16上下滑动。

所述的磁性密封圈14上方设置有第一Y型密封圈21,第一Y型密封圈21的Y型开口向下,所述的磁性密封圈14下方设置有第二Y型密封圈22,所述第二Y型密封圈22的开口向上,所述的第二Y型密封圈22下方还设置有第三Y型密封圈23,所述第三Y型密封圈23的Y型开口向下。第一Y型密封圈21以及第二Y型密封圈22主要用于对磁性密封圈14的二次密封,由于活柱做的是往复运动,因此第一空腔18内的磁性液体从上方、下方都有可能泄漏,所以第一Y型密封圈21以及第二Y型密封圈22的Y型开口均朝向磁性密封圈14。而第三Y型密封圈23主要用于增强手把体7与第一活柱2之间、第二活柱3与连接座10之间的密封,由于底缸1在下方,因此设置第三Y型密封圈23的Y型开口向下。

最优实施例:

双伸缩单体支柱,包括中空的底缸1、第一活柱2、第二活柱3,底缸1与第一活柱2相套,第一活柱2与第二活柱3相套,底缸1底部设置密封的底座4,第二活柱3顶部设置密封的顶盖5;所述的底缸1侧面设置有与底缸1相通的阀座6,阀座6用于安装三用阀,第二活柱3内顶部与底缸1内底部通过复位弹簧13连接。所述的第二活柱3内顶部与第一活柱2内底部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26。由于双伸缩单体支柱的行程较大,因此复位弹簧13在最大行程时负荷较大,易疲劳变形,在第二活柱3内顶部与第一活柱2内底部之间设置第二复位弹簧26,当双伸缩单体支柱下降时,除在复位弹簧13的作用下对第二活柱3与底缸1之间进行拉引复位,第二复位弹簧26还对第二活柱3与第一活柱2之间进行拉引复位,复位过程更快,同时当复位弹簧13出现疲劳变形时,第二复位弹簧26也可以完成第二活柱3与第一活柱2之间的复位,更加安全高效。

底缸1上端与第一活柱2的连接处设置有手把体7,手把体7下端设置底缸安装孔8并与底缸1连接,手把体7上端设置第一活柱安装孔9并与第一活柱2接触;第一活柱2上端与第二活柱3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座10,连接座10下端设置第一活柱副安装孔11并与第一活柱2连接,连接座10上端设置第二活柱安装孔12并与第二活柱3接触。阀座6安装于底缸1,不随支柱的运作而上升,便于操作;操作过程中第一活柱2、第二活柱3随之上升,增加行程,同时手把体7、连接座10的设置除了起到密封的作用,还起到了紧固的作用,相比于仅有一个活柱的支柱,力学性能更佳。第一活柱安装孔9及第二活柱安装孔12孔口处设置有防尘圈24。防止外界灰尘被活柱带入底缸1及第一活柱2。第一活柱安装孔9及第二活柱安装孔12内还安装有导向环槽25,对活柱运动起导向作用。

手把体7上第一活柱安装孔9内壁以及连接座10上第二活柱安装孔12内壁均设置有磁性密封圈14,所述的磁性密封圈14设置于环形凹槽内,包括贴合环形凹槽内壁设置的密封框15、永久磁铁16、凹凸板17;所述的第一活柱安装孔9内壁上的磁性密封圈14中凹凸板17设置于环形凹槽内靠近第一活柱2一侧,并与第一活柱2之间形成磁性密封圈14的第一空腔18,所述的第二活柱安装孔12内壁上的磁性密封圈14中凹凸板17设置于环形凹槽内靠近第二活柱3一侧,并与第二活柱3之间同样形成磁性密封圈14的第一空腔18;凹凸板17与密封框15之间形成第二空腔19. 第一空腔18及第二空腔19内填充有磁性液体;所述永久磁铁16贴合环形凹槽内侧壁上下滑动的设置于第二空腔19内,并与凹凸板17之间存在间隙,设置有隔磁片20一端连接永久磁铁16,另一端与凹凸板17的凹槽连接,隔磁片20随永久磁铁16上下滑动。

所述的磁性密封圈14上方设置有第一Y型密封圈21,第一Y型密封圈21的Y型开口向下,所述的磁性密封圈14下方设置有第二Y型密封圈22,所述第二Y型密封圈22的开口向上,所述的第二Y型密封圈22下方还设置有第三Y型密封圈23,所述第三Y型密封圈23的Y型开口向下。第一Y型密封圈21以及第二Y型密封圈22主要用于对磁性密封圈14的二次密封,由于活柱做的是往复运动,因此第一空腔18内的磁性液体从上方、下方都有可能泄漏,所以第一Y型密封圈21以及第二Y型密封圈22的Y型开口均朝向磁性密封圈14。而第三Y型密封圈23主要用于增强手把体7与第一活柱2之间、第二活柱3与连接座10之间的密封,由于底缸1在下方,因此设置第三Y型密封圈23的Y型开口向下。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多个解释性实施例,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结构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意一实施例描述一个结构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结构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