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采样钻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3198发布日期:2018-12-07 22:0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岩土采样钻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样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岩土采样钻孔器。



背景技术:

质勘探过程中需要对岩土采样,现今对岩土的采样主要靠人工来完成,岩土比较坚硬,人工采集比较费力而且采集的岩土的速度较慢,为了提高效率,产生了电动的采样钻孔器,但现阶段的岩土采样钻孔器只能用来采样岩石,不能收集采样时伴随的岩石粉末,而岩石粉末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对岩土样品的成分分析化验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岩土采样钻孔器,通过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使结构合计更合理,并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岩土采样钻孔器,包括壳体和由上往下设置在壳体内的充电电池、驱动轴、减速电机,且驱动轴的从动齿轮与减速电机的主动齿轮相咬合,减速电机通过壳体上的开关与充电电池形成闭合的回路,壳体内设置有为充电电池充电的保护电路,驱动轴通过多个轴承支撑在壳体内,且在壳体内自由转动,驱动轴的一端伸出到壳体外部,且端面凹槽内插有一端为环形锯齿的采样钻筒,采样钻筒位于驱动轴的一端侧壁上还分别固定有方形的卡块,卡块位于驱动轴凹槽内侧壁滑道内,凹槽内侧壁滑道分别贯穿有挡住卡块的蝶形螺栓,采样钻筒的环形锯齿下方通过两条水平的伸缩杆固定有竖直的收集筒,收集筒上下端开口,且下端上套有岩土存放筒,两条水平的伸缩杆之间设置有水平的弹簧,弹簧处于自然放松状态,而且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收集筒侧壁上,另一端则固定在壳体上,壳体的底部及侧部分别设置有手持把手。

本实用新型不仅便于操作,而且在对岩石进行钻孔取样时,特别是水平钻孔取样时,钻岩土产生的粉末会被收集筒接住,落入到岩土存放筒内,而且收集筒和岩土存放筒会随着钻孔的推进慢慢移动,使收集筒和岩土存放筒始终处于钻孔位置的下方,从而连续不断的收集钻孔时产生的岩土粉末,实现岩土岩石样品与其粉末的同时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样钻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岩土采样钻孔器,包括壳体1和由上往下设置在壳体1内的充电电池2、驱动轴3、减速电机4,且驱动轴3的从动齿轮5与减速电机4的主动齿轮6相咬合,减速电机4通过壳体1上的开关7与充电电池2形成闭合的回路,壳体1内设置有为充电电池2充电的保护电路,驱动轴3通过多个轴承支撑在壳体1内,且在壳体1内自由转动,驱动轴3的一端伸出到壳体1外部,且端面凹槽内插有一端为环形锯齿8的采样钻筒9,采样钻筒9位于驱动轴3的一端侧壁上还分别固定有方形的卡块10,卡块10位于驱动轴3凹槽内侧壁滑道内,卡块10可在凹槽内侧壁滑道内水平滑动,卡块10与凹槽内侧壁滑道起到定位采样钻筒9的作用,这样采样钻筒9可以跟随驱动轴3一同转动,凹槽内侧壁滑道分别贯穿有挡住卡块10的蝶形螺栓11,拧紧时防止采样钻筒9脱落,采样钻筒9的环形锯齿8下方通过两条水平的伸缩杆12固定有竖直的收集筒13,收集筒13上下端开口,且下端上套有岩土存放筒14,两条水平的伸缩杆12之间设置有水平的弹簧15,弹簧15处于自然放松状态,而且弹簧15的一端固定在收集筒13侧壁上,另一端则固定在壳体1上,壳体1的底部及侧部分别设置有手持把手16。

为了便于岩石样品取出,采样钻筒9的固定端封闭,且贯穿有一条可左右移动的顶杆17,采样钻筒9样品存放部位的顶杆17上固定有用于将内部样品推出的推板18,顶杆17的另一端则固定有用于推动顶杆的顶板19,用力压顶板19,顶板19推动顶杆17,顶杆17再推动推板18,即可将内部的岩石样品推出。

为了便于收集钻孔时产生的岩石粉末,收集筒13的顶部还设置有与其一体的漏斗形收集斗20,且收集斗20的水平截面为圆形,收集斗20的上端口径较大,且边缘为弧形,更容易贴近岩石的表面,从而更好的收集岩土粉末。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户外特别容易找到垂直或者大于九十度的岩石侧壁,采样时主需要找到合适的岩石位置,然后启动减速电机4带动驱动轴3转动,从而带动采样钻筒9转动,采样钻筒9相当于圆筒形的钻头,在减速电机4驱动下即可轻松钻入岩石侧壁内,同时收集斗20或收集筒13紧贴岩石侧壁,钻孔时产生的岩石粉末落入收集筒13内,随着钻孔的持续进行,岩石侧壁顶着收集斗20或收集筒13,迫使弹簧15压缩,伸缩杆12收缩,收集斗20会随着钻孔的推进慢慢移动,使收集斗20以及收集筒13、岩土存放筒14始终处于钻孔位置的下方,进行持续不断的岩石粉末收集。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如果涉及未详细描述的电路,该电路连接也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变、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