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失掺油管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9856发布日期:2020-04-10 15:28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防漏失掺油管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漏失掺油管柱。



背景技术:

现阶段,在原油开采过程中,向稠油中掺加稀油进行降粘是稠油生产中常用的生产方式,通过对稠油进行降粘以达到将稠油顺利提升至地面的目的。但是现有的泵下掺稀油降粘过程中,容易出现稀油漏失的情况,无法保证掺入的稀油全部与稠油进行充分混合,而且掺入的稀油会与油藏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造成油藏堵塞,导致原油开采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另外,由于油藏内压力较低,洗井时有部分洗井液会进入到油藏中,对油藏造成一定的伤害。

针对相关技术中直接通入油藏内的稀油容易漏失,并易造成油藏堵塞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防漏失掺油管柱,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失掺油管柱,有效解决掺稀油降粘漏失的问题,能够保证掺加的稀油与原油充分混合达到稠油降粘的作用,同时在稀油与稠油混合过程中通过超声波发声片发出的超声波对稀油起到进一步降粘的作用,避免了稀油漏失和对油藏造成堵塞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漏失掺油管柱,设置在抽油管柱的底部,并随所述抽油管柱伸入至套管内,该防漏失掺油管柱包括封隔器、第一油管、连接于所述第一油管顶部与所述抽油管柱底部之间的连接短接和固定于所述连接短接内的抽油泵,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连接短接连接形成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油管的底部设置有向所述第一油管内单向导通的单向阀,所述封隔器设置于所述连接短接与所述第一油管之间,并对所述套管与所述抽油管柱之间的环空进行封堵,所述抽油泵与所述抽油管柱连接,所述抽油泵的进油口位于所述第一油管内,所述抽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抽油管柱的内部连通,所述连接短接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短接的内部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漏失掺油管柱还包括提升短接,所述提升短接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提升短接的顶部与所述抽油管柱的底部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连接短接的顶部固定套设在所述提升短接的外侧,所述提升短接的下部伸入至所述连接短接内,并与所述抽油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短接的顶部外侧固定套设有过流环,所述过流环的内壁与所述提升短接的外壁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过流环的外壁与所述连接短接的顶部内壁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进液孔开设在所述过流环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流环的底部设置有在液体的冲击下能产生振动并发出超声波的超声波发声片,所述第一进液孔的下部向所述超声波发声片侧倾斜,通过所述第一进液孔的稀油对所述超声波发声片进行冲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声波发声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超声波发声片的顶部与所述过流环的底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声波发声片为弹簧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抽油泵与所述提升短接之间设置有第二油管,所述第二油管的底部与所述抽油泵连接,所述第二油管的顶部与所述提升短接的底部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抽油泵的出油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油管和所述提升短接与所述抽油管柱的内部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封隔器的内壁与所述连接短接的外壁之间,以及所述封隔器的内壁与所述第一油管的外壁之间均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向阀包括上部阀体、阀座、阀球和挡板,所述上部阀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油管的底部连接,所述阀座固定设置在所述上部阀体的底部,所述阀座的内部形成阀球容置腔,所述阀座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阀球容置腔连通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为向上方逐渐扩张的喇叭口,所述阀球能上、下移动的放置于所述阀球容置腔中,所述阀球的外壁与所述进液口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阀座的顶部,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进液孔,所述阀球容置腔通过多个所述第二进液孔与所述第一油管的内部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部阀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一油管的外壁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阀座的外壁与所述上部阀体的内壁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防漏失掺油管柱的特点及优点是:连接短接的底部与第一油管的顶部连接,在连接短接与第一油管之间设置有封隔器,通过封隔器对连接短接与第一油管连接位置的环空进行封堵,在连接短接上开设有与连接短接的内部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孔,从地面向环空内掺入稀油,由于封隔器的封堵,稀油会在封隔器上方的环空中积聚,并通过第一进液孔进入至连接短接和第一油管的内部,在连接短接的内部设置有抽油泵,在第一油管的底部设置有单向阀,在抽油泵的提升作用下,单向阀打开并且套管中的稠油进入至第一油管内与稀油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油液通过抽油泵提升至地面,掺入的稀油进入至第一油管内,且整个对稠油进行降粘的过程在第一油管内进行,不会出现稀油漏失的情况,能够对稠油降粘达到最佳效果,降粘过程中不会对油井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由于封隔器的封堵,在进行洗井时,洗井液不会进入至油藏内,避免了洗井液与油藏接触后会油藏造成的损害。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漏失掺油管柱的正视截面图。

图2:为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标号:1、连接短接;2、第一油管;3、封隔器;4、提升短接;5、单向阀;501、阀座;5011、进液口;5012、阀球容置腔;502、阀球;503、挡板;5031、第二进液孔;504、上部阀体;6、第二油管;7、抽油泵;8、过流环;801、第一进液孔;9、超声波发声片;10、套管;1001、环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漏失掺油管柱,其设置在抽油管柱的底部,并随抽油管柱伸入至套管10内,该防漏失掺油管柱包括封隔器3、第一油管2、连接短接1和抽油泵7,封隔器3用于对套管10内的环空1001进行封堵,第一油管2用于将稀油和稠油进行混合,连接短接1用于将稀油引入至第一油管2内,抽油泵7用于将在第一油管2内混合后的油液通过抽油管柱提升至地面。第一油管2和连接短接1均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圆筒状结构,连接短接1的顶部与抽油管柱连接,连接短接1的底部与第一油管2的顶部连接,第一油管2的底部设置有供稠油进入至第一油管2内的单向阀5,封隔器3固定设置于连接短接1与第一油管2之间,封隔器3的外壁与套管10的内壁紧密贴合,以对套管10内的环空1001进行封堵。抽油泵7与抽油管柱的底部连接且固定设置于连接短接1的内部,抽油泵7的进油口位于第一油管2内,抽油泵7的出油口与抽油管柱的内部连通,连接短接1上开设有与连接短接1的内部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孔801。本实用新型中从地面向套管10内的环空1001中掺入稀油,由于封隔器3的封堵,稀油会在封隔器3上方的环空1001中积聚而不会直接与套管10底部的稠油混合,在稀油的积聚量达到一定高度后,会通过第一进液孔801进入至连接短接1和第一油管2的内部,由于在连接短接1的内部设置有抽油泵7,在第一油管2的底部设置有单向阀5,在抽油泵7的提升作用下,单向阀5打开并且套管10中的稠油进入至第一油管2内与稀油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油液通过抽油泵7和抽油管柱提升至地面,掺入的稀油进入至第一油管2内,且整个对稠油进行降粘的过程在第一油管2内进行,不会出现稀油漏失的情况,能够对稠油降粘达到最佳效果,降粘过程中不会对油井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由于封隔器3的封堵,在进行洗井时,洗井液不会进入至油藏内,避免了洗井液与油藏接触后会油藏造成的损害。

进一步的,封隔器3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连接短接1的底部外壁和第一油管2的顶部外壁上均设置有外螺纹,封隔器3的内壁与连接短接1的底部外壁之间以及封隔器3的内壁与第一油管2的顶部外壁之间均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连接。

如图1所示,防漏失掺油管柱还包括提升短接4,提升短接4位于连接短接1与抽油管柱之间,提升短接4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圆筒状结构,提升短接4的顶部与抽油管柱的底部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连接短接1的顶部固定套设在提升短接4的外侧,提升短接4的下部伸入至连接短接1内,并与抽油泵7连接。

如图1、图2所示,连接短接1的顶部外侧固定套设有过流环8,过流环8为圆环状结构,过流环8的内壁与提升短接4的外壁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过流环8的外壁与连接短接1的顶部内壁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第一进液孔801开设在过流环8上,通过过流环8对提升短接4与连接短接1进行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过流环8的底部设置有在液体的冲击下能产生振动并发出超声波的超声波发声片9,超声波发声片9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薄片状结构,超声波发声片9的顶部与过流环8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进液孔801的上部为竖直孔,第一进液孔的下部向超声波发声片9侧倾斜的斜孔,通过第一进液孔801的稀油能对超声波发声片9进行冲击,从而使超声波发声片9发生振动,当超声波发声片9的振动在每秒超过20000次的情况下,超声波发声片9会产生超声波,并以稀油作为传播介质进行传播。另外,超声波具有降粘的作用,当超声波以稀油作为介质进行传播的同时,超声波进一步降低稀油的粘度,能够保证稀油与稠油混合更加充分,对稠油的降粘起到更好的效果。

进一步的,超声波发声片9与过流环8的连接方式可为但不限于焊接。

具体的,超声波发声片9可为但不限于弹簧片。

如图1所示,抽油泵7与提升短接4之间设置有第二油管6,第二油管6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油管6的底部与抽油泵7连接,第二油管6的顶部与提升短接4的底部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抽油泵7的出油口依次通过第二油管6和提升短接4与抽油管柱的内部连通。

如图1、图3所示,单向阀5包括上部阀体504、阀座501、阀球502和挡板503,上部阀体504的顶部与第一油管2的底部连接,阀座501固定设置在上部阀体504的底部,阀座501的内部形成阀球容置腔5012,阀座501的底部开设有与阀球容置腔5012连通的进液口5011,进液口5011为向上方逐渐扩张的喇叭口,阀球502能上、下移动的放置于阀球容置腔5012中,阀球502的外壁与进液口5011的内壁相贴合,以通过阀球502对进液口5011进行封堵,挡板503固定设置在阀座501的顶部,挡板503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进液孔5031,阀球容置腔5012通过多个第二进液孔5031与第一油管2的内部连通。在抽油泵7的提升力和套管10中压力的作用下,阀球502向上移动,阀球502的外壁与进液口5011的内壁分离,单向阀5打开,套管10中的稠油进入至第一油管2内与稀油进行混合。

进一步的,上部阀体504的上部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第一油管2的底部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上部阀体504的上部与第一油管2的底部之间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连接;阀座501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上部阀体504的下部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阀座501与上部阀体504的下部之间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连接。

该防漏失掺油管柱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漏失掺油管柱随抽油管柱下到预定位置后,通过封隔器3对套管10内的环空1001进行封堵,当需要掺加稀油时,从套管10内的环空1001中通入要掺加的稀油,由于封隔器3的封堵,稀油会在封隔器3上方的环空1001中积聚而不会直接与套管10底部的稠油混合,在稀油的积聚量达到一定高度后,会通过第一进液孔801进入至连接短接1和第一油管2的内部,稀油在通过第一进液孔801后会对超声波发声片9进行冲击,从而使超声波发声片9发生振动并产生超声波,进而对稀油起到进一步降粘的作用,进一步降粘后的稀油在第一油管2内与稠油进行充分混合,达到会稠油降粘的作用,最后,混合后的油液抽油泵7的作用下被提升至地面。

本实用新型防漏失掺油管柱的特点及优点是:

一、该防漏失掺油管柱中连接短接1的底部与第一油管2的顶部连接,通过封隔器3对连接短接1与第一油管2连接位置的环空1001进行封堵,在连接短接1顶部的过流环8上开设有与连接短接1的内部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孔801,从地面向环空内掺入稀油,由于封隔器3的封堵会在封隔器3上方的环空1001中积聚,并通过第一进液孔801进入至第一油管2的内部,稀油在第一油管2内与通过单向阀5进入第一油管2中的稠油进行充分混合,通过抽油泵7将混合后的油液提升至地面,整个对稠油进行降粘的过程均在第一油管2内进行,不会出现稀油漏失的情况,能够对稠油达到最佳降粘效果,降粘过程中不会对油井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二、该防漏失掺油管柱中在连接短接1与第一油管2之间设置有封隔器3,通过封隔器3对连接短接1与第一油管2连接位置的环空1001进行封堵,由于封隔器3的封堵,在进行洗井时,可直接对封隔器3上部的环空1001和第一油管2的内部进行清洗并通过抽油泵7排出至地面,洗井液不会进入至油藏内,避免了洗井液与油藏接触后会油藏造成的损害。

三、该防漏失掺油管柱中在过流环8的底部设置有超声波发声片9,第一进液孔的下部向超声波发声片9侧倾斜,通过第一进液孔801的稀油能对超声波发声片9进行冲击,从而使超声波发声片9发生振动,进而产生超声波对稀油起到进一步降粘的作用,能够保证稀油与稠油混合更加充分,对稠油的降粘起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