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95357发布日期:2020-11-27 12:5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岩爆是高地应力区地下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卸荷破坏地质灾害现象,即岩体中聚积的变形能在地下工程开挖中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轻微的岩爆仅有剥落岩片,无弹射现象,严重的可测到4.6级的震级,并伴有很大的声响,其原因是围岩应力超过其弹性极限,岩体内聚集的弹性变形能突然猛烈的释放且产生爆裂松脱、剥落、弹射甚至抛掷现象。它不仅严重威胁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影响施工进度,而且还会造成超挖、初期支护失效,严重时还会诱发地震,是世界性的地下工程难题之一,并受到世界各国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

目前在易发生岩爆的地段,主要采取锚杆支护、锚喷硅支护、钢纤维喷硅支护、钢支撑等多种支护方法有效的组合在一起来防止岩爆的发生,具体做法是爆破后立即向基岩拱部及侧壁喷射钢纤维或塑料纤维混凝土,再加设锚杆及钢筋网。上述喷射的混凝土均为刚性混凝土,即该混凝土凝固后其内的毛细孔率较高,粒子粘结力较差,这样所形成的混凝土构件在频繁的瞬间重压或冲击力作用下,容易导致混凝土构件极限承载而使构件表面出现龟裂、破损。因此,现有在地下工程开挖时,工作面的岩石上锚喷的混凝土层抗压强度低、凝固慢、塌落量大,更重要的是缺乏韧性、无回弹量、抗折强度低,易发生岩爆灾害。

现有的技术对于预防岩爆没有特别好的装置,特别对于解决掌子面防护和施工之间的矛盾没有特别好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旨在解决现有的技术对于预防岩爆没有特别好的装置,特别是对于解决掌子面防护和施工之间的矛盾没有特别好的方案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包括:

防护罩,用于隧道环向防护;

作业平台,设置于隧道地面上、且位于所述防护罩下方,所述作业平台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突出于所述防护罩的一端;以及

掌子面护板,与所述作业平台的连接端连接,用于前方防护,所述掌子面护板上设有孔洞。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作业平台包括作业面,所述作业面设有若干层,相邻所述作业面相连接,任一所述作业面与所述掌子面护板连接固定。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作业平台还包括若干组的支撑组件,各所述支撑组件分别与任一所述作业面连接,用于支撑所述作业面。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立柱,一端与任一所述作业面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以及

脚垫,与所述立柱的自由端连接固定。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防护罩包括:

顶部防护罩,用于隧道顶部的防护;以及

边墙防护罩,与所述顶部防护罩连接固定,且用于隧道侧面的防护。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防护罩上设有钢筋网挂点。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防护罩上设有用施工孔。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防护罩结构形状为拱形。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掌子面护板、所述防护罩、所述作业平台分别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掌子面护板、所述防护罩、所述作业平台分别采用模块化拼装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通过防护罩和掌子面护板的配合对施工作业空间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保护层,避免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因岩爆而发生伤亡事件,有效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炮眼打孔机可以穿过孔洞进行作业,隔着掌子面护板完成炮眼以及炸药的安装。作业平台在子面护板与防护罩之间,留有一定长度操作空间,方便初期支护的施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罩;11、顶部防护罩;12、边墙防护罩;2、作业平台;21、作业面;22、支撑组件;221、立柱;222、脚垫;3、掌子面护板;31、孔洞;4、钢筋网挂点;5、施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现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进行说明。所述一种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包括防护罩1、作业平台2以及掌子面护板3,防护罩1用于隧道环向防护;作业平台2用于施工作业、且位于防护罩1下方,作业平台2一端为连接端,连接端突出于防护罩1的一端;掌子面护板3与作业平台2的连接端连接,用于前方防护,掌子面护板3上设有孔洞3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防护罩1和掌子面护板3的配合对施工作业空间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保护层,避免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因岩爆而发生伤亡事件,有效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炮眼打孔机可以穿过孔洞31进行作业,隔着掌子面护板3完成炮眼以及炸药的安装。作业平台2在掌子面护板3与防护罩1之间,留有一定长度操作空间,方便初期支护的施做。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可以实现在防护条件下的隧道施工,特别是开挖面施工期间的保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在某一隧道区域的施工完成后,移动该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到下一个施工区域,进行下一区域的施工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孔洞31设有多个,各孔洞31的直径大小可根据实际使用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掌子面护板3形状可根据隧道掌子面的具体形状进行选择和使用。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业平台2包括作业面21,作业面21设有若干层,相邻作业面21相连接,任一作业面21与掌子面护板3连接固定。若干层的作业面21的设置方便施工人员在隧道多个高度面上的施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作业面21为板体结构,具体的是,作业面21为钢板结构。

示例性的,作业面21沿着隧道的高度方向设有三层,分别为上作业面、中作业面以及下作业面,上作业面和中作业面为平板结构,且相互平行,下作业面为弯折板体,具体的是,下作业面由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构成,第一板体为平板且与中作业面相平行,第二板体为倾斜板体,第二板体一端与第一板体连接,另一端与中作业面连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连接位置形成的夹角为钝角。下作业面与隧道地面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下作业面相对称的设有若干组。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业平台2还包括若干组的支撑组件22,各支撑组件22分别与任一作业面21连接,用于支撑作业面21。支撑组件22的设置有效的对作业面21形成了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2包括立柱221以及脚垫222,立柱221一端与任一作业面21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脚垫222与立柱221的自由端连接固定。

示例性的,立柱221的一端与第一板体连接,另一端与脚垫22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221为液压伸缩杆结构,立柱221自身长度的调节方便,有利于各作业面21的上下移动。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防护罩1包括顶部防护罩11以及边墙防护罩12,顶部防护罩11用于隧道顶部的防护;边墙防护罩12与顶部防护罩11连接固定,用于隧道侧面的防护。隧道顶部是开挖出来的地层,一般都是石头,防护罩1的作用是防止岩爆石头伤人的。

在本实施例中,顶部防护罩11与边墙防护罩12为一体结构,提高防护罩1的牢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顶部防护罩11与边墙防护罩12可拆卸连接,方便防护罩1的拆卸或安装。具体的是,顶部防护罩11与边墙防护罩12连接方式包括通过螺栓结构或卡接结构连接,顶部防护罩11与边墙防护罩12连接方式不唯一,只要能实现可拆卸连接的目的即可。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防护罩1上设有若干个钢筋网挂点4。钢筋网挂点4的设置方便对钢筋网的固定。防护罩1上设有多个施工孔5。施工孔5的设置用于在防护罩1内对钢筋网进行施工和固定。钢筋网挂点4和施工孔5的设置方便施工人员隔着防护罩1施工。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罩1上设有多个施工孔5。施工孔5的设置用于在防护罩1内对钢筋网进行施工和固定。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防护罩1结构形状为拱形,使得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施工人员的前面、顶部及侧面分别处于被防护罩1和掌子面护板3的保护中,即使发生岩爆,也可以有效保障人员安全。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所述掌子面护板3、防护罩1、作业平台2分别为一体成型结构。提高了各组件的牢固性,且结构件简单,方便该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的组装方便。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掌子面护板3、防护罩1、作业平台2分别采用模块化拼装结构。减少该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各部件的占地空间,方便携带和运输。示例性的,防护罩1由若干块板体构成,若干块板体分别被运至隧道内,然后进行拼装构成防护罩1,若干块板体的连接方式包括现场焊接或通过螺栓结构进行连接。支撑组件22与作业面21通过螺栓结构可拆卸连接。掌子面护板3与各作业面21分别焊接或通过螺栓结构连接,掌子面护板3由若干块带孔洞31的平板体构成,相邻平板之间通过转轴结构或螺栓结构可拆卸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