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压平衡式盾构长距离穿湖施工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72194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土压平衡式盾构长距离穿湖施工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盾构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土压平衡式盾构长距离穿湖施工技 术。
【背景技术】:
[0002] 盾构机长距离穿湖施工,掘进断面砂层分布较广,湖底隧道,埋深较浅,受沉降或 隆起敏感等因素影响,盾构施工存在较大风险,且持续时间长。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土压平衡式盾构长距离穿湖施工技术,它根据本段地层岩性 特点合理选择刀盘,严格控制掘进速度,正确把握注浆材料、注浆时间、注浆压力、注浆范围 及注浆方法使较大空隙做到及时加固填充,避免导致过大的湖底沉降,防范喷涌或者大面 积塌方等事故影响工程安全及环境安全。
[0004]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的工艺流程:
[0005] (1)穿湖前,认真对盾构机刀盘、刀具、注浆系统、密封系统、推进千斤顶、监控系统 等设备检查,确保顺利穿湖;
[0006] (2)合理设置土压力值,严格控制出土量
[0007] 项目部将从盾构始发起,对土压力值进行严格的控制,并结合环境监测数据对土 压力值进行调整;
[0008] 对由于盾构在湖底部穿越时其上部覆土厚度与穿越前后有所变化,故需要重新计 算设置土压力,并结合实际监测数据调整,进行信息化施工;
[0009] 穿越湖部位原则上应按理论出土量出土,可适当欠挖,保证土体密实,以免湖水渗 透入土体并进入盾构。严格控制盾构到达湖区前土体的沉降值,尽量做到微隆不沉;
[0010] ⑶降低推进速度,控制总推力
[0011] 盾构机在穿越湖时,宜采取适度的速度推进,速度一般控制在< 60mm/min,严格控 制千斤顶总推力,减少土层扰动,以免顶破湖底土体;
[0012] (4)调整好盾构姿态,减少纠偏次数及纠偏量
[0013] 在穿越推进过程中,连续测量盾构机的姿态偏差,盾构司机根据偏差及时调整盾 构机的推进方向,尽可能减少纠偏,特别是要杜绝大量值纠偏,减少土体的扰动,从而保证 盾构机平稳地从湖下方穿越。
[0014] (5)优化浆液配比,合理设定注浆量及注浆压力
[0015] 选取快凝、早强、渗透性好、止水性强的同步注浆材料,确保很好地起到填充、隔水 作用;注入量按理论空隙的180% -200%进行控制,注浆压力不超过0? 35MPa,以免应压力 过大而击穿湖底土体,导致与隧道上部的土层贯通,湖水通进入盾构施工区。
[0016] 在穿越过程中,根据实际注浆效果,对浆液配比进行调整优化,缩短浆液凝胶时 间、确保衆液质量。
[0017] (6)严防盾尾漏水
[0018] 采用三道密封刷,防止盾尾透水;控制好管片姿态,居中拼装,防止盾构建筑空隙 过大形成透水通道。
[0019] 盾构机采用三道盾尾钢丝密封刷,能有效防止盾尾透水。掘进中加强盾尾密封油 脂的注入,选择止水性能及泵送性能较高的盾尾油脂;水下盾构施工时加大盾尾油脂注入 量,不低于陆地条件下注入量的1. 5倍;确保盾尾密封油脂压力不小于0. 35MPa ;加强中体 与盾尾铰接处的密封检查,及时调节密封压板螺栓,保证其密封效果,防止地下水涌入。
[0020] 控制好管片姿态,居中拼装,防止盾构建筑空隙过大形成透水通道,必要时在管片 外侧粘贴海绵用于止水,封堵管片与盾构间的间隙。
[0021] 采取上述措施后,基本可控制盾尾渗漏。如果盾尾发生渗漏,则从管片注浆孔压注 聚氨酯,形成环圈,封闭涌水通道。
[0022] (7)加强施工质量,提高隧道自防水能力
[0023] 在湖底段掘进时加强盾构掘进姿态控制及管片选型,加强螺栓复紧和盾尾间隙控 制,减小管片错台、裂缝、漏水,保证较好的隧道线形,提高隧道防水质量。
[0024] (8) 土体改良
[0025] 加强塑流化改造。合理选择注入配比,以此降低刀盘扭矩,一般控制在额定扭矩的 60 %以下,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合理选择塑流化材料,采用高品质膨润土及泡沫,配合高分 子聚合物,使土仓内与刀盘前方之间土体起到一定的隔水作用。
[0026] (9)二次补注浆
[0027] 管片脱离盾尾适当位置(一般为6环),应及时进行二次补注浆,注入量控制在 350L-600L,注浆压力不超过0? 45MPa。
[0028] (10)减阻浆液注入。为减少盾构穿湖过程中对土体的扰动,应增加盾构机壁外减 阻,降低盾构机对土体的水平位移影响。
[0029](11)在盾构穿越湖底后,对区间影响范围内湖底进行径向注浆加固。
[0030] 为降低湖区对已成型隧道的土体不稳定的影响,应当在台车脱离管片后5-10环 起采用径向补偿注浆,以此固化管片外围土体,使成型隧道长期稳定。
[0031] A、为防止地下水渗漏,先将与管片吊装孔配套外有螺纹长50cm的钢管安装在管 片吊装孔中,钢管安装时螺纹处用生料带缠绕,钢管外露l〇cm并接上单向止浆阀。
[0032] B、成孔时,注意保护管口不受损、变形,以便与注浆管路连接。
[0033] C、在台车脱离管片适当位置实施径向补偿注浆措施。
[0034] D、注衆导管采用042,长度为2. 6m,壁厚为3. 75mm。径向补偿式注衆加固至隧洞 外侧2. 5m,注浆量受砂卵石地层的渗透率、泄露损失、浆液的种类和注浆压力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为保证注浆效果、控制地层沉降,浆液为P.0.42. 5水泥浆液,水灰比按1 : 1试配,注 浆终压为0. 35MPa左右,每孔加固体约为2. 3方,扩散半径为0. 6m。并应根据施工情况和实 验段监测值及时对注浆压力和注浆量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优效果。注浆后期采用高标号防 水砂浆回填钻孔,进行防水密封处理。
[0035] (12)确保隧道和地面的通讯畅通
[0036] 以有线电话为主,对讲机为辅,两套通讯设施,确保通讯通畅。
[003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它根据本段地层岩性特点合理选择刀盘,严格控制掘进速度, 要注意压力平衡方式,由于穿湖部分区段隧道围岩自稳能力差,特别是下穿朝阳公园北湖 段应对注浆加固以控制沉降量,可辅以壁后注浆加固围岩,正确把握注浆材料、注浆时间、 注浆压力、注浆范围及注浆方法等,使较大空隙做到及时加固填充,避免导致过大的湖底沉 降,防范喷涌或者大面积塌方等事故影响工程安全及环境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技术方案:它的工艺流程:
[0039] (1)穿湖前,认真对盾构机刀盘、刀具、注浆系统、密封系统、推进千斤顶、监控系统 等设备检查,确保顺利穿湖;
[0040] (2)合理设置土压力值,严格控制出土量
[0041] 项目部将从盾构始发起,对土压力值进行严格的控制,并结合环境监测数据对土 压力值进行调整;
[0042] 对由于盾构在湖底部穿越时其上部覆土厚度与穿越前后有所变化,故需要重新计 算设置土压力,并结合实际监测数据调整,进行信息化施工;
[0043] 穿越湖部位原则上应按理论出土量出土,可适当欠挖,保证土体密实,以免湖水渗 透入土体并进入盾构。严格控制盾构到达湖区前土体的沉降值,尽量做到微隆不沉;
[0044] (3)降低推进速度,控制总推力
[0045] 盾构机在穿越湖时,宜采取适度的速度推进,速度一般控制在< 60mm/min,严格控 制千斤顶总推力,减少土层扰动,以免顶破湖底土体;
[0046] (4)调整好盾构姿态,减少纠偏次数及纠偏量
[0047] 在穿越推进过程中,连续测量盾构机的姿态偏差,盾构司机根据偏差及时调整盾 构机的推进方向,尽可能减少纠偏,特别是要杜绝大量值纠偏,减少土体的扰动,从而保证 盾构机平稳地从湖下方穿越。
[0048] (5)优化浆液配比,合理设定注浆量及注浆压力
[0049] 选取快凝、早强、渗透性好、止水性强的同步注浆材料,确保很好地起到填充、隔水 作用;注入量按理论空隙的180% -200%进行控制,注浆压力不超过0? 35MPa,以免应压力 过大而击穿湖底土体,导致与隧道上部的土层贯通,湖水通进入盾构施工区。
[0050] 在穿越过程中,根据实际注浆效果,对浆液配比进行调整优化,缩短浆液凝胶时 间、确保衆液质量。
[0051] (6)严防盾尾漏水
[0052] 采用三道密封刷,防止盾尾透水;控制好管片姿态,居中拼装,防止盾构建筑空隙 过大形成透水通道。
[0053] 盾构机采用三道盾尾钢丝密封刷,能有效防止盾尾透水。掘进中加强盾尾密封油 脂的注入,选择止水性能及泵送性能较高的盾尾油脂;水下盾构施工时加大盾尾油脂注入 量,不低于陆地条件下注入量的1. 5倍;确保盾尾密封油脂压力不小于0. 35MPa ;加强中体 与盾尾铰接处的密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