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排烟的安全通车隧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7220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排烟的安全通车隧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具体说是一种易于排烟的安全通车隧道,属于公路建设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公路隧道中,行驶的车辆会不断排放有害废气和烟尘,由于隧道集中了一定长度的汽车排气,需要在隧道中设置通风、排废气的结构,保证隧道内的新鲜空气,确保隧道的通车安全。如申请号为200910050827.2、申请日为2009-05-0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用于纵向通风公路隧道的集中排放废气的方法,公路隧道包括上行隧道和下行隧道,该方法分别在靠近所述上行隧道和下行隧道峒口处设置迂回风道,使沿车流方向流动的隧道气流通过所述迂回风道回流至对侧隧道,并在所述上行隧道和下行隧道内部分别设置至少一个集中排风井;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车祸、车辆自燃等,会产生大量烟雾,该方法不能达到烟雾的排放要求,而且对于特别长的隧道,尤其是车辆较多的隧道,这种方式通风效果极差,人员也不能及时疏散,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排烟的安全通车隧道,对事故情况下,隧道内产生的烟雾及时排放,危机情况下,人员能及时疏散,保证隧道内的安全。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易于排烟的安全通车隧道,包括通车隧道,所述通车隧道的一侧设有通过第一隔墙与所述通车隧道分隔开的两端封闭的排烟通道,所述排烟通道的远离所述通车隧道的内侧设有通过第二隔墙与所述排烟通道分隔开的安全通道,所述安全通道与所述通车隧道之间设有连通两者、并与所述排烟通道隔离的逃生通道;所述排烟通道通过横穿所述第一墙体上的排烟支管与所述通车隧道相通,所述排烟通道通过排烟总管连通外界。
[0005]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隔墙上设有连通所述安全通道与所述排烟通道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内设有单向将所述安全通道内的空气排入所述排烟通道内的风机。
[0006]作为优选,所述排烟支管包括延伸至所述通车隧道内的墙面上的延伸管,所述延伸管上开有若干对准所述通车隧道内的进气口。
[0007]作为优选,所述排烟总管内设有将所述排烟通道内的带烟雾的空气机械地排出的抽风装置。
[0008]作为优选,所述逃生通道横向穿过所述排烟通道,并通过与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连接的分隔墙与所述排烟通道相隔离。
[0009]作为优选,所述逃生通道设有隔离开所述通车隧道与所述安全通道的门结构。
[0010]作为优选,所述排烟支管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隔墙的中部。
[0011]作为优选,所述排烟支管距离所述通车隧道的入口或出口的最小距离为3-5米。
[0012]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排烟通道,将通车隧道内的烟雾大范围快速吸入,然后排到外界,排烟雾的效果显著;危机情况下,人员可以通过逃生通道进入安全通道,保证人员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实施例1:
如附图1、2所示的一种易于排烟的安全通车隧道,包括通车隧道10,其一侧设有通过第一隔墙101与通车隧道10分隔开的两端封闭的排烟通道20,排烟通道20的内侧,也即远离通车隧道10的一侧设有通过第二隔墙102与排烟通道20分隔开的安全通道30,安全通道30与通车隧道10之间设有连通两者、并与排烟通道20隔离的逃生通道40,逃生通道40横向穿过排烟通道20,并通过与第一隔墙101和第二隔墙102连接的分隔墙与排烟通道20相隔离,逃生通道40内设有隔离开通车隧道10与安全通道30的门结构;排烟通道20通过横穿第一墙体101上并均匀分布在第一隔墙101中部的排烟支管201与通车隧道10相通,排烟支管201距离通车隧道10的入口或出口的最小距离为3-5米,入口或出口处向隧道内的3-5米内,空气能自由交换,不需借助外力,本实施例为4米。排烟通道20通过排烟总管202与外界连通,排烟总管202内设有将排烟通道20内的带烟雾的空气机械地排出的抽风装置2021 ;排烟支管201包括延伸至通车隧道10内的墙面上的延伸管2011,延伸管2011上开有若干对准通车隧道10内的进气口,进气口的个数视隧道的长度而定,通常一米设置一个。第二隔墙102上设有连通安全通道30与排烟通道20的连通管1021,连通管1021内设有单向将安全通道30内的空气机械地排入排烟通道20内的风机。
[0016]实施例2:
一种易于排烟的安全通车隧道,包括通车隧道10,其一侧设有通过第一隔墙101与通车隧道10分隔开的两端封闭的排烟通道20,排烟通道20的内侧,也即远离通车隧道10的一侧设有通过第二隔墙102与排烟通道20分隔开的安全通道30,安全通道30与通车隧道10之间设有连通两者、并与排烟通道20隔离的逃生通道40,逃生通道40横向穿过排烟通道20,并通过与第一隔墙101和第二隔墙102连接的分隔墙与排烟通道20相隔离,逃生通道40内设有隔离开通车隧道10与安全通道30的门结构;排烟通道20通过横穿第一墙体101上并均匀分布在第一隔墙101中部的排烟支管201与通车隧道10相通,排烟支管201距离通车隧道10的入口或出口的最小距离为3-5米,入口或出口处向隧道内的3-5米内,空气能自由交换,不需借助外力,本实施例为4米。排烟通道20通过排烟总管202与外界连通,排烟总管202内设有将排烟通道20内的带烟雾的空气机械地排出的抽风装置2021 ;排烟支管201包括延伸至通车隧道10内的墙面上的延伸管2011,延伸管2011上开有若干对准通车隧道10内的进气口,进气口的个数视隧道的长度而定,通常一米设置一个。第二隔墙102上设有连通安全通道30与排烟通道20的连通管1021,连通管1021内设有单向将安全通道30内的空气机械地排入排烟通道20内的风机。
[0017]另外,为了保证隧道外的新鲜空气可以顺利进入隧道内,通车隧道10内还设有与外界相通的进风通道,设置在与排烟通道20相对的一侧,进风通道的高度与排烟通道20之间的距离为通车隧道10最大高度的1/4-1/3,该设置可以保证废气排出,新鲜空气吸入后可以在隧道内循环,本实施例为1/4。
【主权项】
1.一种易于排烟的安全通车隧道,包括通车隧道(1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车隧道(10)的一侧设有通过第一隔墙(101)与所述通车隧道(10)分隔开的两端封闭的排烟通道(20),所述排烟通道(20)的远离所述通车隧道(10)的内侧设有通过第二隔墙(102)与所述排烟通道(20)分隔开的安全通道(30),所述安全通道(30)与所述通车隧道(10)之间设有连通两者、并与所述排烟通道(20)隔离的逃生通道(40);所述排烟通道(20)通过横穿所述第一墙体(101)上的排烟支管(201)与所述通车隧道(10)相通,所述排烟通道(20)通过排烟总管(202)连通外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易于排烟的安全通车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墙(102)上设有连通所述安全通道(30)与所述排烟通道(20)的连通管(1021),所述连通管(1021)内设有单向将所述安全通道(30)内的空气排入所述排烟通道(20)内的风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易于排烟的安全通车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支管(201)包括延伸至所述通车隧道(10)内的墙面上的延伸管(2011),所述延伸管(2011)上开有若干对准所述通车隧道(10)内的进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一种易于排烟的安全通车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总管(202)内设有将所述排烟通道(20)内的带烟雾的空气机械地排出的抽风装置(202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易于排烟的安全通车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通道(40)横向穿过所述排烟通道(20),并通过与第一隔墙(101)和第二隔墙(102)连接的分隔墙与所述排烟通道(20)相隔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易于排烟的安全通车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通道(40)设有隔离开所述通车隧道(10)与所述安全通道(30)的门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易于排烟的安全通车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支管(201)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隔墙(101)的中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易于排烟的安全通车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支管(201)距离所述通车隧道(10)的入口或出口的最小距离为3-5米。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易于排烟的安全通车隧道,包括通车隧道,所述通车隧道的一侧设有通过第一隔墙与所述通车隧道分隔开的两端封闭的排烟通道,所述排烟通道的远离所述通车隧道的内侧设有通过第二隔墙与所述排烟通道分隔开的安全通道,所述安全通道与所述通车隧道之间设有连通两者、并与所述排烟通道隔离的逃生通道;所述排烟通道通过横穿所述第一墙体上的排烟支管与所述通车隧道相通,所述排烟通道通过排烟总管连通外界。本发明通过设置排烟通道,将通车隧道内的烟雾大范围快速吸入,然后排到外界,排烟雾的效果显著;危机情况下,人员可以通过逃生通道进入安全通道,保证人员生命安全。
【IPC分类】E21F1/00, E21F11/00, E21D9/14
【公开号】CN104989420
【申请号】CN201510352580
【发明人】杨琳, 左亚辉, 钱惠民, 李晓锋
【申请人】湖州升浙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