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厚煤层沿空掘巷相邻巷道联合支护的方法

文档序号:10648247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实现厚煤层沿空掘巷相邻巷道联合支护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煤炭开采领域,尤其涉及实现厚煤层沿空掘巷相邻巷道联合支护的方法,将工作面的区段回风平巷沿煤层顶板布置;确定实体煤侧的分区情况;依据煤体完整性、实体煤的应力分布,确定接续工作面相邻巷道布置位置及支护方案;通过向回采巷道靠近实体煤一侧的巷帮布置锚杆、锚索加固,为接续工作面相邻巷道的顶板支护提供锚固点;对接续工作面相邻的沿空掘巷顶部打锚杆与锚索,锚索的端部深入起坡巷道巷帮一侧支护范围内,形成联合支护。该方法沿空掘巷处于较低层位的完整实体煤内,且顶煤处于极限平衡区内,承载小,更利于巷道的掘进与维护,改善现有厚煤层底板巷道支护困难的现状。
【专利说明】
实现厚煤层沿空掘巷相邻巷道联合支护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煤炭开采领域,尤其设及实现厚煤层沿空掘巷相邻巷道联合支护的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沿空掘巷技术应用的前提是留设3-5m小煤柱且能保持稳定,其原理是通过在相邻 工作面之间留设小煤柱使沿空巷道处于低应力区,从而利于巷道支护。
[0003] 采动过程中煤柱的留设依据图1所示的实体煤一侧应力分布与分区情况。
[0004] 图1所示,当工作面开采后,在实体煤内部出现应力峰值k 丫 H,坐标原点到应力峰 值之间称为极限平衡区,包含破坏区I和塑性区II;应力峰值W远包括弹性区应力升高部分 III与原岩应力区IV。
[0005] 其中,I区的应力值介于0与原岩应力丫 H之间,II区与III区的应力值介于原岩应 力丫 H与应力峰值k 丫 H之间,IV区的应力值为原岩应力丫 H。
[0006] 在留设煤柱时,需要使巷道避开高支承应力的影响,即图中k 丫啡巧近位置。有两种 留设方法,一种是将回采巷道布置在HI区靠近IV区的位置,巷道所处围岩完整且承载较 小,但势必造成煤柱尺寸过大;另外一种是将巷道布置在II区靠近I区的位置,也即采用沿 空掘巷技术(煤柱尺寸一般为3-5m),巷道处于破坏-塑性煤体中,承载相对较小,约等于丫 H,但巷道掘进时由于煤体处于塑形-破坏状态,维护困难,且煤柱在工作面开采期间难W保 持稳定,增加巷道的支护难度。另外,受工作面覆岩影响,工作面之间需要采用跳采的方式, 即一侧采空后,先开采较远处的实体煤,待采空区稳定后,在布置沿空掘巷开采图中所示煤 体,运样会形成孤岛工作面,加剧了工作面的承载,易引发动力现象。
[0007] 综述,留大煤柱开采,巷道的围岩处于完整状态、承载较小,但煤炭损失巨大;沿空 掘巷,掘进难度大、小煤柱支护难度大W及需要跳采易造成孤岛工作面,但煤炭回采率高, 现阶段得到普遍应用。

【发明内容】

[000引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实现厚煤层沿空掘巷相邻巷 道联合支护的方法,W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掘进难度大、小煤柱支护难度大与跳采的问题。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W下技术方案:
[0010] 实现厚煤层沿空掘巷相邻巷道联合支护的方法,包括W下过程:
[0011] a、厚煤层开采时,将工作面的区段回风平巷沿煤层顶板布置;
[001^ b、确定实体煤侧的分区情况;
[0013] C、依据煤体完整性、实体煤的应力分布,确定接续工作面相邻巷道布置位置及支 护方案;
[0014] d、通过向回采巷道靠近实体煤一侧的巷帮布置错杆、错索加固,为接续工作面相 邻巷道的顶板支护提供错固点;
[0015] e、对接续工作面相邻的沿空掘巷顶部打错杆与错索,错索的端部深入起坡巷道巷 帮一侧支护范围内,形成联合支护。
[0016]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优选地,适用于厚煤层开采,按照放顶煤要求一次采出厚 度超过5m,小于12m。
[0017] 具体的,步骤a中,厚煤层开采中,将靠近接续工作面一侧的回采巷道在煤层中的 层位抬升至煤层顶板,起坡段下方存在=角煤体,起坡高度依据煤层厚度与巷道高度确定。 将区段回风平巷沿煤层顶板布置,工作面沿煤层底板与回风平巷之间利用相邻溜槽按照3° 起坡抬升。
[0018] 步骤b中,依据一侧采空、实体煤一侧的分区情况,通过调整支护参数对极限平衡 区宽度进行控制。
[0019] 步骤b中,确定极限平衡区的宽度,极限平衡区的计算依据公式:
[0020]
[0021] 式中:K,应力集中系数;P1,支架对煤帮的阻力;m,煤层开采厚度;C,煤体的粘聚 力;0,煤体的内摩擦角;f,煤层与顶底板接触面的摩擦系数;e,=轴应力系数,S= n+w>w) /(1 -siiup)
[0022] 在步骤C中,在选择接续工作面沿空掘巷位置时首先需要考虑煤体的完整性,需要 结合S角煤体稳定进行,工作面开采中,底板破坏深度约为2m左右,也即回风平巷抬升超过 2m即可认为煤体中存在稳定区域。
[0023] 依据顶煤极限平衡区宽度与=角底煤的稳定性,确定沿空掘巷的位置。在选择接 续工作面相邻巷道时,煤层厚度超过5m,起坡高度超过2m,S角煤体即可保持稳定,也即沿 着起坡巷道外帮相切的位置布置回采巷道即处于围岩稳定区域,而煤层顶部处于支承应力 较低区域,也即巷道处于完整围岩与低应力区域内。
[0024] 在步骤d中,依据煤层厚度、顶部弹性极限平衡区的宽度,确定沿空掘巷的支护方 案与参数。如煤层厚度12m,巷道高度3m,则需要在沿空巷道中布置错索进行错固;如煤层厚 度5m,巷道高度3m,则需要在沿空巷道中布置错杆进行错固。
[0025] 向起坡巷道实体煤帮一侧布置错杆,错杆间排距可根据煤体软硬取600mm X 600mm、800mm X 800mm或1000mm Xl 000mm,煤硬取大间距,反之取小间距。
[0026] 在步骤e中,向接续工作面相邻的沿空掘巷顶部布置错索,错索长度超过6m既能与 起坡巷道巷帮支护体形成联合支护。
[0027] 本发明提供的实现厚煤层沿空掘巷相邻巷道联合支护的方法,具有W下优点:
[0028] (1)现有沿空掘巷技术,接续工作面相邻的沿空巷道布置在破碎或塑形区内,巷道 围岩稳定性差。本发明中,沿空掘巷处于较低层位的完整实体煤内,且顶煤处于极限平衡区 内,承载小,更利于巷道的掘进与维护。
[0029] (2)厚煤层开采中,沿煤层底板布置回采巷道,接续工作面相邻巷道之间是护巷煤 柱,两巷单独支护,而采用本技术,利用起坡巷道与接续工作面沿空掘巷之间的立体化关 系,通过加固起坡巷道实体煤侧巷帮,为沿空掘巷顶板支护提供错固点,改善现有厚煤层底 板巷道支护困难的现状。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实施例的一侧采空实体煤内应力与分区情况示意图;
[0031 ]图2为实施例的沿空掘巷布置位置及联合支护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面回采巷道沿煤层顶板布置,接续工作面的相邻巷道采用沿 空掘巷的布置方式,综合下方煤体稳定区域W及上方回采巷道一侧极限平衡区下方,实现 巷道围岩稳定与低承载区域,利用起坡巷道实体煤帮布置的主动支护,为接续工作面相邻 沿空掘巷顶板支护提供错固点,形成联合支护技术方案。
[0034] 第一步:根据煤层厚度与巷道高度,确定起坡段高度。
[0035] 通常,在煤层开采前,依据煤层厚度与巷道高度确定起坡段高度,两条巷道分别沿 煤层底板与顶板布置,从工作面煤层底板布置逐节抬升溜槽至预定起坡段高度,相邻溜槽 间最大抬升角度为3°。
[0036] 第二步:依据巷道高度、支护强度、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W及支承应力峰值确定巷 道实体煤一侧极限平衡区宽度,见图1所示,其表达式为:
[0037]
(1)
[0038] 式中:K,应力集中系数;P1,支架对煤帮的阻力;m,煤层开采厚度;C,煤体的粘聚 力;於煤体的内摩擦角;f,煤层与顶底板接触面的摩擦系数;£,S轴应力系数,S= ( 雌) l{\~sin(p)〇
[0039] 第=步:依据回采巷道起坡段高度确定=角底煤稳定性,一般认为工作面开采期 间对底板的破坏深度为2m,因此当超过2m,=角底煤存在弹性稳定区,因此可将接续工作面 相邻的沿空掘巷沿起坡巷道实体煤帮相切布置在煤层底板,此处围岩处于稳定状态。
[0040] 第四步:通过向起坡巷道实体煤帮进行错杆、错索加固,控制弹性极限平衡区范 围。
[0041] 如利用公式(1)中,增加巷道实体煤帮的支护密度与强度,即提高公式中的Pl,减 小实体煤塑性区分布范围,为接续工作面相邻巷道顶板支护提供错固点。
[0042] 第五步:对接续工作面相邻沿空掘巷顶板进行支护,所采取的支护体应打到起坡 巷道实体煤帮支护区域内,如图2所示。
[0043] 如煤层厚度较薄,如5m,则向沿空掘巷顶板布置错杆即可实现联合支护技术;如厚 度12m,则需要向沿空巷道顶板布置错索才可实现联合支护技术。
【主权项】
1. 实现厚煤层沿空掘巷相邻巷道联合支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a、 厚煤层开采时,将工作面的区段回风平巷沿煤层顶板布置; b、 确定实体煤侧的分区情况; c、 依据煤体完整性、实体煤的应力分布,确定接续工作面相邻巷道布置位置及支护方 案; d、 通过向回采巷道靠近实体煤一侧的巷帮布置锚杆、锚索加固,为接续工作面相邻巷 道的顶板支护提供锚固点; e、 对接续工作面相邻的沿空掘巷顶部打锚杆与锚索,锚索的端部深入起坡巷道巷帮一 侧支护范围内,形成联合支护。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厚煤层沿空掘巷相邻巷道联合支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a中,将区段回风平巷沿煤层顶板布置,工作面沿煤层底板与回风平巷之间利用 相邻溜槽按照3°起坡抬升。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厚煤层沿空掘巷相邻巷道联合支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袜的ifeHh由.施宙极阻平通?反的1Sf磨.极限平衡区的计算依据公式:式中:Κ,应力集中系数;P1,支架对煤帮的阻力;m,煤层开采厚度;C,煤体的粘聚力J,煤 体的内摩擦角;f,煤层与顶底板接触面的摩擦系数;ε,三轴应力系数,ε= U +.s'_) /(1-Λ7却八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厚煤层沿空掘巷相邻巷道联合支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c中,在选择接续工作面沿空掘巷位置时,为煤体的完整性,结合三角煤体稳定 进行,工作面开采中,回风平巷抬升超过2m即可认为煤体中存在稳定区域。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厚煤层沿空掘巷相邻巷道联合支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c中,在选择接续工作面相邻巷道时,煤层厚度超过5m,起坡高度超过2m,三角煤 体即可保持稳定,即沿着起坡巷道外帮相切的位置布置回采巷道即处于围岩稳定区域,而 煤层顶部处于支承应力较低区域,即巷道处于完整围岩与低应力区域内。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厚煤层沿空掘巷相邻巷道联合支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d中,向起坡巷道实体煤帮一侧布置锚杆,锚杆间排距可根据煤体软硬取600mm X 600mm、800mm X 800mm或1000mm X 1000mm,煤硬取大间距,反之取小间距。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厚煤层沿空掘巷相邻巷道联合支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e中,向接续工作面相邻的沿空掘巷顶部布置锚索,锚索长度不小于6m,与起坡 巷道巷帮支护体形成联合支护。
【文档编号】E21D19/00GK106014413SQ201610547347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2日
【发明人】王志强
【申请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