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逃生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95195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逃生管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逃生管道,是由:隧道、逃生管道、逃生绳、固定环构成;隧道内地平面一侧或两侧的墙脚处设置逃生管道,逃生管道的直径为685~800mm,逃生管道的壁厚为25~30mm,逃生管道内壁表面摩擦系数为0.007~0.11,光滑无阻力,逃生管道内的底部设置逃生绳,逃生管道的两端内壁的底部设置固定环,所述逃生绳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环上,逃生绳的直径为12~30mm;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作为隧道内使用的逃生管道,具有耐磨损、耐腐蚀、耐低温、自润滑不结垢、抗冲击、环保性、抗老化、使用寿命长、重量轻安装简便,极为适合作为逃生管道,而且极大提高了人员的逃生几率。
【专利说明】
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逃生管道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口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尤其是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逃生管道。
【背景技术】
[0002]市场上的逃生管道多为大口径钢管,此类管道在人员逃生的过程中容易对人身造成伤害,且使用寿命有限。
[0003]鉴于上述原因,现有的逃生管道的结构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逃生管道,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作为隧道内使用的逃生管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具有极为全面的性能:耐磨损、耐腐蚀、耐低温、自润滑不结垢、抗冲击、环保性、抗老化使用寿命长、重量轻安装简便,以上多种特点极为适合作为逃生管道,弥补同类用途产品对人身的伤害,而且极大提高了人员的逃生几率。
[0005]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逃生管道,是由:隧道、逃生管道、逃生绳、固定环构成;隧道内地平面一侧或两侧的墙脚处设置逃生管道,逃生管道的直径为685?800mm,逃生管道的壁厚为25?30mm,逃生管道内壁表面摩擦系数为0.007?0.11,光滑无阻力,逃生管道内的底部设置逃生绳,逃生管道的两端内壁的底部设置固定环,所述逃生绳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环上,所述逃生绳采用尼龙绳、或凯夫拉绳、或锦纟仑绳其中的一种,直径为12?30_。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作为隧道内使用的逃生管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具有极为全面的性能:耐磨损、耐腐蚀、耐低温、自润滑不结垢、抗冲击、环保性、抗老化使用寿命长、重量轻安装简便。以上多种特点极为适合作为逃生管道。弥补同类用途产品对人身的伤害,而且极大提高了人员的逃生几率。
[0007]根据人体测量学的研究成果可知人体在爬行时不考虑舒适度的情况下高度为685mm,在相对较舒适的情况爬行人体高度为800mm。因此逃生管道的直径为685?800mm,管道壁厚为25?30mm,壁厚薄,管道受到冲击后变形量大不安全,壁厚太厚增加成本,增加重量运输困难,经过试验论证2 5?30_的壁厚较合适。
[0008]逃生管道只在两端设置进出口,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在使用地点排布连接,将管道接口处的尖锐部分进行打磨清理。管道无需离地,对密封性不做要求,在逃生管道内放置逃生绳,逃生绳固定在逃生管内壁的圆环,圆环是嵌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上的,以便于帮助人员逃生,或者在逃生管上开孔穿逃生绳,逃生人员借助管内绳索能最大程度提高逃生几率,开辟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的新用途,拓宽了产品的市场。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0]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2]图1、2中:隧道1、逃生管道2、逃生绳3、固定环4。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隧道I内地平面一侧或两侧的墙脚处设置逃生管道2,逃生管道2的直径为685?800_,逃生管道2的壁厚为25?30mm,逃生管道2内壁表面摩擦系数为0.007?0.11,光滑无阻力,逃生管道2内的底部设置逃生绳3,逃生管道2的两端内壁的底部设置固定环4,所述逃生绳3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环4上,所述逃生绳3采用尼龙绳、或凯夫拉绳、或锦纶绳其中的一种,直径为12?30mm。
【主权项】
1.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逃生管道,是由:隧道(I)、逃生管道(2)、逃生绳(3)、固定环(4)构成;其特征在于:隧道(I)内地平面一侧或两侧的墙脚处设置逃生管道(2),逃生管道(2)的直径为685?800mm,逃生管道(2)的壁厚为25?30mm,逃生管道(2)内壁表面摩擦系数为0.007?0.11,光滑无阻力,逃生管道(2)内的底部设置逃生绳(3),逃生管道(2)的两端内壁的底部设置固定环(4),所述逃生绳(3)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环(4)上,所述逃生绳(3)采用尼龙绳、或凯夫拉绳、或锦纶绳其中的一种,直径为12?30_。
【文档编号】E21F11/00GK205477734SQ201620249730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1日
【发明人】王伟, 张延成, 陈全奎, 周江龙, 薛京有
【申请人】洛阳国润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