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双压缸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的吸入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2093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式双压缸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的吸入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涉及旋转式双压缸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特别是关于改变气液分离器吸入管形状的旋转式双压缸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的吸入管结构背景技术一般适用于空调机等的旋转式压缩机是在与电动结构部结合的旋转轴上偏心结合压缩结构部的旋转活塞,旋转活塞在圆形气缸的压缩空间里进行旋转运动来吸入、压缩、排出冷媒。
旋转式压缩机是因为直接吸入冷媒而具有气体冷媒和液体冷媒一起流入的隐患,所以在吸入侧具备‘气液分离器’的气液分离装置。
以往具备气液分离器的旋转式双压缸压缩机如图1所示。
如图所示,以往的旋转式双压缸压缩机由在机壳1内部设置电动结构部的定子2及转子3,其中转子3的中心压入旋转轴4,旋转轴4的下部设置吸入、压缩气体冷媒的压缩结构部构成。
压缩结构部包括固定在机壳1内周面的气缸5,气缸5包括上部气缸5A和下部气缸5B以及设置在上部气缸5A和下部气缸5B中间的中间板9;紧贴在气缸的上、下两侧面,同时旋转轴贯通并被支撑的上轴承座6A及下轴承座6B;连接在旋转轴4上自转,并在气缸内偏心旋转的旋转活塞7A、7B;压接在旋转活塞7A、7B的外周面上,在旋转活塞进行旋转运动时做直线运动,而把气缸区分为吸入空间和压缩空间的叶片(未图示);配置在机壳1一侧,连接在气缸的吸入口8A、8B的气液分离器10构成。
气液分离器10具备一定的内部空间,其上端连接冷媒管P的护罩11;从通过冷媒管P流入的冷媒中,为分离气体冷媒和液体冷媒而设置在护罩11内部上端的过滤网12;置于过滤网12的下侧而贯通护罩11的下半部,一端深入护罩内部上方固定的吸入管13A、13B;另一端贯通压缩机机壳,插入固定到气缸吸入口8A、8B上构成。
以往旋转式双压缸压缩机工作过程如下即,给定子2供电使转子3在定子2的内部转动,与此同时旋转轴4转动而旋转活塞7A、7B在气缸5A、5B内偏心旋转,随旋转活塞的偏心旋转,气体冷媒吸入到气缸5A、5B的吸入空间,并持续压缩到一定压力,当气缸5A、5B的压缩空间的压力超过临界压力比机壳1内的压力高的瞬间,安装在上轴承座6A和下轴承座6B的排气阀门开启,压缩气体从压缩空间向机壳1内部排出,排出气体通过机壳1和定子2的缝隙或定子2与转子3的缝隙移动到上部,经过排气管14排出到循环冷冻系统。
这时,通过冷媒管P流入到气液分离器10的护罩11内的冷媒中,气体冷媒通过过滤网12,并通过吸入管13A、13B吸入到气缸5A、5B的吸入空间,液体冷媒被过滤网12筛出沉积在护罩11的下部,沉积在护罩11下部的液体冷媒被周围的热量气化上升又通过吸入管13A、13B吸入到气缸5A、5B的吸入空间进行一连串的反复过程。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以往旋转式双压缸压缩机的气液分离器中,护罩11中的吸入管13A、13B并排设置在气液分离器中,既浪费材料,又容易引起共振,增加压缩机的噪音,对压缩机产生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改变气液分离器吸入管形状的旋转式双压缸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的吸入管结构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一种旋转式双压缸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的吸入管结构,在电机、旋转轴转动而使活塞在气缸内部偏心旋转,并在气缸的吸入口和排气口之间介入随活塞的偏心旋转,向半径方向做直线运动的叶片来吸入、压缩、排出制冷气体的旋转式双压缸压缩机中,气液分离器由形成气液分离器壳体的护罩;设在护罩顶部,与气缸的排气管连通的进气管;设在护罩上部分离气体冷媒和液体冷媒的过滤网;一端深入护罩内部上方,另一端贯通压缩机机壳,插入到气缸吸入口的吸入管构成;其特征在于吸入管由一端深入护罩内部上方,另一端连结两个分吸入管的主吸入管和一端连结主吸入管,另一端分别贯通压缩机机壳,插入到气缸上、下吸入口的两个分吸入管构成;主吸入管与两个分吸入管呈倒“Y”字形成,两个分吸入管深入护罩内部下方一定距离。两个分吸入管在深入护罩内部的底部处分别设有进油孔。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的旋转式双压缸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的吸入管结构,主吸入管与两个分吸入管呈倒“Y”字形成,节省了原材料,避免吸入管产生共振,降低压缩机的噪音,提高了产品的信赖度。


图1是以往具备气液分离器的旋转式双压缸压缩机纵剖面图;图2是以往气液分离器吸入管的结构图;图3是本发明的分离器吸入管的结构图;主要符号说明1机壳 2定子3转子 4旋转轴5气缸 5A上部气缸5B下部气缸6A上轴承座6B下轴承座7A、7B旋转活塞、8A上吸入口8B下吸入口9中间板 10气液分离器、11护罩、 12过滤网13A、13B吸入管14排气管130主吸入管 130A、130B分吸入管130′进油孔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图3是本发明的分离器吸入管的结构图。与以往技术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式双压缸压缩机由机壳1;在机壳内部设置电动结构部的定子2及转子3,其中转子3的中心压入旋转轴4,旋转轴4的下部设置吸入、压缩制冷气体的压缩结构部构成。
压缩结构部包括固定在机壳1内周面的气缸5,气缸5包括上部气缸5A和下部气缸5B以及设置在上部气5A和下部气缸5B中间的中间板9;紧贴在气缸的上、下两侧面,同时旋转轴贯通并被支撑的上轴承座6A及下轴承座6B;连接在旋转轴4上自转,并在气缸内偏心旋转的旋转活塞7A、7B;压接在旋转活塞7A、7B的外周面上,在旋转活塞进行旋转运动时做直线运动,而把气缸区分为吸入空间和压缩空间的叶片(未图示);配置在机壳1一侧,连接在气缸的吸入口8A、8B的气液分离器10构成。
气液分离器10由具备一定的内部空间,其上端连接冷媒管P的护罩11;从通过冷媒管P流入的冷媒中,为分离气体冷媒和液体冷媒而设置在护罩11内部上端的过滤网12;一端置于护罩内部上方,过滤网12的下侧,另一端贯通压缩机机壳,插入到气缸吸入口8A、8B的吸入管构成,吸入管由一端深入护罩内部上方,过滤网12的下侧,另一端连结两个分吸入管的主吸入管130和一端连结主吸入管,另一端分别贯通压缩机机壳,插入到气缸上吸入口8A、下吸入口8B的两个分吸入管130A、130B构成;主吸入管130与两个分吸入管130A、130B呈倒“Y”字形成,两个分吸入管130A、130B深入护罩11内部下方一定距离构成。两个分吸入管在深入护罩内部的底部处分别设有进油孔130′。
本发明的旋转式双压缸压缩机工作过程如下即,给电动结构部的定子2供电使转子3转动时,压缩结构部的旋转轴4与转子3一起转动,旋转活塞7A、7B在气缸5A、5B的内部空间偏心旋转,随旋转活塞7A、7B的偏心旋转,气体冷媒吸入到气缸5A、5B的吸入室,并持续压缩到一定压力,当压缩室的压力比机壳1内的压力高的瞬间,向机壳1内部排出,并经过排气管14排出到循环冷冻系统。
这时,通过冷媒管P流入到气液分离器10的护罩11内的冷媒中,气体冷媒通过过滤网12,并通过吸入管13A、13B吸入到气缸5A、5B的吸入空间,液体冷媒被过滤网12筛出沉积在护罩11的下部,沉积在护罩11下部的液体冷媒被周围的热量气化上升又通过主吸入管130及分吸入管130A、130B吸入到气缸5A、5B的吸入空间进行一连串的反复过程。两个分吸入管130A、130B在深入护罩11内部的底部处分别设置的进油孔130′将通过过滤网12分离出来的润滑油与气体冷媒一同吸入到气缸中,润滑各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式双压缸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的吸入管结构,在电机、旋转轴转动而使活塞在气缸内部偏心旋转,并在气缸的吸入口和排气口之间介入随活塞的偏心旋转,向半径方向做直线运动的叶片来吸入、压缩、排出制冷气体的旋转式双压缸压缩机中,气液分离器由形成气液分离器壳体的护罩;设在护罩顶部,与气缸的排气管连通的进气管;设在护罩上部分离气体冷媒和液体冷媒的过滤网;一端深入护罩内部上方,另一端贯通压缩机机壳,插入到气缸吸入口的吸入管构成;其特征在于吸入管由一端深入护罩内部上方,另一端连结两个分吸入管的主吸入管和一端连结主吸入管,另一端分别贯通压缩机机壳,插入到气缸上、下吸入口的两个分吸入管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双压缸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的吸入管结构,其特征在于主吸入管与两个分吸入管呈倒“Y”字形成,两个分吸入管深入护罩内部下方一定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双压缸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的吸入管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分吸入管在深入护罩内部的底部处分别设有进油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涉及旋转式双压缸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的吸入管结构,气液分离器由形成气液分离器壳体的护罩;设在护罩顶部,与气缸的排气管连通的进气管;设在护罩上部分离气体冷媒和液体冷媒的过滤网;一端深入护罩内部上方,另一端贯通压缩机机壳,插入到气缸吸入口的吸入管构成;吸入管由一端深入护罩内部上方,另一端连结两个分吸入管的主吸入管和一端连结主吸入管,另一端分别贯通压缩机机壳,插入到气缸上、下吸入口的两个分吸入管构成。主吸入管与两个分吸入管呈倒“Y”字形成,节省了原材料,避免吸入管产生共振,降低压缩机的噪音,提高了产品的信赖度。
文档编号F04C23/00GK1782403SQ20041009378
公开日2006年6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30日
发明者娄新颜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