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448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具有多个可移动并体积可以减小的压缩腔,通过压缩机的可动涡旋件的轨道运动将制冷剂气体从吸入腔吸入至压缩腔,随后在压缩腔内压缩制冷剂气体并将其排放到排出腔中。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用于汽车空调设备中的电动涡旋压缩机,其壳体这样形成,即具有前壳体和后壳体并彼此连接在一起。固定涡旋件固定在前壳体上,可动涡旋件与固定涡旋件相对,两个涡旋件安装在前壳体中。另外,前壳体内具有马达腔,电动马达设置在该马达腔内。前壳体的下端形成有吸入通道,以与马达腔连通。
前壳体内还具有吸入腔,该吸入腔被成形为通过吸入通道与马达腔相连通。当电动马达工作驱动可动涡旋件围绕固定涡旋件的中心轴旋转,多个成形于两涡旋件螺旋壁之间的压缩腔朝向两涡旋壁的中心移动,同时体积减小。在上述的压缩腔的移动中,引入到吸入腔的制冷剂气体通过马达腔及吸入通道从吸入腔被引入到压缩腔中,从而在压缩腔中被压缩。
在压缩腔中压缩的冷却气体被排到壳体内由固定涡旋件和后壳体所限定的排出腔中。排到排出腔的冷却气体含有润滑油,这些润滑油在壳体内循环以润滑用于驱动可动涡旋件围绕固定涡旋件中心轴旋转的驱动机构。为了使在电动涡旋压缩机内部的润滑油不与冷却气体一起被带入汽车空调设备的外部制冷回路中,在制冷剂气体的排出通道内具有一个油分离器。日本待审专利公开号第2004-301090的文献公开了一个例子。如果润滑油被带入到外部冷却回路中,例如,润滑油粘结到气体冷却器或者蒸发器的内壁表面上,从而降低热交换的效率。
上文中提到的油分离器,例如,离心式油分离器,其通过旋转运动导致离心分离将润滑油与冷却气体分开,从而只将冷却气体引入外部冷却回路中。由油分离器从冷却气体中所分离出来的润滑油被临时的储存在油分离器的较低的部分中,随后通过一个通道被返回到背压腔中,该腔的压力比排出腔的压力低。在背压腔中润滑驱动机构的润滑油通过一个通道被引入到储油器中。在固定涡旋件和后壳体之间的区域,储油器被成形在排出腔的外围侧上。
同时,在固定涡旋件和后壳体之间的区域,吸入通道被成形在排出腔外围侧的较低的部分。吸入通道被一个垫圈围绕以防止在吸入通道内循环的制冷剂气体泄露到储油器中。因此,排出腔外围侧区域一部分被吸入通道占用,也只有一部分被储油器占用。特别的,储油器只能固定在垫圈的上侧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其中储油器的体积增大,以在储油器中储存更多的润滑油。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排出通道、旋转轴、固定涡旋件、可动涡旋件、油分离器和储油器,用于压缩含有润滑油的制冷剂气体。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具有分隔壁的后壳体。壳体还具有吸入腔。排出通道成形在壳体上。排出通道具有排出腔、排出孔和容纳腔。排出腔和容纳腔通过排出孔相联系。旋转轴由壳体旋转地支撑。固定涡旋件布置在壳体中。固定涡旋件具有固定涡旋基板和从固定涡旋基板延伸的固定涡旋件螺旋壁。可动涡旋基板也布置在壳体中并与固定涡旋基板相对。可动涡旋件具有可动的涡旋基板和从可动涡旋基板延伸的可动涡旋件螺旋壁。可动涡旋件的可动涡旋基板和可动涡旋件螺旋壁与固定涡旋件的固定涡旋基板和固定涡旋件螺旋壁之间确定了压缩区域。容纳腔内具有油分离器。油分离器具有分离件和储油区域。储油器被定义为环绕整个隔离壁的外围,该隔离壁内确定了排出腔。储油器被成形为与油分离器的储油区域相通。
下面将通过结合附图的举例说明,说明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以及本发明的原则。


本发明的特征被认为是新颖的,并在权利要求书中阐明。读者将通过结合附图的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最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电动涡旋压缩机的示意图;图2为压缩机的后壳体的前视图;图3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涡旋压缩机的后壳体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描述一个按照本发明的应用于汽车空调设备外部制冷剂回路的电动涡旋压缩机。在下述的解释说明中,图1中Y1箭头所表示的方向为电动涡旋压缩机10的垂直方向,包括向上和向下的方向。由图1中Y2箭头所指是的电动涡旋压缩机10的横向方向,包括向前和向后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外部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
如图1所示,电动涡旋压缩机10的壳体11包括前壳体12和后壳体13。前壳体12和后壳体13相互连接。轴支撑件14和固定涡旋件15被固定的装配于壳体11内。详细的,轴支撑件14和固定涡旋件15位于前壳体12内靠近后壳体13的一侧(或者前壳体12的后侧)。前壳体12的后端面12a和固定涡旋件15的固定涡旋基板15a的后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前壳体12内的一对径向轴承17以及轴支撑件14分别支撑旋转轴16的相对两端。
偏心轴18与旋转轴16的一端(后端)成为一体,所述旋转轴穿过轴支撑件14向固定涡旋件15突起。偏心轴18的中心轴线L2相对于旋转轴16的中心轴线L1偏心。轴衬19装配在偏心轴18上,由偏心轴18支撑。平衡配重20和轴衬19成为一体。可动涡旋件21由轴衬19上的径向轴承22旋转的支撑,与固定涡旋件15相对。径向轴承22设置在可动涡旋件21的可动涡旋基板21a的前侧上成形的筒状部分内,所述可动涡旋件与轴支撑件14相对。
固定涡旋件15包括固定涡旋基板15a,外周壁15c和从固定涡旋基板15a向外周壁15c内的可动涡旋件21延伸的固定涡旋件螺旋壁15b。可动涡旋件21包括可动涡旋基板21a和从可动涡旋基板21a向固定涡旋件15延伸的可动涡旋件螺旋壁21b。所述固定涡旋件15的固定涡旋基板15a和固定涡旋件螺旋壁15b与所述可动涡旋件21的可动涡旋基板21a和可动涡旋件螺旋壁21b之间共同确定了多个压缩腔30。压缩腔30作为压缩区域。当可动涡旋件21围绕固定涡旋件15的中心轴线按照旋转轴16进行轨道旋转,配重20抵消了由可动涡旋件20轨道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
多个用于防止可动涡旋件21旋转的柱形销25被固定安装在轴支撑件14上。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3个或更多的销,但是图1中只显示了1个。同时,与销25的数目相同的圆孔21c沿可动涡旋件21的可动涡旋基板21a的圆周方向设置,以防止可动涡旋件21的转动。每个销25的一端都插入相应的孔21c中。
前壳体12内成形有马达腔M。在马达腔M中,定子S被固定装配于前壳体12的内圆周表面上,转子R被固定装配于旋转轴16上,从而构成电动马达23。通过供给定子S的定子线圈(未示出)电流,电动马达23的转子R和旋转轴16一体旋转。
在前壳体12中,吸入腔33被限定在固定涡旋件15的外周壁15c和可动涡旋件21的可动涡旋件螺旋壁21b的最外周部分之间。马达腔M通过吸入通道34与成形于前壳体12下侧的吸入腔33相连通。马达腔M通过一吸入端口35与压缩机10外部相通,该吸入端口35成形于前壳体12端部(或前端)。连接到外部制冷剂回路(未示出)的蒸发器的外部管道(未示出)被连接到吸入端口35上。因此,低压制冷剂气体通过吸入端口35、马达腔M和吸入通道34从外部制冷剂回路引到吸入腔33。
在前壳体12中,背压腔41界定于可动涡旋件21的可动涡旋基板21a的前侧(可动涡旋件21相对于固定涡旋件15的一侧)上。背压腔41成形于可动涡旋基板21a的前表面和轴支撑件14的后表面,也就是与可动涡旋基板21a的前表面相对的表面之间。
在后壳体13中,分隔壁13a用于分隔后壳体13内的空间。分隔壁13a是圆柱形的,并且朝向固定涡旋基板15a敞开。端壁13b成形在分隔壁13a的近后端。在后壳体13中,排出腔36限定在分隔壁13a、端壁13b和固定涡旋件15的固定涡旋基板15a之间。如图2所示,储油器38围绕分隔壁13a整个周围被界定在后壳体13内。也就是说,储油器38被限定在围绕排出腔36的外围,从而环绕排出腔36。这样,后壳体13具有起边界作用成形于分隔壁13a内部的排出腔36,以及成形于分隔壁13a外部的储油器38。
排出腔36构成从压缩腔30到外部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气体的部分排出通道。如图1所示,固定涡旋件15的固定涡旋基板15a具有大致位于其中心的排出端口15d,从而沿压缩机10的横向方向穿过固定涡旋基板15a。最内部的压缩腔30大致位于固定涡旋件15中心处,并通过排出端口15d与排出腔36相连通。在排出腔36中,由簧片阀成形的用于打开和闭合排出端口15d的排出阀(未示出)被设置在固定涡旋件15上。
形成排出腔36的端壁13b具有贯穿形成的排出孔13c。后壳体13具有成形于其外壁上的前端面13d,且该端面13d与前壳体12的后端面12a相连接。后壳体13还具有成形于其内壁上的前端面13e,且该端面13e为分隔壁13a上与固定涡旋件15的固定涡旋基板15a相连接的端面。端面13d和端面13e位于同一平面。壳体11被成形为位于前壳体12的端面12a和后壳体13的端面13d之间的结合面,与位于固定涡旋件15的固定涡旋基板15a和后壳体13的端面13e之间的结合面处于相同的一个平面内。
当旋转轴16被电动马达23带动旋转,可动涡旋件21通过偏心轴18围绕着固定涡旋件15的中心轴线(或者旋转轴16的中心轴线L1)旋转。在旋转轴16的旋转过程中,销25的外围表面与孔21c相接触,并沿着孔21c的内部圆周表面滑动,从而防止可动涡旋件21的旋转,并且进行可动涡旋件21的轨道运动。通过可动涡旋件21的轨道运动,位于两涡旋件15、21涡旋壁15b、21b外围侧上的压缩腔30朝向中心侧移动,同时体积减小。从而,从吸入腔33引入到压缩腔30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由于压缩腔30的体积减小而被压缩的制冷剂气体通过排出端口15d、推开排出阀排到排出腔36中。
在后壳体13中,储油器38被限定围绕排出腔36的整个周围通过分隔壁13a。用于分离包含于制冷剂气体中的润滑油的油分离器52设置在后壳体13中的状态使得油分离器52和固定涡旋件15的固定涡旋基板15a夹住排出腔36。这样,油分离器52不是在后壳体13中围绕排出腔36成形。因此,储油器38被成形为,沿着旋转轴16的轴线方向(中心轴线L1的轴向方向)的储油器38的横向长度大致与排出腔36沿着轴向方向的长度相同。
连接通道43成形在后壳体13的下侧或者分隔壁13a的下部,从而沿旋转轴16的轴线方向延伸穿过分隔壁13a。这样,连接通道43成形于壳体11内。图2为从固定涡旋基板15a一侧图示了后壳体13(前端一侧)的前视图。如图2所示,连接通道43的外壁42的一部分在排出腔36内成形,从而凸入排出腔36。经过排出腔36和连接通道43的外壁42的连接通道43也作为分隔壁13a的一部分。一个容纳槽48陷入分隔壁13a的端面13e上。
容纳槽48包括第一容纳槽46和第二容纳槽47,第一容纳槽46成形为分隔壁13a的端面13e上的环形凹槽,第二容纳槽47连接到分隔壁13a的下侧上的第一容纳槽46的内部并且直径比第一容纳槽46的小。第二容纳槽47沿着连接通道43的外周陷入分隔壁13a的端面13e和连接通道43的外壁42中。在容纳槽48中,装配有由O型环成形的密封单元49。密封单元49包括第一密封件44和第二密封件45。第一密封件44具有圆周形状,装配于第一容纳槽46中。第二密封件45与第一密封件44的内部形成为一体,且具有小于第一密封件44的直径,并且装配于第二容纳槽47中。这样,密封件49形成为一对具有不同直径的O型环(第一密封件44和第二密封件45)整合在一起。
在密封件49装配在容纳槽48中的状态下,第一密封件44在旋转轴16的径向方向上插入排出腔36和环绕排出腔36的储油器38中间,从而防止排出腔36内的排出气体泄漏到储油器38中。而且,第二密封件45在旋转轴16的径向方向上插入排出腔36和排出腔36内部的连接通道43之间,从而防止排出腔36内的制冷剂气体泄漏到连接通道43中。
如图1所示,后壳体13具有圆柱形容纳腔50,其在端壁13的后部沿垂直方向延伸。容纳腔50通过外部管道(未示出)与外部制冷剂回路相连并形成制冷剂气体排出通道的一部分。容纳腔50处于排出腔36的下游和外部制冷剂回路的上游。容纳腔50是一个压力低于排出腔36的区域。在容纳腔50中,油分离器52用于从制冷剂气体中将包含于制冷剂气体中的润滑油分离。
这样,油分离器52装配于容纳腔50内,所述容纳腔50与排出腔36独立成形,且不位于排出腔36内部。排出腔36和容纳腔50被成形为只通过穿过端壁13b延伸的排出孔13c相互连通。排出孔13c构成制冷剂气体排出通道的一部分。这样,排出腔36、排出孔13c和容纳腔50形成了排出通道,在该通道中,从压缩腔30被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排放到外部制冷回路中,且油分离器52位于该排出通道的容纳腔50中。
油分离器52为离心式油分离器。油分离器52包括分离管53和储油区域54,分离管53被大致成形于容纳腔50的中部,储油区域54位于容纳腔50下侧并在分离管53之下。分离管53作为分离件使用。分离管53具有圆筒形状,并且连接到在容纳腔50上侧的内圆周表面,这样分离管53与容纳腔50同轴布置。
另外,分离管53被成形为,其下端向储油区域54打开,其上端向外部制冷剂回路打开。而且,分离管53装配于容纳腔50之中,使得排出孔13c的开口向分离管53的侧面打开。从排出腔36通过排出孔13c排入容纳腔50的制冷剂气体围绕分离管53内循环,从而由于圆周运动的离心分离将润滑油从制冷剂剂气体中分离出来。
通过使用分离管到53离心分离而从制冷剂气体中分离出来的润滑油落入储油区域54中,从而储存在位于容纳腔50下侧的储油区域54中。连接通道43向与储油区域54相连接的储油区域54底部打开。油分离器52的储油区域54被成形为通过供油通道与背压腔41连通,所述供油通道包括连接通道43、连通通道55以及轴支撑件14与可动涡旋件21之间的开口,所述连通通道55在压缩机10的横向方向上穿过固定涡旋件15的外周壁15c伸展。储存于储油区域54内的润滑油通过供油通道被供给到背压腔41中,其中背压腔41内的压力小于容纳腔50内的压力,所述供油通道包括通过壳体11中的排出腔36的连接通道43。
储油器38被成形为通过抽油通道56与背压腔41连通,所述抽油通道在压缩机10的横向方向穿过固定涡旋件15的外周壁15c伸展。背压腔41内的润滑油通过抽油通道56被供给到压力低于背压腔41的储油器38。因此,油分离器52的储油区域54和储油器38是这样形成的,即通过供油通道、背压腔41和抽油通道56相互连通。另外,回油通道(未示出)成形于固定涡旋件15的固定涡旋基板15a的较低的部分上,使得储油器38与吸入腔33相连通。同时,为了从储存在储油器38中的润滑油中分离出制冷剂气体并使之返回到吸入腔33中,回气通道(未示出)延伸穿过固定涡旋基板15a上部。
在上述电动涡旋压缩机10中,在压缩腔30中压缩的高压制冷剂气体被排入排出腔36中。第二密封件45插入排出腔36和连接通道43之间,从而防止高压制冷剂气体泄漏到压力低于排出腔36的连接通道43(供油通道)中。另外,第一密封件44插入排出腔36和储油器38中,从而防止高压制冷剂气体泄漏到压力低于排出腔36的储油器38中。
排到排出腔36内的制冷剂气体通过排出孔13c被排出到压力高于连接通道43和储油器38的容纳腔50中。这时,排出孔13c的功能是作为节流阀,减少冷却剂气体穿过该节流阀的通道的截面积,从而加速冷却剂气体排入容纳腔50的速度。因此,制冷剂气体以高速度围绕油分离器52的分离管道53旋转,从而有效的从制冷剂气体中分离出制冷剂气体中含有的润滑油。
从制冷剂气体中分离出来润滑油从分离管道53的低端开口经过分离管道53的内部,并从分离管道53的上端开口通过容纳腔50的上部导向外部制冷剂回路中。同时,从制冷剂气体中分离出来的润滑油落入储油区域54,并在储油区域54中储存。储存在储油区域54中的润滑油与少量进入储油区域54的制冷剂气体一起通过供油通道被供给到压力低于容纳腔50的背压腔41中,所述供油通道包括连接通道43和连通通道55。因此,背压腔41内的压力得到调节,使得与由压缩腔30内的压力所导致的力相反的力(有少量制冷剂气体产生的)被施加在可动涡旋件21上。因此,使得可动涡旋件21的可动涡旋基板21a与轴支撑件14之间的滑动阻力减少了,其中所述可动涡旋基板21a在轴支撑件14上滑动。
而且,供向背压腔41的润滑油润滑可动涡旋件21轨道运动的驱动机构。另外,背压腔41内的润滑油通过抽油通道56供向压力低于背压腔41的储油器38中。应当注意,后壳体13内的储油器38被成形为围绕排出腔36的整个外围,另外储油器38沿着旋转轴16的轴向方向的长度与排出腔36沿轴向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这样,储油器38的深度大致与排出腔36的深度相同。因此,储油器38被成形为具有较大体积,从而能够储存大量的润滑油。因此,在油分离器52中从制冷剂气体中分离出来的大量的润滑油不会从储油器38中溢出,而是储存于储油器38中。
大量储存于储油器38中的润滑油通过由可动涡旋件21的轨道运动所造成的抽吸作用经过回油通道被抽吸到吸入腔33中。被抽吸到吸入腔33中的润滑油进入压缩腔30,与制冷剂气体一起润滑压缩腔30内的滑动表面。从润滑油中分离出的制冷剂气体从回气管道进入吸入腔33。
按照本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具有下述优点。
(1)后壳体13内成形有分隔壁13a,从而在分隔壁13a的内周侧限定了排出腔36,并且在分隔壁13a的整个外围限定了储油器38。因此,与“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排出腔外围区域一部分被吸入通道占据、排出腔的外围其余区域被储油器占据的的情况相比,位于排出腔36外围区域的储油器38的体积增加了。因此,即使在使用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利用离心分离器从而能够从制冷剂气体中高效的分离出润滑油的油分离器52时,大量的润滑油也能够被储存在储油器38中。这样,就防止了润滑油从储油器38中溢出,进而防止了储油区域54中储存的润滑油进入外部制冷剂回路。由于大量润滑油储存于储油器38中,大量的润滑油被供向压缩腔30以及驱动可动涡旋件21进行轨道运动的驱动机构进行润滑。这使得电动涡旋压缩机10可以被顺滑的驱动。
(2)第二密封件45插在排出腔36和连接通道43之间,第一密封件44插入排出腔36和储油器38中。因此,从压缩腔30排到排出腔36的制冷剂气体不会泄露到连接通道43以及压力低于排出腔36的储油器38中,而是被导向容纳腔50中,从而使油分离器52能够可靠的从制冷剂气体中分离出润滑油。
(3)背压腔41通过供油通道与储油区域54相连通,界定在壳体11(后壳体13)内并且在壳体11(后壳体13)内穿过排出腔36的连接通道43被成形为在旋转轴16的轴向方向上穿过分隔壁13a的内侧延伸。这样,由于连接通道43的外壁42也作为分隔壁13a的一部分,因而壳体11(后壳体13)内的空间得到有效利用。因此,例如,与连接通道43被成形为穿过储油器38的情况相比,避免了由于连接通道43造成储油器38体积减小的情况。另外,与连接通道43外壁42被独立于分隔壁13a之外成形在排出腔36内的情况相比,消除了由于连接通道43的外壁42造成排出腔36的体积减小。因此,储存于储油器38内的润滑油增加,同时电动涡旋压缩机10的效率也提高了。
(4)密封单元49由第一密封件44与第二密封件45整合成形而成。因此,当电动涡旋压缩机10组装后,可以容易的将单件密封件49提供在后壳体13上。这样,与密封单元49的第一密封件44和第二密封件45分开成形且独立的向后壳体13提供的情况相比,电动涡旋压缩机10的制造更加简便。另外,也避免遗漏将密封件44或45提供在后壳体13上。因此,消除在制造电动涡旋压缩机10之后因排出气体泄露所造成不希望的作用而发现有所遗漏形成的不便。
(5)与前壳体12的后端面12a相连接的后壳体13的端面13d以及与固定涡旋件15的固定涡旋基板15a相连接的分隔壁13a的端面13e处于同一平面。因此,为了使前壳体12与后壳体13连接,只需要将端面12a和固定涡旋基板15a定位在前壳体12内的同一平面中。因此,例如,与后壳体13的端面13d和端面13e不位于同一平面的情况相比,不需要将前壳体12的端面12a与后壳体15的固定涡旋基板15a定位成分别连接端面13d、13e,从而便于将固定涡旋件15固定在前壳体12中的操作。因此,前壳体12的连接表面和后壳体13容易的定位,从而简化了前壳体12和后壳体13的装配。同时,位于前壳体12和后壳体13结合表面之间的密封也可靠的形成。另外,例如,与分隔壁13a的端面13e被成形为比端面13d更接近于前壳体12的情况相比,后壳体13可以容易的制造。
上述实施例可以按下述方式改变。
在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连接通道43的外壁42可以包含于分隔壁13a。这种结构中,后壳体13可以容易的制造。
在实施例中,油分离器52不限于离心式油分离器,也可以使用惯性式油分离器从制冷剂气体中将润滑油分离出来,例如,使制冷剂气体与容纳腔50的壁表面相碰撞。这样,油分离器其可以由容纳腔50的壁表面或起分离件作用的储油区域54组成。
在实施例中,储油器38沿着旋转轴16轴向的长度(深度)可以被成形为短于轴向方向的排出腔36的长度(深度)。
在实施例中,密封单元49的第一密封件44和第二密封件45可以分别成形。这种情况下,第一容纳槽46和第二容纳槽47成形在分隔壁13a内,并且不相互连通,而是单独的成形。
在实施例中,油分离器52的储油区域54内可以成形有过滤器。
在实施例中,排出孔13c可以不必成形在分离管道53的侧面部分。例如,排出孔13c可以成形在低于分离管道53的位置。
在实施例中,排出孔13c可以具有成形于其内圆周表面的可调节流阀。在这种结构中,用于制冷剂气体经过排出孔13c的通道的截面区域可以按照制冷剂气体的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当制冷剂气体的流速较大时,制冷剂气体流经排出孔13c的通道的截面区域可以增大,从而降低由于节流阀所造成的压力损失,也增加了外部制冷回路的效率。另一方面,当制冷剂气体的流速很小时,制冷剂气体流经排出孔13c的通道的截面区域则减小,从而澄清了由于流速造成的节流阀上下游之间的压力差异。这样,即使制冷剂气体的流速很小,从制冷剂气体中分离润滑油的油分离器52的表现得到保证。
在实施例中,氯氟烃可以被用于做为制冷剂气体。
虽然上文中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不同的变化,但是需要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变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作出不同的变化,本发明的范围由下述权利要求书确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压缩含有润滑油的制冷剂气体的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排出通道、旋转轴、固定涡旋件、可动涡旋件、油分离器和储油器,壳体具有前壳体和后壳体,壳体还具有吸入腔,排出通道被成形在壳体内,排出通道具有排出腔、排出孔和容纳腔,其中排出腔和容纳腔通过排出孔相互连通,旋转轴由壳体旋转的支撑,固定涡旋件设置于壳体内,固定涡旋件具有固定涡旋基板和从固定涡旋基板延伸的固定涡旋件螺旋壁,可动涡旋件也设置于壳体内以面对固定涡旋件,可动涡旋件具有可动涡旋基板和从可动涡旋基板延伸的可动涡旋件螺旋壁,其中可动涡旋件的可动涡旋基板和可动涡旋件螺旋壁与固定涡旋件的固定涡旋基板和固定涡旋件螺旋壁之间界定压缩区域,油分离器设置于容纳腔中,油分离器具有分离件和储油区域,所述涡旋压缩机特征在于后壳体具有分隔壁,于其内储油器环绕分隔壁的整个周围受到限定,所述分隔壁于其内限定排出腔,并且所述储油器被成形为与油分离器的储油区域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一背压腔限定在可动涡旋件内位于固定涡旋件的相对一侧,该背压腔被成形为通过一供油通道与油分离器的储油区域相连通,形成后壳体内供油通道的壁的至少一部分也用作部分分隔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通道包括连接通道,连接通道的壁成形于排出腔中,连接通道成形为穿过所述排出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通道包括连接通道,连接通道的壁体被包含于分隔壁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通道包括连接通道,背压腔被成形为通过抽油通道与储油器相连通,压缩机还包括用于在排出腔和储油器之间密封的第一密封件,和用于在连接通道和排出腔之间密封的第二密封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是一体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具有圆形形状,第二密封件和第一密封件的内部结合,且具有小于第一密封件的直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具有成形在其外周壁上的端面和成形在分隔壁上的端面,这两个端面定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由离心分离器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气体。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压缩含有润滑油的制冷剂气体的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排出通道、旋转轴、固定涡旋件、可动涡旋件、油分离器和储油器。壳体包括具有分隔壁的后壳体。排出通道被成形在壳体内。排出通道包括排出腔、排出孔和容纳腔。排出腔和容纳腔通过排出孔相连通。油分离器位于容纳腔中。油分离器具有分离件和储油区域。储油器确定为环绕分隔壁的整个周围,所述分隔壁内确定了排出腔。所述储油器被成形为与油分离器的储油区域相连通。
文档编号F04C29/02GK1807892SQ20061000893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1日
发明者小出达也, 水藤健, 木村一哉, 纪井法道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