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压机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7633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压机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空压机制冷系统,它涉及节能【技术领域】。它包括空压机、储油桶、热水机、冷却器,所述的空压机通过油管与储油桶连接,储油桶再通过油管与油泵连接,油泵再通过油管与空压机连接,储油桶与油泵之间的油管从热水机和冷却器中穿过,空压机还连接有气管,气管也从热水机和冷却器中穿过。本实用新型通过热水机和冷却器将空压机润滑油和压缩气体中大量的热量吸收掉,从而减小了压缩机风扇电机负担,降低其功耗和噪声,并且能在短时间内将水加热,让热水可以再次利用。
【专利说明】一种空压机制冷系统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压机制冷系统。
[0003]【背景技术】:
[0004]目前有很多制冷企业都是使用螺杆空气压缩机进行制冷,其通过把电能转换机械能,机械能转换为风能,在机械能转换为风能过程中,空气得到强烈的高压压缩,使之温度聚升,机械螺杆的高速旋转,同时也摩擦发热,这些产生的高热由空压机润滑油的加入混合成油/气蒸汽排出机体,这部分高温/气流的热量相当于空压机输入功率的60%,它的温度通常在80°C _100°C,这些热能都由于机器运行的温度的要求,都被无端的废弃排往大气中,即空压机的散热系统来完成机器运行的温度要求,当空压机油和空气温度达到100度以上时,这些热量就基本上靠空压机散热风扇散热到大气中而白白浪费,这样才能保证空压机温度被控制在65度至85度之间,当空压机温度每上升1°C,产气量就下降0.05%,温度升高10°C,产气量就下降5%,一般风冷散热的空压机都在88-96°C间运行,其产气量降幅在4-8%,夏天更甚,因此普通空压机不但容易造成热量的浪费,而且还会影响其产气量,从而影响其制冷效果。
[0005]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压机制冷系统,它通过热水机和冷却器将空压机润滑油和压缩气体中大量的热量吸收掉,从而减小了压缩机风扇电机负担,降低其功耗和噪声,并且能在短时间内将水加热,让热水可以再次利用。
[0007]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空压机、储油桶、热水机、冷却器,所述的空压机通过油管与储油桶连接,储油桶再通过油管与油泵连接,油泵再通过油管与空压机连接,储油桶与油泵之间的油管从热水机和冷却器中穿过,空压机还连接有气管,气管也从热水机和冷却器中穿过。
[0008]本实用新型是将空压机中的润滑油通过储油桶中转,然后通过热水机和冷却器将润滑油中大量的热量吸收,再由油泵打回空压机内,同时空压机压缩产生的气体中也含有大量的热量,因此通过气管将压缩气体从热水机和冷却器中穿过,从而压缩气体中的大量热量也被吸收掉,因此空压机的工作温度就被控制在适当范围内,既保证了空压机的正常工作又使其产气量保持在较高水平,而且热水机将吸收来的热量把冷水加热。
[0009]本实用新型通过热水机和冷却器将空压机润滑油和压缩气体中大量的热量吸收掉,从而减小了压缩机风扇电机负担,降低其功耗和噪声,并且能在短时间内将水加热,让热水可以再次利用。
[0010]【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照图1,一种空压机制冷系统,它包括空压机、储油桶、热水机、冷却器,所述的空压机通过油管与储油桶连接,储油桶再通过油管与油泵连接,油泵再通过油管与空压机连接,储油桶与油泵之间的油管从热水机和冷却器中穿过,空压机还连接有气管,气管也从热水机和冷却器中穿过。
[0014]本实用新型是将空压机中的润滑油通过储油桶中转,然后通过热水机和冷却器将润滑油中大量的热量吸收,再由油泵打回空压机内,同时空压机压缩产生的气体中也含有大量的热量,因此通过气管将压缩气体从热水机和冷却器中穿过,从而压缩气体中的大量热量也被吸收掉,因此空压机的工作温度就被控制在适当范围内,既保证了空压机的正常工作又使其产气量保持在较高水平,而且热水机将吸收来的热量把冷水加热。
[0015]本实用新型通过热水机和冷却器将空压机润滑油和压缩气体中大量的热量吸收掉,从而减小了压缩机风扇电机负担,降低其功耗和噪声,并且能在短时间内将水加热,让热水可以再次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空压机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空压机、储油桶、热水机、冷却器,所述的空压机通过油管与储油桶连接,储油桶再通过油管与油泵连接,油泵再通过油管与空压机连接,储油桶与油泵之间的油管从热水机和冷却器中穿过,空压机还连接有气管,气管也从热水机和冷却器中穿过。
【文档编号】F04B53/08GK203476696SQ201320450718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7日
【发明者】张进旭 申请人:安徽中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