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及其风扇叶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865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风扇及其风扇叶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风扇叶轮,包含一扇框、一轮毂、多个轴流扇叶以及多个导流扇叶。扇框具有一入风口、一出风口以及一内环斜面,其中入风口与出风口相对,内环斜面形成于扇框的内侧壁且毗邻入风口。轮毂设置于扇框中。轴流扇叶连接于扇框的内侧壁与轮毂。导流扇叶自内环斜面突出。
【专利说明】风扇及其风扇叶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风扇及其风扇叶轮,尤指一种可有效增加整体入风量与出风量的风扇叶轮及应用此风扇叶轮的风扇。
【背景技术】
[0002]散热装置与电子产品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电子产品在运作时,电路中的电流会因阻抗的影响而产生不必要的热能,如果这些热能不能有效地排除而累积在电子产品内部的电子组件上,电子组件便有可能因为不断升高的温度而损坏。因此,散热装置的优劣影响电子产品的运作甚巨。目前,电子产品最常用的散热装置是通过将热管的吸热段接触会产生热的电子组件,将热管的散热段连接散热鳍片,并以风扇对散热鳍片进行散热。然而,现有风扇的轴向入风量与出风量有限,且现有风扇的入风口与出风口的大小相同,无法将风量集中吹向热源,散热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有效增加整体入风量与出风量的风扇叶轮及应用此风扇叶轮的风扇,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4]根据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叶轮包含一扇框、一轮毂、多个轴流扇叶以及多个导流扇叶。扇框具有一入风口、一出风口以及一内环斜面,其中入风口与出风口相对,内环斜面形成于扇框的内侧壁且毗邻入风口。轮毂设置于扇框中。轴流扇叶连接于扇框的内侧壁与轮毂。导流扇叶自内环斜面突出。
[0005]于此实施例中,扇框的内径沿着内环斜面由入风口朝出风口的方向逐渐缩小,使得出风口小于入风口。
[0006]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包含一定子以及一风扇叶轮。风扇叶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定子上。风扇叶轮包含一扇框、一轮毂、多个轴流扇叶以及多个导流扇叶。扇框具有一入风口、一出风口以及一内环斜面,其中入风口与出风口相对,内环斜面形成于扇框的内侧壁且毗邻入风口。轮毂设置于扇框中。轴流扇叶连接于扇框的内侧壁与轮毂。导流扇叶自内环斜面突出。
[0007]于此实施例中,扇框的内径沿着内环斜面由入风口朝出风口的方向逐渐缩小,使得出风口小于入风口。
[000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于毗邻入风口的内环斜面上增设导流扇叶,可有效增加轴向入风量与出风量。此外,由于扇框的内径沿着内环斜面由入风口朝出风口的方向逐渐缩小,根据文氏管(Venturi tube)原理,可对自入风口吹入的风量再进行加压,进而增加轮毂处的散热能力。再者,由于扇框的出风口小于入风口,较小的出风口可有效使自入风口吹入的风量集中吹向热源,进而提升散热效果。
[0009]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由以下的创作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扇I的组合图;
[0011]图2为图1中的风扇的爆炸图;
[0012]图3为图1中的风扇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0013]图4为图1中的风扇沿A-A线的剖面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1、风扇;10、底座;12、定子;14、风扇叶轮;16、轴承;18、耐磨片;100、轴管;120、上绝缘架;122、硅钢片组合;124、下绝缘架;140、扇框;142、轮毂;144、轴流扇叶;146、导流扇叶;148、离心扇叶;1400、入风口 ;1402、出风口 ;1404、内环斜面;1420、转轴;1440、凹陷部;A-A、剖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扇I的组合图,图2为图1中的风扇I的爆炸图,图3为图1中的风扇I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图4为图1中的风扇I沿A-A线的剖面图。如图1至图4所示,风扇I包含一底座10、一定子12、一风扇叶轮14、一轴承16以及一耐磨片18。底座10具有一轴管100。轴承16与耐磨片18都设置于轴管100中。定子12套设于轴管100上。定子12包含一上绝缘架120、一硅钢片组合122以及一下绝缘架124。硅钢片组合122夹置于上绝缘架120与下绝缘架124之间,其中硅钢片组合122由多个硅钢片迭合而成。于实际应用中,金属线圈(未显示)缠绕于由上绝缘架120、硅钢片组合122以及下绝缘架124所构成的极齿上。
[0017]风扇叶轮14包含一扇框140、一轮毂142、多个轴流扇叶144、多个导流扇叶146以及多个离心扇叶148。扇框140具有一入风口 1400、一出风口 1402以及一内环斜面1404,其中入风口 1400与出风口 1402相对,内环斜面1404形成于扇框140的内侧壁且毗邻入风口 1400。轮毂142设置于扇框140中。轮毂142具有一转轴1420。转轴1420插设于轴承16中且抵接于耐磨片18,使得风扇叶轮14可转动地设置于定子12上。轴流扇叶144连接于扇框140的内侧壁与轮毂142。导流扇叶146自内环斜面1404突出。换言之,导流扇叶146毗邻扇框140的入风口 1400。如图4所示,扇框140在入风口 1400处的内径沿着内环斜面1404由入风口 1400朝出风口 1402的方向逐渐缩小,使得出风口 1402小于入风口1400。于此实施例中,轴流扇叶144与导流扇叶146间隔排列,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于每两个轴流扇叶144之间设置一个以上的导流扇叶146,视实际应用而定。离心扇叶148则连接于扇框140的外侧壁。
[0018]当轮毂142相对定子12转动时,轮毂142即会带动轴流扇叶144、扇框140、导流扇叶146与离心扇叶148 —起转动。此时,转动的轴流扇叶144即会将气流自扇框140的入风口 1400吹入。同时,Btt邻入风口 1400的导流扇叶146可有效增加轴向入风量。由于入风量的增加,自扇框140的出风口 1402吹出的出风量也会增加,进而有效提升散热效果。此外,由于扇框140在入风口 1400处的内径沿着内环斜面1404由入风口 1400朝出风口1402的方向逐渐缩小,根据文氏管原理,可对自入风口 1400吹入的风量再进行加压,进而增加轮毂142处的散热能力。再者,由于出风口 1402小于入风口 1400,因此出风口 1402可有效使自入风口 1400吹入的风量集中吹向热源(未显示),进而提升散热效果。此外,转动的离心扇叶148也会将气流吹向四周,以增进风扇I四周的散热效果。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风扇I兼具离心风扇与轴流风扇的功能。
[0019]于此实施例中,每一个轴流扇叶144可分别具有一凹陷部1440,且凹陷部1440面向扇框140的出风口 1402。由此,当风扇叶轮14转动时,轴流扇叶144的凹陷部1440可有效降低噪音的产生。
[00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于毗邻入风口的内环斜面上增设导流扇叶,可有效增加轴向入风量与出风量。此外,由于扇框的内径沿着内环斜面由入风口朝出风口的方向逐渐缩小,根据文氏管原理,可对自入风口吹入的风量再进行加压,进而增加轮毂处的散热能力。再者,由于扇框的出风口小于入风口,较小的出风口可有效使自入风口吹入的风量集中吹向热源,进而提升散热效果。此外,可在轴流扇叶面向出风口的一侧上开设凹陷部,以降低风扇叶轮转动时产生的噪音。
[002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风扇叶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扇框,具有一入风口、一出风口以及一内环斜面,该入风口与该出风口相对,该内环斜面形成于该扇框的内侧壁且毗邻该入风口; 一轮毂,设置于该扇框中; 多个轴流扇叶,连接于该扇框的内侧壁与该轮毂;以及 多个导流扇叶,自该内环斜面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叶轮,其特征在于,该扇框的内径沿着该内环斜面由该入风口朝该出风口的方向逐渐缩小,使得该出风口小于该入风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扇叶与所述导流扇叶间隔排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叶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多个离心扇叶,连接于该扇框的外侧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叶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轴流扇叶分别具有一凹陷部,且该凹陷部面向该出风口。
6.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定子;以及 一风扇叶轮,能转动地设置于该定子上,该风扇叶轮包含: 一扇框,具有一入风口、一出风口以及一内环斜面,该入风口与该出风口相对,该内环斜面形成于该扇框的内侧壁且毗邻该入风口; 一轮毂,设置于该扇框中; 多个轴流扇叶,连接于该扇框的内侧壁与该轮毂;以及 多个导流扇叶,自该内环斜面突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扇框的内径沿着该内环斜面由该入风口朝该出风口的方向逐渐缩小,使得该出风口小于该入风口。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扇叶与所述导流扇叶间隔排列。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风扇叶轮另包含多个离心扇叶,连接于该扇框的外侧壁。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轴流扇叶分别具有一凹陷部,且该凹陷部面向该出风口。
【文档编号】F04D29/32GK203453120SQ201320545153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日
【发明者】徐文君, 许实满, 赖嘉盛 申请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