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8833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吊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顶棚垂挂的吊扇。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吊扇,已知有如下的吊扇:该吊扇具备固定于顶棚的垂挂体、垂挂于垂挂体的圆筒形状的管体、以及具有转动的多个叶片且垂挂于管体的主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管体包括垂挂于垂挂体的圆筒形状的第一管体、收纳于第一管体的下部内部的第二管体、以及从主体向上方延伸并且插入到第二管体内的上部安装管部。在向第一管体内插入有第二管体与主体的上部安装管部的状态下,利用贯穿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上部安装管部重叠的部分的连结螺栓以及螺母,将各个管体连结起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975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这样的以往的吊扇中,存在有在管体的连结部分处产生异常的磨损这样的课题。

即,在吊扇中,具备多个叶片的主体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因此,有时出于施工现场的原因,因安装时、清洁时等的外加负载对叶片施加力而使叶片变形,使叶片成为不平衡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当运转吊扇时,有时产生要使主体发生较大摆动的力。在管体的连结部分、即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上部安装管部重叠的部分处设有使连结螺栓贯穿的贯通孔。然而,由于采用使一根连结螺栓贯穿多个贯通孔(在这种情况下为六个贯通孔)的结构,因此考虑到连结螺栓的贯通作业性,在连结螺栓与各个贯通孔之间需要间隙。因此,在产生要使主体发生较大摆动的力的情况下,在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与上部安装管部的连结部分处,在叶片的旋转方向上容易产生松动。在这样的松动较大的情况下,有时使主体较大摆动,产生构件间的相对移动,引起连结部分处的异常磨损,导致主体的落下。

对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在将吊扇的主体垂挂的管体的连结部分处产生异常磨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而且,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一方案所涉及的吊扇具备:主体,其具有绕旋转中心转动的多个叶片和以旋转中心为中心轴而朝上方延伸的上部安装管部;垂挂体,其固定于顶棚;第一管体,其以叶片的旋转中心为中心轴而垂挂于垂挂体,并且借助上部安装管部而垂挂主体;以及第二管体,其收纳于第一管体的下部内部,并且供上部安装管部的上部插入,利用连结螺栓以及与连结螺栓螺合的螺母,将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上部安装管部连结起来,该连结螺栓在与中心轴交叉的方向上贯穿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上部安装管部所重叠的部分,第二管体具有在与中心轴交叉的方向上从外周面突出的圆筒状或局部圆筒状的中空突出部,在第一管体的下部开口缘设有与第二管体的中空突出部的外周面抵接或接近的凹部,在上部安装管部的外周面上设有与第二管体的中空突出部的内周面抵接或接近的突起部,利用第二管体的中空突出部,在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上部安装管部之间限制至少朝向叶片的旋转方向的相对移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在将吊扇的主体垂挂的管体的连结部分处产生异常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吊扇的概要的整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吊扇的放大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吊扇的分解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吊扇的第一螺栓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吊扇的放大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吊扇的分解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吊扇的放大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吊扇的分解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吊扇的放大图。

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吊扇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发明的吊扇具备:主体,其具有绕旋转中心转动的多个叶片和以旋转中心为中心轴而朝上方延伸的上部安装管部;垂挂体,其固定于顶棚;第一管体,其以叶片的旋转中心为中心轴而垂挂于垂挂体,并且借助上部安装管部而垂挂主体;以及第二管体,其收纳于第一管体的下部内部,并且供上部安装管部的上部插入,利用连结螺栓以及与连结螺栓螺合的螺母,将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上部安装管部连结起来,该连结螺栓在与中心轴交叉的方向上贯穿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上部安装管部所重叠的部分,第二管体具有在与中心轴交叉的方向上从外周面突出的圆筒状或局部圆筒状的中空突出部,在第一管体的下部开口缘设有与第二管体的中空突出部的外周面抵接或接近的凹部,在上部安装管部的外周面设有与第二管体的中空突出部的内周面抵接或接近的突起部,利用第二管体的中空突出部,在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上部安装管部之间限制至少朝向叶片的旋转方向的相对移动。

第二发明在第一发明的吊扇的基础上,在第一管体上设有从凹部向上方延伸的第一狭槽。

第三发明在第二发明的吊扇的基础上,在第二管体上还设有上方突出部,该上方突出部从中空突出部的上部向上方延伸、并且位于第一管体的第一狭槽的内侧,利用第二管体的上方突出部,在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限制至少朝向叶片的旋转方向的相对移动。

第四发明在第一发明至第三发明中的任一项的吊扇的基础上,在第二管体上设有从外周面朝外侧突出的肋部,肋部的前端与第一管体的内周面相接,第二管体的材质为尼龙。

第五发明在第一发明至第四发明中的任一项的吊扇的基础上,第一管体的凹部位于比连结螺栓靠下方的高度位置。

第六发明在第一发明至第五发明中的任一项的吊扇的基础上,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间隙小于第二管体与上部安装管部的间隙。

第七发明在第一发明至第六发明中的任一项的吊扇的基础上,在中空突出部的突出方向上,第二管体的中空突出部的内周面与上部安装管部的突起部的接触长度大于中空突出部的外周面与第一管体的凹部的接触长度。

第八发明在第一发明至第七发明中的任一项的吊扇的基础上,突起部是安装于第二管体的外周面的螺栓,螺栓的外周面与第二管体的中空突出部的内周面抵接或接近。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并非利用本实施方式来限定本发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吊扇的概要的整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吊扇的放大图。如图1、图2所示,吊扇具备固定于顶棚1的垂挂体2、垂挂于垂挂体2的第一管体3、以及垂挂于第一管体3的主体4。在主体4的周部具备朝水平方向延伸的多个叶片5。通过使主体4内的马达(未图示)旋转,从而各个叶片5绕旋转中心转动。在主体4的上部具备朝上方延伸的上部安装管部6。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吊扇的分解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吊扇的螺栓8的放大图。如图2、3、4所示,在第一管体3的下部内部收纳(插入)第二管体7的上部,在该第二管体7的内部插入上部安装管部6。在该状态下,通过螺栓8、连结螺栓9、以及螺母10来连结第一管体3、第二管体7、以及上部安装管部6。

在第一管体3中,至少收纳第二管体7的下方部分是将其中心轴向设为上下方向的圆筒,例如材质为金属。第一管体3的表面以及端部由涂料进行涂装。如图1所示,在第一管体3的上部具备垂挂于在顶棚1上固定的垂挂体2的垂挂部11。在第一管体3的下部外周面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的圆形孔、即第一管孔12(即一对第一管孔12)。在第一管体3的下部开口缘设有大致半圆形状的缺口、即凹部13。

第二管体7是将其中心轴向设为上下方向且上部被堵塞的圆筒。第二管体7的材质为树脂,例如也可以使用聚丙烯、尼龙。在第二管体7的上部外周面上,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的大致长圆形状的孔、即第二管孔14(即一对第二管孔14)。在第二管体7的下部外周面上,设有沿作为与第二管体7的中心轴交叉的方向、例如水平方向朝外从外周面突出的圆筒状的中空突出部16。在第二管体7的外周面设有开口15,中空突出部16的内孔与该开口15连通。即,以从设于第二管体7的外周面的开口15的周缘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圆筒状的中空突出部16。在第二管体7中的中空突出部16的圆筒状的外周面嵌合第一管体3的下部开口缘的凹部13的内周部分,并使其彼此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管体7的中心轴与中空突出部16的中心轴彼此正交,并且从上方观察时,沿水平方向贯穿的第二管孔14的中心轴向(贯穿方向)与中空突出部16的中心轴向正交。

上部安装管部6是从主体4的上部朝上方伸出的圆筒,例如使上部安装管部6的中心轴与多个叶片5的旋转中心一致。上部安装管部6的材质例如为金属。在上部安装管部6的上部外周面上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的圆形孔的上部安装管孔17(一对上部安装管孔17)。在上部安装管部6的外周面上,在比上部安装管孔17靠下方的高度位置处设有能够固定螺栓8的上部安装管螺纹孔1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从上方观察时,沿水平方向贯穿的上部安装管孔17的中心轴向(贯穿方向)与上部安装管螺纹孔18的中心轴向正交。

螺栓8例如是台阶螺钉。台阶螺钉包括:具备用于由工具转动的槽部分的头部19;从该头部19延伸的圆柱部20;以及设于圆柱部20的前端的螺纹部21。圆柱部20的外径大于螺纹部21中的螺纹的公称直径,在圆柱部20的外周面没有形成螺纹槽。

在此,对于利用螺栓8、连结螺栓9以及螺母10连结并组装第一管体3、第二管体7以及上部安装管部6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第二管体7内从下方侧插入上部安装管部6。然后,在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以及开口15的内部插入螺栓8,向上部安装管螺纹孔18固定螺栓8的螺纹部21。由此,螺栓8的圆柱部20的外周面与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的内周面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螺栓8成为设于上部安装管部6的外周面的突起部的一个例子。

接下来,在向上部安装管部6插入了第二管体7的状态下,从下方侧向第一管体3的内部插入第二管体7。此时,当以第一管体3的凹部13与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嵌合的方式插入时,第一管孔12、第二管孔14与上部安装管孔17沿水平方向连通。即,以使第一管体3、第二管体7以及上部安装管部6重叠的部分沿与各自的中心轴交叉的方向、即正交方向贯穿的方式连通各个孔。在该连通的各个孔中插入连结螺栓9,在连结螺栓9中的从第一管体3的外周面突出的突出部装配螺母10。由此,第一管体3的凹部13的内周部分与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的外周面抵接。

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一个特征在于,在第一管体3的凹部13的内侧部分抵接有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的外周面,此外在该中空突出部16的内周面抵接有固定于上部安装管部6的螺栓8的外周面。通过这样的特征,利用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能够在第一管体3、第二管体7以及上部安装管部6之间,限制至少朝向叶片5的旋转方向的管构件间的相对移动。

出于将吊扇设置于顶棚1的施工现场的原因,有时由于安装时、清洁时等的外加负载对叶片5施加力而使叶片5变形,使叶片5成为不平衡状态。如此,当叶片5成为不平衡状态时,有可能在运转时使吊扇主体4发生较大摆动。然而,在本第一实施方式的吊扇中,彼此被连结螺栓9与螺母10连结的第一管体3、第二管体7以及上部安装管部6进一步利用中空突出部16限制了至少朝向旋转方向的相对移动。因此,即使在产生了要使吊扇主体4摆动那样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管构件间的相对移动而减小松动,能够抑制连结部分处的异常磨损。

另外,在凹部13的内侧部分抵接中空突出部16的外周面且在中空突出部16的内周面抵接螺栓8的外周面那样的结构中,除了叶片5的旋转方向之外,例如也能够抑制在上下方向(铅垂方向)上的管构件间的相对移动。因此,能够使管构件间的连结状态变得稳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凹部13与中空突出部16的外周面、以及中空突出部16的内周面与螺栓8的外周面彼此抵接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第一实施方式并不限于这样进行抵接的情况。例如,也可以是使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的外周面接近第一管体3的凹部13的内侧部分、并且使固定于上部安装管部6的螺栓8的外周面接近该中空突出部16的内周面那样的情况。在此,接近是指,在嵌合的部件与部件之间具有在组装时所需的微小间隙的情况。具有如下程度的间隙的情况为接近:即,在叶片5成为不平衡状态而在运转时产生了要使吊扇主体4发生较大摆动那样的力时,该间隙通过使接近的状态下的构件间彼此接触而能够减小构件间的松动。即,即使在嵌合的部件与部件之间具有组装时所需的微小间隙那样的情况下,在吊扇主体的连结部分以能够抑制异常磨损的程度而能够抑制松动那样的大小的间隙的情况为接近。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在各个构件间彼此抵接的结构与彼此接近的结构混杂的情况。

另外,通过向第二管体7插入上部安装管部6并向中空突出部16以及开口15插入螺栓8而固定于上部安装管孔18,能够将第二管体7固定为不会从上部安装管部6拔出。由此,由于能够利用螺栓8将第二管体7固定于上部安装管部6、并使第二管体7、上部安装管部6与螺栓8以组装为一体的状态被捆包于包装壳体,因此能够防止在现场忘记安装第二管体7。

另外,第一管体3的凹部13位于比连结螺栓9靠下方的高度位置。即,在第一管体3中采用如下的配置关系:第一管孔12的形成高度位置配置为比形成于下部开口缘的凹部13靠上方的位置,且使两者彼此分离。通过这样的配置关系,能够抑制第一管体3中的第一管孔12以及凹部13的强度降低。

假设在第一管体3的凹部13设置为延伸至比连结螺栓9靠上方的高度位置的情况下,凹部13的缺口部分从第一管体3的下部开口缘延伸至比第一管孔12靠上方的高度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管孔12与凹部13的缺口部分的距离变得比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的距离短,第一管体3中的第一管孔12以及凹部13的强度降低。即,通过将第一管体3的凹部13设置在比连结螺栓9靠下方的高度位置,能够抑制第一管体3中的第一管孔12以及凹部13的强度降低。

另外,在将各个管构件连结起来的状态下,也可以使第一管体3的内周面与第二管体7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二管体7的内周面与上部安装管部6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

由此,即使在第一管体3与上部安装管部6要以连结螺栓9为转动中心而各自朝不同方向转动(摆动)的情况下,第二管体7也与第一管体3成为一体进行转动(摆动)。即,即便在中空突出部16的内周面与上部安装管部6的螺栓8的外周面要进行滑动的情况下,通过第一管体3的凹部13的内侧部分与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的外周面彼此抵接也能够抑制滑动。作为结果,能够抑制第一管体3的凹部13与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的磨损。需要说明的是,该间隙是指,在嵌合的部件与部件之间设置的、在组装时所需的微小间隙。通过设置这样的间隙,组装性变得良好。

另外,螺栓9的外周面(圆柱部20的外周面)与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的内周面的接触面积(彼此接近的情况为可抵接面积)也可以大于第一管体3的凹部13的内侧部分与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的外周面的接触面积。具体来说,从第二管体7的外周面朝外侧突出的圆筒、即中空突出部16在将第一管体3与第二管体7连结起来的状态下从第一管体3的外周面进一步突出。由此,能够增大中空突出部16的内周面与螺栓8的外周面中的突出方向上的接触长度。换句话说,螺栓8的外周面与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的在中空突出部16中的圆筒的中心轴向的接触尺寸设定得大于第一管体3的凹部13与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之间的中心轴向的接触尺寸。

这样,通过将螺栓8的外周面与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的内周面之间的突出方向上的接触长度确保得较大,能够抑制螺栓8的外周面与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之间的磨损。

特别是,通过减小第一管体3的内周面与第二管体7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并且将螺栓8的外周面与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的内周面之间的突出方向上的接触长度确保得较大,能够使各个管构件间的连结状态更为稳固。

另外,也可以设置从在第一管体3的下部开口端缘形成的凹部13的内侧部分向上方延伸而成的第一狭槽部22。该第一狭槽部22是与上下方向的长度相比而水平方向的宽度较小的纵长的槽孔。从凹部13的上部中央、具体来说从作为凹部13的大致半圆形状的缺口的上端缘朝向上方,通过沿水平方向贯穿第一管体3而成的作为圆形孔的两个第一管孔12之间,延伸至比连结螺栓9靠上方的高度位置。第一狭槽部22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小于第一管体3的凹部13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

这样,通过在第一管体3上设置第一狭槽部22,在组装后能够减小第一管体3的凹部13与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之间的在组装时所需的微小间隙。具体来说,在连结第一管体3、第二管体7以及上部安装管部6的情况下,当紧固连结螺栓9与螺母10时,第一管体3的第一狭槽部22的宽度尺寸变小。由此,在作为凹部13的大致半圆形状的缺口部分,在连结螺栓9的轴向上对置的端部彼此的距离变小。作为结果,能够减小第一管体3的凹部13的内侧部分与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

与此同时,通过在连结时紧固连结螺栓9而减小第一狭槽部22的宽度尺寸,能够减小第一管体3的内径,能够进一步减小第一管体3的内周面与第二管体7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

另外,在第一管体3中,也可以通过与第一狭槽部22对置的方式设置第二狭槽部(未图示)。第二狭槽部也可以设为与第一狭槽部22相同的形状以及大小。第二狭槽部与第一管体3的第一狭槽部22对置并且从第一管体3的下部开口缘朝向上方,通过第一管体3的沿水平方向贯穿的作为圆形孔的两个第一管孔12之间,延伸至比连结螺栓9靠上方的高度位置。第二狭槽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以及宽度尺寸也可以与第一狭槽部22相同。

由此,在连结第一管体3、第二管体7以及上部安装管部6的情况下,当将连结螺栓9与螺母10紧固时,第一管体3的第一狭槽部22以及第二狭槽部的宽度尺寸容易变小。由此,在作为凹部13的大致半圆形状的缺口中,在连结螺栓9的轴向上对置的端部彼此的距离容易变小。作为结果,能够减小第一管体3的凹部13的内侧部分与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

另外,也可以在第二管体7的外周面上设置从外周面朝外侧突出的肋部26。肋部26的材质例如为尼龙。该肋部26是从第二管体7的外周面朝外侧突出的突起,且朝上下方向延伸。另外,肋部26在第二管体7的第二管孔14的开口缘沿上下方向延伸,成为开口缘的一部分。由此,第二管体7自身的强度提高。在向上部安装管部6插入了第二管体7的状态下,当将第二管体7插入到第一管体3时,第二管体7的肋部26的前端(突出方向的前端)与第一管体3的内周面接触,一边压扁一边插入到第一管体3内。由此,在第一管体3的内周面与作为第二管体7的外周部分的肋部26的前端之间几乎没有间隙。此外,肋部26由尼龙形成。在叶片5成为不平衡状态而在运转时产生要使吊扇主体4较大摆动的力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肋部26进一步压扁。

假设当肋部26由聚丙烯形成时,能够使第二管体7的肋部26的前端一边压扁一边插入到第一管体3内,但在叶片5成为不平衡状态而在运转时产生了要使吊扇主体4较大摆动的力的情况下,与尼龙相比,认为肋部26容易压扁而产生松动。另一方面,当由比尼龙硬的材质制作肋部26时,在将第二管体7插入到第一管体3的情况下,肋部26的前端变得难以压扁,难以进入第一管体3内。作为结果,当由尼龙、特别是尼龙66(注册商标)形成肋部26的材质时,能够减小第一管体3与第二管体7的间隙,能够进一步抑制松动。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具备肋部26的第二管体7整体由尼龙形成。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吊扇进行说明。图5是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吊扇的放大图,图6是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吊扇的分解图。在图5以及图6中,对于与图2以及图3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将第一管体3的凹部13、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上部安装管部6的上部安装管螺纹孔18、螺栓8以分别对置的方式设置两组。通过将这样使用中空突出部16的限制各个管构件的相对移动的结构设置两组,能够进一步减小松动,能够抑制连结部分处的异常磨损。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吊扇进行说明。图7是本第三实施方式的吊扇的放大图,图8是本第三实施方式的吊扇的分解图。在图7以及图8中,对于与图2以及图3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第二管体7的外周面,以从中空突出部16的上部向上方延伸并且与第一狭槽部22的内侧嵌合的方式设有上方突出部23。上方突出部23从中空突出部16的上端部向上方延伸,具有与上下方向的长度尺寸相比而水平方向的宽度尺寸较小的形状。另外,上方突出部23与第二管体7形成为一体。将上方突出部23以及第一狭槽部22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在上方突出部23位于第一狭槽部22的内侧的状态下,使两者彼此抵接,或者存在微小间隙。

由此,在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16与第一管体3的凹部13抵接或者接近、并且上部安装管部6的螺栓8的外周面与中空突出部16的内周面抵接或者接近的状态下,第二管体7的上方突出部23与第一管体3的第一狭槽部22的内侧部分进一步抵接或者接近。即,通过使第二管体7的上方突出部23与第一管体3的第一狭槽部22的内侧部分抵接或者接近,能够在第一管体3与第二管体7之间进一步限制至少朝向叶片5的旋转方向的相对移动。因此,即便在叶片5成为不平衡状态而在运转时产生了要使吊扇主体较大摆动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各个管构件间的松动,能够抑制连结部分处的异常磨损。

另外,也可以将第一管体3的凹部13与第一狭槽部22、中空突出部16、上方突出部23、螺栓8以分别对置的方式设置两组。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松动,能够抑制连结部分处的异常磨损。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吊扇进行说明。图9是本第四实施方式的吊扇的放大图,图10是本第四实施方式的吊扇的分解图。在图9以及图10中,对于与图2以及图3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第一管体3的下部开口缘设有凹部13。在第二管体7的下部开口缘设有与凹部13嵌合的中空突出部24。在上部安装管部6,设有与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24嵌合的突起部25。

设于第二管体7的下部开口缘的中空突出部24具有从第二管体7的外周面朝外突出的局部圆筒状的形状。具体来说,中空突出部24的上方部分为半圆筒状,其下方部分为朝向第二管体7的下部开口缘开放的缺口部分。从上方向观察时,中空突出部24的中心轴与沿水平方向贯穿的第二管孔部14的中心轴正交。

在上部安装管部6的外周面的上部,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的作为圆形孔的上部安装管孔17,在上部安装管部6的外周面的下方设有突起部25。

突起部25具有从上部安装管部6的外周面沿水平方向朝外突出的圆柱形状。在从上方向观察时,突起部25的突出方向(中心轴向)相对于沿水平方向贯穿的上部安装管孔17的中心轴向而正交。该突起部25只要固定于上部安装管部6即可,也可以是与上部安装管部6形成为一体的情况、或者与上部安装管部6形成为独立构件的情况中的任一者。

在这样的结构中,对于利用连结螺栓9以及螺母10连结并组装第一管体3、第二管体7以及上部安装管部6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从下方侧向第一管体3内插入有第二管体7的状态下,从下方侧向第二管体7内插入上部安装管部6。接下来,在第一管体3、第二管体7以及上部安装管部6重叠的部分处,贯穿各个孔12、14、17而插入连结螺栓9,在连结螺栓9的从第一管体3突出的突出部分装配螺母10。

由此,第一管体3的凹部13的内侧部分与第二管体7的半圆筒状的中空突出部24的外周面抵接或者接近。此外,上部安装管部6的突起部25的外周面与第二管体7的中空突出部24的内周面抵接或者接近。

因此,即使在叶片5成为不平衡状态而在运转时产生了要使吊扇主体较大摆动的力的情况下,除了连结螺栓9以及螺母10的连结之外,也通过半圆筒状的中空突出部24而限制第一管体3、第二管体7以及上部安装管部6的至少朝向叶片5的旋转方向的相对移动。因此,能够减小各个管构件间的松动,能够抑制连结部分处的异常磨损。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例如,对于如图2所示在第一管体3中形成从凹部13的上端部分向上方延伸的第一狭槽部2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这样的情况。例如,也可以是在第一管体3中不设置第一狭槽部22而仅设置凹部13的情况。

另外,在图2所示的形态中,以与第一狭槽部22的上端连接的方式形成有圆形孔,但也可以是不形成这样的圆形孔的情况。在设置这样的圆形孔的情况下,通过与第一管孔12分离地配置圆形孔,能够抑制第一管孔12的强度降低。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中空突出部为圆筒形状或者半圆筒形状的情况为例,但中空突出部的形态并不限于这样的形态。例如,中空突出部可以设为椭圆筒形状,也可以设为具有比半圆筒小的圆周的部分圆筒形状或者具有比半圆筒大的圆周的部分圆筒形状。

另外,形成于第一管体3的下部开口缘的凹部13不限于形成为大致半圆形状的缺口的情况。只要将凹部13的与中空突出部的外周部分抵接或者接近的部分设为仿照中空突出部的外周形状的形状即可,能够与中空突出部的形状相配合而采用各种形态。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各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各自具有的效果。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吊扇能够在将吊扇的主体垂挂的管体的连结部分处抑制异常磨损,能够期待作为家庭用、办公室用等的吊扇而应用。

附图标记说明:

1 顶棚;

2 垂挂体;

3 第一管体;

4 主体;

5 叶片;

6 上部安装管部;

7 第二管体;

8 螺栓;

9 连结螺栓;

10 螺母;

11 垂挂部;

12 第一管孔;

13 凹部;

14 第二管孔;

15 开口;

16 中空突出部(圆筒状);

17 上部安装管孔;

18 上部安装管螺纹孔;

19 头部;

20 圆柱部;

21 螺纹部;

22 第一狭槽部;

23 上方突出部;

24 中空突出部(半圆筒状);

25 突起部;

26 肋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