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0757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吊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吊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从天花板悬吊使用的吊扇,已知有各种各样的吊扇。例如,现有的吊扇包括:上部被支承于天花板的连结部;安装于连结部的下部的旋转驱动部;通过旋转驱动部而转动的多个叶片;和以载置有多个叶片根部的状态安装多个叶片根部的支承部。旋转驱动部具有固定于连结部的定子和在定子的周围旋转驱动的转子。支承部固定于转子,通过转子被旋转驱动,安装于支承部的各叶片与支承部一同转动。

在这种结构的现有吊扇中,进行了设置叶片坠落防止部等在安全方面的设计,以使得即使在万一叶片在根部破损的情况下,叶片也不脱离支承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里,参照图15对现有吊扇具有的叶片坠落防止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5表示的是叶片110的根部111安装于支承部112的安装状态。如图15所示,叶片110的根部111具有设置于宽度方向的两端附近的螺钉的紧固孔113(2处)和设置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卡止用孔114(1处)。另外,在支承部112设有从上表面突出的卡止部115。

如图15所示,叶片110的根部111在载置于支承部112的上表面的状态下,使用2个紧固孔113用螺钉紧固。由此,叶片110成为安装于支承部112的状态。进而,在这种安装状态下,支承部112的卡止部115贯通叶片110的根部111的卡止用孔114。

在叶片110的根部111,例如,即使在紧固孔113的附近部分已损坏的情况下,也通过卡止部115与卡止用孔114卡合,来防止叶片110的坠落。这样,在图15的现有吊扇中,由卡止部115和卡止用孔114构成叶片坠落防止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WO2013/145656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即使在叶片的根部已损坏的情况下,也因为根部的一部分载置于支承部上,所以叶片的下垂量(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量)小,存在不仅在运转时就连在停止时用户也难以注意到叶片已损坏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现有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扇,其在万一叶片已损坏的情况下,在运转时和停止时用户都能够明确地识别所损坏的程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吊扇包括:连结部,该连结部的上部被支承于天花板;旋转驱动部,其具有固定于连结部的下部的定子和能够在定子的周围旋转驱动的转子;在旋转驱动部的驱动下绕转子的中心转动的多个叶片;支承部,其固定于转子,并且能够以载置多个叶片的根部的状态安装所述多个叶片的根部;和防坠落部件,其具有能够与叶片和支承部卡合的由线材形成的环部,在叶片的根部设有贯通孔,防坠落部件的环部贯通该贯通孔,在支承部设有能够与防坠落部件的环部卡合的卡合部,在支承部安装了叶片的状态下,防坠落部件的环部能够与支承部的卡合部卡合地配置,在支承部与叶片的安装部分损坏时,叶片以环部与支承部的卡合部卡合并且叶片的根部的内缘位于比支承部的外缘靠外侧的状态,经由防坠落部件的环部被保持于支承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吊扇,其在万一叶片已损坏的情况下,在运转时和停止时用户都能够明确地识别所损坏的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吊扇的侧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吊扇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吊扇所具有的叶片安装到支承部的安装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吊扇所具有的防坠落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在实施方式1的吊扇中在叶片安装到支承部的安装部分已损坏的情况下利用防坠落部件保持叶片的状态的图。

图6是在实施方式1的吊扇中在叶片安装到支承部的安装部分已损坏的情况下利用防坠落部件保持叶片的状态的侧视图(运转时)。

图7是在实施方式1的吊扇中在叶片安装到支承部的安装部分已损坏的情况下利用防坠落部件保持叶片的状态的侧视图(停止时)。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吊扇的叶片安装到支承部的安装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实施方式2的吊扇所具有的防坠落部件的外观图。

图10是在实施方式2的吊扇中在叶片安装到支承部的安装部分已损坏的情况下利用防坠落部件保持叶片的状态的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吊扇的叶片安装到支承部的安装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实施方式3的吊扇所具有的防坠落部件向叶片安装的安装状态的外观图。

图13是实施方式3的吊扇所具有的防坠落部件的外观图。

图14是在实施方式3的吊扇中在叶片安装到支承部的安装部分已损坏的情况下利用防坠落部件保持叶片的状态的图。

图15是表示现有吊扇所具有的叶片坠落防止部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发明的吊扇包括:连结部,该连结部的上部被支承于天花板;旋转驱动部,其具有固定于连结部的下部的定子和能够在定子的周围旋转驱动的转子;在旋转驱动部的驱动下绕转子的中心转动的多个叶片;支承部,其固定于转子,并且能够以载置多个叶片的根部的状态安装所述多个叶片的根部;和防坠落部件,其具有能够与叶片和支承部卡合的由线材形成的环部,在叶片的根部设有贯通孔,防坠落部件的环部贯通该贯通孔,在支承部设有能够与防坠落部件的环部卡合的卡合部,在支承部安装了叶片的状态下,防坠落部件的环部能够与支承部的卡合部卡合地配置,在支承部与叶片的安装部分损坏时,叶片以环部与支承部的卡合部卡合并且叶片的根部的内缘位于比支承部的外缘靠外侧的状态,经由防坠落部件的环部被保持于支承部。

第2发明在第1发明的吊扇的基础上,在支承部形成有突起部作为卡合部,在叶片的根部形成有开放槽,该开放槽沿着叶片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根部的内缘开放,并且可滑移地与突起部卡合,在支承部安装了叶片的状态下,支承部的突起部与叶片根部的开放槽卡合,并且防坠落部件的环部配置在突起部的周围。

第3发明在第1或第2发明的吊扇的基础上,叶片利用紧固部件安装于支承部,该紧固部件通过设置于叶片根部的紧固孔,紧固孔是不同于防坠落部件的环部所贯通的贯通孔而设置的孔。

第4发明在第1至第3发明中的任一发明所述的吊扇的基础上,叶片的根部的贯通孔配置于叶片的从宽度方向中心偏移的位置。

第5发明在第1至第4发明中的任一发明所述的吊扇的基础上,叶片根部的贯通孔是沿着叶片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在支承部安装了叶片的状态下,防坠落部件的环部贯通于长孔的叶片的长度方向外方侧的开口部分。

第6发明在第1至第5发明中的任一发明所述的吊扇的基础上,防坠落部件的环部包含线材的非连续部分,且具有通过环部在叶片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而夹着叶片的正面背面间可解除地固定于叶片的夹子功能。

第7发明在第6发明的吊扇的基础上,在叶片的根部的内缘设有缺口部,防坠落部件的线材的一端插入卡合于该缺口部。

第8发明在第7发明的吊扇的基础上,在叶片的背面设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槽部,插入到设置于叶片的根部的内缘的缺口部的防坠落部件的线材的一端,沿着叶片的槽部内配置并与槽部卡合。

第9发明在第1至第8发明中的任一发明所述的吊扇的基础上,防坠落部件包括贯通叶片的根部的贯通孔的第1环部和能够与支承部的卡合部卡合的第2环部,第1环部和第2环部通过1根线材相连地形成。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表示的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吊扇1的侧视图,图2表示的是吊扇1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吊扇1包括:固定于天花板50的悬吊部2和与悬吊部2卡合而被支承的主体部3。主体部3包括:连结部4、旋转驱动部7、支承部10、多个叶片11、和主体罩22。

连结部4包括:与悬吊部2卡合的接头部5和固定于接头部5的下部的管部6。通过接头部5与固定于天花板50的悬吊部2卡合而悬吊,连结部4经由悬吊部2被支承于天花板50。此外,吊扇1也可以采用不具备悬吊部2,而是连结部4直接悬吊于天花板50而被支承那样的结构。

旋转驱动部7被连结部4支承。旋转驱动部7包括:固定于管部6的下部的大致圆板形状的定子8和在定子8的周围旋转的大致环状的转子9。通过对旋转驱动部7通电,转子9在定子8的周围旋转。在转子9的周缘固定有支承部10,支承部10与转子9一体地旋转。以覆盖旋转驱动部7的下部的方式安装有主体罩22。

在支承部10可拆装地安装有多个叶片11。如图2所示,支承部10包括:作为圆环形状的平板部件的承接部25和从下方侧支承承接部25的固定部23。在承接部25载置有叶片11的根部,并且如后所述,使用作为紧固部件的螺钉,各个叶片11被可拆装地固定于承接部25和固定部23。

这里,图3表示吊扇1所具有的叶片11的安装到支承部10的安装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叶片11包括:载置于支承部10的承接部25上的根部12;位于比根部12靠径向外侧,作为实质上吹送空气的部分的翼部13;和位于根部12与翼部13之间的台阶部14。叶片11例如以金属板的形式形成,一体地形成有根部12、翼部13和台阶部14。在台阶部14设定有叶片11的宽度方向的台阶高度,以使翼部13相对于配置为大致水平状态的根部12倾斜配置为适合送风的角度。具体地说,翼部13以在宽度方向上叶片11的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端缘比前方侧的端缘低的方式相对于旋转方向倾斜配置。另外,为了提高刚性,在叶片11上设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隆起部和槽部(凸部或凹部)。

如图3所示,在叶片11的根部1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附近设有2个紧固孔24。在支承部10的承接部25设有多个孔26。通过螺钉等紧固部件(未图示)插入到叶片11的根部12的紧固孔24和承接部25的孔26而与固定部23紧固,叶片11的根部12以载置于支承部10的状态被安装。

接着,对在吊扇1所具有的叶片11的安装部分(根部12等)已损坏时用于防止叶片11的坠落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叶片11的根部1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设有沿着叶片1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在根部12的内缘12a开放的开放槽31。开放槽31由在根部12的内缘12a开放的大致四边形状孔即第1孔部31a、和与第1孔部31a连通且具有比第1孔部31a大的开口宽度的大致四边形状孔即第2孔部31b构成。第1孔部31a位于比第2孔部31b靠根部12的内缘12a侧。

在支承部10的承接部25的外周端缘(支承部10的外缘)25a附近,设有向上方突出形成的突起部32。突起部32是在从叶片11的长度方向(径向)看时具有T字形状的板状突起部分。突起部32由固定于承接部25的大致四边形板状的第1平板部32a、和固定于第1平板部32a的上部且在叶片11的宽度方向上具有比第1平板部32a宽的宽度的大致四边形板状的第2平板部32b构成。

这里,对设置于叶片11的根部12的开放槽31和设置于承接部25的突起部32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突起部32的第2平板部32b的宽度比开放槽31的第2孔部31b的开口宽度小,且比第1孔部31a的开口宽度大。突起部32的第1平板部32a的宽度比开放槽31的第1孔部31a的开口宽度小。

由此,通过将叶片11的根部12载置于支承部10的承接部25上,突起部32插入到开放槽31的第2孔部31b内。而且,通过使叶片11向径向外移动规定量,突起部32的第1平板部32a在开放槽31的第1孔部31a内滑移。其结果是,如图3所示,突起部32的第2平板部32b和开放槽31的第1孔部31a至少在叶片11的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上成为卡合的状态。此外,在这种状态下,叶片11的根部12的2个紧固孔24被定位于承接部25的2个孔26,成为螺钉等紧固部件(未图示)可插入的状态。

如图3所示,在叶片11的根部12,与2个紧固孔24和开放槽31不同地设有贯通孔33。贯通孔33形成于一个紧固孔24和开放槽31之间,形成为沿着叶片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并且配置于叶片11的从宽度方向中心偏移的位置。在该贯通孔33内贯通有防坠落部件34,在长孔形状的叶片11的长度方向外方侧的开口部分,贯通有防坠落部件34的环部。

这里,图4表示的是防坠落部件34的立体图。如图3和图4所示,防坠落部件34具有由线材形成的环部,例如,作为线材,使用具有刚性的金属线材。防坠落部件34具有第1环部35和第2环部36,第1环部35作为比第2环部36大的环部分形成。第1环部35例如形成为单重环,第2环部36形成为双重环。各个环部35、36通过对一根线材进行折弯加工而彼此相连地形成。因此,第1环部35和第2环部36分别包含线材的非连续部分(例如,通过使线材彼此接近而实质上形成环形状的部分),例如,通过施加外力而使线材弹性变形,能够使非连续部分张开而使环部分开放。

如图3所示,具有这种结构的防坠落部件34安装于叶片11的根部12。具体地说,构成第1环部35的线材贯通叶片11的根部12的贯通孔33。第2环部36配置于开放槽31的第2孔部31b的周围。而且,防坠落部件34的线材的一端插入到设置于叶片11的根部12的内缘12a的缺口部38与之卡合。如上所述,防坠落部件34包含纤细的非连续部分。使构成第1和第2环部35、36的线材在叶片11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而使非连续部分张开,从而使线材贯通于贯通孔33,并且将线材的一端插入到缺口部38。由此,能够将构成防坠落部件34的线材以夹在叶片11的正面背面间的方式可解除地固定于叶片11。即,防坠落部件34具有一边弹性变形一边夹着叶片11的正面背面而被固定那样的夹子(clip)功能。

另外,如图3所示,在将固定有防坠落部件34的叶片11的根部12载置于承接部25并用螺钉等紧固部件(未图示)进行了安装的状态下,在叶片11的开放槽31内卡合有承接部25的突起部32。在这种状态的突起部32的周围,配置有防坠落部件34的第2环部36。

下面,对具有这种结构的本实施方式1的吊扇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吊扇1中,当对旋转驱动部7通电时,转子9旋转。通过该旋转,固定于支承部10的叶片11与支承部10一同绕转子9的中心而转动。在叶片11中,因为翼部13因台阶部14而从旋转方向前方侧随着向后方侧去向斜下方倾斜,所以沿着翼部13的下表面流动的空气被从天花板50侧向地板方向(下方)吹送。此外,各自的叶片11例如以200~300转/分程度的旋转速度被旋转驱动。

这里,对在本实施方式1的吊扇1中在叶片11的根部12已损坏等叶片11的安装到支承部10的安装部分已损坏时通过防坠落部件34来防止叶片11的坠落的功能、动作进行说明。

在吊扇1的运转中,在叶片11和支承部10的安装部分产生了损坏等的情况下,因离心力,叶片11的根部12从支承部10的承接部25向外方向(向径向外)脱离。当叶片11开始向径向外向移动时,与突起部32卡合的开放槽31相对于承接部25的突起部32滑移。由此,配置于突起部32的周围的防坠落部件34的第2环部36与突起部32接触,而进一步滑移,由此,第2环部36与突起部32卡合(成为卡住的状态)。

进而,叶片11从支承部10向径向外脱离,由此,防坠落部件34的各环部35、36发生变形,并且突起部32从叶片11的根部12的开放槽31脱离(开放槽31与突起部32的卡合被解除)。叶片11因离心力而进一步远离,成为叶片11的根部12的内缘12a位于比支承部10的外缘25a靠径向外侧的状态(参照图5)。另一方面,在防坠落部件34上因施加叶片11的离心力等发生大幅变形,但在第1环部35,将贯通孔33贯通,另外,第2环部36成为与突起部32卡合的状态。由此,叶片11成为经由防坠落部件34的环部35、36而被保持于支承部10的状态,能够防止叶片11的坠落。

当在这种状态下吊扇1继续运转时,如图6所示,经由防坠落部件34被保持于支承部10的状态的叶片11,因旋转引起的离心力而保持水平状态的姿势。但是,因为叶片11的根部12的内缘12a位于比支承部10的外缘25a靠外侧,所以叶片11的转动姿势成为不稳定的状态。例如,以叶片11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端比后方侧端低的方式倾斜等,而对转动的叶片11的翼部13施加较大的阻力,叶片11的行为成为不稳定的状态。由此,即使在如吊扇1持续运转那样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够明确识别叶片11的不稳定行为,用户能够把握在叶片11上产生了损坏等。

另外,通过在叶片11的根部12的从宽度方向中心偏移的位置设有供防坠落部件34的线材贯通的贯通孔33,能够在由防坠落部件34保持的叶片11中可靠地产生倾斜姿势。

另外,在吊扇1的运转已停止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通过叶片11的根部12的内缘12a位于比支承部10的外缘25a靠外侧,叶片11的径向外侧的端缘会大幅下垂,成为接近大致铅垂的姿势。由此,即使在吊扇1的运转已停止的状态下,用户也能够明确识别叶片11的接近大致铅垂的姿势,用户能够掌握在叶片11上产生了损坏等。

另外,将贯通孔33设为沿着叶片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形状。由此,确保如叶片11的内缘12a能够位于比支承部10的外缘25a靠外侧那样的脱离距离(行程),从而能够由防坠落部件34保持叶片11。

另外,在防坠落部件34安装于叶片11的状态下,第2环部36配置于开放槽31的第2孔部31b的周围。由此,在向支承部10安装叶片11时,仅将承接部25的突起部32插入到叶片11的开放槽31的第2孔部31b,就能够成为在突起部32的周围配置有第2环部36的状态。由此,通过进行用于安装叶片11的通常的作业,能够成为防坠落部件34能够与支承部10的卡合部(突起部32)卡合的状态,作业性提高,能够防止忘记卡合等。

另外,像这样,与突起部32卡合的开放槽31成为在叶片11的根部12的内缘12a开放的形状。由此,在叶片11上产生了损坏等的情况下,通过使开放槽31沿着突起部32滑移,之后解除突起部32与开放槽31的卡合,能够使叶片11的内缘12a位于比支承部10的外缘25a靠外侧。

另外,防坠落部件34具有由线材形成的环部35、36,并且具有如通过线材进行弹性变形而以夹着叶片11的正面背面间的方式被固定那样的夹子功能。由此,无需使用其他部件就能够将防坠落部件34安装于叶片11。例如,通过在出厂时将防坠落部件34相对于叶片11安装在适当的位置,在组装吊扇1时,能够无意识地对防坠落部件34进行组装作业。由此,能够防止防坠落部件34的忘记安装等。

(实施方式2)

接着,对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吊扇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2的吊扇中,由线材形成的防坠落部件的方式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防坠落部件34不同的方式。以该防坠落部件的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的吊扇中,在与实施方式1的吊扇1所具有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上附带相同的参照称号,省略其说明。

图8表示的是本实施方式2的吊扇51的叶片11安装到支承部10的安装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另外,图9表示的是防坠落部件52的外观图。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2的吊扇51中,加粗了形成防坠落部件52的线材的直径,难以发生环部的变形。防坠落部件52通过以具有第1环部53和第2环部54的方式对一根线材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此外,第1和第2环部53、54都形成为单重环。

第1环部53具有沿着叶片11的长度方向延长的环形状,在其长度方向的叶片1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设有使线材弯曲而成的弯曲部53a。

第2环部54具有大致三角形状的环形状,大致三角形状的底边部分54a沿着叶片11的宽度方向配置,并且与底边部分相对的顶部分54b以面向叶片11的根部12的内缘12a侧的方式配置。第2环部54的叶片11的宽度方向的其开口宽度(由线材围成的环部分的宽度)随着接近顶部分54b而变窄。另外,第2环部54的顶部分54b也设为使线材弯曲而成的弯曲部54b。

在叶片11的根部12的内缘12a设有缺口部55,防坠落部件52的线材的一端插入卡合到该缺口部55内。在叶片11的根部12,贯通孔33和缺口部55夹着开放槽31配置。因此,在叶片11上安装有防坠落部件52的状态下,在贯通孔33和缺口部55,叶片11的背面侧(下面侧)和线材接触卡合。与此同时,在位于贯通孔33和缺口部55之间的开放槽31的第2孔部31b的周围,第2环部54的线材与叶片11的正面侧(上表面侧)接触。由此,通过一边使防坠落部件52的线材进行弹性变形一边夹着叶片11的正面背面(即,灵活运用夹子功能),能够将防坠落部件52稳定地安装于叶片11。

如图8所示,在安装有叶片11的防坠落部件52的状态下,第1环部53的线材将贯通孔33贯通,线材在长孔形状的径向外侧的开口部分贯通。另外,第2环部54配置于突起部32和开放槽31的第2孔部31b的周围。另外,在第2环部54的内侧,突起部32位于大致三角形状的底边部分54a附近,在顶部分54b与突起部32之间确保有距离L1。另外,作为第1环部53要贯通的贯通孔33的长度方向的开口长度,确保有距离L2。

这里,对在本实施方式2的吊扇51中在叶片11的根部12已损坏等叶片11安装到支承部10的安装部分已损坏的情况下利用防坠落部件52来防止叶片11的坠落的功能、动作进行说明。

在吊扇51的运转中,在叶片11和支承部10的安装部分产生了损坏等的情况下,通过离心力,叶片11的根部12从支承部10的承接部25向外方向(向径向外)脱离。当叶片11开始向径向外向移动时,与突起部32卡合的开放槽31相对于承接部25的突起部32滑移。另一方面,在第2环部第54的内侧,在顶部分54b和突起部32之间确保有距离L1。因此,开放槽31相对于突起部32而滑移距离L1,防坠落部件52的第2环部54才与突起部32接触,两者卡合。这时,因为第2环部54具有大致三角形状,且随着接近顶部分54b其开口宽度变窄,所以突起部32和第2环部54的顶部分54b易卡合。

进而,通过叶片11从支承部10向径向外远离,防坠落部件52的第1环部53的弯曲部53a在长孔形状的贯通孔33的长度方向上相对地滑移。当滑移了距离L2时,第1环部53的弯曲部53a与贯通孔33的叶片1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接触。在这种状态下,叶片11的根部12的内缘12a成为位于比支承部10的外缘25a靠径向外侧的状态(参照图10)。在这种状态下,第1环部53将贯通孔33贯通,另外,第2环部54成为与突起部32卡合的状态。由此,叶片11成为经由防坠落部件52的环部53、54被保持于支承部10的状态,能够防止叶片11的坠落。

本实施方式2的防坠落部件52通过加粗线材的直径,难以发生环部的变形。但是,在第2环部54的顶部分54b与突起部32之间确保有距离L1,作为供第1环部53贯通的贯通孔33的长度方向的开口长度,确保有距离L2。该距离L1和距离L2的合计距离成为叶片11向径向外侧移动的行程。通过这样设定行程(即,L1+L2),即使在防坠落部件52的线材上未产生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叶片11的根部12的内缘12a位于比支承部10的外缘25a靠外侧。

在防坠落部件52中,在第1环部53设有弯曲部53a,通过在该弯曲部53a使贯通孔33的内缘12a和线材接触,能够抑制对线材的应力集中。另外,通过将第2环部54的顶部分54b做成弯曲部而与突起部32接触,能够抑制对线材的应力集中。

在本实施方式2的吊扇51中也是,在运转时和停止时万一叶片已损坏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够明确地识别所损坏的程度,关于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吊扇1同样。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2的防坠落部件52,即使在万一叶片11已损坏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具有更高刚性的防坠落部件52可靠地保持叶片11。

(实施方式3)

接着,对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吊扇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3的吊扇中,由线材形成的防坠落部件的方式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和2的防坠落部件34、52不同的方式。以该防坠落部件的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的吊扇中,在与实施方式1和2的吊扇1、51所具有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上附带相同的参照称号,省略其说明。

图11表示的是本实施方式3的吊扇61的叶片11安装到支承部10的安装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另外,图12表示防坠落部件62向叶片11安装的安装状态的外观图,图13表示防坠落部件62的外观图。

如图11~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3的吊扇61中,与实施方式2的防坠落部件52同样,加粗了形成防坠落部件62的线材的直径,难以发生环部的变形。防坠落部件62通过以具有第1环部63和第2环部64的方式对一根线材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此外,第1和第2环部63、64都形成为单重环。另外,第2环部64具有与实施方式2的防坠落部件52的第2环部54相同的形状。

如图13所示,第1环部63具有沿着叶片11的长度方向延长的环形状,在其长度方向的叶片1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设有使线材弯曲而成的弯曲部63a。另外,在第1环部63的环形状的叶片11的径向内侧的端缘,设有使线材向与径向大致交叉的方向(例如,叶片的宽度方向)弯曲而成的弯曲部63b。线材在叶片11的宽度方向上进一步从弯曲部63b延伸至越过了第2环部64的位置,在该位置设有向叶片11的径向外侧弯曲而成的弯曲部63c。从弯曲部63c向径向外侧去的端部,成为叶片11与线材的卡合部63d。

在设置于叶片11的根部12的内缘12a的缺口部55内,插入卡合有防坠落部件62的线材的一端即卡合部63d。在将卡合部63d插入到缺口部55内时,通过在叶片11的宽度方向上一边以接近第2环部64的方式使直线状的部分即卡合部63d弹性变形一边插入来进行。

另外,在叶片11的背面,设有沿着叶片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槽部11a(从叶片11的正面侧看时的凸部,从背面侧看时的凹部)。缺口部55沿着槽部11a形成,该槽部11a沿着叶片11的长度方向延伸。因此,相对于缺口部55从正面侧向背面侧插入的卡合部63d,在叶片11的背面侧沿着槽部11a内配置,并且与槽部11a的内表面卡合。

另外,长孔即贯通孔33也沿着槽部11a而形成,该槽部11a沿着叶片11的长度方向延伸。因此,插入到贯通孔33内的线材的直线部分(弯曲部63a和63b之间的部分)配置于叶片11的背面侧的槽部11a内,并且与槽部11a内表面卡合。

这样,通过使防坠落部件62的线材的与叶片11的卡合部分沿着形成于叶片11的槽部11a内配置并与之卡合,能够提高线材的由弹性实现的夹子功能。与此同时,能够抑制叶片11的宽度方向的防坠落部件62的位置偏离,而提高定位精度。

另外,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叶片11的正面,以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粘贴有密封带65,密封带65的一端也粘贴于防坠落部件62的第2环部64的线材。由此,能够抑制叶片11的长度方向的防坠落部件62的位置偏离。另外,通过在叶片11的宽度方向上以沿着多个槽部11a的凹凸状表面的方式粘贴密封带65,能够使密封带65难以剥离。另一方面,在对防坠落部件62施加较大的外力且在叶片11的长度方向上产生了位置偏离的情况下,密封带65会损坏。因此,通过确认密封带64是否已损坏,能够判断防坠落部件62是否安装于正确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3的吊扇61中,关于在叶片11的根部12已损坏等叶片11的安装到支承部10的安装部分已损坏的情况下利用防坠落部件62防止叶片11坠落的功能、动作,与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参照图14)。由此,在本实施方式3的吊扇61中,在运转时和停止时万一叶片已损坏的情况下,用户能够明确地识别所损坏的程度。进而,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3的防坠落部件62,能够定位精度良好地将防坠落部件62安装到叶片11。另外,能够提高防坠落部件62的夹子功能,能够以简单的作业进行向叶片11的安装。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以防坠落部件34的第2环部36与在支承部10的承接部25的外缘25a附近突出的突起部32卡合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突起部32的方式不仅限于这种情况。在支承部10中,只要设有第2环部36可卡合的卡合部即可,作为卡合部的方式,也能够采用突起部32以外的各种各样的结构。

另外,举出的是在叶片11的根部12以从叶片11的宽度方向中心偏移(即,偏心)的方式配置有由防坠落部件34的线材贯通的贯通孔33那样的例子,但贯通孔的形成位置不仅限于这种方式。例如,也可以在叶片11的宽度方向中心配置贯通孔。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叶片11已损坏时,也能够通过使叶片11的根部12的内缘12a位于比支承部10的外缘25a靠外侧,而使叶片11的行为成为某种程度不稳定的状态。

另外,以防坠落部件具有第1环部和第2环部这2个环部的情况为例,但环部也可以仅设有一个。

此外,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各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各实施方式具有的效果。

本发明参照附图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充分地记载,但对于该技术熟练的人员来说,种种变形或修改是很明白的。应该理解为那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脱离所附带的权利要求书所阐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就包含在其中。

附图标记说明

1 吊扇

2 悬吊部

3 主体部

4 连结部

5 接头部

6 管部

7 旋转驱动部

8 定子

9 转子

10 支承部

11 叶片

12 根部

12a 内缘

13 翼部

14 台阶部

22 主体罩

23 固定部

24 紧固孔

25 承接部

25a 外缘(外周端缘)

26 孔(承接部25的孔)

31 开放槽

31a 第1孔部

31b 第2孔部

32 突起部

32a 第1平板部

32b 第2平板部

33 贯通孔

34 防坠落部件

35 第1环部

36 第2环部

38 缺口部

50 天花板

51 吊扇

52 防坠落部件

53 第1环部

53a 弯曲部

54 第2环部

54a 底边部分

54b 顶部分(弯曲部)

55 缺口部

61 吊扇

62 防坠落部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