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6471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风扇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风扇器,所述风扇器使叶片旋转来产生风。



背景技术:

风扇器具备送风部,所述送风部使安装于风扇马达的叶片旋转来产生风。在这样的风扇器中,存在由支柱部将送风部支承为可上下旋转的风扇器。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风扇器,所述风扇器设置有自动地使送风部上下旋转的摆动马达,具有所谓的上下自动摆动功能。具有上下自动摆动功能的风扇器能够使通过叶片的旋转产生的风的朝向自动地上下移动,所以易于用作使室内的空气循环的循环器。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62694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风扇器中,通过由左右分支的支柱部从两侧夹入覆盖风扇马达的后方的罩,从而支承送风部。因此,分支的支柱部超出到罩的两侧,阻碍了装置的小型化以及轻型化。另外,在隔着罩成为左右的支承部位的两个部位设置使送风部旋转的旋转轴,但旋转轴彼此的距离容易变大。因此,为了抑制左右的旋转轴的偏离,对组装精度的要求变高,有时招致制造成本的增大以及组装性的恶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如下的风扇器,所述风扇器具有向上下的自动摆动功能,并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轻型化、抑制制造成本以及提高组装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送风部,所述送风部具有叶片、风扇马达以及罩,在所述风扇马达的输出轴安装叶片,所述罩隔着风扇马达覆盖叶片的相反侧的区域;支柱部,所述支柱部向上下延伸,被插入于罩的内侧;支承轴,所述支承轴从支柱部的侧面向横向突出,将送风部支承为能够上下旋转;以及摆动马达,所述摆动马达设于罩的内侧,使送风部上下旋转。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风扇器起到如下效果:具有向上下的自动摆动功能,并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轻型化、抑制制造成本以及提高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风扇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侧方观察实施方式1的风扇器的送风部时的图。

图3是从后方观察实施方式1的风扇器的送风部时的图。

图4是在实施方式1的风扇器中将支柱部支承送风部的部分进行放大而从后方观察时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是从后方观察实施方式1的风扇器的送风部时的立体图,是表示卸下罩后的状态的图。

图6是实施方式1中的支柱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在实施方式1的风扇器中将摆动机构部分进行放大而从侧方观察时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8是从前方观察图7所示的摆动机构部分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风扇器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非被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风扇器的立体图。风扇器50具备:送风部10,所述送风部10产生风;以及基部20,所述基部20支承送风部10。

图2是从侧方观察实施方式1的风扇器50的送风部10时的图。送风部10具有:叶片11,所述叶片11通过旋转而产生风;风扇马达12,在所述风扇马达12的输出轴c安装有叶片11;以及罩13,所述罩13隔着风扇马达12覆盖叶片11的相反侧的区域。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对于风扇马达12安装有叶片11的一侧设为前方,将设有罩13的一侧设为后方。另外,将对于风扇马达12而言成为相对于输出轴c垂直且水平的方向的一侧设为侧方。

风扇马达12以输出轴c为中心使叶片11旋转来产生风。叶片11的前方被风扇保护件14覆盖。风扇保护件14形成有多个间隙,通过叶片11的旋转产生的风通过间隙而被吹出。另外,由于叶片11的前方被风扇保护件14覆盖,从而防止手指以及异物触碰到叶片11,实现安全性的提高。

返回到图1,基部20具有:支承部21,所述支承部21将送风部10支承成可旋转;以及台座部22,所述台座部22从下方保持支承部21,能够使风扇器50竖立设置。在台座部22的上表面设有操作开关22a,所述操作开关22a用于对风扇器50的运转以及停止进行操作。

支承部21具有上下延伸的棒状的支柱部23。支柱部23的下部保持于台座部22。图3是从后方观察实施方式1的风扇器50的送风部10时的图。支柱部23的上部被插入于罩13的内侧。在罩13中的从后方观察时与支柱部23重叠的部分形成有缺口13a。

图4是在实施方式1的风扇器50中将支承部21支承送风部10的部分进行放大而从后方观察时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在支承部21所具有的支柱部23的上部,送风部10被支承成可上下旋转。支承部21具有支承轴24,所述支承轴24从支柱部23的侧面沿横向且向相互相反的方向突出。支承轴24呈圆筒形状,既可以由螺钉固定于支柱部23,也可以与支柱部23一体地成形。

在每一个支承轴24嵌装有轴承15。轴承15能够在嵌装有轴承15的状态下以摆动轴d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摆动轴d是呈圆筒形状的支承轴24的中心轴。通过将固定板27固定于该轴承15,将风扇马达12固定于该固定板27,从而包含风扇马达12的送风部10能够以摆动轴d为中心上下旋转。此外,只要将轴承15固定于送风部10的任意结构元件,就能够以摆动轴d为中心使送风部10上下旋转。

接下来,对使包含风扇马达12的送风部10自动地上下旋转的机构、所谓的上下自动摆动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从后方观察实施方式1的风扇器50的送风部10时的立体图,是表示卸下罩13后的状态的图。图6是对实施方式1中的支柱部23的上下自动摆动机构部分进行分解而得到的立体图。

上下自动摆动机构具有:摆动马达16,所述摆动马达16设于送风部10;送风部侧齿轮17,所述送风部侧齿轮17安装于摆动马达16的输出轴16a;以及支承部侧齿轮25,所述支承部侧齿轮25固定于支柱部23,与送风部侧齿轮17啮合。摆动马达16以及送风部侧齿轮17设于罩13的内侧。摆动马达16的输出轴16a与图4所示的摆动轴d平行。支承部侧齿轮25呈现出将呈圆形形状的齿轮的一部分切下后的形状、即在圆弧状的外周面形成多个齿的形状。支承部侧齿轮25的形成有齿的外周面是以摆动轴d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虽然摆动马达16固定于固定板27,所述固定板27固定于轴承15,然而摆动马达16只要固定于送风部10的任意的结构元件即可。

支承部侧齿轮25固定于支柱部23,所以当摆动马达16使送风部侧齿轮17旋转时,送风部侧齿轮17沿着支承部侧齿轮25的外周移动。摆动马达16也与送风部侧齿轮17一起移动,从而固定有摆动马达16的送风部10以摆动轴d为中心上下旋转。利用摆动马达16来按照一定的间隔使送风部侧齿轮17的旋转方向不同,从而能够使送风部10自动地进行上下的摆动动作。

图7是在实施方式1的风扇器50中将摆动机构部分进行放大而从侧方观察时的部分放大剖视图。此外,在图7中,纸面左方为前方,纸面右方为后方。图8是从前方观察图7所示的摆动机构部分时的剖视图。此外,在图8中,省略了弹压部26的剖面线。风扇器50的摆动机构设有弹压部26,所述弹压部26对送风部10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赋予弹压力。

在本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扭簧作为弹压部26。弹压部26的一端被嵌入固定于支承部侧齿轮25的凹部25a,弹压部26的另一端被嵌入固定于凹部15a,所述凹部15a形成于轴承15。在送风部10的重心位置处于成为与摆动轴d相同的高度的位置g1的状态下,弹压部26未扭转,成为不发挥弹压力的中立状态。当送风部10从该状态起向箭头y所示的方向旋转,送风部10的重心位置旋转成从成为与摆动轴d相同的高度的位置g1朝向比摆动轴d高的位置g2移动时,轴承15也向箭头y所示的方向旋转。由于轴承15向箭头y所示的方向旋转,从而凹部15a也向箭头y所示的方向旋转,并且弹压部26扭转。该弹压部26的恢复力成为使送风部10向箭头x所示的方向旋转的弹压力。

当送风部10向箭头w所示的方向旋转,送风部10的重心位置旋转成从成为与摆动轴d相同的高度的位置g1朝向比摆动轴d低的位置g3移动时,轴承15也向箭头w所示的方向旋转。由于轴承15向箭头w所示的方向旋转,从而凹部15a也向箭头w所示的方向旋转,并且弹压部26扭转。该弹压部26的恢复力成为使送风部10向箭头v所示的方向旋转的弹压力。

根据以上说明的风扇器50,将送风部10支承为可旋转的支柱部23形成为1根棒的形状,被插入于罩13的内侧,所以与支柱部23在罩13的两侧露出的情形相比,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另外,由于支柱部23自身的小型化,能够实现轻型化。另外,与支柱部伸出到罩13的两侧的情形相比,能够实现外观设计性的提高。

另外,成为送风部10的旋转轴的摆动轴d被设置在如下的这两个部位:被设于隔着支柱部23的一侧的支承轴24部分、和被设于另一侧的支承轴24部分。因此,易于使设于两个部位的摆动轴d彼此的距离变近。通过使摆动轴d彼此变近,从而不易产生旋转轴的偏离。因此,能够抑制对组装精度的要求,实现抑制制造成本以及提高组装性。

另外,通过由弹压部26对送风部10向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赋予弹压力,从而能够抑制在送风部10的旋转动作过程中产生的异响(ノッキング)。此处,送风部10的异响容易在旋转动作过程中送风部侧齿轮17与支承部侧齿轮25的齿彼此的啮合解开的情况下产生。送风部10的重心位置越远离位置g1,则越容易产生送风部侧齿轮17与支承部侧齿轮25的齿彼此的啮合。

即,送风部10的重心位置与图7所示的位置g1相比越接近位置g2、g3,则送风部侧齿轮17与支承部侧齿轮25的齿彼此的啮合越容易解开,越容易产生异响。在本实施方式1中,送风部10的重心位置越接近位置g2、g3,则越对送风部10赋予成为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弹压力,从而送风部侧齿轮17与支承部侧齿轮25的齿彼此的啮合不易解开,还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表示了在支柱部23设置两个支承轴24的例子,但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得到支承送风部10的足够的强度,则也可以构成为由1个支承轴24支承送风部。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表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既能够与其它公知的技术组合,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变更。

符号说明

10:送风部;11:叶片;12:风扇马达;13:罩;13a:缺口;14:风扇保护件;15:轴承;15a:突起;16:摆动马达;16a:输出轴;17:送风部侧齿轮;20:基部;21:支承部;22:台座部;22a:操作开关;23:支柱部;24:支承轴;25:支承部侧齿轮;26:弹压部;50:风扇器;c:输出轴;d:摆动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