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7323阅读:11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陆两用泵。



背景技术:

喷射泵是一种利用高压高速工作流体的喷射作用来输送流体的泵,泵体内回流的液体,通过流道体的喷嘴形成高速流,高速流周围形成低压区,使进水口的液体或气液混合物可以源源不断地被吸入。高速流和进水口的低速流在喉管部分混合,提升了进入叶轮的水流速度,使得喷射泵具有较高的扬程。喷射泵的自吸功能和高扬程的特点是它受市场青睐的主要原因。

市场上的喷射泵多数只能在陆地上使用,而且还存在以下问题:每次使用之前均要向泵体内注入足量的水,没有潜水泵放入水中即能使用的便利性;大功率的喷射泵温升高,难以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目前,潜水泵以单叶轮离心泵为主,扬程低,难以满足用户需求。要提高扬程,需要使用多级叶轮,随之而来是零部件成本的增加,产品的装配更加复杂,还经常出现卡叶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扬程、可自吸、低温升的水陆两用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水陆两用泵,包括具有进水口的泵体和扣合于泵体上的具有出水口的泵筒,所述的泵体与泵筒之间设有将两者内腔隔开的支架,所述的支架上设有位于泵筒内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位于泵体的一侧扣合有出水盖,所述的出水盖与支架之间形成叶轮腔,所述的叶轮腔内设有叶轮,所述的泵体内设有用于连通进水口与叶轮腔的喷射结构,所述出水盖的周边具有与泵筒内腔连通的出口,所述的出水盖和支架上还设有用于连通泵体内腔与泵筒内腔的通孔。

在上述的水陆两用泵中,所述的喷射结构包括具有回流孔的进水盖和与进水盖扣合设置的流道体,所述的流道体上具有与上述出水盖同轴设置的喉管,所述喉管的一端与叶轮腔连通,其另一端与流道体内腔连通,所述的进水口与流道体内腔连通,所述的回流孔连通泵体内腔和流道体内腔,且回流孔与喉管同轴设置。

流道体的进口端与进水口相配合,喉管的出口与叶轮口环相配合,从进水口进入和回流孔进入的液体,经喉管送入到叶轮口环内,由叶轮的周边甩出,经出水盖上的出口送入到泵筒内。

在上述的水陆两用泵中,所述泵体的底部设有撑脚。

在上述的水陆两用泵中,所述电机的顶部具有与电机密封扣合的顶盖,所述的顶盖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泵筒的外侧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浮子开关。

在上述的水陆两用泵中,所述泵筒的顶部设有提手。

当两用泵在陆地上使用时,浮子开关可以固定在提手的卡口内,使得两用泵可以保持在常开状态。

在上述的水陆两用泵中,所述泵体的侧部设有支撑架一,所述泵筒的侧部设有支撑架二,所述的支撑架二与支撑架一同侧设置,且支撑架二沿泵筒的径向长度大于支撑架一沿泵体的径向长度。当两用泵水平放置时,支撑架一和支撑架二位于两用泵的下部,支撑架一与支撑架二的高度不同使得两用泵倾斜设置,具有泵筒的一端位于斜上方处,具有泵体的一端位于斜下方处。

在上述的水陆两用泵中,所述用于连通泵体内腔与泵筒内腔的通孔位于泵体具有支撑架一的一侧,上述的进水口位于泵体底部远离支撑架一的一侧,上述的出水口位于泵筒顶部远离支撑架二的一侧。

在上述的水陆两用泵中,所述的进水口处设有过滤器。

当本水陆两用泵在陆地上使用时,将水泵水平放置,由支撑架一和支撑架二贴地,此时水泵的轴心线与地面之前略有倾角,使得水泵内的气体可以更快更充分的排出。第一次启动水泵前,先向泵体内注入足量的水,然后启动水泵,水泵进入自吸排气状态。自吸排气的工作过程为:叶轮高速旋转将泵体内的液体、气体混合物由叶轮的中心向四周甩出,并且被出水盖导向泵筒,使得气液混合物在较长的泵筒部分有足够时间分离开来,然后气体从出水口排出,而液体通过支架和出水盖上的通孔回流到泵体内。叶轮的离心作用在叶轮中心区域形成负压区,使得回流到泵体内的液体从回流孔被高速吸入,此高速流形成的负压区,又将进水管路内的气体吸入,在流道体的喉管部位高速流与气体混合,形成气液混合体流入叶轮,通过如此循环就可以将进水管路内的气体完全排出,进入水泵的正常工作阶段。

在水泵的正常工作阶段,其工作过程与排气过程类似:叶轮高速旋转将泵体内的液体由叶轮的中心向四周甩出,并且被出水盖导向泵筒,叶轮的离心作用在叶轮中心区域形成负压区,使得回流到泵体内的液体从流道体的回流孔被高速吸入,此高速流形成的负压区,又将进水管路内的液体带入流道体的喉管,在流道体的喉管部位高速流与来自进水管路的低速流混合,以较快速度流入叶轮,使得水泵具有较高的扬程。

当水泵作为潜水泵使用时,为避免进水口螺纹堵塞和避免液体中的大颗粒杂质进入泵内部,先要将带螺纹套的过滤器装上,然后接上进水管路,将泵放入水中,启动水泵便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水陆两用泵具有以下优点:

其结构简单,只用一个叶轮,产品装配难度低,生产成本低,又能减小水泵出现卡叶轮等故障的机率;另外,水泵工作时,液体在机筒内部且沿电机外壳流动,可以有效带走电机产生的热量,使水泵的温升低,有利于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口;2、泵体;3、出水口;4、泵筒;5、支架;6、电机;7、出水盖;8、叶轮;9、通孔;10、回流孔;11、进水盖;12、流道体;13、喉管;14、撑脚;15、顶盖;16、浮子开关;17、提手;18、支撑架一;19、支撑架二;20、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水陆两用泵,包括具有进水口1的泵体2和扣合于泵体2上的具有出水口3的泵筒4,泵体2与泵筒4之间设有将两者内腔隔开的支架5,支架5上设有位于泵筒4内的电机6,支架5位于泵体2的一侧扣合有出水盖7,出水盖7与支架5之间形成叶轮腔,叶轮腔内设有叶轮8,泵体2内设有用于连通进水口1与叶轮腔的喷射结构,出水盖7的周边具有与泵筒4内腔连通的出口,出水盖7和支架5上还设有用于连通泵体2内腔与泵筒4内腔的通孔9。

如图1所示,喷射结构包括具有回流孔10的进水盖11和与进水盖11扣合设置的流道体12,流道体12上具有与上述出水盖7同轴设置的喉管13,喉管13的一端与叶轮腔连通,其另一端与流道体12内腔连通,进水口1与流道体12内腔连通,回流孔10连通泵体2内腔和流道体12内腔,且回流孔10与喉管13同轴设置。

流道体12的进口端与进水口1相配合,喉管13的出口与叶轮8口环相配合,从进水口1进入和回流孔10进入的液体,经喉管13送入到叶轮8口环内,由叶轮8的周边甩出,经出水盖7上的出口送入到泵筒4内。

如图1所示,泵体2的底部设有撑脚14。

电机6的顶部具有与电机6密封扣合的顶盖15,顶盖15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泵筒4的外侧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浮子开关16;泵筒4的顶部设有提手17。当两用泵在陆地上使用时,浮子开关16可以固定在提手17的卡口内,使得两用泵可以保持在常开状态。

如图1所示,泵体2的侧部设有支撑架一18,泵筒4的侧部设有支撑架二19,支撑架二19与支撑架一18同侧设置,且支撑架二19沿泵筒4的径向长度大于支撑架一18沿泵体2的径向长度。当两用泵水平放置时,支撑架一18和支撑架二19位于两用泵的下部,支撑架一18与支撑架二19的高度不同使得两用泵倾斜设置,具有泵筒4的一端位于斜上方处,具有泵体2的一端位于斜下方处。

如图1所示,用于连通泵体2内腔与泵筒4内腔的通孔9位于泵体2具有支撑架一18的一侧,进水口1位于泵体2底部远离支撑架一18的一侧,出水口3位于泵筒4顶部远离支撑架二19的一侧。

如图1所示,进水口1处设有过滤器20。

当本水陆两用泵在陆地上使用时,将水泵水平放置,由支撑架一18和支撑架二19贴地,此时水泵的轴心线与地面之前略有倾角,使得水泵内的气体可以更快更充分的排出。第一次启动水泵前,先向泵体2内注入足量的水,然后启动水泵,水泵进入自吸排气状态。自吸排气的工作过程为:叶轮8高速旋转将泵体2内的液体、气体混合物由叶轮8的中心向四周甩出,并且被出水盖7导向泵筒4,使得气液混合物在较长的泵筒4部分有足够时间分离开来,然后气体从出水口3排出,而液体通过支架5和出水盖7上的通孔9回流到泵体2内。叶轮8的离心作用在叶轮8中心区域形成负压区,使得回流到泵体2内的液体从回流孔10被高速吸入,此高速流形成的负压区,又将进水管路内的气体吸入,在流道体12的喉管13部位高速流与气体混合,形成气液混合体流入叶轮8,通过如此循环就可以将进水管路内的气体完全排出,进入水泵的正常工作阶段。

在水泵的正常工作阶段,其工作过程与排气过程类似:叶轮8高速旋转将泵体2内的液体由叶轮8的中心向四周甩出,并且被出水盖7导向泵筒4,叶轮8的离心作用在叶轮8中心区域形成负压区,使得回流到泵体2内的液体从流道体12的回流孔10被高速吸入,此高速流形成的负压区,又将进水管路内的液体带入流道体12的喉管13,在流道体12的喉管13部位高速流与来自进水管路的低速流混合,以较快速度流入叶轮8,使得水泵具有较高的扬程。

当水泵作为潜水泵使用时,为避免进水口1螺纹堵塞和避免液体中的大颗粒杂质进入泵内部,先要将带螺纹套的过滤器20装上,然后接上进水管路,将泵放入水中,启动水泵便可。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