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无油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6421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无油真空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真空的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微型无油真空泵。



背景技术:

无油真空泵是一种无需任何油作润滑既能运转工作的机械真空泵。早在90年代处就出现了无油真空泵,传统的活塞式无油真空泵是由气缸、活塞组件和驱动组件三部分组成,驱动组件采用电动机带动或电磁吸力和弹簧力的相互作用来驱动气缸中的活塞组件往复运动,结构如图1所示,工作时,线圈加上50Hz、220V交流电正半周时,铁磁使铁芯产生电磁吸力,于是衔铁吸合,带动活塞向右移动,这时进气阀打开,由于泵体体积不断增大而形成吸气过程,即气体(或蒸汽)从进气口进入泵体,然后通过驱动部分的电磁线圈、导向管,带有驱动部分机械热的气体进入压缩缸体,当活塞到达缸体右边位置时,完成整个吸气过程,在整个吸气过程中,排气阀一直关闭。在电压的负半周时,电磁线圈无电流通过,铁芯的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导向管和弹簧的作用下释放,活塞从右向左运动,缸体内的气体随着活塞从右向左运动逐渐被压缩,当缸体内的压强达到稍大于一个大气压后,排气阀打开,缸体内被压缩的气体排到大气中,在整个排气过程中,进气阀关闭,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重复上述循环,直到被抽空器内的气体压强达到要求为止。上述的无油真空泵结构简单,真空度稳定,使用寿命长。但是该结构的无油真空泵将进气阀设置在活塞头底部,在抽真空时,气体(或蒸汽)先进入壳体内,然后经由进气阀进入缸体内,会造成排气不彻底,在壳体内残留部分气体,导致抽真空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型无油真空泵,工作效率高,真空度高,体积小,振动和噪音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型无油真空泵,包括壳体、缸体、活塞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缸体、活塞组件和驱动组件均设于壳体内,所述缸体的前端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处分别设有进气阀和排气阀,所述进气口通过管道与被抽容器相连;

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头和活塞杆,所述活塞头的后侧设有内凹的容置槽,所述活塞杆的前端与容置槽的槽底相连,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套装于活塞杆外侧的弹簧,所述活塞头的外侧设有两圈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内嵌装有O形密封圈;

所述驱动组件设于缸体的后方,其包括线圈和铁芯,所述线圈固定在壳体内侧,所述铁芯套装于活塞杆的外侧;

所述线圈的后方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外缘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上设有与活塞杆滑动配合的导向孔。

优选的,所述活塞杆为空心铝合金杆。

其中,所述缸体的前端面上设有散热片。

进一步,所述缸体的前端面上设有多圈呈环形设置的散热片。

其中,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覆设有消音棉层。

其中,所述被抽容器上设有真空检测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具有抽气速率大、真空度高、振动和噪音小,功耗低,便于携带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现有的微型无油真空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缸体;200、进气口;201、排气口;3、被抽容器;4、真空检测表;5、活塞头;6、活塞杆;7、弹簧;8、O形密封圈;9、线圈;10、铁芯;11、导向板;12、散热片;13、消音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无油真空泵抽气效率低、真空度不高等问题,提供一种微型无油真空泵。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型无油真空泵,包括壳体1、缸体2、活塞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上覆设有消音棉层13。

所述缸体2、活塞组件和驱动组件均设于壳体1内,所述缸体2的前端设有进气口200和排气口201,所述进气口200和排气口201处分别设有进气阀和排气阀,所述进气口200通过管道与被抽容器3相连,所述被抽容器3上设有真空检测表4。

所述缸体2的前端面上设有多圈呈环形设置的散热片12。

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头5和活塞杆6,所述活塞头5的后侧设有内凹的容置槽,所述活塞杆6的前端与容置槽的槽底相连,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套装于活塞杆6外侧的弹簧7,所述活塞头5的外侧设有两圈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内嵌装有O形密封圈8。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6为空心铝合金杆,重量轻。

所述驱动组件设于缸体2的后方,其包括线圈9和铁芯10,所述线圈9固定在壳体1内侧,所述铁芯10套装于活塞杆6的外侧。

所述线圈9的后方设有导向板11,所述导向板11的外缘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11上设有与活塞杆6滑动配合的导向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线圈加上50Hz、220V交流电正半周时,铁磁使铁芯产生电磁吸力,于是衔铁吸合,带动活塞向右移动,这时进气阀打开,气体(或蒸汽)从进气口进入缸体内,当活塞到达缸体右边位置时,完成整个吸气过程,在整个吸气过程中,排气阀一直关闭。在电压的负半周时,电磁线圈无电流通过,铁芯的电磁吸力消失,活塞杆在导向板和弹簧的作用下释放,活塞从右向左运动,缸体内的气体随着活塞从右向左运动逐渐被压缩,当缸体内的压强达到稍大于一个大气压后,排气阀打开,缸体内被压缩的气体排到大气中,在整个排气过程中,进气阀关闭,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重复上述循环,直到被抽空器内的气体压强达到要求为止。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