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液压泵的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9882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液压泵的冷却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液压泵的冷却器。



背景技术:

液压泵是为液压传动提供加压液体的一种液压元件。它的功能是把动力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而在驱动液压扳手时,需要提供不同大小的液压力。在液压泵工作过程中需对液油进行冷却,故液压泵上会装有的油冷却器。

如公告号为CN201584263U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力机车变压油冷却器,包括外壳、安装在外壳上的用于固定变压油冷却器的固定部件、换热芯子及焊接在换热芯子两头的封头腔体,封头腔体上焊接有进油口管和出油口管,换热芯子内设有分层交叉放置的油通道和空气通道,换热芯子两侧设有侧板,空气通道设有外侧封条、空气散热翅片、外侧隔板,油通道设有内侧封条、内侧翅片、内侧隔板,封头腔体与油通道相连通,空气散热翅片呈波纹形,内侧翅片呈锯齿形;利于发挥最佳散热性能。

该专利的缺点在于:从附图中可看出进油口管和出油口管均垂直于换热芯子,使得该油冷却器的所占厚度较大,即该油冷却器所需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液压泵的冷却器,通过将进油管和出油管设置成平行于换热芯子,从而减小了冷却器所占厚度,从而减小了冷却器安装所需占用的空间,减小了风机与冷却器发生干涉的概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液压泵的冷却器,包括外壳和安装于外壳内的换热芯子,所述外壳一侧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换热芯子内设有分层交叉设置的油通道和空气通道,所述换热芯子两端分别设有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进油管和出油管均一端封闭另一端穿设出外壳外,所述进油管穿设出外壳外的一端和所述出油管穿设出外壳外一端均与外壳呈过盈配合且均位于外壳同一侧,所述进油管和出油管通过油通道相连通,所述进油管和出油管均平行于换热芯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进油管和出油管均位于外壳一侧,从而减小外壳所需占的总长度或总宽度。且进油管和出油管均平行于换热芯子,故外壳的沿其轴向的厚度不会增加,只需略大于换热芯子厚度即可。从而减小了冷却器安装所需占用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管包括进油支管和若干个进油单元,所述进油单元呈中间小两端大的沙漏型设置,两个相邻所述进油单元之间焊接有一个油通道,所述油通道两侧均开设有连通油通道内部的安装孔,所述进油单元嵌设于安装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增加了油通道和进油单元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油通道和进油单元之间可以被更加稳定的焊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单元的两端的厚度大于进油单元中部的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进油单元两端的结构强度更高,可以承受的外应力更大,减小了油在进油单元和油通道的连接处泄露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最靠近所述进油管两端的油通道呈朝外弯曲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增大换热芯子所占得的总面积,从而使冷却管有更好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管的开口端和出油管的出口端的均设有注油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在不需进油时,可通过注油阀密封进油管和出油管,从而防止灰尘进入油通道、进油管和出油管内,减小了冷却器内部的杂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气通道内设有抵接于油通道外壁的蛇形翅片,所述蛇形翅片沿换热芯子轴向设有若干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增大了空气通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油通道的热量可更快的传递到空气通道内,使冷却器有更好的散热效果。且蛇形翅片之间也有空隙,可使空气从这些空气内通过,从而带走更多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通道两侧内壁均设有内翅片,所述油通道两侧内壁上的内翅片呈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增加了油通道和油液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油通道可更快的吸收油液中的热量,从而使油液可更快的被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槽呈栅格状设置,所述散热槽在换热芯子上的投影位于空气通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空气通道内的热空气可更快的从散热槽流出外壳外,从而提高了冷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包括外框和盖板,所述盖板位于外框两侧,所述进油管和出油管穿设过外框一侧侧壁,所述散热槽位于盖板上,所述盖板焊接于外框将外壳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制作该冷却器时,先将进油管、出油管和换热芯子安装到外框内后,再将盖板焊接在外框上,从而方便了冷却器的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其中一个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风机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深度小于散热槽深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槽对风机有一个限位,从而使风机可更加稳定的安装在冷却器上。且缩短了风机和换热芯子之间的距离,从而使风机可更好地带走换热芯子内的空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将出油管、进油管和换热芯子呈平行设置,且出油管和进油管位于外壳同一端,从而减小了冷却器安装时所需占的总体积,使冷却器更方便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外壳;1.1、外框;1.1.1、穿设孔;1.2、盖板;1.2.1、散热槽;1.2.2、安装槽;2、进油管;2.1、进油支管;2.2、进油单元;3、注油阀;4、出油管;4.1、出油支管;4.2、出油单元;5、换热芯子;5.1、油通道;5.1.1、安装孔;5.2、空气通道;6、内翅片;7、蛇形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液压泵的冷却器,包括外壳1、进油管2、出油管4和换热芯子5。外壳1包括外框1.1和盖板1.2,盖板1.2位于外框1.1两侧将外框1.1封闭。盖板1.2上设有散热槽1.2.1,散热槽1.2.1呈栅格状设置。盖板1.2上开设有用于安装风机的安装槽1.2.2,安装槽1.2.2深度小于散热槽1.2.1深度。盖板1.2和外框1.1通过鱼鳞焊焊接在一起,使外壳1密封。外框1.1一侧侧壁开设有穿设孔1.1.1,穿设孔1.1.1设有两个且位于外框1.1两端。

如图1和图2所示,进油管2位于外框1.1内,进油管2依次包括进油支管2.1和若干进油单元2.2。进油支管2.1和进油单元2.2呈同轴设置。进油支管2.1一端穿设过穿设孔1.1.1且与穿设孔1.1.1呈过盈配合。进油支管2.1和外框1.1的接连处通过堆焊固定。进油支管2.1穿设过外框1.1的一端设有注油阀3。注油阀3螺纹连接于进油支管2.1。进油支管2.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最靠近进油支管2.1的进油单元2.2。最远离进油支管2.1的进油单元2.2背对进油支管2.1一端呈封闭设置。进油单元2.2呈中间小两端大的沙漏型设置。如图3所示,进油单元2.2的两端的厚度大于进油单元2.2中部的厚度。

如图2所示,出油管4位于外框1.1内,且平行于进油管2。出油管4包括出油支管4.1和若干出油单元4.2。出油支管4.1和出油单元4.2呈同轴设置。出油支管4.1一端穿设过另一个穿设孔1.1.1且与穿设孔1.1.1呈过盈配合。出油支管4.1和外框1.1的接连处通过堆焊固定。出油支管4.1穿设过外框1.1的一端设有注油阀3。注油阀3螺纹连接于出油支管4.1。出油支管4.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最靠近出油支管4.1的出油单元4.2。最远离出油支管4.1的出油单元4.2背对出油支管4.1一端呈封闭设置。出油单元4.2呈中间小两端大的沙漏型设置。如图4所示,出油单元4.2的两端的厚度大于出油单元4.2中部的厚度。

如图2所示,换热芯子5位于出油管4和进油管2之间。换热芯子5包括沿平行进油管2轴向方向呈交叉设置的油通道5.1和空气通道5.2。油通道5.1两端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进油单元2.2之间和两个相邻的出油单元4.2之间。如图4所示,油通道5.1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5.1.1,安装孔5.1.1与油通道5.1内部连通。如图3和图4所示,进油单元2.2和出油单元4.2均嵌设于安装孔5.1.1内,使进油管2和出油管4与油通道5.1相连通。进油单元2.2和油通道5.1的连接处以及出油单元4.2和油通道5.1的连接处通过堆焊的方式焊接固定。如图2所示,进油管2两端的油通道5.1呈朝外弯曲设置。如图6所示,油通道5.1两侧内壁均设有内翅片6,油通道5.1两侧内壁上的内翅片6呈交错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槽1.2.1沿外壳1轴向投影在换热芯子5上的投影落入空气通道5.2内。空气通道5.2内设有抵接于油通道5.1外壁的蛇形翅片7,蛇形翅片7沿换热芯子5轴向设有若干个。

在该冷却器工作时,拧开注油塞3,油液从进油管2进入到冷却器内,然后流到油通道5.1内。油液的热量被油通道5.1吸收,然后散发到空气通道5.2中,热空气从散热槽1.2.1散发出去,从而完成冷却。被冷却好的油液从油通道5.1流到出油管4内,排出冷却器外。

由于风机安装在安装槽1.2.2内,且设有安装槽1.2.2的一侧与开始有穿设孔1.1.1的一侧呈垂直设置。故出油管4和进油管2不会对风机安装有干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