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6656阅读:913来源:国知局
充气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对轮胎等进行充气的充气泵。



背景技术:

充气泵又叫打气机、打气泵、充气机,通过马达的运转来工作,是一种充气工具。充气泵的工作原理:马达运转,抽气时,连通器的阀门被大气的气压冲开,气体进入气筒,而向轮胎中打气时,阀门又被气筒内的气压关闭,气体就进入了轮胎中。充气泵的应用领域很广,涉及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皮球、橡皮船等。

传统的充气泵采用轴流式风叶,其空气是向上运动的,使得绝大部分空气被电机阻挡了,这样使得充气泵缸头部分得不到很好的冷却,效率不高,充气泵温度过高,使用寿命缩短。

充气泵发热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活塞往复运动时与缸体之间的高频摩擦,其发热部位为缸体部分;二、压缩空气的过程是放热过程,任何物质经过压缩都会放出热量,其发热部位为缸体部分;三、电机在高速高负荷下运行所产生的热量,其发热部位为电机部分。以上三种发热中发热量最高的是第一种,其次是第二种,最少的是第三种,因此,合理分配散热系统的顺序应该是一、二、三,第一和第二的发热部位都为缸体部分,所以应重点冷却缸体部分,其次为电机部分。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充气泵冷却注重在电机上,一般是采用在电机上加个普通的轴流式风叶,安装在电机的尾部向前端吹风,如图5所示,风叶6的绝大部分轴向面积都被电机11阻挡了,只有极少的风能冷却气缸和气缸缸头12部分的靠近电机11面的位置,而远电机11侧的气缸和气缸缸头12则无法冷却,很难达到发热与散热平衡,气泵温度持续上升,所以无法长时间工作,且高温对电机的影响很大,温度越高电机的效率就越低,所以冷却电机不能起到好的冷却效果,使得充气泵的使用寿命大为缩短。

另查专利文献也有很多文献报道,如专利号为ZL2011100893991.1的中国专利报道了一种气泵,其包括有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其中壳体包括有支架,支架由前支架、后支架,两者组合成桶形,电机的定子悬挂设置于壳体的支架内,且转子的一端还设置有风扇,风扇转动时所吸入的全部气流经过定子和支架之间,所述的气流直接从机壳的后部吸入,进入电机后部的空腔,其中风扇外还设置有蜗壳,以使得风扇形成涡流式风道;就存在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散热效果好的充气泵。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充气泵,包括充气泵机芯,其中充气泵机芯包括电机、气缸及气缸缸头,电机的机芯尾部固定有用于散热冷却的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是采用离心风叶部件,并另有用来形成风道的风道上盖和风道下盖,风道上盖和风道下盖对合固定后形成内腔,内腔中间部位形成用来限位固定电机的限位部,风道下部是与离心风叶部件配合的进风口,风道上部右侧形成与气缸缸头充气口配合的出气口,风道下部的进风口到风道上部右侧出气口形成了侧卧U字形风道。

作为改进,所述充气泵机芯呈倒L字形,电机布置在纵向方向上,气缸及气缸缸头布置在电机上方的横向方向上,传动机构设置在电机过渡到气缸的过渡空间上。

作为改进,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风道上盖或者风道下盖中间部位的前限位板、后限位板、连接前限位板和后限位板的侧板,前限位板、后限位板开有电机配合的圆弧形限位孔,这样,风道上盖和风道下盖对合固定后,在限位部形成完整的供电机限位固定的限位孔。

再改进,所述离心风叶部件包括设置在中心的中心离心风叶和设置在外围的外围离心风叶,外围离心风叶组成风轮,中心离心风叶通过中心连接部和外围离心风叶中部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体件。

再改进,所述进风口的口径小于外围离心风叶的外径。

最后,所述风道上盖和风道下盖在对合面外侧设置了螺钉柱或者螺钉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风叶采用离心风叶部件,设置U形风道,使充气泵机芯在工作的同时离心风叶工作,使空气从进风口进入风道,先经过电机外部,然后通过气缸外面,再分别流向气缸缸头外侧,由于U型风道的特殊设计,使气缸和气缸头外侧风量最大平衡降温,大大增加冷却效率,能使气泵发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温度,使充气泵可长时间工作,同时使电机的效率稳定,工作寿命增长。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散热效果好,有效解决了传统充气泵散热效果差、不能长时间工作的问题,从而使得充气泵的气泵发热与散热达到平衡,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装配简单、且降低了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外观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图4为图1的结构分解图;

图5为改进前传统的充气泵的散热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充气泵,包括充气泵机芯1、用于散热的风叶以及用来形成风道的风道上盖3和风道下盖4,其中充气泵机芯1呈倒L字形,包括电机11、气缸13及气缸缸头12,电机11布置在纵向方向上,气缸13及气缸缸头12布置在电机11上方的横向方向上,传动机构14设置在电机11过渡到气缸13的过渡空间上,风叶采用离心风叶部件2,离心风叶部件2安装在电机11的机芯尾部,离心风叶部件2包括设置在中心的中心离心风叶21和设置在外围的外围离心风叶22,外围离心风叶22组成风轮,中心离心风叶21通过中心连接部和外围离心风叶22中部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体件,风道上盖3和风道下盖4在对合面外侧设置了螺钉柱31或者螺钉孔4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风道上盖3和风道下盖4对合固定后形成内腔,内腔呈现蜗壳形状,可以包裹住整个充气泵机芯1,内腔中间部位形成用来限位固定电机11的限位部,风道下部是与离心风叶部件2配合的进风口5,风道上部右侧形成与气缸缸头12充气口配合的出气口6,风道下部的进风口5到风道上部右侧出气口6形成了侧卧U字形风道7,进风口5的口径小于外围离心风叶22的外径,这样U字形风道7将充气泵整个泵体包覆起来,充气泵工作的传动噪音会被风道内壁有效的阻隔吸收,可以有效的降低噪音,更环保.,同时也有效的阻隔了传动部件与产品内部线路装置的障碍,方便了电路布线,改善了装配工艺,简化了装配工序;限位部包括设置在风道上盖3或者风道下盖4中间部位的前限位板42、后限位板43、连接前限位板42和后限位板43的侧板,前限位板42、后限位板43开有电机11配合的圆弧形限位孔45,这样,风道上盖3和风道下盖4对合固定后,在限位部形成完整的供电机11限位固定的限位孔,这样电机11就固定在风道内,电机轴与离心风叶部件2相连接。

工作原理为:充气泵机芯1在工作的同时离心风叶部件2工作,使空气从进风口5进入风道,先经过电机11外部,然后通过发热量最大的气缸13外面,再分别流向气缸缸头12外侧,由于U字形风道7的特殊设计使主要发热源的气缸13外侧风量最大平衡降温,气缸缸头12内侧其次,电机11部分再次.,这种科学合理的冷却分配使冷却的效率更高,能使气泵发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温度,温度不再上升,使充气泵可长时间工作,且较低的平衡的温度使电机的效率稳定,工作寿命增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