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液压油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2276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液压油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液压油箱。



背景技术:

在液压系统中,液压油箱是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液压油箱的主要作用是存储油液以供系统循环所用,对液压系统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释放(及对油箱内的液压油进行散热),同时释放混在油液中的气体、泡沫以及杂质。

油液中的气体是由于液压系统在运行时出现的泄漏现象,导致空气混入液压系统而产生泡沫。泡沫的压力突变位置容易发生破裂,突变后造成的空穴现象会对液压原件造成损伤。同时

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油箱在解决散热以及消除泡沫方面的效果并不显著;极容易降低液压原件的使用寿命。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设计一种智能液压油箱,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设计一种智能液压油箱,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给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液压油箱,它包括油箱壳体,油箱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油箱进油口和油箱出油口,油箱进油口连接有油箱进油管道,油箱出油口连接有油箱出油管道,液压油箱通过油箱进油管道和油箱出油管道与液压系统连接;其特征在于,油箱壳体内设置有消泡隔板,油箱进油口和油箱出油口分居消泡隔板的两侧,油箱壳体的前后两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管,散热管与油箱壳体内部连通;

油箱壳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散热出油口和散热回油口,散热出油口和散热回油口均位于油箱进油口侧,散热出油口连接有散热出油管道,散热回油口连接有散热回油管道,散热出油管道连接到散热箱内的散热盘管进口端,散热回油管道连接到散热箱内的散热盘管出口端,散热箱内填充有冷却液;散热出油管道上设置有油泵;

该智能液压油箱还包括半导体制冷芯片,半导体制冷芯片的制冷端位于散热箱内部,浸于冷却液中,半导体制冷芯片的制热端位于散热箱外部环境中;

油泵和半导体制冷芯片均通过电磁继电器连接到供电电源,电磁继电器连接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油箱壳体内部;

所述的消泡隔板包括前面板、后面板、顶板和底板,消泡隔板竖直安装在油箱壳体的中部,前面板、后面板、顶板和底板由折弯及焊接工艺进行制备,前面板的上部设置有贯通槽,后面板的下部设置有贯通槽,顶板和底板均设置有安装孔,消泡隔板通过安装孔固定在油箱壳体内部;消泡隔板内设置有倾斜过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的微控制器为单片机控制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贯通槽为腰形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倾斜过滤网设置有多层。

作为优选,腰形孔的宽度为2-2.5mm,长度为1.5-2mm,间距为 4-5mm。

本技术方案中,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经油箱进油口进入液压油箱,然后经过散热以及消泡隔板的消泡处理后,经油箱出油口再进入液压系统循环。

散热出油口和散热回油口均位于油箱进油口侧,使得经过散热盘管进行散热的液压油在回到油箱壳体内部后,仍然需要经过消泡隔板的消泡处理后,才能再次进入液压系统进行循环。

冷却液可以为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消泡隔板,并将油箱进油口和油箱出油口分居消泡隔板两侧设计,使得进入油箱壳体的液压油经过消泡隔板的消泡作用后,才能够再次进入液压系统进行循环;消泡隔板上设置的贯通槽以及内部的倾斜过滤网均能够消除液压油内混杂的泡沫;

本实用新型采用散热管以及散热箱进行两种方式的散热,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信息,并发送至微控制器,微控制器根据温度信息控制电磁继电器的通断,从而控制油泵和半导体制冷芯片的工作状态,当油液温度低于预设值时,仅通过油箱壳体前后两侧的散热管进行自然散热,当油液温度高于预设值时,启动油泵和半导体制冷芯片,进行强制散热;提高散热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液压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消泡隔板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消泡隔板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液压油箱的控制原理图。

其中,1-油箱壳体,2-油箱进油管道,3-油箱出油管道,4-消泡隔板,5-散热管,6-散热出油管道,7-散热回油管道,8-散热箱,9-散热盘管,10-油泵,11-半导体制冷芯片,12-电磁继电器,13-供电电源,14-微控制器,15-温度传感器,4.1-前面板,4.2-后面板,4.3-顶板,4.4-底板,4.5-贯通槽,4.6-倾斜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液压油箱,它包括油箱壳体1,油箱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油箱进油口和油箱出油口,油箱进油口连接有油箱进油管道2,油箱出油口连接有油箱出油管道3,液压油箱通过油箱进油管道2和油箱出油管道3与液压系统连接;油箱壳体1内设置有消泡隔板4,油箱进油口和油箱出油口分居消泡隔板4的两侧,油箱壳体1的前后两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管5,散热管5与油箱壳体1内部连通;

油箱壳体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散热出油口和散热回油口,散热出油口和散热回油口均位于油箱进油口侧,散热出油口连接有散热出油管道6,散热回油口连接有散热回油管道7,散热出油管道6连接到散热箱8内的散热盘管9进口端,散热回油管道7连接到散热箱8内的散热盘管9出口端,散热箱8内填充有冷却液;散热出油管道6上设置有油泵10;

该智能液压油箱还包括半导体制冷芯片11,半导体制冷芯片11的制冷端位于散热箱8内部,浸于冷却液中,半导体制冷芯片11的制热端位于散热箱8外部环境中;

油泵10和半导体制冷芯片11均通过电磁继电器12连接到供电电源13,电磁继电器12连接到微控制器14的输出端,微控制器14的输入端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5,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5设置于油箱壳体1内部;

所述的消泡隔板4包括前面板4.1、后面板4.2、顶板4.3和底板4.4,消泡隔板4竖直安装在油箱壳体1的中部,前面板4.1、后面板4.2、顶板4.3和底板4.4由折弯及焊接工艺进行制备,前面板4.1的上部设置有贯通槽4.5,后面板4.2的下部设置有贯通槽4.5,顶板4.3和底板4.4均设置有安装孔,消泡隔板4通过安装孔固定在油箱壳体1内部;消泡隔板4内设置有倾斜过滤网4.6。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微控制器14为单片机控制器。

所述的贯通槽4.5为腰形孔。

所述的倾斜过滤网4.6设置有多层。

腰形孔的宽度为2mm,长度为1.5mm,间距为 4mm。

在其他实施例中,腰形孔的宽度为2.5mm,长度为2mm,间距为5mm。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没有创造性的变化,以及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所作的若干改进和润饰,都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