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膜式帮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3391发布日期:2018-07-13 18:4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吸流体的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隔膜式帮浦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为一现有的隔膜式帮浦1,包含一围绕界定出一内空间101的主壳体10、一安装于该内空间101中的动力机构11、一封闭该内空间101并连接于该动力机构11的隔膜12、一盖设于该主壳体10上且与该隔膜12共同界定出一工作空间102的套壳13,及设置于该工作空间102中的一入口阀片14及一出口阀片15。该工作空间102具有一入口流道103、一出口流道104,及一介于该入口流道103与该出口流道104间的压力区105。该入口阀片14是设置于该入口流道103中,而该出口阀片15则是设置于该出口流道104中。该隔膜12介于该压力区105与该内空间101间,并由该动力机构11带动而产生形变,改变该压力区105的分布,使得该压力区105连通该入口流道103而产生负压,令外界流体经由该入口流道103通过该入口阀片14而吸入流体,或者使得该压力区105连通该出口流道104而产生正压,令该压力区105中的流体经由该出口流道104通过该出口阀片15而排出流体。

然而,流体经由入口阀片14进入该工作空间102时,会因激烈撞击周遭组件,以及陆续进入的流体彼此产生扰动的关系,使得该隔膜式帮浦1整体产生震动,也因而产生不小的噪音。而所述的震动不但影响到该隔膜式帮浦1设置的稳定性,也会影响到连接于该隔膜式帮浦1上下游设备间的连接关系,必须设法降低。另外,该隔膜式帮浦1的抽吸流量,直接与该工作空间102以及该动力机构11的运作相关,如何有效提高抽吸的流量,也是提高抽吸设备性能的主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震动、噪音,并且提高流量的隔膜式帮浦装置。

本实用新型隔膜式帮浦装置,包含马达单元及连接于所述马达单元的主体单元。

所述主体单元包括基座、连接于所述基座的输入管、连接于所述基座的输出管、设置于所述基座与所述马达单元间的隔膜、两片阀片,及补气阀。

所述基座具有第一缓冲空间、与所述第一缓冲空间相间隔的第二缓冲空间、连通于所述第一缓冲空间且具有输入口的输入空间、连通于所述第二缓冲空间且具有输出口的输出空间、连通于所述输入空间与所述第二缓冲空间间的流道,及连通于所述输入空间与外界间的预留气道。所述输入管是连接于所述输入空间的输入口,而所述输出管则是连接于所述输出空间的输出口。

所述隔膜是设置于所述流道与所述马达单元间,而所述阀片是分别设置于所述输入空间与所述流道间,及所述第二缓冲空间与所述流道间,用于控制所述输入空间与所述流道间,及所述第二缓冲空间与所述流道间连通与否。

所述补气阀设置于所述预留气道中,用于控制是否将外界的空气导入所述输入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前述隔膜式帮浦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单元还包括两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空间与所述第二缓冲空间中,且用于缓冲流体冲击力的缓冲片。

较佳地,前述隔膜式帮浦装置,其中,所述缓冲片是面朝流体的流动方向而设置。

较佳地,前述隔膜式帮浦装置,其中,所述缓冲片是以具有弹性的软性材质所制成。

较佳地,前述隔膜式帮浦装置,其中,所述基座还具有在所述第一缓冲空间中沿平行于流体自所述输入空间流动至所述第一缓冲空间的方向,且朝向对应的缓冲片凸伸的支撑柱。

较佳地,前述隔膜式帮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缓冲空间具有位于对应的缓冲片与所述输入空间间的第一流体区,及位于对应的缓冲片另一侧的第一空气区;而所述第二缓冲空间具有位于对应的缓冲片与所述输出空间间的第二流体区,及位于对应的缓冲片另一侧的第二空气区。

较佳地,前述隔膜式帮浦装置,其中,所述预留气道具有连接于所述输入空间的注气段、连接于所述注气段相反于所述输入空间的一端并供所述补气阀设置的容室,及连通于所述容室与外界间的导入段。

较佳地,前述隔膜式帮浦装置,其中,所述基座还具有围绕出所述预留气道的容室的内壁面,及形成于所述内壁面上的内螺纹,所述补气阀是沿一条轴线延伸,并具有用于封闭所述注气段的伸置部、自所述伸置部一体延伸并螺接于所述内螺纹的螺纹部,及一体连接于所述螺纹部且显露于外界并可供操作而使所述螺纹部在所述内螺纹上沿所述轴线移动的操作部。

较佳地,前述隔膜式帮浦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具有朝向外界且适用于供旋转工具定位的操作孔。

较佳地,前述隔膜式帮浦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具有环绕所述轴线且呈凹陷状的凹槽,所述主体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凹槽且用于产生摩擦力而使所述操作部定位于所述容室的固定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当流体经由所述输入管进入所述输入空间,一部分的流体会先进入所述第一缓冲空间,接着才经由同侧的所述阀片进入流道,而流体接着又会先经由另一片所述阀片进入所述第二缓冲空间,才自所述输出空间而由所述输出管输出。通过所述第一缓冲空间及所述第二缓冲空间的设计,能在流体的输入端以及输出端都产生缓冲效果,除了能减少流体间碰撞而产生的震动,防止连接的管线因震动而造成脱落,也能提高所述主体单元暂存流体的缓冲余裕,借此提高抽吸流量。而所述补气阀经所述预留气道将外界的些许空气导入所述输入空间,通过所导入的空气与所述输入空间中既有流体产生扰流,并且对流体及所述隔膜产生缓冲作用,避免所述输入空间中的流体撞击周遭组件,或与周遭组件产生特定频率的共振,以达成降噪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剖视图,说明一现有的隔膜式帮浦;

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隔膜式帮浦装置的实施例;

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实施例的马达单元及主体单元;

图4是一剖视图,说明所述主体单元的组件;

图5是一俯视图,辅助图4说明所述主体单元的基座的第一缓冲空间及第二缓冲空间;

图6是一类似图4的剖视图,说明流体进入所述第一缓冲空间的情况;

图7是一类似图6的剖视图,说明流体经由所述第一缓冲空间而流至所述基座的流道的情况;

图8是一类似图7的剖视图,说明流体经由所述流道进入所述第二缓冲空间的情况;

图9是一剖视图,说明所述主体单元的补气阀;

图10是图9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图,说明所述补气阀的结构;

图11是一与图9相同视角的剖视图,配合图9说明所述补气阀的用途;及

图12是一与图4、图9不同视角的剖视图,说明所述补气阀与其他组件的相对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3,本实用新型隔膜式帮浦装置的一实施例包含一马达单元2,及一连接于该马达单元2的主体单元3。该马达单元2用于运转而提供动力,使该主体单元3运作而抽吸液体或者气体。该主体单元3包括一基座31、一连接于该基座31的输入管32、一连接于该基座31的输出管33、一设置于该基座31与该马达单元2间的隔膜34、两片配合该隔膜34而得以产生启闭效果的阀片35、两片安装于该基座31的缓冲片36、一安装于该基座31的补气阀37,及一套设于该补气阀37上的固定环38。

参阅图4与图5,该基座31具有一第一缓冲空间311、一与该第一缓冲空间311相间隔的第二缓冲空间312、一连通于该第一缓冲空间311且具有一输入口318的输入空间313、一连通于该第二缓冲空间312且具有一输出口319的输出空间314、一连通于该输入空间313与该第二缓冲空间312间的流道315、一设置于该第一缓冲空间311中的支撑柱316,及一连通于该输入空间313与外界间的预留气道300。其中,该第一缓冲空间311具有一位于对应的缓冲片36与该输入空间313间的第一流体区411,及一位于对应的缓冲片36另一侧的第一空气区412,也就是说,该第一空气区412与该第一流体区411分别位于对应的缓冲片36的两相反侧。而该第二缓冲空间312具有一位于对应的缓冲片36与该输出空间314间的第二流体区421,及一位于对应的缓冲片36另一侧的第二空气区422,该第二空气区422与该第二流体区421分别位于对应的缓冲片36的两相反侧。其中,所述流道315连通于该输入空间313与该第二缓冲空间312间,其构造细节雷同于图1的入口流道103至出口流道104之间的流道构造,因此不再详述。

该输入管32是连接于该输入空间313的输入口318,而该输出管33则是连接于该输出空间314的输出口319。该隔膜34是设置于该流道315与该马达单元2间,而所述阀片35是分别设置于该输入空间313与该流道315间,及该第二缓冲空间312与该流道315间,用于控制该输入空间313与该流道315间,及该第二缓冲空间312与该流道315间连通与否。所述缓冲片36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缓冲空间311与该第二缓冲空间312中,并面朝流体的流动方向而设置。其中,所述缓冲片36是以具有弹性的软性材质所制成。该支撑柱316是在该第一缓冲空间311中,沿平行于流体自该输入空间313流动至该第一缓冲空间311的方向,朝向对应的缓冲片36凸伸。

参阅图6并配合图5,该主体单元3的该输入管32以及该输出管33,能分别连通于上游设备及下游设备(图中未绘示),使得该输入空间313与该输出空间314分别与上游的欲抽吸空间以及下游的排放空间连通。当该马达单元2提供动力而使该隔膜34作动,所述欲抽吸空间的流体会经由该输入管32进入该输入空间313,并有一部分会进入该第一缓冲空间311的第一流体区411,且将冲击位于该第一流体区411与该第一空气区412间的该缓冲片36。接着同时参阅图6与图7,此时由于该第一缓冲空间311的第一空气区412存在有空气,配合该缓冲片36的弹性,得以对进入该第一流体区411的流体产生缓冲效果,避免前后进入的流体间相互撞击而产生震动,借此达到减震的效果。而当该第一缓冲空间311的第一流体区411中注满抽吸的流体,则会如图7所示地配合该阀片35的因受压力而产生的形变,流体经由该流道315并通过该阀片35。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所述流体通过该阀片35时,该流道315中是形成负压状态,为了避免在该第一缓冲空间311中的该缓冲片36因受到吸附作用而产生位移甚至破裂,该支撑柱316顶撑在该缓冲片36下方,能发挥支撑效果,防止该缓冲片36脱落或损毁。

参阅图7与图8,在该流道315中的流体,会接着配合该隔膜34的作用,在连通于该流道315与该第二缓冲空间312间的阀片35开启时,进入该第二缓冲空间312的第二流体区421中。此时流体也会冲击位于该第二缓冲空间312中的该缓冲片36,也由于该第二空气区422中存在有空气,配合该缓冲片36即能产生缓冲效果,同样能减少前后进入该第二流体区421的流体相互撞击而产生震动。当该第二流体区421中充满流体,所述流体则会流至该输出空间314,并由该输出管33输出,完成抽吸流体的流程。

由于该基座31在靠近该输入管32的一侧及靠近该输出管33的一侧,分别设计有该第一缓冲空间311以及该第二缓冲空间312,如图6至图8所示的抽吸流体的过程,透过上述「双腔式」的缓冲设计,能在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同时产生缓冲效果,对于该主体单元3整体而言,能均衡且全面性地产生防震效果。而通过该第一缓冲空间311以及该第二缓冲空间312形成的暂存流体的缓冲余裕,配合能使得流体间相互冲击减少的特性,则能有效提高抽吸流体的流量。值得特别说明的是,通过该实施例在抽吸流量上的优异效能,只要配合如图2所示的马达单元2的足够马力,无论是抽吸气体或者是液体,皆得以产生良好的抽吸性能。

参阅图9与图10,该预留气道300具有一连接于该输入空间313的注气段301、一连接于该注气段301相反于该输入空间313的一端并供该补气阀37设置的容室302,及一连通于该容室302与外界间的导入段303。其中,该基座31具有一围绕出该预留气道300的容室302的内壁面308,及一形成于该内壁面308上的内螺纹309。该补气阀37是沿一轴线延伸,并具有一用于封闭该注气段301的伸置部371、一自该伸置部371一体延伸并螺接于该内螺纹309的螺纹部372,及一个一体连接于该螺纹部372且显露于外界,并可供操作而使该螺纹部372在该内螺纹309上沿该轴线移动的操作部373。该操作部373具有一朝向外界且适用于供一旋转工具定位的操作孔379,及一环绕该轴线且呈凹陷状的凹槽378。该固定环38是设置于该凹槽378中,用于增加摩擦力而使该操作部373确实定位于该容室302中。该补气阀37用于控制是否将外界的空气导入该输入空间313,使用者得以利用例如钣手、螺丝起子等等旋转工具,定位于该操作孔379而施力旋转,使得该补气阀37的螺纹部372相对该内螺纹309螺入或螺出,控制外界的空气是否自该导入段303通过该注气段301而进入该输入空间313。

参阅图9与图11,如图9所示,当该实施例抽吸流体时,该补气阀37可通过该螺纹部372在该内螺纹309上螺入,使得该伸置部371伸置于该预留气道300的注气段301,并且封闭该注气段301,防止外界的空气导入该输入空间313,借此提高该输入空间313中的真空度,以达成提高流量以及抽吸速度的功效。而若是该实施例运作而产生噪音时,可如图11所示地使该补气阀37的螺纹部372朝远离该输入空间313的方向螺出,此时由于该伸置部371由直径较大的该内壁面308所环绕,故该预留气道300的导入段303与容室302间相互连通,且该伸置部371也未封闭该注气段301,外界的空气则可自该容室302进入该注气段301,进而导入至该输入空间313中。同时参阅图11与图12,当外界的空气进入该输入空间313中,则会与抽吸的流体间产生扰流,得以破坏所抽吸的流体与周遭组件间的特定频率共振,因此得以有效消除噪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