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6650发布日期:2018-09-21 19:5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门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溢流阀。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液压系统中,都安装有溢流阀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避免因为异常情况造成液压系统内部压力超过许用安全压力,因此,溢流阀必须具有足够的可靠性,能够长期稳定工作,确保系统安全。

传统的溢流阀内部结构与介质直接接触,长期使用后容易受到介质污染,造成零件锈蚀等问题,影响产品可靠性,并且大多暴露于液压系统外侧,容易受到环境湿度的影响;另外,溢流阀在长期使用后零件锈蚀,也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降低了产品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介质隔离、插装式集成结构、密封性好的溢流阀,用以解决现有溢流阀结构存在的可靠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溢流阀,包括阀体,阀体内的前端设置阀座,阀座中开设有流道;所述阀座的一侧设置有导向筒,导向筒与阀座之间形成导流腔,在导流腔的侧壁上分布有溢流孔;

所述的导流腔中活动式设置有阀芯,阀芯后端穿过所述的导向筒并与预紧机构连接,阀芯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流道后端的密封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阀座的后端面上围绕所述的流道开设有溢出环道,溢出环道与所述流道之间形成密封面,所述的密封体与密封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阀芯的后端为球面端,阀芯与所述的预紧机构之间设置有弹簧托盘,弹簧托盘上开设有与所述球面端配合的凹陷状接触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接触面的最深处为第一圆弧面,在第一圆弧面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锥面,在锥面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第二圆弧面,第一圆弧面、锥面以及第二圆弧面共同构成所述的接触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阀芯包括导向柱以及设置在导向柱前端的推盘,推盘上设置有密封台,在密封台的前端面上沿阀芯的轴向开设有嵌入腔,所述的密封体位于嵌入腔中;其中,所述的密封台、嵌入腔轴截面均呈等腰梯形结构,密封台、嵌入腔以及所述的导向柱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筒的前端面上开设有中心孔,所述的阀芯后端穿过所述的中心孔;所述的导向筒内沿轴向设置有托盘腔,所述的弹簧托盘装配于托盘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预紧机构包括弹簧以及用于向弹簧施加预紧力的、可沿阀体轴向调节位置的调节栓。

进一步地,所述的阀体内后端设置有套筒,所述的套筒的前端面上向沿轴向开设有调节腔,套筒后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调节腔连通的锁紧腔,锁紧腔的直径小于调节腔的直径;

所述的调节栓的后段直径小于前段直径,调节栓的前段装配于调节腔中,调节栓的后端穿出所述的锁紧腔,调节栓的后段与所述锁紧腔之间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阀座与阀体之间、导向筒与阀体之间、阀芯与导向筒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的阀体安装在安装体中,所述的安装体具有与阀体外形相适应的装配腔,装配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溢流孔连通的环形腔,安装体上分别开设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其中介质入口与所述流道的前端连通,介质出口与所述环形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阀体后端的内壁上分布有卡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调节栓的后段上设置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位于阀体外部;所述的调节栓的后端加工有外六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发明通过采用介质隔离、外界隔离、整体插装、下凹式阀座等结构,使溢流阀不受介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减少了操作过程对密封性的损伤,避免人为碰撞对结构带来的破坏,极大地提高了溢流阀的可靠性。

2.本发明可以长期使用在液压系统中,免维护,确保液压系统的运行安全,并且压力可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轴截面示意图;

图3为阀座的轴截面示意图;

图4为阀芯的轴截面示意图;

图5为弹簧托盘的轴截面示意图;

图6为阀体的轴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阀芯,2安装体,3阀体,4阀座,4-1密封面,5弹簧托盘,6导向筒,7弹簧,8调节栓,9套筒,10锁紧螺母,11密封圈,12密封圈,13密封圈,14密封圈,15密封圈,16密封圈,17密封圈,18密封体,19对接口,20溢流孔,21流道,22导流腔,23第二腔体,24中心孔,25托盘腔,26接触面,27第三腔体,28第四腔体,29调节腔,30第一腔体,31推盘,32导向柱,33球面端,34卡口,35密封台,36溢出环道,37卡台,a介质入口,b介质出口,c环形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溢流阀,包括阀体3,阀体3内的前端设置阀座4,阀座4中开设有流道21;所述阀座4的一侧设置有导向筒6,导向筒6与阀座4之间形成导流腔22,在导流腔22的侧壁上分布有溢流孔20;

所述的导流腔22中活动式设置有阀芯1,阀芯1后端穿过所述的导向筒6并与预紧机构连接,阀芯1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流道21后端的密封体18。

所述的阀体3为空心结构,两端通透,阀座4可拆卸地固定在阀体3内的前端,在阀体3中可拆卸地设置有导向筒6,导向筒6前端面与阀座4后端面之间的部分即为导流腔2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所述的预紧机构向阀芯1施加预紧力,阀芯1在预紧力的作用下紧贴流道21的后端,与阀座4形成密封。阀体3在应用时,例如安装在液压系统中,液压系统中的介质流入流道21中,作用在密封体18上,当介质对阀芯1的压力大于弹簧7对阀芯1的预紧力时,阀芯1将被推开,介质从阀芯1和流道21之间的间隙流出,进入到导流腔22中,再从溢流孔20中流出阀体3,由此实现介质压力过大时的自动溢流。利用预紧机构调节预紧力的大小,可调整溢流压力。

本方案中,阀芯1上的密封体18采用非金属材质,其余部分采用金属材质;金属材质可保证阀芯1在工作时的稳定性,而非金属材质则能保证对流道21的密封性,也减少了密封时的刚性碰撞,增加了溢流阀的使用寿命。为了便于表述,本方案中阀体3上设置阀座4的一端为前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如图3所示,阀座4的后端面上围绕所述的流道21开设有溢出环道36,溢出环道36与所述流道21之间的阀座4后端面形成密封面4-1,该密封面4-1是一个环形面;所述的密封体18与密封面4-1接触。阀座4的后端面为平面,因此密封面4-1的表面也为平面;在弹力的作用下,密封体18紧贴密封面4-1,以对流道21的后端进行封堵,实现密封。溢出环道36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或倒梯形结构,在溢流时,介质推开阀芯1,从密封体18和密封面4-1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溢流环道中,再从溢流环道进入所述的导流腔22中。所述密封面4-1与阀座4的后端面保持同一平面,以便于生产过程中将整个平面研磨至镜面状态,提高密封面4-1粗糙度,使其达到ra0.2μm。所述的溢出环道36的深度l1不能太大,太大则介质容易快速流出溢出环道36。当介质处于临界压力时,一旦发生压力波动,会引起阀芯1的振动,造成密封面4-1的破坏,降低了溢流阀阀芯1的密封可靠性。溢出环道36的深度l1也不能太小,阀芯1反复动作,非金属密封体18上的压痕逐渐加深,可能造成阀芯1阀座4金属限位,非金属密封比压降低而造成泄漏。

根据大量的试验研究,溢出环道36的深度l1等于阀芯1密封体18的压痕深度加0.2-0.3mm。本发明阀芯1的密封体18(氟塑料)的压痕深度为0.15-0.2mm,因此本发明中l1=0.35-0.5mm。l2为溢出环道36的宽度,优选地,宽度为阀芯1最大外圆的1.2倍,本发明阀座4流道21宽度l2=11mm。

为了实现有效密封,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阀芯1结构:

如图1所示,所述的预紧机构包括弹簧7以及用于向弹簧7施加预紧力的、可沿阀体3轴向调节位置的调节栓8;通过调整调节栓8的位置,使得弹簧7不同程度地被压缩,由此使得弹簧7作用于阀芯1的预紧力得到改变。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的阀体3内后端设置有套筒9,所述的套筒9的前端面上向沿轴向开设有调节腔29,套筒9后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调节腔29连通的锁紧腔,锁紧腔的直径小于调节腔29的直径;

所述的调节栓8的后段直径小于前段直径,调节栓8的前段装配于调节腔29中,调节栓8的后端穿出所述的锁紧腔,调节栓8的后段与所述锁紧腔之间螺纹配合。即所述的调节栓8为变径结构,例如前段、后段各占其长度的一半;调节栓8的前端有凸柱,弹簧7的后端套装在凸柱上。由此,在旋动调节栓8后端时,调节栓8将沿直线移动,从而实现对预紧力的调节。

所述的阀芯1的后端为球面端33,阀芯1与所述的预紧机构之间设置有弹簧托盘5,弹簧托盘5上开设有与所述球面端33配合的凹陷状接触面26。在本实施例中,弹簧托盘5的后端与弹簧7前端连接;具体地,弹簧托盘5的后端具有卡台37,弹簧7前端套装在卡台37上。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球面端33是指将阀芯1的后端加工为球面状结构,也可以看作是将一个半球体固定在阀芯1的后端而形成的结构;球面端33的直径为3mm。弹簧托盘5上的接触面26,是下凹于弹簧托盘5表面的结构,阀芯1的球面端33支撑在所述的支撑面上。这种结构使得通过预紧机构调节弹簧7预紧力时,能保持阀芯1的稳定。

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的接触面26的最深处为第一圆弧面,在第一圆弧面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锥面,在锥面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第二圆弧面,第一圆弧面、锥面以及第二圆弧面共同构成所述的接触面26。本方案中,第一弧面为球面,即从球壳以圆形截切下来的结构;该球面对应的角度范围(即球面上最远的两点与该球面对应的圆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30°,球面的半径记为r1;所述的锥面较小的一端连接第一弧面的边缘,锥面较大的一端连接第二弧面边缘;锥面的角度范围是以所述球面的圆心为基准的75°;第二弧面也可看作是取自球壳上的一部分,即在球壳上以同一个圆心进行两次圆形截切而形成的环形结构,第二弧面的半径记为r2,则有r2>r1。在本实施例中,r1为3mm,r2为3.1mm,锥面所对应的锥角为150°。在未调节预紧力的情况下,阀芯1的球面端33与所述的第一弧面全接触,以传递预紧力,其他部分与球面端33之间有间隙。这样在旋转调节栓8时,弹簧7带动弹簧托盘5旋转,采用上述的接触面26结构可保证在弹簧7座旋转时阀芯1保持不动;同时当弹簧7发生弯曲、弹簧托盘5偏斜时,又能提供侧面的支撑。

弹簧托盘5的接触面26在弹簧7力作用下压阀芯1的球面端33,当溢流阀工作压力需要调整时,旋转调节栓8,调节栓8、弹簧托盘5和弹簧7共同旋转,保持相对静止,避免了因为旋转造成高精度弹簧7内部应力的产生而影响溢流阀的工作压力。同时,阀芯1静止地压在阀座4上,避免了旋转引起的密封面4-1损伤,提高操作可靠性。

如图4所示,所述的阀芯1包括导向柱32以及设置在导向柱32前端的推盘3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球面端33即为导向柱32的后端;推盘31上设置有密封台35,在密封台35的前端面上沿阀芯1的轴向开设有嵌入腔,所述的密封体18位于嵌入腔中;其中,所述的密封台35、嵌入腔轴截面均呈等腰梯形结构,密封台35、嵌入腔以及所述的导向柱32同轴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密封体18的非金属材质采用采用氟塑料,工艺方法为低温挤压,将氟塑料加工成φ7×5的圆柱块,在4000-8000n的压力下将圆柱块压入所述的嵌入腔中,并保持一段时间以形成所述的密封体18。所述的密封台35对应的角度α为48-58°,在该角度下,阀芯1结构最小,密封体18与金属结合最好。

如图2所示,所述的导向筒6的前端面上开设有中心孔24,所述的阀芯1后端穿过所述的中心孔24;在本实施例中,即所述的导向柱32穿过中心孔24;所述的导向筒6内沿轴向设置有托盘腔25,所述的弹簧托盘5装配于托盘腔25中,可在托盘腔25中移动;导向筒6无后端面,弹簧7前端自导向筒6后端穿入导向筒6中。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流道21、密封台35、密封体18、导向柱32、弹簧托盘5、弹簧7、调节栓8均同轴设置。

图6展示出了阀体3的结构示意图。在阀体3内部,沿轴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腔体30、第二腔体23、第三腔体27和第四腔体28,其中第二腔体23、第三腔体27、第四腔体28直径依次增大,第一腔体30直径大于第二腔体23直径。其中,所述的阀座4通过螺纹装配在第一腔体30中,其后端伸入第二腔体23;导向筒6通过螺纹装配在第三腔体27中,其前端伸入到第二腔体23;套筒9的前端通过螺纹装配在第三腔体27后端,其余部分位于第四腔体28中。所述的阀体3后端的(第四腔体28)内壁上沿圆周方向分布有卡口34,便于阀体3的拆装。所述的调节栓8的后段上设置有锁紧螺母10,锁紧螺母10位于阀体3外部,起到防松的作用;所述的调节栓8的后端加工有外六方,以方便通过工具来旋转调节栓8。

本方案中设置了多处密封圈结构。如图1所示,阀座4与阀体3之间设置密封圈11,阀座4后端与阀体3内壁之间设置密封圈12,密封圈11和密封圈12实现内漏密封;导向筒6前端和阀体3内壁之间设置密封圈13,阀芯1与中心孔24之间设置密封圈15;实现了介质与溢流阀弹性元件的接触密封,从而避免了溢流阀的弹性元件与受到介质的污染。另外,在调节栓8与调节腔29之间设置密封圈16,套筒9后端与阀体3内壁之间设置密封圈17,密封圈16、密封圈17实现了溢流阀弹性元件与外界潮湿环境的隔离,避免了长期接触后的锈蚀。

图1展示出了本发明的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示例。液压系统中具有用于安装本发明溢流阀的安装体2,该安装体2属于液压系统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构件;安装体2中具有与阀体3外形相适应的装配腔,所述的阀体3安装在安装体2的装配腔中,装配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溢流孔20连通的环形腔c,安装体2上分别开设有介质入口a和介质出口b,其中介质入口a与所述流道21的前端连通,介质出口b与所述环形腔c连通;在所述的阀座4的前端开设有与介质入口a、流道21连通的对接口19。液压系统的介质从介质入口a流入,在压力过大时推开阀芯1,从介质出口b流出。溢流阀除了锁紧螺母10和调节栓8之外,全部位于安装体2内部,当需要调节溢流阀工作压力时,松开锁紧螺母10,通过外六方旋转调节栓8;调节完成后,拧紧锁紧螺母10,保证溢流阀工作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