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叶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44911发布日期:2018-11-14 03:57阅读:16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特别涉及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无叶风扇基本上都是台式结构,也即在用于出风的供风环道底端安装一个朝该供风环道内供风的贯流风机。该种无叶风扇的风量较小,并且由于进入供风环道内的风是由设置在供风环道底端的贯流风机产生的,这样,当风到达供风环道顶端的时候,由于气压问题,风将会衰减,也即供风环道顶端的风量小于其底端的风量,因而现有的无叶风扇出风量小、且出风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叶风扇,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叶风扇风量小、出风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叶风扇,包括供风环道、第一供风装置和第二供风装置;

所述供风环道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第一供风装置和所述供风环道的一个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供风装置和所述供风环道的另一个进风口连通;

两个所述进风口在所述供风环道上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一供风装置和所述第二供风装置的供风量相同。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一供风装置为第一贯流风机。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二供风装置为第二贯流风机。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一供风装置和所述第二供风装置的风轮旋转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出风风向的扫风装置。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扫风装置为能够转动的调节格栅。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调节格栅的单元格的一边呈水平状态以进行上下扫风,所述调节格栅的单元格的另一边呈竖直状态以进行左右扫风。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还包括基座,所述第一供风装置和所述供风环道均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上还配设有用于增加基座重量的配重块。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供风装置和所述第二供风装置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无叶风扇,由于在供风环道的一个进风口处连通设置第一供风装置,在该供风环道的另一个进风口处设置第二供风装置,第一供风装置和第二供风装置同时朝供风环道内供风,而后汇集的风从出风口处喷出,从而形成双风源无叶风扇,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单风源无叶风扇,本发明的出风量更大,并且限定两个进风口在供风环道上均匀设置,这样,第一供风装置供入供风环道的风和第二供风装置供入供风环道的风形成相互补偿,以弥补单风源产生的风在供风环道内行进时因气压问题而产生的衰减,从而解决因风的衰减而导致的出风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的无叶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调节格栅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供风环道;11-出风口;2-第一供风装置;3-第二供风装置;4-调节格栅;5-配重块;6-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叶风扇,如图1所示,包括供风环道1、第一供风装置2和第二供风装置3,第一供风装置2与供风环道1的一个进风口连通,第二供风装置3与供风环道1的另一个进风口连通,第一供风装置2和第二供风装置3均可以朝供风环道1内供风,在供风环道1上设置有出风口11,汇聚于供风环道1内的风将从出风口11处吹出。采用该种设置,本发明具有两个风源,同时给供风环道1供风,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单风源无叶风扇,具有供风量更大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两个进风口在供风环道1上均匀设置,比如一上一下对称设置,这样,第一供风装置2吹入供风环道1内的风将会与第二供风装置3吹入供风环道1内的风形成相互补偿,以弥补单风源产生的风在供风环道1内行进时所产生的衰减,解决因风的衰减而导致的出风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最佳实施方式,限定上述第一供风装置2和第二供风装置3的供风量相同,这样第一供风装置2吹入供风环道1内的风与第二供风装置3吹入供风环道1内的风在汇集时将更容易达到平衡,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无叶风扇出风更加均匀。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设置在上述供风环道1上的进风口可以是3个或者4个或者5个或者更多个,每个进风口均连通有一个供风装置以朝对应的进风口供风,并且限定多个进风口在供风环道上均匀分布。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供风环道1的正投影为方形,上述两个进风口一上一下设置在供风环道1上,第一供风装置2设置在供风环道1的下端,第二供风装置3设置在供风环道1的上端,上述出风口11的个数也是两个,一左一右分布于上述供风环道1上。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上述供风环道1的正投影也可以是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结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限定第一供风装置2为第一贯流风机,其实际上为一种鼓风机,以保证进风量和进风稳定性,易于控制。当然,该第一供风装置2也可以是其余任何能产生风的部件或者结构。

在第一供风装置2为贯流风机的基础上,限定上述第二供风装置3为第二贯流风机,使得第二供风装置3吹入供风环道1内的风风量足。当然,该第二供风装置3也可以是其余任何能产生风的部件或者结构,如通过一根管路将一部分上述第一供风装置2产生的风引流至供风环道1的顶端进风口。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最优实施方式,限定上述第一供风装置2和第二供风装置3的风轮旋转方向相反,这样,当第一供风装置2和第二供风装置3运行的时候,各自产生的振动在供风环道1上形成相互抵消,从而减小整机在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增强稳定性和实用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第一供风装置2和第二供风装置3设置为功率相同的贯流风机,以使得第一供风装置2和第二供风装置3的供风量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出风口11处设置有用于调节出风风向的扫风装置。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无叶风扇,其所出风均是朝向正前方,出风面积以及风所覆盖的范围很小,故而,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大大扩大出风面积和风所覆盖的范围。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限定上述扫风装置为能够转动的调节格栅4,如空调出风口处使用的格栅。采用简单的结构,以实现控制风向的效果,节约成本。

作为本实施例的最优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限定上述调节格栅4包括竖直边和水平边,竖直边和水平边之间形成单元格,竖直边呈竖直状态以进行左右扫风,水平边呈水平状态以进行上下扫风。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无叶风扇所出风能上下、左右扫动。此种情况下,上述单元格呈方格形状,当然,上述单元格也可以设置为其余形状,只要能实现扫风即可。而且,在上述单元格呈方格形状的情况下,单元格的两边也可以以其余的空间形态安装,比如,其两边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中,限定本实施例提供的无叶风扇还包括基座6,上述第一供风装置2安装在基座6内,上述供风环道1安装在上述基座6上。为了保证整机在运行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基座6上还配设有配重块5,以增加基座6的重量,使得本发明在放置的时候能够更加稳固,避免倾倒。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为了达到调节风向以扩大出风面积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将上述供风环道1转动安装在上述基座6上,具体地,可以在上述基座6上安装一个在水平面转动的转盘,将上述供风环道1通过该转盘安装在上述基座6上,以实现左右扫风。另外,可以将上述转盘安装在一根铰接轴上,铰接轴转动安装在上述基座6上,以使得转盘以及基座6以及供风环道1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转动,此时,便可以实现上下扫风。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中,限定本实施例中的无叶风扇还包括控制器,上述第一供风装置2和第二供风装置3均电连接于该控制器上,该控制器用于控制上述第一供风装置2和第二供风装置3的工作状态。通过控制器的控制,使得第一供风装置2和第二供风装置3可以通过一键控制的方式同开同关,也可以使得第一供风装置2和第二供风装置3能够独立开以单独启闭。比如在需要小风量(也即低档位)的时候,只开启一个贯流风机(只开启第一供风装置2或者第三供风装置3),需要大风量(也即高档位)的时候,可以同时开启第一供风装置2和第三供风装置3,使用者只需根据具体使用情况操控控制器选择档位即可,操作简单方便,提高本发明的使用舒适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限定上述控制器为mcu,当然,上述控制器也能采用具有控制效果的单片机或者plc或者控制芯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