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有被动式消音结构的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6702发布日期:2019-01-22 20:5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装有被动式消音结构的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新型系关于一种散热风扇,特别是一种装有被动式消音结构的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散热风扇是一种常见的散热器具,适合安装在电子元器件的附件,通过扇叶旋转产生气流来实时带走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达到有效散热而能保护电子元器件。

在计算机产品上,目前终端客户对系统噪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就要求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要求优化风扇性能。同时现在客户希望笔记本电脑的系统噪音越来越低。热风扇噪音的产生主要有旋转噪音和涡流噪音,其中风扇的扇叶与风扇的扇框之间产生的非定常力和压力脉动会使扇叶产生旋转噪音。

冷风扇的风道噪声主要表现为叶片噪声,叶片绕轴旋转时,风机叶片相对于气流运动,迎风侧和背风侧所受压力不同。在旋转叶轮的叶片通道出风口处的气流压力与气流速度都有很大变化,旋转的叶片在扇框内,就会出现周期性的压力和速度脉动,从而产生噪声。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能降低噪音频谱的散热风扇,利用该散热风扇可消除特定倍频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新型揭露一种装有被动式消音结构的散热风扇,有助于解决叶片绕轴旋转时产生的叶片噪声,消除21X、28X、29X倍频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有被动式消音结构的散热风扇,包括:

一扇框,设有底端板和环形侧壁,所述底端板上设有底盘和若干肋条,所述底盘上向上凸伸形成一柱形定子;

一马达组件,中心设有一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卡在所述定子上;

一扇叶组件,安装在所述扇框内,所述扇叶组件借由马达组件与马达连接;

一消音结构,整体上呈环状结构,所述消音结构沿着所述扇框的环形侧壁安装并位于所述扇叶组件和所述环形侧壁之间。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消音结构有两种不同硬度的材质构成。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消音结构包括一硬质消音环本体和沿着所述消音环本体的周向方向间隔嵌入的多个软质环条,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设有多个嵌槽,所述软质环条上对应所述多个嵌槽设有多个条状凸部,所述多个条状凸部对应嵌入所述多个嵌槽内。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软质环条间隔嵌入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且与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的交界处形成一阶差结构。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条状凸部嵌入所述嵌槽内并使得所述条状凸部与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外壁面形成凹凸结构。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的上沿处凸设多个卡扣,所述卡扣朝向所述环形侧壁方向延伸,所述卡扣对应卡合于所述环形侧壁的上沿所开设的卡位固定槽上。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软质环条沿着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的下沿对称或者非对称设置。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沿着所述消音环本体的周向方向等间隔设有4条所述软质环条,每一所述软质环条设有3个所述条状凸部。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沿着面对所述环形侧壁的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外侧面上间隔凸设多个限位部,沿着所述环形侧壁的内表面设有一承接环,所述承接环紧贴所述扇框底端板,在所述承接环上设有对应所述限位部的凹槽,所述限位部卡入所述凹槽内。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消音结构采用二次成型方式制作,先成型硬性材质制作的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再二次成型射包软性材质的所述软质环条。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在二次成型所述软质环条时,采用背胶方式张贴在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上。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的材质为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新型所公开的装有被动式消音结构的散热风扇中,消音结构,整体上呈环状结构,其设置于扇框并围绕扇叶,并且沿着所述扇框的环形侧壁安装并位于所述扇叶组件和所述环形侧壁之间。消音结构包括一硬质消音环本体和沿着所述消音环本体的周向方向间隔嵌入的多个软质环条,所述多个软质环条间隔嵌入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且与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的交界处形成一阶差结构,进而提供良好的减噪性能结构,更值得说明的是,条状凸部嵌入所述嵌槽内并使得条状凸部与硬质消音环本体外壁面形成凹凸结构,即条状凸部突出于或凹陷于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外壁面,气流与凹凸结构产生共振摩擦,使得叶片经过时噪声减小,提升了气流并增加了压力效率。藉此,相较于现有的散热风扇,本新型的装有被动式消音结构的散热风扇能够消除噪音频谱,例如消除21X、28X、29X等倍频的噪音。

以上之关于本揭露内容之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系用以示范与解释本新型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散热风扇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4A为散热风扇的消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散热风扇的消音结构的俯视图。

图5A为消音结构的硬质消音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的消音结构的硬质消音环本体的俯视图。

图6为软质环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软质环条的条状凸部嵌入硬质消音环本体的嵌槽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消音结构与环形侧壁的卡位固定槽卡扣连接的局部图。

图9为以图8的A-A方向剖开的消音结构与环形侧壁的卡位固定槽卡扣连接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0散热风扇

1扇框

11底端板

111肋条

112底盘

1121柱形定子

12环形侧壁

121卡位固定槽

2马达组件

21安装通孔

3消音结构

31硬质消音环本体

311卡扣

312限位部

313嵌槽

314承接环

315凹槽

32软质环条

322条状凸部

4扇叶组件

41轮毂

42扇叶

5固定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新型的范畴。

参照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图1为根据本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散热风扇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立体组装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的装有被动式消音结构3的散热风扇100,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风扇100包括一扇框1,马达组件2、扇叶组件4、消音结构3。

扇框1呈中空圆形,设有底端板11和环形侧壁12,所述底端板11上设有底盘112和若干肋条111,所述底盘112上向上凸伸形成一柱形定子1121;所述肋条111呈直线状,并自底盘112的周缘切向向外放射状延伸直至与环形侧壁12的内周缘连接,该底盘112位于出风口40的中心,所述柱形定子1121容置于框体10中并形成于底端板11上的底盘112上,柱形定子1121自底盘111向垂直于该底盘112的方向延伸。该柱形定子1121的外周用于套设马达组件2,该马达组件2的中心设有一安装通孔21,所述安装通孔21卡在所述定子上。

扇叶组件4安装在所述扇框1内,该扇叶组件4包括一轮毂41和和依次绕所述轮毂41的圆心呈圆形阵列分布的扇叶42,所述轮毂41内设有与该马达组件2扣合连接的结合面,所述轮毂41通过所述结合面与所述马达组件2扣合连接,所述扇叶组件4借由柱形定子1121与马达连结。

再请参照图4A以及图4B,图4A为散热风扇的消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散热风扇的消音结构的俯视图,消音结构3整体上呈环状结构,其设置于扇框1并围绕扇叶42,所述消音结构3沿着所述扇框1的环形侧壁12安装并位于所述扇叶组件4和所述环形侧壁12之间。再请参照图5A、图5B以及图6,图5A为消音结构的硬质消音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图5A的消音结构的硬质消音环本体的俯视图,图6为软质环条的结构示意图。消音结构3有两种不同硬度的材质构成,详细之,所述消音结构3包括一硬质消音环本体31和沿着所述消音环本体的周向方向间隔嵌入的多个软质环条32,并且这些软质环条32以扇叶42的轴心为中心环绕排列,消音结构3采用两种不同硬度的材质是基于当声波传播并入射至材料壁面时,部分声波就会被硬质消音环本体反射,部分声波被软质环条吸收(包括透射),从而使噪音得以降低。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31具有一第一厚度,所述软质环条32具有一第二厚度,该第一厚度大于该第二厚度,或者第一厚度小于该第二厚度。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31设有多个嵌槽313,所述软质环条32上对应所述多个嵌槽313设有多个条状凸部322,所述多个条状凸部322对应嵌入所述多个嵌槽313内。值得说明的是,该第一厚度大于该第二厚度,或者第一厚度小于该第二厚度使得所述多个软质环条32间隔嵌入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31且与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31的交界处形成一阶差结构,阶差结构使声波多次被折射,进而提供良好的减噪性能结构,换言之,该软质环条32的内圆直径大于或者小于硬质消音环本体31的内圆直径,也就是说软质环条32凸出或凹陷于硬质消音环本体31。

请同时参阅图7,为软质环条的条状凸部嵌入硬质消音环本体的嵌槽的局部放大图。更值得说明的是,条状凸部322嵌入所述嵌槽313内并使得条状凸部322与硬质消音环本体31外壁面形成凹凸结构,即条状凸部322突出于或凹陷于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31外壁面,风扇运转的时候,在风扇框内流道的凹凸结构形成了一个湍流的边界层,气流与凹凸结构产生共振摩擦,随着扇叶的叶端通过边界层的时候,叶片吸入侧的气流分离有着显著的减少,使得叶片经过时噪声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该硬质消音环本体31缺失的位置的形状与尺寸与该软质环条3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故该软质环条32完美的嵌入到硬质消音环本体31缺失位置。

请同时参阅图8和图9,图8为消音结构与环形侧壁的卡位固定槽卡扣连接的局部图。图9为以图8的A-A方向剖开的消音结构与环形侧壁的卡位固定槽卡扣连接的剖视图。所述消音环本体的上沿处凸设多个卡扣311,所述卡扣311朝向所述环形侧壁12方向延伸,所述卡扣311对应卡合于所述环形侧壁12的上沿所开设的卡位固定槽121上。

为更好的固定该消音结构3,本实施例消音结构3的外侧壁凸设多个限位部312,限位部312沿面对所述环形侧壁的所述消音环本体外侧面上间隔凸设,沿着所述环形侧壁的内表面设有一承接环314,所述承接环314紧贴所述扇框底端板,在所述承接环314上设有对应所述限位部的凹槽315,所述限位部卡入所述凹槽315内,所述限位部312卡入所述凹槽315内,限位部312沿面对所述环形侧壁12的所述消音环本体外侧面上间隔凸设,该消音结构3被有效的固定在扇框1的环形侧壁12上,并可以有效的防止该消音结构3于该环形侧壁12内转动,而避免散热风扇的扇叶42在高速旋转时使得消音结构3从环形侧壁12滑落或产生偏移的现象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该消音结构3为一环形,其制作工艺如下:消音结构3采用二次成型方式制作,先成型硬性材质制作的所述消音环本体,再二次成型射包软性材质的所述软质环条32,在二次成型所述软质环条32时,采用背胶方式张贴在消音环本体上。当然消音结构3并不限于二次成型方式制作,也可采用塑料材质一次成型方式制作,确保软性软质环条32的内圆直径大于塑料材质的消音环本体的内圆直径,消音环本体的特征形状可用几何形状,所述多个环条沿着所述消音环本体的下沿对称或者非对称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多个软质环条32沿着所述消音环本体的下沿对称或者非对称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软质环条32沿着所述消音环本体的下沿设置且等间隔设有4条,每一所述环条设有3个所述条状凸部,是以软质环条32数量4为例说明,但不限制于此,只要能将软质环条32嵌入该消音环本体即可。

参见图4A与图4B,当组装散热风扇1时,系先将扇叶组件4安置于扇框1内。接着,将消音结构3安装在扇框1的环形侧壁12上。于设置消音结构3时,系先将消音结构3的限位部312置放于承接环314的凹槽315,藉由承接环314的凹槽315承载消音结构3以令消音结构3维持位置而不会掉落。接着,使消音环本体的上沿处凸设的多个卡扣311分别伸入所述环形侧壁12的上沿所开设的卡位固定槽121上,进而令卡扣311与扇框1的环形侧壁12共同夹持住消音结构3。当组装完成后,固定垫5套入卡扣311上,而能藉由固定垫5防止卡扣311向远离固定槽的方向的偏移,并且藉由固定垫5防止向上、下方向的偏移。

综上所述,本新型所公开的装有被动式消音结构3的散热风扇中,消音结构3,整体上呈环状结构,其设置于扇框1并围绕扇叶,并且沿着所述扇框1的环形侧壁12安装并位于所述扇叶组件4和所述环形侧壁12之间。消音结构3包括一硬质消音环本体31和沿着所述消音环本体的周向方向间隔嵌入的多个软质环条32,所述多个软质环条32间隔嵌入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31且与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31的交界处形成一阶差结构,进而提供良好的减噪性能结构,更值得说明的是,条状凸部322嵌入所述嵌槽313内并使得条状凸部322与硬质消音环本体31外壁面形成凹凸结构,即条状凸部322突出于或凹陷于所述硬质消音环本体31外壁面,气流与凹凸结构产生共振摩擦,使得叶片经过时噪声减小,提升了气流并增加了压力效率。藉此,相较于现有的散热风扇,本新型的装有被动式消音结构的散热风扇能够消除噪音频谱,例如消除21X、28X、29X等倍频的噪音。

虽然本新型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这些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在不脱离本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为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新型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