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6148发布日期:2018-12-05 18:5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扇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扇轮结构,特别指可减少风扇运转时的振动及噪音的一种扇轮结构。



背景技术:

在散热领域中,现有的离心风扇从轴向入风,然后从侧向出风,从而进行散热。现有的离心风扇可依扇轮的叶片角度与出口方向切线夹角大小,分成后倾式及前倾式。前倾式叶片朝旋转方向倾斜,叶片角度与出口方向切线夹角大于90度,叶片径向较短,风量大、风速快,噪音也较大。后倾式叶片倾斜方向与旋转方向相反,叶片角度与出口方向切线夹角小于90度,叶片径向较长,出口速度较小,可以产生较大的风压。

然而,在风扇转速及叶片外径相同的条件下,前倾式叶片可以输出较大的风量,提供较佳的散热效果,但是也使马达的负荷增加。而后倾式叶片在相同的转速下风量小散热效果较前倾式叶片差,后倾式叶片需在提高转速的情况下才可达到与前倾式叶片相同的风量及散热效果,由于转速提高,因此后倾式叶片所产生的噪音相对更加增大。

此外,现有的离心风扇气流由轴向入风后,一部份的气流由扇叶带动而从侧向出风,另一部分的气流会穿过叶片撞击风扇底座或框体后再弹回轮毂及叶片附近,如此不仅会造成侧向出风量不够,回弹的气流乱窜也会对风扇噪音及振动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在增加风扇风量及风压的情况下,降低叶片运转时的振动及晃动,以及减少气流会穿过叶片撞击风扇底座或框体后乱窜产生的振动及噪音,是本领域研究人员所要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增加风扇风量及风压,降低叶片运转时的振动及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减少气流穿过叶片撞击风扇底座或框体后乱窜产生的振动及噪音。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扇轮结构,其特征是包含:

一轮毂,具有一板体及复数叶片,该板体环设于该轮毂外周缘并具有一上侧面及一下侧面,该复数叶片环设于该板体的上侧面,该复数叶片具有一连接端及一自由端,该连接端连接该轮毂的外周缘,每一叶片具有一后倾段、一中间段及一前倾段,该后倾段相邻该连接端并连接于该板体的上侧面,该前倾段相邻该自由端,该中间段连接该后倾段及该前倾段,每两后倾段与该板体的上侧面形成一气流通道。

所述的扇轮结构,其中:每一叶片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该上表面、下表面从该连接端延伸至该自由端。

所述的扇轮结构,其中:该轮毂还具有一环体,该环体具有一上端面及一下端面,该环体连接于该复数叶片,并该环体的上端面与该复数叶片的上表面共平面。

所述的扇轮结构,其中:该环体在该中间段位置处与该复数叶片连接。

所述的扇轮结构,其中:该环体在该前倾段位置处与该复数叶片连接,并该环体的一外径表面与该复数叶片的自由端共平面。

凭借本实用新型此设计,可在增加风扇风量及出风风压的情况下,降低叶片运转时的振动及晃动,以及减少气流会穿过叶片撞击风扇底座或框体后乱窜产生的振动及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扇轮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扇轮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扇轮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扇轮结构10;轮毂100;板体110;上侧面111;下侧面112;叶片120;连接端121;自由端122;后倾段123;中间段124;前倾段125;上表面126;下表面127;气流通道130;环体140;上端面141;下端面142;外径表面143;气流2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考图1,是本实用新型扇轮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扇轮结构10包含一轮毂100,箭头F系指该轮毂100的旋转方向。

该轮毂100具有一板体110及复数叶片120。该板体110环设于该轮毂100外周缘,并具有一上侧面111及一下侧面112分设于该板体110的上、下两侧。该复数叶片120以环状辐射方式设置于该板体110的上侧面111,该复数叶片120具有一连接端121及一自由端122分设于每一叶片120的两端。

该连接端121连接该轮毂100的外周缘,每一叶片120具有一后倾段123、一中间段124及一前倾段125,该后倾段123相邻该连接端121并连接于该板体110的上侧面111,该前倾段125相邻该自由端122,该中间段124则连接该后倾段123及该前倾段125,每两后倾段123与该板体110的上侧面111形成一气流通道130。

并且,每一叶片120具有一上表面126及一下表面127,并在本实施例中,该上表面、下表面126、127从该连接端121延伸至该自由端12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轮毂100安装于一风扇的定子(未绘示)上,该定子通电后产生电磁力驱动该轮毂100运转,一气流200从该轮毂100的轴向吸入该轮毂100(每一气流通道130都用于导引气流200,第一图仅示出部份气流200),在该复数叶片120的后倾段123位置处可引导气流加速度至该前倾段125位置处增大风压,最终该气流200从该气流通道130往该轮毂100的侧向出风。

凭借本实用新型此设计,由于该板体110的设置,该气流200不会穿过该复数叶片120的后倾段123而往下撞击风扇底座或框体,该气流200更不会从风扇底座或框体回弹乱窜使该复数叶片120产生不必要的振动或晃动而对风扇噪音产生负面影响。相较于现有的离心风扇,由于该复数叶片120的后倾段123系相邻该连接端121,在该后倾段123可以增大风压,而该前倾段125半径大、叶片数多可提供该轮毂100较大风量,本实用新型的扇轮结构可兼具前倾式叶片及后倾式叶片的优点。

请参阅图2,是本实用新型扇轮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1,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及功能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是,该轮毂100还具有一环体140,该环体140具有一上端面141及一下端面142,该环体100连接于该复数叶片120,并该环体100的上端面141与该复数叶片120的上表面126共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该环体140在该复数叶片120的中间段124位置处与该复数叶片120连接。凭借该环体140的设置,可以更有助于该复数叶片120维持在风扇运转时的稳定,减少发生震动从而减少风扇运转时产生的噪音。

请参阅图3,是本实用新型扇轮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2,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及功能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不同处是,该环体140在该复数叶片120的前倾段125位置处与该复数叶片120连接,并该环体140的一外径表面143与该复数叶片120的自由端122共平面。凭借该环体140的设置,减少该复数叶片120的自由端122与风扇框体内壁面的干涉,从而减少风扇运转时产生的噪音。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