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压缩机中油分桶桶盖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6890发布日期:2019-01-08 21:40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螺杆压缩机中油分桶桶盖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螺杆压缩机,特别是一种螺杆压缩机中油分桶桶盖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螺杆式压缩机又称螺杆压缩机,分为单螺杆式压缩机及双螺杆式压缩机。单螺杆式压缩机是在70年代由法国辛恩开发出来,因其的结构更加合理,迅速的应用到国防领域,并被开发国家保护起来,技术一直都在相对独立。双螺杆式压缩机最早由德国人H.Krigar在1878年提出,直到1934年瑞典皇家理工学院A.Lysholm才奠定了螺杆式压缩机SRM技术,并开始在工业上应用,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在现有的螺杆压缩机中,油分桶一般包括桶体、桶盖和置于桶体内的油分滤芯。油分滤芯在长期使用后需要进行清洗或更换,且取出油分滤芯前需要先移动桶盖。由于现有的桶盖比较重,单纯通过提起的方式将移开桶盖的话,操作会比较吃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螺杆压缩机中油分桶桶盖的安装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轻松移开桶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螺杆压缩机中油分桶桶盖的安装结构,油分桶包括桶口朝上的桶体,桶盖包括贴靠在桶体顶壁上并遮住上述桶口的本体,本体呈板状且沿水平方向设置,本体通过螺丝与桶体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本安装结构包括设于本体一侧且呈实心圆柱状的连接柱,连接柱沿竖直方向设置,且连接柱的下端与桶体相固连,连接柱的上端外套有呈圆管状的支撑管,且支撑管的内周面与连接柱的外周面相贴靠,支撑管上贯穿开设有与连接柱的上端面正对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接有旋转杆,旋转杆的两端均伸出螺纹孔,且旋转杆的下端面与连接柱的上端面相抵,所述的支撑管和本体之间设有使两者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板。

移开桶盖的过程如下:先旋出螺丝,接着转动旋转杆,在旋转杆下端面与连接柱上端面相抵以及本体和桶体之间产生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本体先以旋转方式上移;直到本体与桶体完全分离后本体停止上移,继续转动旋转杆会带动本体绕旋转杆转动以逐渐远离桶口,直到桶口完全暴露在外。

在上述的螺杆压缩机中油分桶桶盖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的旋转杆由握持杆和与螺纹孔相螺接的螺杆组成,且螺杆的两端均伸出螺纹孔,螺杆位于握持杆和连接柱之间,螺杆的上端面上设有插孔,握持杆的下端插在插孔内,且握持杆和螺杆通过花键相配合。握持杆在移动桶盖时插上,其他时候握持杆均处于取下状态。采用上述的设计,在保持扭矩不变的同时,通过增加旋转杆长度,可减少作用力的施加,使移动桶盖过程变的更加省力。

在上述的螺杆压缩机中油分桶桶盖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的握持杆呈L形,握持杆由水平设置的握持部和竖直设置的连接部组成,连接部位于握持部和螺杆之间,且连接部通过花键与螺杆配合连接。采用上述的设计,可方便转动旋转杆。

在上述的螺杆压缩机中油分桶桶盖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的桶体上设有与连接柱相匹配的安装孔,连接柱的下端插嵌在安装孔内。采用上述的设计,可加强桶体和连接柱的连接稳定性。

在上述的螺杆压缩机中油分桶桶盖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的连接柱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桶体相固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螺杆压缩机中油分桶桶盖的安装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转动旋转杆的方式来实现移开桶盖本体,且桶盖在移动完毕后自动处于锁定状态,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直接提起桶盖这一方案,可明显减少移动桶盖的距离和操作步骤,从而有效降低整个过程中的施力,促使移动桶盖的过程变得格外轻松。

2、旋转杆由握持杆和与螺纹孔相螺接的螺杆组成,这样在实际操作时,可有效增加旋转杆的长度,这样在保持扭矩不变的同时,通过增加旋转杆长度,可减少作用力的施加,使移动桶盖过程变的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安装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桶体;2、本体;3、螺丝;4、连接柱;5、支撑管;6、旋转杆;6a、握持杆;6b、螺杆;7、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螺杆压缩机中油分桶桶盖的安装结构中,油分桶包括桶口朝上的桶体1;桶盖包括贴靠在桶体1顶壁上并遮住桶口的本体2,本体2呈板状且沿水平方向设置,本体2通过若干根螺丝3与桶体1可拆卸连接。

本安装结构包括设于本体2一侧且呈实心圆柱状的连接柱4,连接柱4沿竖直方向设置,且连接柱4的下端与桶体1相固连。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4的安装方式具体如下:桶体1上设有与连接柱4相匹配的安装孔,连接柱4的下端插嵌在安装孔内,且优选连接柱4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桶体1相固连。

连接柱4的上端外套有呈圆管状的支撑管5,且支撑管5的内周面与连接柱4的外周面相贴靠。支撑管5上贯穿开设有与连接柱4的上端面正对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接有旋转杆6,旋转杆6的两端均伸出螺纹孔,且旋转杆6的下端面与连接柱4的上端面相抵。支撑管5和本体2之间设有使两者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板7。

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旋转杆6由握持杆6a和与螺纹孔相螺接的螺杆6b组成。其中,螺杆6b的两端均伸出螺纹孔,螺杆6b位于握持杆6a和连接柱4之间,螺杆6b的上端面上设有插孔,握持杆6a的下端插在插孔内,且握持杆6a和螺杆6b通过花键相配合。更进一步地,握持杆6a呈L形,握持杆6a由水平设置的握持部和竖直设置的连接部组成,连接部位于握持部和螺杆6b之间,且连接部通过花键与螺杆6b配合连接。

移开桶盖的过程如下:先旋出螺丝3,接着转动旋转杆6,在旋转杆6下端面与连接柱4上端面相抵以及本体2和桶体1之间产生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本体2先以旋转方式上移;直到本体2与桶体1完全分离后本体2停止上移,继续转动旋转杆6会带动本体2绕旋转杆6转动以逐渐远离桶口,直到桶口完全暴露在外。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