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管道冲洗回油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6889发布日期:2019-06-29 01:06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管道冲洗回油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管道冲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管道冲洗回油管道。



背景技术:

工业设备液压系统及润滑油润滑系统施工中,在系统管道安装后,必须经过油循环冲洗,使之管道内壁洁净度达到设计规定等级才能投入使用。在液压系统及润滑油润滑系统施工中,油管道循环冲洗是重要工序之一。其耗时、费力,一直倍受技术人员的关注。

现行国家标准《冶金机械液压、润滑和气动设备工程安装验收规范

GB50387-2006规定的液压和润滑油管道内腔污染等级,采用的是《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GB/T14039-2002标准的三级颗粒浓度代码等级。即按颗粒尺寸分类,进行颗粒计数粒划分等级的标准。在实际循环冲洗中,无论采用何种精度的过滤装置,都不可能经一次循环或几次循环就将污染物颗粒过滤净。而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循环,逐渐地将这些污染颗粒滤去、减少,直至达到规定要求。因此,可以说循环冲洗的过程,是对循环油液净化的过程。

现有的液压冲洗设备在对液压管道进行冲洗时,回油管道不能很好地对液压油进行过滤,液压油中的杂质去除不够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液压管道冲洗回油管道,通过初滤器和回油过滤器的双重过滤作用,以及管道的分流控流作用控制液压油在初滤器和回油过滤器中停留时间,可以将液压油中的绝大部分杂质都过滤。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压管道冲洗回油管道,包括油箱、初滤器、回油管、以及至少两个的回油过滤器,至少两个的回油过滤器的出油端均与油箱内部连通,回油管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支路,至少两个的回油过滤器的进油端均与回油管的一端连接;初滤器的出油端设置有初滤出油管道,初滤出油管道设置有出油支路,初滤出油管道和出油支路均与回油管连通,初滤出油管道和出油支路上均设置有控制蝶阀。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初滤器包括滤器罐、滤芯、以及滤器盖;滤器罐的中间设置有隔板,滤器罐的隔板的上下两侧的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油接头和出油接头,出油接头与初滤出油管道固定连接。

滤芯位于滤器罐的内部,滤芯的出油端穿过隔板与下部分空间连通,滤器盖与滤器罐的顶部固定连接,滤芯的另一端与滤器盖卡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滤芯的中部设置有若干的磁石。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滤器盖的顶部设置有开启阀。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滤器罐的底端设置有放油管,放油管连通滤器罐的内部,放油管上设置有放油阀。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滤器罐的底端设置有三个的支脚。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回油缸、以及回油连接管,回油缸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回油进口端,至少一个的回油进口端上均设置有高压球阀;回油连接管的一端与初滤器的进油接头固定连接,回油缸的出油端与回油连接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回油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缓冲接头,缓冲接头的尾端设置有密封盖板。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清洁度检测仪,清洁度检测仪的检测端与回油缸内部连通,清洁度检测仪的出油端与油箱内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冷凝支管、散热栅板、以及散热风机,冷凝支管的一端与回油管的另一端的尾端连通,冷凝支管的中间部分固定于散热栅板中,冷凝支管的另一端连通回油管的中间位置,且冷凝支管的另一端相对于初滤出油管道和出油支路更靠近回油过滤器;散热风机固定于散热栅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压管道冲洗回油管道,包括油箱、初滤器、回油管、以及至少两个的回油过滤器,至少两个的回油过滤器的出油端均与油箱内部连通,回油管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支路,至少两个的回油过滤器的进油端均与回油管的一端连接。初滤器的出油端设置有初滤出油管道,初滤出油管道设置有出油支路,初滤出油管道和出油支路均与回油管连通,初滤出油管道和出油支路上均设置有控制蝶阀。通过初滤出油管道和出油支路的选择,可以控制液压油在初滤器中的时间,控制液压油的流量,在进入回油过滤器时通过多个支路的分流使得液压油可以分流,在多个回油过滤器中进行过滤,使得过滤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液压管道冲洗回油管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液压管道冲洗回油管道仰视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初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初滤器;2、油箱;3、回油过滤器;4、回油管;5、回油连接管;6、回油缸;7、清洁度检测仪;81、冷凝支管;82、散热栅板;83、散热风机;9、初滤出油管道;11、滤器罐;12、支脚;13、放油管;131、放油阀;14、出油接头;15、进油接头;16、滤芯;17、磁石;18、滤器盖;19、开启阀;51、密封盖板;52、缓冲接头;61、回油进口端;62、高压球阀;81、冷凝支管;82、散热栅板;83、散热风机;91、控制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液压管道冲洗回油管4道,包括油箱2、初滤器1、回油管4、以及两个的回油过滤器3,两个的回油过滤器3的出油端均与油箱2内部连通,回油管4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支路,两个的回油过滤器3的进油端均与回油管4的一端连接。通过支路将液压油分压分流到各个回油过滤器3,使得液压油过滤更加干净,同时使得在一个管道堵塞时还能继续工作。初滤器1的出油端设置有初滤出油管道9,初滤出油管道9设置有出油支路,初滤出油管道9和出油支路均与回油管4连通,初滤出油管道9和出油支路上均设置有控制蝶阀91。出油支路的管径比初滤出油管道9的管径小,在小流量或者需要液压油流速较慢时,开启出油支路的控制蝶阀91,使得液压油流速较慢,在初滤器1中作用时间更长一点,从而使得过滤更干净。同时初滤器1和回油过滤器3双重过滤,可以使得液压油过滤更干净。

如图3所示,初滤器1包括滤器罐11、滤芯16、以及滤器盖18;滤器罐11的中间设置有隔板,滤器罐11的隔板的上下两侧的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油接头15和出油接头14,出油接头14与初滤出油管道9固定连接。滤芯16位于滤器罐11的内部,滤芯16的出油端穿过隔板与下部分空间连通,滤器盖18与滤器罐11的顶部固定连接,滤芯16的另一端与滤器盖18卡接。液压油从进油接头15进入到滤器罐11内部的上部分空间,通过滤芯16除去液压油中的杂质,然后液压油从滤芯16的出油端进入到滤器罐11内部的下部分空间,然后从出油接头14处排出。滤芯16的中部设置有若干的磁石17,通过磁石17的作用可以吸附液压油冲洗管道之后的一些铁质颗粒,使得液压油的过滤更加干净。

滤器盖18的顶部设置有开启阀19。滤器罐11的底端设置有放油管13,放油管13连通滤器罐11的内部,放油管13上设置有放油阀131。滤器罐11的底端设置有三个的支脚12。有部分液压油会囤积于所述滤器罐11的底部无法从出油接头14处排出,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沉淀的作用,因此设计有放油管13可以将底端的液压油从放油管13处排出,便于清理滤器罐11底部积油。

如图1、图2所示,液压管道冲洗回油管4道还包括回油缸6、以及回油连接管5,回油缸6设置有两个的回油进口端61,两个的回油进口端61上均设置有高压球阀62;回油连接管5的一端与初滤器1的进油接头15固定连接,回油缸6的出油端与回油连接管5连通。冲洗完管道后的液压油从回油进口端61进入回油缸6中,然后通过回油连接管5进入初滤器1中进行过滤。

进一步地,回油连接管5的另一端设置有缓冲接头52,缓冲接头52的尾端设置有密封盖板51。在液压油进入回油连接管5时,由于缓冲接头52的存在会使得液压油在回油连接管5可以抵消一部分动能,使得在进入初滤器1时更加平稳。同时密封盖板51可以拆卸,由于回油连接管5中的液压油没有经过过滤,杂质较多,在缓冲接头52中会存在一定的杂质,通过将密封盖板51拆卸可以很好地清理回油连接管5中的杂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液压管道冲洗回油管4道还包括清洁度检测仪7,清洁度检测仪7的检测端与回油缸6内部连通,清洁度检测仪7的出油端与油箱2内部连通。通过清洁度检测仪7可以检测出冲洗后的液压油的清洁程度,从而判断管道是否冲洗干净。

如图1、图2所示,液压管道冲洗回油管4道还包括冷凝支管81、散热栅板82、以及散热风机83,冷凝支管81的一端与回油管4的另一端的尾端连通,冷凝支管81的中间部分固定于散热栅板82中,冷凝支管81的另一端连通回油管4的中间位置,且冷凝支管81的另一端相对于初滤出油管道9和出油支路更靠近回油过滤器3;散热风机83固定于散热栅板82的一侧。冷凝支管81连接在初滤出油管道9上,在液压油流向回油过滤器3时,冷凝支管81连接在初滤出油管道9上靠近回油过滤器3的一端由于液压油的流动使得该端的压力比另一端小,从而使得液压油会从另一端流经冷凝支管81,在散热栅板82的导热作用下,同时配合散热风扇的作用可以快速降温,然后从靠近回油过滤器3的一端流向回油过滤器3中。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