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防腐隔膜蓄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0267发布日期:2019-08-20 23:41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防腐隔膜蓄能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防腐隔膜蓄能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机械行业中,尤其是船舶、化工、水处理等行业,设备的零部件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设备各零部件的腐蚀一直是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是影响装置正常运行的重要障碍,保证生产装置安全、高效、长周期运行是防腐的重点,防腐问题处理不当,会对经济、技术、环境和安全都有相当大的威胁。

目前船舶、水处理、化工等行业对耐腐蚀的蓄能器需求量巨大,但现在通常技术及产品材质(不锈钢、加防腐涂层)、隔模片材质(不锈钢、普通塑料) 满足不了现有耐腐蚀设备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防腐隔膜蓄能器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隔膜蓄能器容易被腐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防腐隔膜蓄能器,包括壳体和隔膜,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有气端螺纹,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有液端螺纹,所述隔膜位于所述下壳体内并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隔膜底部设有隔膜片,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和所述隔膜片的材质均为哈氏合金。

采用哈氏合金制作上壳体、下壳体以及隔膜片,能够有效的提高防腐蓄能器的防腐性能,增加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该蓄能器上还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位于所述下壳体内并相对于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壁滑动移动或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壁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隔膜为碗形结构,包括碗口密封部、圆台部以及位于所述密封部和所述圆台部之间的弧形连接部,所述圆台部位于所述隔膜中部且朝向碗口处凸起,所述圆台部的侧面与所述弧形连接部的内表面圆滑均匀过渡成弧面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隔膜通过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支撑环相连。

因为支撑环可以相对于下壳体上下滑动,因此通过气端螺纹向壳体内充气时,隔膜可以在气压的作用下向下滑动移动,从而提高蓄能器的进气量,增强该蓄能器的工作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密封部的自由端向内弯曲形成凸出部,所述支撑环与所述隔膜相贴处设有于所述凸出部相对应的凹槽。

通过密封部自由端弯曲形成的凸出部与支撑环下方的凹槽相结合实现隔膜与支撑环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隔膜片的剖面为“倒托盘”形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隔膜片包括底托、托盘以及设置在两部分之间的连接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底托、所述托盘和所述连接柱的相交处为弧形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底托处设有定位缓冲孔,所述托盘与液压油的接触面上设有环形沟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环形沟槽的开口为外扩形结构且外周扩口角度大于内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防腐隔膜蓄能器,该蓄能器包括壳体和隔膜,其中壳体分为上下两部分,隔膜位于壳体内部,隔膜下方设有隔膜片,壳体和隔膜片均由哈氏合金制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防腐隔膜蓄能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图3是图1中的隔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壳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13、气端螺纹;14、液端螺纹;20、隔膜;21、密封部;22、圆台部;23、连接部;30、隔膜片;31、底托;32、托盘;33、连接柱;40、支撑环;4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防腐隔膜蓄能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隔膜蓄能器的具体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支撑环、隔膜和隔膜片,其中上壳体顶部设有气端螺纹,下壳体底部设有液端螺纹。

图2是图1的分解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隔膜底部形状与隔膜片的具体结构。

图3是图1中的隔膜片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隔膜片为倒托盘形结构且隔膜片的连接柱的直径小于底托和托盘的直径。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防腐隔膜蓄能器,包括壳体10和隔膜20,壳体10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的顶部设有气端螺纹13,下壳体12的底部设有液端螺纹14,隔膜20位于下壳体12内并与下壳体12固定连接,隔膜20底部设有隔膜片30,上壳体11、下壳体12 和隔膜片30的材质均为哈氏合金。

采用哈氏合金制作上壳体、下壳体以及隔膜片,能够有效的提高防腐蓄能器的防腐性能,增加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哈氏合金在氧化和还原两氛围状态中,对大多数腐蚀介质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哈氏合金属于镍-钼-铬-铁-钨系镍基合金。它是现代金属材料中最耐蚀的一种,主要耐湿氯、各种氧化性氯化物、氯化盐溶液、硫酸与氧化性盐,在低温与中温盐酸中均有很好的耐蚀性,能其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可以在-180℃ /+250℃之间长期使用、良好的自润滑性、不溶于强酸强碱和有机溶剂、能耐强氧化剂的腐蚀,有效的提高了防腐性、增加了寿命、降低了制造成本,比其他防腐产品使用寿命增加50%以上,制造成本降低了30%以上。

具体的,气端螺纹13固定设置在上壳体11上,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加工而成。

液端螺纹14固定设置在下壳体12上,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加工而成。

具体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起来。

另外,隔膜20由橡胶材质制成。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该蓄能器上还包括支撑环40,支撑环40位于下壳体12内并相对于下壳体12的内侧壁滑动移动或固定设置在下壳体12的内侧壁上。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隔膜20为碗形结构,包括碗口密封部21、圆台部 22以及位于密封部21和圆台部22之间的弧形连接部23,圆台部22位于隔膜 20中部且朝向碗口处凸起,圆台部22的侧面与弧形连接部23的内表面圆滑均匀过渡成弧面结构。

由于隔膜20的底部设置为圆台部,实现隔膜20底部加厚的同时使圆台侧表面与弧形连接部23的内表面圆滑均匀过渡形成弧面,从而在高频冲击变形过程中提高抗冲击强度的同时减少剪切形变,扩散应力集中区域,避免冲击力传递过程中应力集聚造成的失效叠加,使应力不均匀分散、均化形成一级应力分散结构。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隔膜20通过密封部21与支撑环40相连。

因为支撑环40可以相对于下壳体12上下滑动,因此通过气端螺纹13向壳体10内充气时,隔膜20可以在气压的作用下向下滑动移动,从而提高蓄能器内的进气量,增强该蓄能器的工作效率。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密封部21的自由端向内弯曲形成凸出部,支撑环 40与隔膜20相贴处设有于凸出部相对应的凹槽41。

通过密封部21自由端弯曲形成的凸出部与支撑环40下方的凹槽41相结合实现隔膜20与支撑环40的固定连接。

具体的,该凸出部可以是环形结构。

具体的,凸出部也可以是弧形结构,此时的凸出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具体的,当凸出部由多个弧形结构组成时,隔膜20通过凸出部与支撑环 40固定连接时,此时的隔膜20可以相对于支撑环40转动移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隔膜片30的剖面为“倒托盘”形结构。

通过在加厚的碗底部内嵌隔膜片30,将隔膜片30嵌入隔膜20底部,从而形成一双向限位复合结构,使隔膜片30和隔膜20之间的结合更加充分,从而形成一个复合过渡体结构。

另外,“倒托盘”形的隔膜片30能显著提高隔膜片30传递液压脉冲的强度,该隔膜片30不但形成双向限位,同时还强化了隔膜片30与隔膜20之间的结合度,形成了抗高频挠曲形变的最佳模式。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隔膜片30包括底托31、托盘32以及设置在两部分之间的连接柱33。

具体的,连接部的宽度小于底托和托盘的宽度。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底托31、托盘32和连接柱33的相交处为弧形结构。

由于底托31、托盘32和连接柱33的相交处为弧形结构,也就意味着该隔膜片30与隔膜20的结合部也呈圆弧状结构,与圆台部22及圆台侧表面和弧形连接部23内表面连接处的圆弧造型配合,可以避免挠曲过程中的剪切形变,防止挠曲失效点的应力集中,使冲击力从刚性的隔膜片30向隔膜20处扩散时层层缓冲,由急速剧烈的挠曲运动转换为缓慢的应力扩散。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底托31处设有定位缓冲孔,托盘32与液压油的接触面上设有环形沟槽。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环形沟槽的开口为外扩形结构且外周扩口角度大于内周,形成了将脉冲油压呈“伞”状分散的均压结构,从而分解了油的冲击力,降低了对隔膜底部的冲击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