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增压泵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3054发布日期:2020-01-21 22:03阅读:8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油增压泵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燃油增压泵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油增压泵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飞机上的燃油增压泵需要在装机前进行性能检测和修理故障判定,根据送修初教-8飞机上的rlb-26燃油增压泵及履历文件上所要求性能测试,目前暂无可同时用于测量增压泵正飞、倒飞状态提供一种精准高效、安全综合测试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油增压泵测试系统,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燃油增压泵测试系统,所述测试系统与燃油增压泵相连;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油箱、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压力表和电源,所述油箱顶部设置有法兰,所述燃油增压泵经法兰固定在所述油箱内部,且所述燃油增压泵的输入口与所述油箱相连;所述油箱顶部设置有连接口,所述油箱侧壁设置有靠近所述油箱底部的通过口,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与所述连接口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通过口与所述燃油增压泵的输出口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管上沿其内部燃油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压力表、第一手动截止阀、第一流量计和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和所述连接口之间的第一连接管上,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手动截止阀和所述压力表之间的第一连接管上,所述第二连接管上沿其内部燃油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手动截止阀、第二流量计和第二流量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不锈钢管和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不锈钢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口相连,所述第二软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过口与所述燃油增压泵的输出口相连;所述第一手动截止阀、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和所述压力表均设置在所述不锈钢管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在所述不锈钢管上;所述第二连接管靠近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的一端位于所述不锈钢管与所述第一软管的连接点和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靠近所述第二手动截止阀的一端位于所述压力表和所述第一手动截止阀之间。

优选的,所述油箱外壁设置有垂直于其轴线方向设置的连接轴,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轴承座配合连接,以令所述油箱绕在所述连接轴的带动下翻转。

优选的,所述燃油增压泵上设置有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经电路与电源相连,所述电路上设置有电压表和电流表。

优选的,所述油箱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注油口和放油口,所述放油口处连接有一放油管,所述放油管上设置有放油阀门和油滤,所述油滤沿所述放油管内燃油流动的方向设置在所述放油阀门的下游;所述油箱上设置有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油箱顶部设置有可开关的充气孔。

优选的,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电压表连接的电压显示部、与所述电流表连接的电流显示部、与所述压力表相连的压力显示部、与所述第一流量计相连的第一流量显示部、与所述第二流量计相连的第二流量显示部以及电源控制开关和电源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对燃油增压泵正飞下叶轮、正飞双叶轮、倒飞上叶轮性能参数的测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油泵与电源之间的电路连接图。

图中:1、油箱;11、连接口;12、通过口;13、法兰;14、电连接器;2、第一连接管;21、不锈钢管;22、第一软管;23、第二软管;24、第一流量控制阀;25、第一流量计;26、第一手动截止阀;27、压力表;3、第二连接管;31、第二流量控制阀;32、第二流量计;33、第二手动截止阀;4、燃油增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油增压泵测试系统,所述测试系统与燃油增压泵4相连;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油箱1、第一连接管2、第二连接管3、压力表27和电源,所述油箱1顶部设置有法兰13,所述燃油增压泵4经法兰13固定在所述油箱1内部,且所述燃油增压泵4的输入口与所述油箱1相连;所述油箱1顶部设置有连接口11,所述油箱1侧壁设置有靠近所述油箱1底部的通过口12,所述第一连接管2一端与所述连接口11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管2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通过口12与所述燃油增压泵4的输出口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管2上沿其内部燃油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压力表27、第一手动截止阀26、第一流量计25和第一流量控制阀24;所述第二连接管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24和所述连接口11之间的第一连接管2上,所述第二连接管3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手动截止阀26和所述压力表27之间的第一连接管2上,所述第二连接管3上沿其内部燃油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手动截止阀33、第二流量计32和第二流量控制阀3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2包括不锈钢管21和第一软管22和第二软管23,所述不锈钢管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软管2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软管2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软管2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口11相连,所述第二软管2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过口12与所述燃油增压泵4的输出口相连;所述第一手动截止阀26、第一流量计25、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24和所述压力表27均设置在所述不锈钢管21上。所述第一流量计25用于检测不锈钢管21内的燃油流动速度,通过第一流量控制阀24可以控制不锈钢管21内的燃油流量,第一手动截止阀26可以控制不锈钢管21内的燃油流动与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管3连接在所述不锈钢管21上;所述第二连接管3靠近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31的一端位于所述不锈钢管21与所述第一软管22的连接点和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24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3靠近所述第二手动截止阀33的一端位于所述压力表27和所述第一手动截止阀26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3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第二流量计32用于检测第二连接管3内的燃油流动速度,通过第二流量控制阀31可以控制第二连接管3内的燃油流量,第二手动截止阀33可以控制第二连接管3内的燃油流动与否。

本实施例中,所述油箱1外壁设置有垂直于其轴线方向设置的连接轴,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轴承座配合连接,以令所述油箱1绕在所述连接轴的带动下翻转。所述连接轴固定在所述油箱1外壁上,且沿垂直于其轴线的方向向外凸出延伸,油箱1外周设置有至少两个沿其轴线对称的连接轴,所述支撑座上也分别对应两连接轴设置有轴承,连接轴与轴承配合连接,使油箱1在连接轴的带动下发生180度的翻转,以实现模拟飞机的正飞与倒飞两种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燃油增压泵4上设置有电连接器14,所述电连接器14经电路与电源相连,所述电路上设置有电压表和电流表;所述电源为直流电源。

本实施例中,所述油箱1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注油口和放油口,所述放油口处连接有一放油管,所述放油管上设置有放油阀门和油滤,所述油滤沿所述放油管内燃油流动的方向设置在所述放油阀门的下游;所述油箱1上设置有观察窗。所述注油口和所述放油口的设置便于实现油箱1液面控制。油箱1上设置的观察窗用于观察油箱1内燃油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油箱1顶部设置有可开关的充气孔。可通过外接气源给油箱1内充入0.06mpa的压缩空气的方式来检测燃油增压泵4下端盖安装面、余油嘴等部位是否有燃油渗出,进而判断燃油增压泵4下端盖处气密性是否合格;对于燃油增压泵4泵体气密性的测试则可以通过把燃油增压泵4泵放到煤油桶中,使油面处于下端盖以下,通过气源从燃油增压泵4余油嘴处向泵内充入0.06mpa的压缩空气,以此来检测泵体的气密性是否合格。

本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电压表连接的电压显示部、与所述电流表连接的电流显示部、与所述压力表27相连的压力显示部、与所述第一流量计25相连的第一流量显示部、与所述第二流量计32相连的第二流量显示部以及电源控制开关和电源指示灯。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各个显示部,观察电流读数、电压读数、流量计读数、压力表27读数,进而确定燃油增压泵4在飞机正飞或倒飞情况下的性能参数是否符合标准。

本实施例中,当在使用测试系统对燃油增压泵进行性能测试时,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飞机正飞工作状态下燃油增压泵的性能检测;

a、油箱满油情况下燃油增压泵输入端电压检查;

b、燃油增压泵双叶轮工作状态时,将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调整至2000升/小时,待工作稳定后,燃油增压泵出油口压力和工作电流的检查;

c、燃油增压泵下叶轮工作状态时,将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调整至1550升/小时,待工作稳定后,燃油增压泵出油口压力和工作电流的检查;

d、燃油增压泵供油量为0升/小时时,工作电流电流与燃油增压泵所产生的压力检查。

2、飞机倒飞工作状态下燃油增压泵性能检查;

a、燃油增压泵上叶轮工作状态时,将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调整至1550升/小时,待工作稳定后,燃油增压泵出油口压力和工作电流的检查;

b、关闭第一流量控制阀门和第二流量控制阀门,使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显示为零,待工作稳定后,燃油增压泵出油口压力和工作电流的检查。

3、燃油增压泵气密性能检查。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油增压泵测试系统,通过将油箱设计成可旋转型式。模拟飞机正飞和倒飞两种工作状态,正飞状态时,将旋转油箱将燃油增压设置在油箱顶部的燃油增压泵跟随油箱向下转动,通过流量计、压力表测量正飞状态时的燃油增压泵性能参数。倒飞状态时,再旋转油箱,将燃油增压泵翻转到上方,测量倒飞状态时燃油增压泵的性能参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