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镁合金打料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94825发布日期:2020-04-07 20:4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镁合金打料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冶炼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镁合金打料泵。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镁合金泵浦在使用过程虽然性能稳定,但是由于液态镁合金金属对泵浦叶轮的腐蚀,导致叶轮必须定时更换,而每一次的更换叶轮都需要四小时以上的时间,首先要拆除合金传输管道,然后再将泵浦完全提出,然后进行泵浦清洗,之后拆开更换叶轮。更换后再将泵浦预热,最后安装泵浦及管道。这样的过程会导致整个生产线停机达四小时以上,现有的一些可更换叶轮产品虽然可以实现快速更换,但在扬程超过180mm后会大大较低叶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镁合金打料泵,叶轮的结构强度大,使用寿命长,拆换维修也快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镁合金打料泵,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镁合金打料泵,包括:叶轮,叶轮自身轴线呈竖向布置,叶轮的顶部具备下凹的锥形面,锥形面上具备进液孔,叶轮的圆周面上具备出液孔,进液孔与出液孔贯通;驱动件,包括固定在工字座上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通过输出轴与叶轮同轴连接,驱动叶轮绕自身轴线转动;出液管,叶轮外包裹有端盖,端盖具备上开口,上开口直径不小于叶轮的圆周面的直径,端盖的侧面贯通连接有出液管,端盖利用固定杆与工字座装配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叶轮深入镁合金液面下,锥形面便于容纳镁合金液体,同时锥形面的分力作用导致叶轮转动时,镁合金液体从进液孔进入,从出液孔中涌出,继而进入出液管,最终从出液管涌出。端盖是一个独立零件,不影响叶轮的转动。当需要更换叶轮时,只需额外多拆下端盖即可,固定杆为端盖提供了装配位置,又能够保证端盖装配后的稳定性。固定杆与端盖侧面可以直接是插接、卡接固定的。叶轮整体的形式也比较坚固,因为叶轮不存在薄弱的叶片,由进液孔、出液孔构成贯通孔来实现输送,叶轮整体轴径比也不会太悬殊。实际拆换维修时间缩短为十分钟,寿命提高三倍。叶轮结构在高温下更加稳定,不变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进液孔与出液孔的数量相等,叶轮的圆周面从上至下分为圆周曲面和凹陷曲面,凹陷曲面的直径小于圆周曲面的直径,出液孔分布在凹陷曲面上,圆周曲面高于出液管与端盖的交界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周曲面与端盖内壁间隙小,凹陷曲面与端盖内壁间隙大,为出液孔中涌出的镁合金液体提供更多的余量空间,当镁合金液体粘度较大时,凹陷曲面与端盖内壁的大间隙不影响叶轮的转动,减少镁合金液体对叶轮的冲击,出液孔也正好对症出液管的进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出液管长度方向与叶轮自身轴线呈夹角布置,沿背离叶轮的方向,出液管高度逐渐抬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对镁合金液体的斜向上输送,便于叶轮能沉入镁合金液面下,出液口则能在液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出液管的顶部构成出液嘴,工字座具备供输出轴穿过的竖管,工字座的底部具备水平的底板,底板在出液嘴的正上方具备洞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对接外部的管道,外部的管道可以与出液嘴对接,然后洞口对外部的管道外壁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外部的管道与出液嘴歪斜脱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固定杆为四根,固定杆的底部与端盖的侧面装配,固定杆的顶部与工字座的底板装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端盖的固定稳固,受力也对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叶轮的圆周曲面直径范围为75mm至85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大扬程一般是增大叶轮的直径,会导致叶轮的转速超过1300r/min,会导致叶轮磨损速度增快,同时快速的叶轮转动会使镁合金在液态下加快氧化反应,加剧叶轮的磨损。泵的扬程和叶轮的直径、叶轮的转速有关,并且成反比。因而叶轮加大之后会降低叶轮的转速,但叶轮又不能无限制的加大,会导致制造和使用成本的上升和泵会电机的功率增大。75mm至85mm是一个合理的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叶轮的圆周曲面直径为8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80mm的数值效果最均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叶轮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叶轮主视图。

1-旋转电机;2-输出轴;3-出液嘴;4-出液管;5-叶轮;5a-固定孔;5b-锥形面;5c-进液孔;5d-出液孔;5e-凹陷曲面;5f-圆周曲面;6-工字座;6a-竖管;6b-底板;6c-洞口;7-固定杆;8-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镁合金打料泵,包括:叶轮5,叶轮5自身轴线呈竖向布置,叶轮5的顶部具备下凹的锥形面5b,锥形面5b上具备进液孔5c,叶轮5的圆周面上具备出液孔5d,进液孔5c与出液孔5d贯通;驱动件,包括固定在工字座6上的旋转电机1,旋转电机1通过输出轴2与叶轮5同轴连接,驱动叶轮5绕自身轴线转动;出液管4,叶轮5外包裹有端盖8,端盖8具备上开口,上开口直径不小于叶轮5的圆周面的直径,端盖8的侧面贯通连接有出液管4,端盖8利用固定杆7与工字座6装配连接。

如图4所示,叶轮5中心具备与输出轴2装配的固定孔5a。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叶轮深入镁合金液面下,锥形面便于容纳镁合金液体,同时锥形面的分力作用导致叶轮转动时,镁合金液体从进液孔进入,从出液孔中涌出,继而进入出液管,最终从出液管涌出。端盖是一个独立零件,不影响叶轮的转动。当需要更换叶轮时,只需额外多拆下端盖即可,固定杆为端盖提供了装配位置,又能够保证端盖装配后的稳定性。固定杆与端盖侧面可以直接是插接、卡接固定的。叶轮整体的形式也比较坚固,因为叶轮不存在薄弱的叶片,由进液孔、出液孔构成贯通孔来实现输送,叶轮整体轴径比也不会太悬殊。实际拆换维修时间缩短为十分钟,寿命提高三倍。叶轮结构在高温下更加稳定,不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液孔5c与出液孔5d的数量相等,叶轮5的圆周面从上至下分为圆周曲面5f和凹陷曲面5e,凹陷曲面5e的直径小于圆周曲面5f的直径,出液孔5d分布在凹陷曲面5e上,圆周曲面5f高于出液管4与端盖8的交界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周曲面与端盖内壁间隙小,凹陷曲面与端盖内壁间隙大,为出液孔中涌出的镁合金液体提供更多的余量空间,当镁合金液体粘度较大时,凹陷曲面与端盖内壁的大间隙不影响叶轮的转动,减少镁合金液体对叶轮的冲击,出液孔也正好对症出液管的进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液管4长度方向与叶轮5自身轴线呈夹角布置,沿背离叶轮5的方向,出液管4高度逐渐抬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对镁合金液体的斜向上输送,便于叶轮能沉入镁合金液面下,出液口则能在液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液管4的顶部构成出液嘴3,工字座6具备供输出轴2穿过的竖管6a,工字座6的底部具备水平的底板6b,底板6b在出液嘴3的正上方具备洞口6c。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对接外部的管道,外部的管道可以与出液嘴对接,然后洞口对外部的管道外壁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外部的管道与出液嘴歪斜脱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杆7为四根,固定杆7的底部与端盖8的侧面装配,固定杆7的顶部与工字座6的底板6b装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端盖的固定稳固,受力也对称。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叶轮5的圆周曲面5f直径范围为75mm至85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大扬程一般是增大叶轮的直径,会导致叶轮的转速超过1300r/min,会导致叶轮磨损速度增快,同时快速的叶轮转动会使镁合金在液态下加快氧化反应,加剧叶轮的磨损。泵的扬程和叶轮的直径、叶轮的转速有关,并且成反比。因而叶轮加大之后会降低叶轮的转速,但叶轮又不能无限制的加大,会导致制造和使用成本的上升和泵会电机的功率增大。75mm至85mm是一个合理的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叶轮5的圆周曲面5f直径为8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80mm的数值效果最均衡。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