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漂浮式污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94817发布日期:2020-04-07 20:47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漂浮式污水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漂浮式污水泵。



背景技术:

排污泵是一种泵与电机连体,并同时潜入液下工作的泵类产品,与一般卧式泵或立式污水泵相比,排污泵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维修方便,大型的排污泵一般都配有自动藕合装置可以进行自动安装,安装及维修相当方便。连续运转时间长,排污泵由于泵和电机同轴,轴短,转动部件重量轻,因此轴承上承受的载荷(径向)相对较小,寿命比一般泵要长得多,不存在汽蚀破坏及灌引水等问题,特别是后一点给操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工作时振动噪声小,电机温升低,对环境无污染,传统的在污水池排出污水和堵塞的污水沟排除污水时,都是采用潜水泵排污,用潜水泵排污经常发生堵塞的情况,因此采用漂浮式污水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但是目前的漂浮式污水泵任然存在下列问题:

1、目前的漂浮式污水泵在污水池工作时容易因为污水池液面的升降导致泵体歪斜,或泵体的底端接触污水池底端的污泥杂物影响正常的泵水。

2、目前的漂浮式污水泵进流口容易因为进入杂物堵塞管道,此外杂物容易缠绕水泵的叶轮和转轴,引起水泵堵转,严重影响水泵的工作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漂浮式污水泵,解决了目前的漂浮式污水泵容易因为污水池液面的升降影响正常的泵水,以及容易吸入杂物堵塞管道和缠绕水泵的叶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漂浮式污水泵,包括水泵电机、伸缩传动轴和水泵外壳,所述水泵电机的边侧环绕设有浮力围壳,所述浮力围壳是鼓形腔体结构,所述浮力围壳内腔的底端设有对称设有三根导向管,三根所述导向管的顶端延伸出所述浮力围壳顶面的开口,所述水泵电机的转子轴连接所述伸缩传动轴的顶端,所述伸缩传动轴的底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水泵外壳的顶面、并延伸至所述水泵外壳的内腔,所述伸缩传动轴底端的外壁串接固定有水泵叶轮,所述水泵外壳的底面设有进水孔,所述水泵外壳顶面的边侧垂直连接有三根导向拉杆,三根所述导向拉杆的顶端分别嵌合连接三个与之对应的所述导向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泵外壳内腔的底面设有刮刀,所述刮刀的中部垂直连接有内轴,所述内轴活动嵌合连接所述伸缩传动轴底端的内孔,所述内轴串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弹性抵触连接所述水泵叶轮的底面,所述弹簧的底端弹性抵触连接所述刮刀的顶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泵外壳外壁的一侧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管接头连接排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浮力围壳的顶端扣接有顶盖,三根所述导向拉杆的顶端连接所述顶盖的底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缩传动轴是两段至十段结构,所述伸缩传动轴的截面是矩形或六边形或八边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水管上活动串接有浮球。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漂浮式污水泵,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使用寿命长的漂浮式污水泵,通过调节伸缩传动轴的长度对污水池的工作深度进行调节,令水泵外壳的高度与污水池的底部始终保持设定的间距,避免污水池底部的物理杂物进入水泵外壳的内腔影响其正常泵水工作,如此水泵在泵水工作时始终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令使用寿命长久;

2、该使用寿命长的漂浮式污水泵,伸缩传动轴通过其底端的内孔连接内轴和刮刀转动,刮刀将刚刚进入水泵外壳的杂物切割成碎片状,避免其缠绕叶轮和传动部件,引起水泵堵转的问题,从而保证水泵主体的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泵电机;2、浮力围壳;3、导向管;4、伸缩传动轴;5、水泵外壳;6、水泵叶轮;7、进水孔;8、导向拉杆;9、刮刀;10、内轴;11、弹簧;12、出水口;13、管接头;14、排水管;15、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漂浮式污水泵,包括水泵电机1、伸缩传动轴4和水泵外壳5,水泵电机1的边侧环绕设有浮力围壳2,浮力围壳2是鼓形腔体结构,浮力围壳2内腔的底端设有对称设有三根导向管3,三根导向管3的顶端延伸出浮力围壳2顶面的开口,水泵电机1的转子轴连接伸缩传动轴4的顶端,伸缩传动轴4的底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水泵外壳5的顶面、并延伸至水泵外壳5的内腔,伸缩传动轴4底端的外壁串接固定有水泵叶轮6,水泵外壳5的底面设有进水孔7,水泵外壳5顶面的边侧垂直连接有三根导向拉杆8,三根导向拉杆8的顶端分别嵌合连接三个与之对应的导向管3。

本实施例中,浮力围壳2漂浮于污水池的水面,通过浮力承载水泵电机1和其它部件的重量,令水泵外壳5的底面始终垂直于污水池底部,污水从水泵外壳5底面的进水孔7进入水泵外壳5的内腔,水泵电机1启动后,通过转子轴连接的伸缩传动轴4将动力传送至水泵叶轮6,水泵叶轮6在转动时对其周边的水流施加一个离心驱动力,实现泵水的功能,因为伸缩传动轴4是能够伸缩的,所以如果污水池中的污水变少,则传统的漂浮式污水泵的底端必然或接触污水池的底端,吸入污泥、杂物,影响其正常的泵水功能,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通过调节伸缩传动轴4的长度对污水池的工作深度进行调节,令水泵外壳5的高度与污水池的底部始终保持设定的间距,避免污水池底部的物理杂物进入水泵外壳5的内腔影响其正常泵水工作,如此水泵在泵水工作时始终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令使用寿命长久。

具体的,水泵外壳5内腔的底面设有刮刀9,刮刀9的中部垂直连接有内轴10,内轴10活动嵌合连接伸缩传动轴4底端的内孔,内轴10串接有弹簧11,弹簧11的顶端弹性抵触连接水泵叶轮6的底面,弹簧11的底端弹性抵触连接刮刀9的顶面。

本实施例中,伸缩传动轴4通过其底端的内孔连接内轴10和刮刀9转动,当有杂物通过进水孔7进入水泵外壳5的内腔时,刮刀9将刚刚进入水泵外壳5的杂物切割成碎片状,避免其缠绕叶轮和传动部件引起水泵堵转,从而保证水泵主体的平稳运行,弹簧11对刮刀9施加弹力,使其紧密的贴合于水泵外壳5的底面,从而很好的将进入水泵外壳5内腔的杂物很好的切碎。

具体的,水泵外壳5外壁的一侧设有出水口12,出水口12通过管接头13连接排水管14。

本实施例中,水泵叶轮6在转动时对其周边的水流施加一个离心驱动力,驱动水体从水泵外壳5的中部向其边侧流动,此时水流就会进入出水口12,然后依次通过管接头13和排水管14输送至设定的区域或容器,实现本实用新型排放污水的功能。

具体的,浮力围壳2的顶端扣接有顶盖15,三根导向拉杆8的顶端连接顶盖15的底面。

本实施例中,顶盖15在平时能够遮挡雨水,避免雨水进入浮力围壳2中影响水泵电机1的工作,以及避免浮力围壳2中灌入雨水导致下沉,此外顶盖15与三根导向拉杆8连接后,对导向拉杆8具有行程限定功能,避免三根导向拉杆8在污水池太深的状态下与三根导向管3脱离,令水泵电机1、伸缩传动轴4和水泵外壳5始终处于限定的工作区域,避免三者因为污水池太深导致分离。

具体的,伸缩传动轴4是两段至十段结构,伸缩传动轴4的截面是矩形或六边形或八边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伸缩传动轴4是两段至十段结构,从而很好的进行长度的伸缩调节,令本实用新型在污水池深度不足时实现调节功能,而伸缩传动轴4的截面是矩形或六边形或八边形结构,在保证驱动力的前提下,伸缩传动轴4可以被制成上述的形状和结构,也可以使用花键轴传动副进行代替,为了更加形象的体现伸缩传动轴4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中的伸缩传动轴4结构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折叠雨伞的伞柄结构相似,因此具有多段伸缩性和传动功能。

具体的,排水管14上活动串接有浮球。

本实施例中,排水管14上活动串接有浮球,用于对排水管14提供浮力,保持其垂直,避免其牵引与之连接的水泵外壳5导致水泵外壳5歪斜而影响本实用新型主体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水泵叶轮6和管接头13为已经公开的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已知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浮力围壳2漂浮于污水池的水面,通过浮力承载水泵电机1和其它部件的重量,令水泵外壳5的底面始终垂直于污水池底部,污水从水泵外壳5底面的进水孔7进入水泵外壳5的内腔,水泵电机1启动后,通过转子轴连接的伸缩传动轴4将动力传送至水泵叶轮6,实现泵水的功能,所以如果污水池中的污水变少,可以通过调节伸缩传动轴4的长度对污水池的工作深度进行调节,令水泵外壳5的高度与污水池的底部始终保持设定的间距,避免污水池底部的物理杂物进入水泵外壳5的内腔影响其正常泵水工作,伸缩传动轴4通过其底端的内孔连接内轴10和刮刀9转动,当有杂物通过进水孔7进入水泵外壳5的内腔时,刮刀9将刚刚进入水泵外壳5的杂物切割成碎片状,避免其缠绕叶轮和传动部件,从而保证水泵主体的平稳运行,如此水泵在泵水工作时不会被垃圾和水草缠绕引起堵转,其使用寿命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