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80395发布日期:2020-09-29 09:3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精密铸造领域,特别地涉及泵盖。



背景技术:

申请号:cn201920790456.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进水的海水泵泵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为圆形,所述盖体的中间部位设有圆形通孔,还包括驱水装置和凹槽,所述驱水装置和所述凹槽均位于所述圆形通孔内,所述驱水装置包括囊体和塑胶扇叶,所述囊体的纵向截面为圆形,若干个所述塑胶扇叶位于同一竖直面上,若干个所述塑胶扇叶围成一圆形结构,所述凹槽内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侧表面相对所述圆形通孔的内表面是突出的。本申请安装在海水泵的泵体上后,可以有效的防止水的进入,防止因为水进入到泵盖内后因水电不相容而引起的危险。

其中,此种泵盖,固定效果一般,密封效果一般,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密封效果良好的泵盖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效果良好的泵盖。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泵盖,包括:盖本体,所述盖本体一体设置的贴合台和与所述贴合台一体设置的钩环,所述贴合台呈圆台状,所述贴合台的大圆面与所述盖本体的下表面一体设置,所述贴合台的小圆面与所述钩环固定连接,所述钩环的尖钩端外翻,尾钩端与所述贴合台的小圆面固定连接,所述尖钩端至所述尾钩端形成回流道,所述尖钩端的外圈直径大于所述贴合台的小圆面的直径,所述钩环采用柔性材料,所述盖本体的周向开设有一环适于用于固定的定位孔。

作为优选,所述盖本体的周向具有一环梅花瓣,每个所述梅花瓣上开设所述定位孔。

作为优选,所述盖本体的下端面具有一环贴合环,所述贴合环的内圈与所述贴合台的侧壁上边沿一体设置。

作为优选,其中两个所述梅花瓣之间具有弧形瓣,所述弧形瓣的上下端面上镜像固定有一弧形把手。

作为优选,所述贴合台的下表面的边棱上具有一弧形导向口,所述弧形导向口朝向所述回流道,其中,水流能够自所述弧形导向口流向所述回流道。

作为优选,所述盖本体和所述贴合台内部中空,贴合所述钩环处的所述贴合台的底台面厚度大于所述贴合台的侧台壁厚度,所述底台面的厚度与所述侧台壁的厚度之比为2:1,贴合所述贴合台的所述盖本体的盖底面厚度大于所述盖本体的侧盖壁厚度,所述盖底面的厚度与所述侧盖壁的厚度之比为2:1。

作为优选,所述盖本体的上端面具有一圆台座,所述圆台座的大圆台面与所述盖本体的上端面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盖本体和所述贴合台内固定有若干竖棱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此种泵盖,通过盖本体以及盖本体周向的定位孔,实现泵盖的固定,总体固定效果良好;

2、此种泵盖,通过盖本体、贴合台配合钩环,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保证泵盖与泵体的密封效果;

3、此种泵盖,通过钩环的尖钩端、尾钩端和回流道,实现良好的流动导向的效果,通过钩环采用柔性材料,以及尖钩端的外圈直径大于贴合台的小圆面的直径,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安装条件,促进良好的安装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泵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泵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盖本体1,定位孔101,梅花瓣102,弧形瓣103,弧形把手104,盖底面105,侧盖壁106;

贴合台2,弧形导向口201,底台面202,侧台壁203;

钩环3,尖钩端301,尾钩端302,回流道303;

圆台座4,竖棱加强筋5。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泵盖,包括:盖本体1,所述盖本体1一体设置的贴合台2和与所述贴合台2一体设置的钩环3,所述贴合台2呈圆台状,所述贴合台2的大圆面与所述盖本体1的下表面一体设置,所述贴合台2的小圆面与所述钩环3固定连接,所述钩环3的尖钩端301外翻,尾钩端302与所述贴合台2的小圆面固定连接,所述尖钩端301至所述尾钩端302形成回流道303,所述尖钩端301的外圈直径大于所述贴合台2的小圆面的直径,所述钩环3采用柔性材料,所述盖本体1的周向开设有一环适于用于固定的定位孔101。其中柔性材料可以为橡胶材料。

其中,水流撞击到靠近尾钩端302处的回流道303内,然后顺着回流道303向尖钩端301流动,并且再次撞击向尾钩端302处的回流道303流动的另外一股水流,从而实现水流速度的减缓效果。

此种泵盖,通过盖本体1以及盖本体1周向的定位孔101,实现泵盖的固定,总体固定效果良好;通过盖本体1、贴合台2配合钩环3,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保证泵盖与泵体的密封效果;通过钩环3的尖钩端301、尾钩端302和回流道303,实现良好的流动导向的效果,通过钩环3采用柔性材料,以及尖钩端301的外圈直径大于贴合台2的小圆面的直径,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安装条件,促进良好的安装效果。

所述盖本体1的周向具有一环梅花瓣102,每个所述梅花瓣102上开设所述定位孔101。梅花瓣102的存在,加强整体的强度并且梅花瓣102的存在便于与泵体形成贴合固定,促进整体的牢固度。

所述盖本体1的下端面具有一环贴合环,所述贴合环的内圈与所述贴合台2的侧壁上边沿一体设置。其中,贴合环的设置与贴合台2形成台阶贴合的效果,便于增强该泵盖和泵体的密封性能,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其中两个所述梅花瓣102之间具有弧形瓣103,所述弧形瓣103的上下端面上镜像固定有一弧形把手104。弧形把手104的存在,便于提拉这个泵盖,并且能够起到卡设泵盖的效果。

所述贴合台2的下表面的边棱上具有一弧形导向口201,所述弧形导向口201朝向所述回流道303,其中,水流能够自所述弧形导向口201流向所述回流道303,从而实现导向流动的效果的同时,促进环流的效果,并且将此处的缝隙的水流引导向回流道303处,从而实现保证密封的效果。

所述盖本体1和所述贴合台2内部中空,贴合所述钩环3处的所述贴合台2的底台面202厚度大于所述贴合台2的侧台壁203厚度,所述底台面202的厚度与所述侧台壁203的厚度之比为2:1,贴合所述贴合台2的所述盖本体1的盖底面105厚度大于所述盖本体1的侧盖壁106厚度,所述盖底面105的厚度与所述侧盖壁106的厚度之比为2:1。

其中,内部中空的设置,便于减轻泵盖整体的重量,并且盖底面105的厚度大于侧盖壁106,底台面202的厚度大于侧台壁203,很好的保证了整体的强度。

所述盖本体1的上端面具有一圆台座4,所述圆台座4的大圆台面与所述盖本体1的上端面贴合。圆台座4的存在,便于协调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保证泵盖与泵体之间的稳固度。

所述盖本体1和所述贴合台2内固定有若干竖棱加强筋5。通过竖棱加强筋5的设置,便于很好的加强整体的强度。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