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延时启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74395发布日期:2021-01-08 11:22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机延时启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延时启动电路领域,尤指一种风机延时启动电路。



背景技术:

大功率uv变频电源、变频器等在应用过程中,由于散热需求,通常需要多个风扇实施强制风冷,风扇电源多采用反激式多路输出开关电源供电。其中,单个风机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多个风扇主要采用两种控制方式,第一种是单控制信号直接控制多个风机,这种控制方式由于uv变频电源、变频器内部模块驱动电源也是由该反激式多路输出开关电源供电,由于此类电源驱动模块的特殊性,该路电源需要保持很好的稳定性。多风机同时启动时,瞬时负载很重,启动瞬间容易造成模块驱动电源输出发生突变,导致模块故障损坏;

第二种控制方式是单个信号控制单个风机,这种控制方式采用多个i/o口分时控制实现多个风机分时启动,其缺点是太占用mcu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机延时启动电路,其主要目的在于,只需一个风扇启动信号就能使多台风机负载延时启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机延时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风机电路、充放电延时电路、电阻r5、稳压管z2和第二风机电路,所述第一风机电路通过充放电延时电路、电阻r5、稳压管z2与第二风机电路连接,第一风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有控制信号输入端;

所述充放电延时电路包括光耦pc1、电阻r4、电容c3和电阻r6,光耦pc1的引脚4连接有第二电源输入端,光耦pc1的引脚3通过电阻r4与电容c3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通过电阻r5与稳压管z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并连接有公共端gd。

进一步,所述第一风机电路包括电阻r1、三极管tr1、二极管ds1、电容c2和风扇负载fan1,

三极管tr1的基极通过电阻r1与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三极管tr1的发射极连接有公共端com,三极管tr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s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s1的负极与风扇负载fan1的引脚1连接,风扇负载fan1的引脚1还连接有第一电源输入端,第一电源输入端还与光耦pc1的引脚1连接,风扇负载fan1的引脚2与三极管tr1的集电极连接;其中,所述电容c2与二极管ds1并联。

进一步,所述第一风机电路还包括稳压管z1、电阻r2和电容c1,稳压管z1的负极与三极管tr1的基极连接,稳压管z1的正极接公共端com,电阻r2与电容c1并联后一端与三极管tr1的基极连接,另一端接公共端com。

进一步,所述第一风机电路还包括电阻r3,所述三极管tr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与光耦pc1的引脚2。

进一步,所述第二风机电路包括三极管tr2、二极管ds2和风扇负载fan2,三极管tr2的基极与稳压管z2的正极连接,三极管tr2的发射极接公共端gd,三极管tr2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s2的正极、风扇负载fan2的引脚2连接,二极管ds2的负极与风扇负载fan2的引脚1、第二电源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风机电路还包括电容c4,所述电容c4与二极管ds2并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风机电路通过充放电延时电路、电阻r5、稳压管z2与第二风机电路连接,第一风机电路连接有控制信号输入端,其中,充放电延时电路包括光耦pc1、电阻r4、电容c3和电阻r6;当控制信号输入端为高电平时,第一风机电路开始工作,第一风机电路中的负载风机fan1投入运行,经过t时间延时后,电容c3上的电压达到击穿稳压管z2的阈值时,第二风机电路导通,第二风机电路中的负载风机fan2投入运行,当第二风机电路停止工作时,电容c3上的电压经电阻r6快速释放。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风机负载的延时启动,降低启动瞬间的负载冲击,使开关电源的其他输出更加稳定,提升产品性能;而且,本实用新型只需一个风扇启动信号,无需用程序做分时启动,控制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单个风机控制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风机延时启动电路,包含:第一风机电路、充放电延时电路、电阻r5、稳压管z2和第二风机电路,所述第一风机电路通过充放电延时电路、电阻r5、稳压管z2与第二风机电路连接,第一风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有控制信号输入端;

所述充放电延时电路包括光耦pc1、电阻r4、电容c3和电阻r6,光耦pc1的引脚4连接有第二电源输入端(第二电源输入端上的电压为24v),光耦pc1的引脚3通过电阻r4与电容c3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通过电阻r5与稳压管z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并连接有公共端gd;需要说明的是,电容c3为电解电容,此处限定的目的在于,电解电容单位体积的电容量非常大,比其它种类的电容大几十到数百倍,有额定的容量大、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工作原理:

当控制信号输入端为高电平时,第一风机电路开始工作,与此同时,第一风机电路向光耦pc1输出电压,使光耦pc1也开始工作,此时,光耦pc1的引脚(3、4)导通,第二电源输入端通过光耦pc1的引脚(3、4)经电阻r4给电容c3充电,经过时间t后,电容c3上的电压达到击穿稳压管z2时,电容c3通过稳压管z2向第二风机电路提供有效高电平,此时第二风机电路导通,第二风机电路上的负载开始工作。其中,电容c3上的电压达到击穿稳压管z2的充电时间即为风扇的延时启动时间。

根据公式:

即可计算理论充电时间;

其中:

rc为时间常数,其大小为r4*c3;

v0为充电电压24v;

vt为t时刻电容c3上的电压值;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风机电路停止工作时,电容c3上的电荷通过电阻r6快速释放,电容c3恢复低电平,以备下次启动能够正常延时。

所述第一风机电路包括电阻r1、三极管tr1、二极管ds1、电容c2和风扇负载fan1,

三极管tr1的基极通过电阻r1与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三极管tr1的发射极连接有公共端com,三极管tr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s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s1的负极与风扇负载fan1的引脚1连接,风扇负载fan1的引脚1还连接有第一电源输入端(第一电源输入端上的电压为+24v),第一电源输入端还与光耦pc1的引脚1连接,风扇负载fan1的引脚2与三极管tr1的集电极连接;其中,所述电容c2与二极管ds1并联;

在上述方案中,当控制信号输入端为高电平时,三极管tr1导通,第一电源输入端给风扇负载fan1提供电流经三极管tr1回到公共端com,风扇负载fan1启动。

所述第一风机电路还包括稳压管z1、电阻r2和电容c1,稳压管z1的负极与三极管tr1的基极连接,稳压管z1的正极接公共端com,电阻r2与电容c1并联后一端与三极管tr1的基极连接,另一端接公共端com。

所述第一风机电路还包括电阻r3,所述三极管tr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与光耦pc1的引脚2;

在上述方案中,当三极管tr1导通后,第一电源输入端给光耦pc1提供电流经电阻r3、三极管tr1回到公共端com,此时光耦pc1开始工作。

所述第二风机电路包括三极管tr2、二极管ds2和风扇负载fan2,三极管tr2的基极与稳压管z2的正极连接,三极管tr2的发射极接公共端gd,三极管tr2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s2的正极、风扇负载fan2的引脚2连接,二极管ds2的负极与风扇负载fan2的引脚1、第二电源输入端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电容c3上的电压达到击穿稳压管z2时,电容c3通过稳压管z2向三极管tr2的基极提供有效高电平,此时三极管tr2导通,第二电源输入端给风扇负载fan2提供电流经tr2回到公共端gd,风扇负载fan2启动。

所述第二风机电路还包括电容c4,所述电容c4与二极管ds2并联。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