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泵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747160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上下端部和栗壳体的间隙中设有衬垫8、8。
[0134] 如图1所示,将栗侧轴接头10固定在支承叶轮3的栗轴4上,将电机侧轴接头11 固定在电机的电机轴7上,在栗侧轴接头10和电机侧轴接头11之间夹有间隔件12。即,对 栗的栗轴4和电机的电机轴7进行结合的联轴器构造由栗侧轴接头10、电机侧轴接头11及 间隔件12构成。栗侧轴接头10和间隔件12通过螺栓及螺母等的紧固件结合,电机侧轴接 头11和间隔件12通过螺栓及螺母等的紧固件结合。根据该联轴器构造,能够通过完全不 移动作为重物的电机而仅拆下栗侧轴接头10及间隔件12的作业,来进行机械密封件5的 检查及更换。此外,在电机台6上,形成有在进行机械密封件5的检查及更换时的作业用窗 口(未图示)。
[0135] 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涡轮栗中将电机轴7和电机侧轴接头11固定的构造的 一例的示意剖视图。如图2所示,构成为在电机轴7和电机侧轴接头11之间插装有键13, 电机侧轴接头11与电机轴7 -体旋转。另外,在电机侧轴接头11上形成有多处(在图示 中是2处)内螺纹,螺栓14与电机侧轴接头11的内螺纹螺合。以螺栓14的前端强力地抵 接于键13的方式紧固螺栓14,由此,将电机侧轴接头1以相对于电机轴7沿轴向不动的方 式固定。此外,由于构成为螺栓14的前端与键13抵接,所以能够防止在固定时对电机轴7 的外径表面带来的损伤。
[0136] 像这样,使用螺栓14而将电机轴7和电机侧轴接头11沿轴向固定,由此,能够防 止电机侧轴接头11从电机轴7脱落,在承受高轴向推力的条件下的栗中,也能够采用由栗 侧轴接头10、电机侧轴接头11及间隔件12构成的本联轴器构造。此外,通过热压配合(或 压入)来固定电机侧轴接头11和电机轴7,也能够防止电机侧轴接头11的脱落。
[0137] 图3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涡轮栗中将栗轴4和栗侧轴接头10固定的构造的一例 的示意剖视图。如图3所示,在栗轴4的规定位置形成有圆周槽4g,在圆周槽4g内安装有 C型挡圈16。C型挡圈16用于将栗侧轴接头10相对于栗轴4的轴向来定位。此外,能够使 用螺丝、螺栓或销来代替C型挡圈16。
[0138] 图4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涡轮栗中将栗轴4和栗侧轴接头10固定的构造的另一 例的示意剖视图。如图4所示,在栗轴4的规定位置形成有内螺纹4s,在栗侧轴接头10的 圆筒部形成有贯穿孔l〇h。将螺栓18穿插至贯穿孔IOh内,使螺栓18与内螺纹4s螺合,由 此,能够固定栗侧轴接头10和栗轴4。
[0139] 像这样,通过使用螺栓18而将栗侧轴接头10和栗轴4沿轴向固定,从而能够防止 栗轴4的脱落,在承受高轴向推力的条件下的栗中,也能够采用由栗侧轴接头10、电机侧轴 接头11及间隔件12构成的本联轴器构造。
[0140] 图5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涡轮栗中将栗轴4和栗侧轴接头10固定的构造的又一 例的示意剖视图。如图5所示,在栗轴4的规定位置形成有贯穿孔4h,在栗侧轴接头10的 圆筒部上也形成有贯穿孔l〇h。然后,通过将销19穿插至栗侧轴接头10的贯穿孔IOh及栗 轴4的贯穿孔4h内,能够将栗侧轴接头10和栗轴4固定。
[0141] 像这样,通过使用销19而将栗侧轴接头10和栗轴4沿轴向固定,从而能够防止栗 轴4的脱落,在承受高轴向推力的条件下的栗中,也能够采用由栗侧轴接头10、电机侧轴接 头11及间隔件12构成的本联轴器构造。
[0142] 图6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涡轮栗中将栗轴4和栗侧轴接头10固定的构造的又一 例的示意剖视图。如图6所示,构成为在栗轴4和栗侧轴接头10之间插装有键13,栗轴4 和栗侧轴接头10 -体旋转。在栗轴4的规定位置形成有槽4G,在栗侧轴接头10的圆筒部 形成有内螺纹IOs。然后,使螺栓20与栗侧轴接头10的内螺纹IOs螺合,并使螺栓20的前 端嵌入至上述槽4G内。以螺栓20的前端强力地与栗轴4的槽4G的底部抵接的方式紧固 螺栓20,由此能够将栗侧轴接头10和栗轴4固定。
[0143] 像这样,通过使用螺栓20和槽4G将栗侧轴接头10和栗轴4沿轴向固定,从而能 够防止栗轴4的脱落,在承受高轴向推力的条件下的栗中,也能够采用由栗侧轴接头10、电 机侧轴接头11及间隔件12构成的本联轴器构造。
[0144] 另外,能够防止在固定时因螺栓20的前端与槽4G的底部抵接而对栗轴4的外径 表面带来的损伤。因此,能够防止在相对于栗轴4拆装栗侧轴接头10时咬住,能够容易地 反复拆装栗侧轴接头10。
[0145] 根据图6所示的螺栓20和槽4G的组合,通过使螺栓20钩挂(或卡合)在栗轴4 的槽4G的上端部,能够防止因轴向推力导致的栗轴4的脱落。螺栓的根数可以根据轴向推 力而增加,或者也可以使螺栓的尺寸增大。
[0146] 图7的(a)、图7的(b)、图7的(c)、图7的(d)是具体表示形成在图6所示的栗 轴4上的槽4G的图。图7的(a)是表示槽4G的一例的主视图,图7的(b)是表示槽4G的 另一例的剖视图,图7的(c)、图7的(d)是图7的(b)的A方向视图。
[0147] 图7的(a)所示的槽4G由在栗轴4的圆周方向的全周范围内形成的圆周槽构成。 圆周槽的宽度设定得比螺栓20的外径稍大。
[0148] 图7的(b)、图7的(c)所示的槽4G由在栗轴4的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的 圆槽构成。圆槽包含圆形截面或椭圆形截面的槽。圆槽的内径设定得比螺栓20的外径稍 大。另外,图7的⑷所示的槽4G由在栗轴4的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的多边形槽构 成。多边形槽包含四边形截面、六边形截面等的多边形截面的槽。多边形槽的对边的间隔 设定得比螺栓20的外径稍大。
[0149] 根据图7的(b)、图7的(c)、图7的(d)所示的圆槽、多边形槽,具有如下的特征: 由于槽和固定用螺丝、螺栓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大,能够减轻表面压力,所以能够承受更大的 轴向推力。在图示例中,在栗轴4的圆周方向上形成有2个圆槽或多边形槽,但圆槽或多边 形槽的个数能够根据施加于栗轴4的轴向推力而适当变更。
[0150] 图8及图9是具体表示在图1所示的涡轮栗中电机侧轴接头11和间隔件12的嵌 合部的示意剖视图。
[0151]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将电机侧轴接头11的凸缘部的外径设得比间隔件12的凸 缘部的外径稍大,在电机侧轴接头11的凸缘部的外周部上形成凹部11a,将间隔件12的外 径部嵌合于该凹部11a。即,通过嵌合来结合电机侧轴接头11和间隔件12。此外,也可以 在间隔件12的凸缘部上设置凹部,使电机侧轴接头11的凸缘部的外径部嵌合于该凹部。
[0152]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在间隔件12的凸缘部形成凹部12a,在电机侧轴接头11的 凸缘部形成凸部11b,使这些凹部12a和凸部Ilb嵌合。此外,也可以在间隔件12的凸缘 部形成凸部,在电机侧轴接头11的凸缘部形成凹部。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电机侧轴接头 11和间隔件12的嵌合部与电机侧轴接头11及间隔件12的最外径部相比形成在径向内侧。 在图9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部件的嵌合部没有作为最外径部,在单独保管部件的情况下, 不易在嵌合部上误造成划痕或凹痕等。
[0153] 如图8及图9所示,通过嵌合来结合电机侧轴接头11和间隔件12,能够得到高同 心度及垂直度。栗侧轴接头10和间隔件12的嵌合也与图8及图9所示的例子相同。
[015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栗轴4和栗侧轴接头10及电机轴7和电机侧轴接头 11的紧固方法,为了防止由冲击负荷导致螺栓的截断损坏,而使用了密配合螺栓(reamer bolt),或者使螺栓和螺栓孔的嵌合成为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优选减小螺栓和螺栓孔之间 的间隙。
[0155] 以下,参照图10至图15说明图1所示的涡轮栗中的机械密封件5的更换顺序。在 图10至图15中,仅图示了与机械密封件5的更换相关的主要部件。即,仅图示了壳体1保 持着衬垫8的部分,省略了壳体罩2和电机台6的图不。
[0156] 图10的(a)是表示机械密封件5安装在栗轴4上而在更换机械密封件5之前的 初始状态(标准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如图10的(a)所示,栗轴4和栗侧轴接头10通过 使螺栓20嵌入至栗轴4的槽4G内并紧固来固定。另外,栗侧轴接头10和间隔件12通过 将螺栓21和螺母22紧固来固定,电机侧轴接头11和间隔件12通过将螺栓21和螺母22 紧固来固定。此外,也可以不使用螺母22,而在栗侧轴接头10的凸缘部上形成内螺纹,并在 间隔件12的上侧凸缘部上形成内螺纹。
[0157] 图10的(b)是表示机械密封件5的更换顺序的第一步的图,是表示对栗侧轴接头 10和间隔件12的固定进行解除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如图10的(b)的箭头所示,通过拆 下对栗侧轴接头10和间隔件12进行固定的螺栓21及螺母22,解除了栗侧轴接头10和间 隔件12的固定,转子整体(叶轮3、栗轴4、机械密封件5及栗侧轴接头10)下降到被壳体 1保持的衬垫8上。因此,叶轮3和衬垫8接触。
[0158] 图11的(a)是表示机械密封件5的更换顺序的第二步的图,是表示拆下间隔件12 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如图11的(a)的右上的箭头所示地拆下对电机侧轴接头11和间隔 件12进行固定的螺栓21及螺母22,并且如右下的箭头所示地拆下螺栓20,使栗侧轴接头 10向下方挪动而使栗侧轴接头10的下端与机械密封件5接触来确保在间隔件12的下方 具有足够空间。接着,如图11的(a)的中央的箭头所示地拆下间隔件12。此时,由于在间 隔件12的下端和栗轴4的上端之间具有足够空间,所以能够带有余量地沿横向拆下间隔件 12。
[0159] 图11的(b)是表示机械密封件5的更换顺序的第三步的图,是表示从栗轴4拆下 栗侧轴接头10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如图11的(b)的右上的箭头所示,从栗轴4拆下栗 侧轴接头10。此外,即使不从栗侧轴接头10拆下螺栓20,只要使螺栓20的前端后退到未 进入至槽4G内的状态,就能够从栗轴4拆下栗侧轴接头10。
[0160] 图12是表示机械密封件5的更换顺序的第四步的图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