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泵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747160阅读:来源:国知局
,是表示从栗轴4拆下机械密 封件5的示意剖视图。如图12的箭头所示地从栗轴4拆下机械密封件5。这样,图10的 (b)至图12所示的分解工序结束。
[0161] 图13的(a)是表示机械密封件5的更换顺序的第五步的图,是表示将机械密封件 5安装在栗轴4上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如图13的(a)的箭头所示地将更换对象的机械密 封件5安装在栗轴4上。
[0162] 图13的(b)是表示机械密封件5的更换顺序的第六步的图,是表示将栗侧轴接头 10安装在栗轴4上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如图13的(b)的箭头所示地将栗侧轴接头10安 装在栗轴4上。
[0163] 图14的(a)是表示机械密封件5的更换顺序的第七步的图,是表示固定栗侧轴接 头10和栗轴4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如图14的(a)所示,将栗侧轴接头10安装在栗轴4 上并使栗侧轴接头10向下方挪动,使栗侧轴接头10的下端与机械密封件5接触来确保在 栗轴4的上方上具有足够空间。
[0164] 图14的(b)是表示机械密封件5的更换顺序的第八步的图,是表示将间隔件12 装入至栗侧轴接头10和电机侧轴接头11之间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如图14的(b)的箭 头所示地将间隔件12装入至电机侧轴接头11和栗轴4之间。此时,由于在电机侧轴接头 11和栗轴4之间具有足够空间,所以能够带有余量地装入间隔件12。
[0165] 图15的(a)是表示机械密封件5的更换顺序的第九步的图,是表示将电机侧轴接 头11和间隔件12固定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如图15的(a)的右上的箭头所示地将螺栓 21和螺母22紧固(紧固1),由此将电机侧轴接头11和间隔件12固定。此时,如图8及图 9所示,通过嵌合来结合电机侧轴接头11和间隔件12,由此能够得到高同心度及垂直度。
[0166] 接着,在使栗侧轴接头10向上挪动之后,如图15的(a)的右下的箭头所示地将螺 栓20螺合于栗侧轴接头10的内螺纹10s,以使螺栓20的前端与栗轴4的槽4G的底部抵接 的方式将螺栓20紧固(紧固2),由此将栗侧轴接头10和栗轴4固定。
[0167] 图15的(b)是表示机械密封件5的更换顺序的第十步的图,是表示将栗侧轴接头 10和间隔件12结合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如图15的(b)的箭头所示地将螺栓21和螺母 22紧固(紧固3),由此将栗侧轴接头10和间隔件12固定。此时,使用螺栓21和螺母22, 对下降到被壳体1保持的衬垫8上的转子整体(叶轮3、栗轴4、机械密封件5及栗侧轴接 头10)和间隔件12进行固定。转子整体通过对螺栓21和螺母22进行紧固而逐渐上升。然 后,当完全紧固螺栓21和螺母22时,栗侧轴接头10和间隔件12通过嵌合而结合,能够得 到高同心度及垂直度。此时,转子整体恢复到初始状态(标准状态),叶轮3和衬垫8不再 接触,成为在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的图10的(a)所示的状态。这样,图13的(a)至图15 的(b)所示的机械密封件更换、再组装工序结束。
[0168] 如图10至图15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机械密封件5的更换顺序,能够在拆下电 机侧轴接头11和栗侧轴接头10的中间部分的间隔件12时,以确保与间隔件和轴接头之间 的嵌合量相当的量且带有余量地沿横向拆下间隔件12的方式使栗轴4下降,且将栗侧轴接 头10向下方挪动,因此,即使是对于包含叶轮3、栗轴4及栗侧轴接头10在内的旋转体(转 子)的下降空间没有余量的栗,也能够采用由栗侧轴接头10、电机侧轴接头11及间隔件12 构成的本联轴器构造。
[0169] 接着,参照图16的(a)、图16的(b)、图16的(c)来说明在如图3所示设有用于 将栗侧轴接头10相对于栗轴4的轴向定位的C形挡圈16的情况下,拆下C形挡圈16的作 业顺序。
[0170] 图16的(a)是C形挡圈的示意俯视图,图16的(b)、图16的(c)是表示从栗轴4 拆下C形挡圈16的作业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171] 如图16的(a)所示,C形挡圈16在C形的主体部的两端具有工具插入孔16h、16h。
[0172] 如图16的(b)所示,栗侧轴接头10的下端面与安装在栗轴4上的C形挡圈16抵 接。壳体罩2处于C形挡圈16的下方(参照图1)。在从栗轴4拆下C形挡圈16时,如图 16的(b)所示,通过用眼观察将拆装工具30插入至C形挡圈16与壳体罩2的间隙,如图 16的(c)所示,将拆装工具30的前端的爪部30a插入至C形挡圈16的工具插入孔16h内。 然后,通过拆装工具30将C形挡圈16扩开,并从栗轴4拆下C形挡圈16。
[0173] 如图16的(b)、图16的(c)所示,当在实际上进行使用拆装工具30来从栗轴4拆 下C形挡圈16的作业时,由于C形挡圈16与壳体罩2的间隙窄,另外从上方不能用眼观察 到工具插入孔16h,所以了解到将拆装工具30的爪部30a插入至C形挡圈16的工具插入孔 16h内的作业是极其困难的。另外,还了解到拆装工具30的爪部30a在作业过程中容易从 C形挡圈16的工具插入孔16h脱落。
[0174] 因此,本发明人想到使用对半卡环来代替C形挡圈16。
[0175] 图17的(a)是表示在栗侧轴接头上设有用于将栗侧轴接头10相对于栗轴4的轴 向定位的对半卡环的构造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图17的(b)是表示对半卡环和对半卡环固 定用的止动环的图。
[0176] 如图17的(a)所示,在栗轴4的规定位置上形成有圆周槽4g,在圆周槽4g内安装 有对半卡环31。在图17的(b)中,如上方的立体图所示,对半卡环31是将圆环分割成两部 分而形成的。如图17的(a)所示,设定为,在对半卡环31安装在圆周槽4g内时,对半卡环 31的外径与栗侧轴接头10的圆筒部的外径相等。在对半卡环31的外周及栗侧轴接头10 的圆筒部的外周嵌合有止动环32。在图17的(b)中,如下方的立体图所示,止动环32呈 短圆筒状。如图17的(a)所示,在栗侧轴接头10的圆筒部的下端部的稍上方,沿圆周方向 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例如4个)内螺纹10s,在止动环32的与内螺纹IOs对应的 位置形成有贯穿孔32h。此外,在内螺纹IOs的上方形成有分解时用内螺纹IOBs (在后面 说明)。将螺栓33穿插在贯穿孔32h中,通过将螺栓33与内螺纹IOs螺合,能够将止动环 32固定在栗侧轴接头10的圆筒部。当止动环32固定在栗侧轴接头10时,对半卡环31的 外周面与止动环32的内周面紧密接触。由此,对半卡环31在安装在圆周槽4g上的状态下 通过止动环32来固定。
[0177] 如图17的(a)所示,栗侧轴接头10的上部侧的内径设定得比栗侧轴接头10的下 部侧的内径大,在栗侧轴接头10的上部侧形成有阶梯部10D。在栗侧轴接头10的阶梯部 IOD载置有圆板状的板部件35,在板部件35上形成有贯穿孔35h。将沿栗轴4的轴向延伸 的螺栓36穿插在板部件35的贯穿孔35h中,使螺栓36与栗轴4的上端部的内螺纹4s螺 合。因此,由于能够利用螺栓36和板部件35来承受轴向力,所以能够防止栗轴4的脱落, 在承受高轴向推力的条件下的栗中,也能够采用由栗侧轴接头10、电机侧轴接头11及间隔 件12构成的本联轴器构造。
[0178] 图18的(a)、图18的(b)是表示如图17的(a)那样构成的使用了对半卡环的栗 侧轴接头10的定位构造在运转时和分解时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18的(a)表示运转时, 图18的(b)表不分解时。
[0179] 在运转时,如图18的(a)所示,止动环32位于下降位置,止动环32通过螺栓33 被固定在栗侧轴接头10上。对半卡环31的外周面与止动环32的内周面紧密接触,对半卡 环31在安装在圆周槽4g上的状态下,通过止动环32来固定。
[0180] 在分解时,拆下螺栓33使止动环32沿着栗侧轴接头10的圆筒部向上方滑动,如 图18的(b)所示,将螺栓33穿插在贯穿孔32h中,并将螺栓33与栗侧轴接头10的分解时 用内螺纹IOBs螺合,由此将止动环32固定在栗侧轴接头10的圆筒部上。由此,对半卡环 31成为自由状态,由于对半卡环31为两部分,所以即使没有空间,也能够如箭头所示地简 单地向径向外侧拆卸。然后,使栗侧轴接头10沿着栗轴4向下滑动,从而能够拆卸间隔件 12。
[0181] 像这样,根据使用了图17及图18所示的对半卡环31、以及板部件35和螺栓36的 栗侧轴接头10的定位构造,能够承受过大的轴向负荷,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分解。更具体 来说,具有以下列举的特征。
[0182] (1)栗侧轴接头10和栗轴(主轴)4通过板部件35和螺栓36被牢固地结合,能够 承受过大的轴向负荷。
[0183] (2)当利用对半卡环31固定栗侧轴接头10的下端时,安装和拆卸变得简单。即, 当使栗侧轴接头10向下滑动时,能够拆卸间隔件12,从而不拆下电机侧轴接头11就能够拆 卸插装式机械密封件。
[0184] (3)能够上下滑动及固定的止动环32在运转时能够向下滑动来固定对半卡环31, 在维护时能够向上滑动来拆卸对半卡环31。
[0185] 如图6所示,在栗轴4的外周面上设置槽4G,在栗侧轴接头10上设置内螺纹10s, 使螺栓20与内螺纹IOs螺合而使螺栓20的前端嵌入至槽4G内,由此,将栗侧轴接头10固 定在栗轴4上,以下,对于这样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9的(a)、图19的(b)来说明栗轴4和 栗侧轴接头10的组装状态。
[0186] 图19的(a)是表示栗轴4和栗侧轴接头10的标准的组装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如 图19的(a)所示,在栗轴4的规定位置上形成有槽4G,在栗侧轴接头10的圆筒部形成有内 螺纹l〇s。而且,使固定用的螺栓20与栗侧轴接头10的内螺纹IOs螺合,以使固定用的螺 栓20的前端嵌入至上述槽4G内。以固定用的螺栓20的前端强力地与栗轴4的槽4G的底 部抵接的方式紧固螺栓20,由此,能够将栗侧轴接头10固定在栗轴4上。在栗侧轴接头10 上,设置有用于收容固定用的螺栓20的头部20a的锪孔10c。
[0187] 如图19的(a)所示,在栗轴4和栗侧轴接头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