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阀机构及含有该s阀机构的s阀输送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48775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s阀机构及含有该s阀机构的s阀输送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s阀机构及含有该s阀机构的s阀输送泵,所述的s阀机构包括s管、摆动轴部分、弹性件、切割环和眼镜板,s管划分为三个部分:s管支撑区、s管连接区、s管过渡区,s阀机构在s管过渡区(混凝土的进料口)变径到接近输送管的内径,施工中,可泵性不合格的混凝土在s管过渡区被筛选,而进入管道的为可泵性合格的混凝土,s管过渡区在泵送过程中起到保险作用,该结构有效解决小型输送泵堵管问题。
【专利说明】
-种S阀机构及含有该S阀机构的S阀输送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S阀输送累领域,具体而言,设及一种S阀机构及含有该S阀机构的S阀 输送累。
【背景技术】
[0002] 狭小空间内,采用S阀输送累诱筑施工兼顾灵活性和实用性,但是堵管现象较为普 遍。其原因是混凝±的累送质量不稳定和S阀机构的通过性之间的矛盾。具体而言,S阀输送 累采用内径较小的输送管(方便人工移动)和内径较大的输送缸(提高输送效率),为使混凝 ±顺利通过,S阀进料端和出料端的内径变化较小,兼之混凝±的累送质量不稳定,输送过 程中,混凝±容易在变径管W及软管处堵塞,堵管后大都需要拆管解决,拆管装管浪费时 间、人力和物力,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环境,同时S阀的出料端和内径较小的输送管之间使 用较长的变径管连接,使S阀输送累整体尺寸长,造成现场施工移动不便。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弊端,本发明提出一种S阀机构及含有该S阀机构的S阀输送累。
[0004] 本发明是运样实现的,该发明第一方面提出S阀机构,所述的S阀机构包括S管、摆 动轴部分、弹性件、切割环和眼镜板,S管一端由料斗支撑,与输送管接头对接,另一端装配 有弹性件和切割环,眼镜板上面有两个料孔,料斗一端面上的两个通孔安装或定位输送缸, 眼镜板安装在料斗上,料孔与料斗上的通孔相照应,活塞在输送缸中往复运动,S阀机构上 的切割环单摆运动,S阀机构的S管顺次和输送缸交替接通。
[0005] 为了表述方便,将S管划分为=个部分:S管支撑区、S管连接区、S管过渡区,S管连 接区位于S管支撑区和S管过渡区之间,S管支撑区与输送管接头对接,S管过渡区包含有S管 过渡区一端和S管过渡区另一端,S管过渡区另一端装配弹性件和切割环,其中S管过渡区一 端在S管中的具体位置如下界定: 定义a、b、c、d、e、h、g: a为输送管接头的最小内径; b为S管支撑区的最小内径; C为S管过渡区一端的内径; d为S管过渡区另一端的内径; e为料孔的最小内径; h为S管的长度; g为S管过渡区的长度, 其中d>C>b,令
> 的导数取最大值的前提下,再取最小C值,S管过 渡区一端的位置由此界定, 则s阀机构的内径关系如下: 2c-化《d-b; 90〇/〇e《d《e; 115%a>b>90%a;
[0006] 作为优选,眼镜板的料孔大小为95mm~145mm,s管的S管支撑区的内径大小为50mm~ 85mm O
[0007] 作为优选,S管、弹性件和切割环是运样配合的,S管过渡区外圆还有S管台阶,切割 环内有台阶,切割环还包括切割环基体端和切割环耐磨层端,切割环套在S管台阶上,弹性 件是环形,装配在切割环基体端和切割环耐磨层端之间。
[000引作为优选,S管上面连接有揽拌件。
[0009]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出一种S阀输送累,所述S阀输送累包括S阀机构,所述S阀机构 为本发明所述的S阀机构。
[0010] 作为优选,含有该S阀机构的S阀输送累含有揽拌装置。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S阀机构在S管过渡区(混凝±的进料口)变径到接近输送 管的内径,施工中,可累性不合格的混凝±在3管过渡区被筛选,而进入管道的为可累性合 格的混凝±,s管过渡区在累送过程中起到保险作用,眼镜板上的料孔孔径大于S管过渡区 另一端的孔径,堵在S管过渡区的混凝±通过反累功能可将其吸入输送缸并推入料斗,配合 料斗内的揽拌装置,充分揽拌后,即可再次进行输送,切割环套在S管台阶上,可W使S管和 眼镜板间混凝±通过更流顺,S管支撑端(混凝±的出料口)可W直接安装输送管接头,机器 尺寸短,概括来说,本发明所述的S阀输送累解决小型诱筑施工中堵管问题,保证施工进度, 改善施工环境,提高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该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该发明的S管剖视图; 图3是该发明的切割环的剖视图; 图4是该发明的眼镜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该发明部分零件剖视图。
[OOU]附图标记说明:l、s阀机构,3、输送缸,4、活塞,5、输送管接头,6、料斗,10、s管,11、 摆动轴部分,12、弹性件,13、切割环,14、眼镜板,20、s管支撑区,21、s管连接区,22、s管过渡 区,23、s管台阶,24、切割环基体端,25、切割环耐磨层端,26、s管过渡区一端,27、s管过渡区 另一端,28、料孔,29、通孔,30、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W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15] 如图巧Ij图5所示,该发明第一方面提出S阀机构(1),所述的S阀机构(1)包括S管 (10)、摆动轴部分(11)、弹性件(12)、切割环(13)和眼镜板(14),s管(10)-端由料斗(6)支 撑,与输送管接头巧)对接,另一端装配有弹性件(12)和切割环(13),眼镜板(14)上面有两 个料孔(28),料斗(6)-端面上的两个通孔(29)安装或定位输送缸(3),眼镜板(14)安装在 料斗(6)上,料孔(28)与料斗(6)上的通孔(29)相照应,活塞(4)在输送缸(3)中往复运动,S 阀机构(1)上的切割环(13)单摆运动,S阀机构(1)的S管(10)顺次和输送缸(3)交替接通。
[0016]如图1至图5所示,为了表述方便,将S管(10)划分为=个部分:s管支撑区(20)、s管 连接区(21)、s管过渡区(22),s管连接区(21)位于S管支撑区(20)和S管过渡区(22)之间,S 管支撑区(20)与输送管接头巧)对接,S管过渡区(22)包含有S管过渡区一端(26)和S管过渡 区另一端(27),s管过渡区另一端(27)装配弹性件(12)和切割环(13),其中S管过渡区一端 (26)在S管(10)中的具体位置如下界定: 定义a、b、c、d、e、h、g: a为输送管接头巧)的最小内径; b为S管支撑区(20)的最小内径; C为S管过渡区一端(26)的内径; d为S管过渡区另一端(27)的内径; e为料孔(28 )的最小内径; h为S管(10)的长度; g为S管过渡区(22)的长度, 其中d>c>b,令
的导数取最大值的前提下,再取最小C值,S管过 渡区一端(26)的位置由此界定, 贝IJs阀机构(1)的内径关系如下: 2c-化《d-b; 90〇/〇e《d《e; 115%a>b>90%a;
[0017」如图I、图4、图5所示,作为优选,眼镜板(14)的料孔(28)大小为95mm~145mm,S管 (10)的S管支撑区(20)的内径大小为50mm~85mm。
[001引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作为优选,S管(10)、弹性件(12)和切割环(13)是运样 配合的,S管过渡区(22)外圆还有S管台阶(23),切割环(13)内有台阶(30),切割环(13)还 包括切割环基体端(24)和切割环耐磨层端(25),切割环(13)套在S管台阶(23)上,弹性件 (12)是环形,装配在切割环基体端(24)和切割环耐磨层端(25)之间。
[0019]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S管(10)上面连接有揽拌件。
[0020] 如图1所示,本发明另一方面提出一种S阀输送累,所述S阀输送累包括S阀机构 (1),所述S阀机构(1)为本发明所述的S阀机构(1)。
[0021]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含有该S阀机构(1)的S阀输送累含有揽拌装置。
【主权项】
1. 一种S阀机构(I),包括S管(10)、摆动轴部分(11)、弹性件(12)、切割环(13)和眼镜板 (14),8管(10)划分为三个部分 :8管支撑区(20)、8管连接区(21)、8管过渡区(22),其特征在 于:其中s管过渡区一端(26)在s管(10)中的具体位置如下界定: 定义a、b、c、d、e、h、g: a为输送管接头(5)的最小内径; b为s管支撑区(20)的最小内径; cSs管过渡区一端(26)的内径; d为s管过渡区另一端(27)的内径; e为料孔(28)的最小内径; h为s管(10)的长度; g为s管过渡区(22)的长度, 其中d>C>bd>的导数取最大值的前提下,再取最小c值,s管过渡 区一端(26)的位置由此界定, 则s阀机构(1)的内径关系如下: 2c-2b^;d-b; 90%e^icKe; 1. c;〇/"〇 ~>u~>αη〇/"〇 .2. 如权利要求1所还s阀机构(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眼镜板(14)的料孔(28)大小为 95mm~145mm,s管(10)的s管支撑区(20)的内径大小为50mm~85mm。3. 如权利要求1所述s阀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管过渡区(22)外圆还有s管台阶 (23),切割环(13)内有台阶(30),切割环(13)还包括切割环基体端(24)和切割环耐磨层端 (25),切割环(13)套在s管台阶(23)上,弹性件(12)是环形,装配在切割环基体端(24)和切 割环耐磨层端(25)之间。4. 一种s阀输送栗,其特征在于:所述s阀输送栗包括s阀机构(1),所述s阀机构(1)为权 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s阀机构(1)。
【文档编号】F04B53/10GK106014964SQ201610631907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8月4日
【发明人】王积政
【申请人】王德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