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电微气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64038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电微气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电微气泵结构,包括外壳体、泵室、第一振动结构、第二振动结构、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外壳体设有进气口与出气口、并通过进气口、出气口与外界环境相通。泵室设置在外壳体内、并与外壳体相连。泵室设有第一通孔、并通过第一通孔与外壳体内腔相通。第一振动结构与第二振动结构分别设置在泵室两侧。第一振动结构设置有排气通道。第一通孔、排气通道与出气口相对。第一振动结构靠近第二振动结构的侧面与第二振动结构靠近第一振动结构的侧面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振动结构另一侧面与第二振动结构另一侧面通过导电件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导电引线,并节省了压电微气泵结构的内部空间,使得压电微气泵结构的结构紧凑。
【专利说明】
一种压电微气泵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电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电微气栗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对于已有的利用文丘里效应的压电微气栗来说,其装置内栗室外仅连接有一个振动结构,并通过该一个振动结构通电来实现栗室内腔体的扩大或缩小,使得气流源气孔内喷出的气体不能高效喷出。为了有效提高气栗气量和气压,以使气流源气孔中高效喷出气体,
【申请人】在压电气栗装置内增加了一个振动结构,并将两个振动结构分别设置在栗室两侦U,通过两个振动结构同步反向或相向振动共同改变栗室体积来提高振动结构的振动效果,从而实现气流源气孔中高效喷出气体。
[0003]然而,振动结构需要通过导电线连接至电源的正负极,通电后便能够发挥功效。在压电微气栗装置中增加一个振动结构后,增加的振动结构所连接的导电线占用了压电微气栗装置的空间,使压电微气栗装置内结构杂乱,并将无形中增大压电微气栗装置的体积。

【发明内容】

[000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压电微气栗结构。
[0005]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电微气栗结构,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设有进气口与出气口,所述外壳体内腔通过所述进气口、所述出气口与外界环境相通;栗室,所述栗室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腔中,所述栗室与所述外壳体相连,所述栗室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栗室内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外壳体内腔相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出气口相对设置;及第一振动结构、第二振动结构与导电件,所述第一振动结构与所述第二振动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栗室两侧,所述第一振动结构设置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出气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振动结构靠近所述第二振动结构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振动结构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结构的侧面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振动结构靠近所述第二振动结构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振动结构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结构的侧面电性连接至电源的正极或负极,所述第一振动结构远离所述第二振动结构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振动结构远离所述第一振动结构的侧面通过导电件电性连接,所述导电件电性连接至电源的负极或正极。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栗室包括第一振动板、第二振动板以及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包括环形板与连接在所述环形板侧部的若干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外壳体相连,所述第一振动板、所述第二振动板以及所述环形板叠置在一起,且所述第一振动板、所述第二振动板分别位于所述环形板两侧,所述第一振动板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动结构包括第三振动板与第一银片,所述第三振动板与所述第一银片叠置在所述第一振动板上,所述第三振动板与所述第一银片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通、并形成所述排气通道。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振动结构包括第四振动板与第二银片,所述第四振动板与所述第二银片叠置在所述第二振动板上。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动板、所述第二振动板、所述第三振动板、所述第四振动板及所述支撑环均为金属材料,所述第三振动板、所述第一振动板、所述支撑环、所述第二振动板及所述第四振动板电性连接,所述导电件为导电线、导电带或柔性电路板。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电连接有第一金属片,所述第二银片背向所述第一银片的侧面电连接有第二金属片。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内侧壁具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绕所述出气口设置、并与所述栗室相对设置,所述环形凸缘的横截面大小在所述出气口至所述栗室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排气通道的内径,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排气通道及所述出气口同轴设置。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上的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相对设置,所述外壳体内腔的内径在所述进气口至所述出气口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可拆卸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所述进气口。
[0015]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0016]1、上述的压电微气栗结构,将第一振动结构靠近第二振动结构的侧面与第二振动结构靠近第一振动结构的侧面电性连接,并电性连接至电源的正极或负极,将所述第一振动结构另一侧面与所述第二振动结构另一侧面通过导电件电性连接,且将导电件电性连接至电源的负极或正极。如此即可将第一振动结构、第二振动结构接入电源,而无需将第一振动结构、第二振动结构分别通过导线引线接入电源。可见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导电引线,节省了压电微气栗结构的内部空间,使得压电微气栗结构的结构紧凑。
[0017]2、将第一通孔、排气通道及出气口同轴设置,在栗室内腔体缩小过程中,气流便从第一通孔、所述排气通道及所述出气口呈直线式喷出。气体喷出方向集中,气流的喷出速度快,气流的气压较高。由于排气通道的内径比第一通孔孔径大,当栗室内腔体扩大过程中,栗室吸气,气体从外壳体进气口进,并经过排气通道、第一通孔进入到栗室中,此时排气口不会受到影响。
[0018]3、对第一银片与第二银片施加预定频率的电压后,使第一银片与第二银片相向弯曲或反向弯曲,便能实现栗室内腔体收缩或膨胀。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压电微气栗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压电微气栗分解结构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外壳体,11、出气口,12、盖板,121、进气口,13、环形凸缘,20、栗室,21、第一振动板,211、第一通孔,22、第二振动板,23、支撑环,231、环形板,232、支撑件,30、第一振动结构,31、第三振动板,311、第二通孔,32、第一银片,321、第三通孔,40、第二振动结构,41、第四振动板,42、第二银片,50、导电件,60、第一金属片,70、第二金属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4]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压电微气栗结构,包括外壳体10、栗室20、第一振动结构30、第二振动结构40、导电件50。
[0025]所述外壳体10上设有进气口121与出气口 11。所述外壳体10内腔通过所述进气口121、所述出气口 11与外界环境相通。所述栗室20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0内腔中,且所述栗室20与所述外壳体10相连。所述栗室20设置有第一通孔211,所述栗室20内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11与所述外壳体10内腔相通,且所述第一通孔211与所述出气口 1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振动结构30与所述第二振动结构40分别设置在所述栗室20两侧。所述第一振动结构30设置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出气口 11相对设置。当第一振动结构30与第二振动结构40在栗室20两侧同步以相反方向振动后,便能使得栗室20内腔体扩大或缩小。在栗室20内腔体缩小过程中,能够使得栗室20内气体通过第一通孔211、排气通道以及出气口 11排出至到外界环境中,从而实现在出气口 11处喷出高压、高速气流。
[0026]所述第一振动结构30靠近所述第二振动结构40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振动结构40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结构30的侧面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振动结构30靠近所述第二振动结构40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振动结构40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结构30的侧面电性连接至电源的正极或负极。所述第一振动结构30远离所述第二振动结构40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振动结构40远离所述第一振动结构30的侧面通过导电件电性连接,所述导电件50电性连接至电源的负极或正极。
[0027]上述的压电微气栗结构,将第一振动结构30靠近第二振动结构40的侧面与第二振动结构40靠近第一振动结构30的侧面电性连接,并电性连接至电源的正极或负极,将所述第一振动结构30另一侧面与所述第二振动结构40另一侧面通过导电件50电性连接,且将导电件50电性连接至电源的负极或正极。如此,即可将第一振动结构30、第二振动结构40接入电源,而无需将第一振动结构30、第二振动结构40分别通过导线引线接入电源。可见,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导电引线,节省了压电微气栗结构的内部空间,使得压电微气栗结构的结构紧凑。
[0028]所述栗室20包括第一振动板21、第二振动板22以及支撑环23。所述支撑环23包括环形板231与连接在所述环形板231侧部的若干个支撑件232。所述支撑件232与所述外壳体10相连,所述第一振动板21、所述第二振动板22以及所述环形板231叠置在一起,且所述第一振动板21、所述第二振动板22分别位于所述环形板231两侧。所述第一振动板21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211。
[0029]所述第一振动结构30包括第三振动板31与第一银片32。所述第三振动板31与所述第一银片32叠置在所述第一振动板21上,且所述第三振动板31与所述第一银片32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311与第三通孔321。所述第二通孔311与所述第三通孔321相通、并形成所述排气通道。所述第二振动结构40包括第四振动板41与第二银片42。所述第四振动板41与所述第二银片42叠置在所述第二振动板22上。
[0030]第一银片32与第二银片42在施加一定频率的电压后,由于逆压电效应,第一银片32与第二银片42会产生径向收缩变形,第一银片32、第二银片42分别与第三振动板31、第四振动板41相连,第一银片32与第二银片42的径向收缩便转换成向上或向下弯曲,从而相应带动第三振动板31、第四振动板41分别向上或向下振动。如此对第一银片32与第二银片42施加预定频率的电压后,使第一银片32与第二银片42相向弯曲或反向弯曲,便能实现栗室20内腔体收缩或膨胀。
[0031]其中,所述第一振动板21、所述第二振动板22、所述第三振动板31、所述第四振动板41及所述支撑环23均为金属材料。所述第三振动板31、所述第一振动板21、所述支撑环23、所述第二振动板22及所述第四振动板41电性连接,所述导电件50为导电线、导电带或柔性电路板。另外,所述支撑件232电连接有第一金属片60,所述第二银片42背向所述第一银片32的侧面电连接有第二金属片70。电源线经过进气口 121伸入到压电气栗内部,并与第一金属片60、第二金属片70相连,从而将第一银片32、第二银片42的正负极分别与电源线电性连接,便可实现对第一银片32、第二银片42施加预设频率的电压。
[0032]所述外壳体10内侧壁具有环形凸缘13。所述环形凸缘13绕所述出气口 11设置、并与所述栗室20相对设置,且所述环形凸缘13的横截面大小在所述出气口 11至所述栗室20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如此设置,利于在外壳体10内聚集气体,使得气体不易于从出气口 11出,从而能相应增强外壳体10内部气压,提高出气口 11的气流喷出速度。
[0033]所述第一通孔211、所述排气通道及所述出气口11同轴设置。如此在栗室20内腔体缩小过程中,气流从第一通孔211、所述排气通道及所述出气口 11直线式喷出,气体喷出方向集中,气流的气压较高,气流的喷出速度快。第一通孔211的孔径小于排气通道的内径,当栗室20内腔体扩大过程中,栗室20吸气,气体从外壳体10进气口 121进,并经过排气通道、第一通孔211进入到栗室20中,此时出气口 11不会受到影响。
[0034]所述外壳体10上的进气口121与所述出气口 11相对设置,所述外壳体1内腔的内径在所述进气口 121至所述出气口 1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外壳体10可拆卸设置有盖板12,所述盖板12上设置有所述进气口 121。如此,打开盖板12后,方便拆装栗室20、第一振动结构30以及第二振动结构40。
[003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压电微气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设有进气口与出气口,所述外壳体内腔通过所述进气口、所述出气口与外界环境相通; 栗室,所述栗室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腔中,所述栗室与所述外壳体相连,所述栗室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栗室内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外壳体内腔相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出气口相对设置;及 第一振动结构、第二振动结构与导电件,所述第一振动结构与所述第二振动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栗室两侧,所述第一振动结构设置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出气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振动结构靠近所述第二振动结构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振动结构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结构的侧面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振动结构靠近所述第二振动结构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振动结构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结构的侧面电性连接至电源的正极或负极;所述第一振动结构远离所述第二振动结构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振动结构远离所述第一振动结构的侧面通过导电件电性连接,所述导电件电性连接至电源的负极或正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微气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栗室包括第一振动板、第二振动板以及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包括环形板与连接在所述环形板侧部的若干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外壳体相连,所述第一振动板、所述第二振动板以及所述环形板叠置在一起,且所述第一振动板、所述第二振动板分别位于所述环形板两侧,所述第一振动板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电微气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动结构包括第三振动板与第一银片,所述第三振动板与所述第一银片叠置在所述第一振动板上,所述第三振动板与所述第一银片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通、并形成所述排气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电微气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振动结构包括第四振动板与第二银片,所述第四振动板与所述第二银片叠置在所述第二振动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电微气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动板、所述第二振动板、所述第三振动板、所述第四振动板及所述支撑环均为金属材料,所述第三振动板、所述第一振动板、所述支撑环、所述第二振动板及所述第四振动板相互电性连接,所述导电件为导电线、导电带或柔性电路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电微气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电连接有第一金属片,所述第二银片背向所述第一银片的侧面电连接有第二金属片。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微气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内侧壁具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绕所述出气口设置、并与所述栗室相对设置,所述环形凸缘的横截面大小在所述出气口至所述栗室的方向上逐渐减小。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微气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排气通道的内径,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排气通道及所述出气口同轴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微气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上的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相对设置,所述外壳体内腔的内径在所述进气口至所述出气口的方向上逐渐减小。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微气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可拆卸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所述进气口。
【文档编号】F04B45/047GK205445973SQ201620147005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5日
【发明人】杨才源, 付浩
【申请人】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