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可更换液体过滤器盒的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796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适用于可更换液体过滤器盒的歧管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水净化和过滤系统的另一主要组成部分的连接装置或歧管用于接收液体如水并将其输送到过滤器盒,并将直接过滤的液体输送到器具中要求的位置。如US4915831、US5336406和US5753107中公开的每个连接装置或歧管具有单个进入口部和单个排出口部,如US5354464中公开的连接装置或歧管具有多个口部。
同时,必须定期更换水净化和过滤系统中使用的过滤器盒。在该连接中,带来的问题是,当更换过滤器盒时在供水管路中会发生泄漏。为了防止更换过滤器盒时供水管路发生泄漏,如US5753107中所述,必须为歧管或过滤器盒提供流动控制阀体。在这种情况下,不小心会使过滤器盒与连接装置分离而引起水泄漏。US4915831和US5336406中公开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由于普通水净化和过滤系统采用了这样一种结构通过关于连接装置沿一个方向旋转过滤器盒使连接装置和过滤器盒彼此结合,通过沿另一方向旋转过滤器盒使连接装置和过滤器盒彼此分离,方便地实现了连接装置和过滤器盒彼此结合和分离。为了保证由水源如供水设备或水箱供应水和使水流过滤器盒,过滤的水再次流过连接装置而到达要求的位置(例如制冷机的制冰部),应该提供导管如管件来使连接装置和水源彼此相连。普通技术中所具有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螺纹型管件安装结构适于管件通过螺纹连接到连接装置的口部,因此采用管件将连接装置的进入口与水源相连以及将连接装置的排出口与要求的位置相连很麻烦而且耗时。由于连接装置和管件以这种方式彼此相连,当由于老化和损坏等原因必须更换管件时,非常费力。
此外,在普通连接装置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形成进入管道和排出管道,用于接收来自水源的水、将水输送到过滤器盒中并将过滤的水输送到要求的位置。因此,难于在歧管本身上安装液流截流阀以防止在更换过滤器盒时发生的水泄漏。而且,即使在将液流节流阀安装在歧管上的情况下,也必须以这种方式设计连接装置和过滤器盒,以便在结构上使它们彼此相互作用。
此外,如果普通水净化和过滤系统使用在制冰设备上,当由于要更换新的过滤器盒而使换供液中断从而使流过供液管路的液体量减少时,除非完全截断流向制冰机的液流,否则冰冻的水会引起故障。也就是说,当过滤器盒与连接装置分离由此截断了来自水源的液体输送时,如果不完全切断流向制冰机液流,即使有少量的水连续流入制冰机,供液管路也有可能被冰住,从而对周围装置造成不良影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歧管,其中以这样一种能将阀装置方便地安装在由歧管壳体向外延伸的导管上的方式,通过呈管形歧管的水管道和排出管道使液体流入和流出歧管壳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歧管,其中由歧管壳体延伸的进入管道和排出管道设计成具有分离的口部或腔以与阀装置连接,由此实现多口部连接装置的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歧管,其中在歧管壳体内形成腔或储槽以存储预定量液体,由此控制由液体压力变化引起的液体量变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动控制元件,它能随储槽中液体量变化而控制由歧管壳体内形成的储槽向排出管道输送的液体流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歧管和连接于该歧管的过滤器盒,该歧管能防止在更换过滤器时的供液管的泄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歧管,如果将该歧管与制冰机一起使用,当由于更换新过滤器盒而中断供液时,它完全切断了流向制冰机的液体,由此防止由于水结冰而导致周围装置的损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歧管,其中设置使歧管与过滤器盒连接的装配机构以具有双结构,使得即使在过滤器盒与歧管分离时也可以使液体连续通过供液管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器盒,该过滤器盒与具有双结构装配机构的歧管相一致,具有双级凸缘,该双级凸缘在歧管和过滤器盒彼此分别连接和分离时能打开和关闭设置在双结构装配机构上的阀组件的阀。
本发明歧管实现上述目的并获得其它优点,该歧管构成水净化和过滤系统并具有呈导管形的进水和排出通道和圆筒形壳体。进入和排出导管由壳体向外延伸,并最好与壳体成一体。
第一阀组件设置在进入导管的管形通道以便控制液流。第一阀组件包括电磁阀,该电磁阀响应电磁信号而控制液流。阀体包括第一阀组件,该阀组件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即,使得在进入导管的管形通道中设置圆顶形突起并且使用于输送液体的进入孔穿过圆顶形突起。当过滤器盒与歧管连接或分离时,可以由控制器产生的ON和OFF信号来操作第一阀组件的螺线管,或者将其设计成通过与更换过滤器盒操作无关的发信号通道来控制液流。
壳体具有液流孔和储槽,在过滤器盒中过滤的水可以流过该液流孔,流过液流孔的过滤水储存在该储槽中。因此,储槽可以通过存储预定量的液体而适当控制液流量变化。
壳体的下部具有第一和第二装配机构,它们依此分别设置有第二和第三阀组件。第一装配机构的装配部分装配在具有双级凸缘结构的过滤器盒的外凸缘内,第二装配机构的装配部分装配在过滤器盒的内凸缘内。此时,由于第一装配机构的第二阀组件的阀杆位于过滤器盒的内凸缘上端面,因此向上推动阀件而打开流道。以此方式形成液流通路,使得液体可以流过进入导管而进入过滤器盒。
其中,当第二装配机构装配在过滤器盒内和由过滤器盒内拆下时上下移动。当第二装配机构装配在过滤器盒内时,它插入第一装配机构中形成的孔内,使得流过放置在过滤器盒中的过滤物质而得到过滤的液体可以通过第二装配机构中形成的流道流入壳体中形成的储槽。
如果过滤器盒与歧管分离,第一装配机构的第二阀组件的阀件与过滤器盒内凸缘的上端面分离,并返回其原始位置,在该原始位置它关闭流道以切断流入过滤器盒的液流。而且,当从过滤器盒内凸缘上拆下第二装配机构时,将其移出第一装配机构中形成的孔一预定距离,由此阻塞过滤器盒和壳体储槽之间延伸的流道。另一方面,由于第一装配机构的第二阀组件打开将进入管道和壳体的储槽直接相连的流道而不通过滤器盒,因此即使在过滤器盒与歧管分离时,液体也可以连续流过进入导管而进入壳体储槽。
排出导管的一端具有口部和腔。第四阀组件设置于该腔,此时,排出导管作为阀体。第二阀组件包括电磁阀,密封块设置在腔内。密封块通常具有鼓形结构,圆环形凹槽设置在密封块的外圆周面上。密封块具有一对沿纵向延伸的导向孔和T形流道。流道切换件的作用是将通过排出导管的液流分成第一或第二排出导管部分。流道切换件包括空心的圆筒体、一对杆、一对孔和管塞。弹簧设置在流道切换件和腔下表面之间。当第二阀组件的螺线管为OFF状态时,弹簧支承密封块和流道切换件克服设置在螺线管中的另一个弹簧的弹力。
第一和第四阀组件以这样的方式由控制器控制,即,如果没有向这些阀组件输入中断信号,则它们使液流在预定方向流动。例如,通过采用发信号通道使第一阀组件保持在ON状态和使第二阀组件保持在OFF状态,可以保持由排出导管腔排出的液体的通常流动方向。据此易于理解,通过发送由控制器输出的单独的中断信号使第四阀组件的螺线管通电而使液流在另一方向流动。
当密封块和流道切换件彼此装配并设置在腔中时,除非向第四阀组件的螺线管发送单独的中断信号,否则流道切换件总是关闭密封块的T形流道并打开穿过阀体而与腔相连的排出孔,由此保证了液流沿通常方向流动。液流沿通常方向流动,当本发明歧管与制冰机一起使用时,可以防止水结冰。此外,要指出的是,通常液流方向由排出水和使用液体的装置之间的关系确定。
流动控制部件设置在壳体的储槽或排出导管内并包括流动控制元件。流动控制元件由柔软材料制成并具有凹面、相对的平面和穿过其中部的流动控制孔。如果流动控制部件设置在壳体的储槽内,这流动控制元件位于在壳体内端面上形成的凹槽内,其内端面面对排出导管并由轮形保持架支承。另一方面,如果流动控制部件设置在排出导管内,在排出导管的管形通道中形成槽后,将流动控制元件安装在该槽内。
因此,当液体由储槽向着排出导管排出时,液体流过流动控制元件的流动控制孔。此时,由于在流动控制元件上施加液压,因此凹面和相对平面以这样的方式位移,即,使其表面轮廓反向。由于该位移,流动控制孔一端(即面对排出导管一端)的直径微微增大,流动控制孔另一端(即距离排出导管最远的一端)的直径微微减小,由此精确地实现了液流控制。


图1是本发明歧管的立体图,过滤器盒结合歧管和连接歧管和耗电器具的结构;图2是本发明歧管使用状态的侧视图,其中过滤器盒结合连接耗电器具的歧管;图3是沿图2中线A-A的横截面图;图4是沿图3中线B-B的横截面图;图5是沿图3中线C-C的横截面图6A和6B是当过滤器盒分别与本发明歧管连接或分离时使液体流过供液管路或切断流过该供液管路的液体的状态横截面图;图7A至7C显示了控制液体排出的第四阀组件和在排出导管中形成的腔,其中图7A和7B分别是液体流入第一和第二分支排出导管部状态的横截面图,图7C是阀座和流道切换件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设置在分支排出导管部的流动控制部件的部分横截面放大视图;图9A和9B是在本发明歧管每个结合区域处的连接管件结构的横截面图;优选实施例详述现在详细参照由附图显示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在可能的情况下,所有附图和说明将采用相同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类似部件。
参照图1和2,本发明歧管M包括圆筒形壳体10、进入导管12和排出导管14。进入导管12通过供水管2连接水源如供水设备。如果通过进入导管12供水,则水流过在进入导管12和过滤器盒1之间形成流动通路的流道下面将对其进行详述。接着,如图2箭头所示,水流过液流空间9,液流空间9位于作为液体处理装置的滤器盒1的圆筒形筒4和筒6之间,液流在流过过滤器盒1底部附近的多个孔3后,穿过放置在内圆筒形筒4内的过滤物质(未示)。然后,通过另一在过滤器盒1和歧管M的壳体10之间形成另一流动通道的流道将液体导入壳体10内,下面将对其进行详述,此后液体通过排出导管14流出壳体10。
第一和第四阀组件30和60分别安装在进入导管12和排出导管14内以控制通过进入导管12和排出导管14的液流。歧管M的进入导管12通过管接合组件120与供水管2连接,下面将对其进行详述。
本发明的歧管M使用在这样的状态,其中歧管M连接制冷机这样的设备的壁部8。歧管M可以借助固定部件130方便地连接在壁部8上并由壁部8上拆下。固定部件130包括一对设置在歧管M架体F上的突出部133、一对分别支承突出部133的颈部132和圆形板137。设备的壁部8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弯曲狭槽131a、放大的狭槽部131和用于容置圆形板137的开口134。该对狭槽131a通常成环形。
当将歧管M固定于设备时,通过将突出部133固定在放大狭槽部131内然后沿反时针方向旋转歧管M,借助插入弯曲狭槽131a的颈部132将歧管M连接于壁部8。此时,当圆形板137固定在开口134内时,可以稳定保持歧管M的固定状态。在进入导管12和排出导管14之间设置绝热材料135。
参照图3至6,便于理解歧管M具有壳体10和固定于壳体10侧壁并延伸基本长度的进入导管12。进入导管12具有关于进入导管12的进入口基本垂直向下弯曲的进入通道12a。第一阀组件30设置在进入导管12和进入通道12a彼此汇合的地方。第一阀组件30包括电磁阀。螺线管30a具有套35、设置在套35内的可移动件32和弹簧33。线圈34的作用是响应电磁信号产生电磁场并由此移动可移动件32。设置O形环36以防止漏水。可移动件32具有阀头37,阀座38具有输送孔31。在第一阀组件30中,进入导管12的一部分可作为阀体。
歧管M的壳体10下部具有第一装配机构20。第一装配机构20具有装配在过滤器盒1中的第一装配机构23和第二阀组件40,第二阀组件40在过滤器盒1与歧管M接合和分离时,控制来自进入导管12的液流通过进入通道12a而进入过滤器盒1。进入通道12a与在进入通道12a下面形成的腔11相连。腔11的作用是暂时存储液体并提供安装第二阀组件40的空间。
第一装配机构20的第一装配机构23具有进入孔12b依次与输送孔31、进入通道12a、腔11并最后与进入孔12b相连,以这样的方式,基本确定了由进入导管12向过滤器盒1延伸的液流通路。当过滤器盒1与歧管M连接时,将第一装配机构23装配在过滤器盒1的外圆筒6的凸缘7上。
在歧管M的壳体10中形成储槽16。储槽16存储预定量的液体以便能适应突然的液体量变化。过滤器18设置在储槽16的一端,液体通过储槽16排入排出导管14。在壳体10中形成第一流道13,用于使液体在储槽16和腔11之间输送。因此,其次确定由进入导管12延伸穿过输送孔31、进入通道12a、腔11和第一流道13而到达储槽16的另一液流通路。
第一装配机构20的第二阀组件40具有阀件42。阀件42的阀杆43位于进入孔12b内并其直径小于进入孔12b的直径,以便在进入孔12b中形成使液流通路。在阀件42的阀头44上设置凸起部46,弹簧45设置在凸起部46和构成第一流道13的相邻壁部之间。在进入孔12b通路中设置锥面41以便起阀座的作用,阀头44可以在阀件42向下移动时坐靠在该阀座上。
除了第一装配机构20,歧管M的壳体10下部还具有第二装配机构22。第二装配机构22安装在形成于第一装配机构20内的中心孔17内。第二装配机构22具有第二装配机构27和第三阀组件50,在连接过滤器盒1和歧管M时,第二装配机构27装配在过滤器盒1的内圆柱筒4的凸缘5内,第三阀组件50用于在将过滤器盒1和歧管M连接和分离时控制过滤水由过滤器盒1向壳体10的储槽16的流动。
为了安装第三阀组件50,在第一装配机构20的中心孔17内安装圆筒52。圆筒52具有圆筒孔52a和止动凸起部51,止动凸起部51在圆筒52的圆周内表面上伸出。第三阀组件50包括阀件54阀件54与第二装配机构27成一体,当使过滤器盒1与歧管M连接时,第二装配机构27装配在过滤器盒1的内凸缘5内。阀件54的阀头56由第二装配机构27整体向上延伸,在阀头56上端的圆周外表面上形成导向凸起部59。阀杆55在穿过圆柱孔52a后可滑动的插入第一装配机构20的中心孔17内。在阀杆55上端附近,排出孔58穿过阀杆55的侧面。弹簧53a设置在阀头58和圆柱52上壁的内表面之间,上壁构成圆柱孔52a。设置O形环53以防止漏水。
第三流道57穿过第二装配机构27和阀件54以与排出孔58相连。此外,在第一装配机构20的上端面中形成第二流道15以与阀杆55的排出孔58相连。第二流道15作用是使第三流道57和排出孔58与第一流道13相连,由此将由过滤器盒1排出的液体导入壳体10的储槽16。多个O形环24、25和26起密封件的作用,用于防止在将滤器盒1连接于歧管M时有漏水。
连接于歧管末端过滤器盒1具有内圆筒4和外圆筒6,它们分别具有内凸缘5和外凸缘7。在将过滤器盒1与歧管M连接时,第一装配机构20的第一装配机构23压配合在过滤器盒1的外凸缘7内,第二装配机构22的第二装配机构27压配合在过滤器盒1的内凸缘5内。因此,与歧管M的双级装配机构结构一致,过滤器盒1设计成具有双级凸缘结构。
流入歧管M壳体10的储槽16内的液体由过滤器18过滤,然后排入排出导管14。如下所详述的那样,腔61设置在排出导管14的末端,第四阀组件60设置在腔61内以使液流向几个方向分流。
此后,说明在过滤器盒1与歧管M连接和分离时第一至第三阀组件30、40和50的操作和通过供液管路的液流。当过滤器盒1与歧管M连接时,歧管M的第一装配机构20的第一装配机构23装配在过滤器盒1的外凸缘7内,第二装配机构22的第二装配机构27装配在内凸缘5内。当必须使液体由进入导管12流入过滤器盒1内时,向螺线管30a输入电信号以打开第一阀组件30的输送孔31。例如,控制器(未示)可以在过滤器盒1连接歧管M上使螺线管30a通电并在过滤器盒1与歧管M分离时(见图6B)使螺线管30a断电。如果向线圈34输入ON信号以使螺线管30a通电,如图6A所示,当向可移动件32施加电磁力时,可移动件32向上移动而克服弹簧33的弹力并打开输送孔31。因此,液体由进入导管12流过输送孔31和进入通道12a而进入腔11。
当过滤器盒1与歧管M连接时,第二阀组件40的阀件42的阀杆43自由端与过滤器盒1的内凸缘5上端面形成接触。通过内凸缘5的推力,阀件42向上移动克服弹簧45的弹力。当阀件42向上移动时,阀头44与锥面41分离,同时关闭第一流道13,由此使存储在腔11中的液体流过在阀杆43和进入孔12b之间形成的液流通路而进入过滤器盒1中形成的流动空间9。
而且,当过滤器盒1连接歧管M时,如将第二装配机构22的第二装配机构27装配在内凸缘5中,则第二装配机构22克服弹簧53a的弹力而在第一装配机构20的中心孔17内和圆筒52内向上滑动。也就是说,第二装配机构22的阀件54的阀头56在圆筒52内向上滑动,阀杆55向上滑动穿过中心孔17中的圆筒孔52a。此时,阀杆55的排出孔58与第二流道15通过液体相连。
因此,穿过放置在过滤器盒1中的过滤物质而过滤的液体通过第三流道57和排出孔58被排入第二流道15,并接着流过第一流道13而进入壳体10的储槽16内。因此,液体从储槽16流过过滤器18而进入排出导管14以便流向要求的装置,例如制冷机的冷却装置。
另一方面,当过滤器盒1与歧管M分离时,当由控制器产生的OFF信号传递给第一阀组件30的螺线管30a时,如图6B所示,可移动件32在弹簧33弹力作用下向下移动,阀头关闭输送孔31。而且,当第二阀组件40的阀件42的阀杆43与过滤器盒1内凸缘5的上端面分离时,阀件42在弹簧45弹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阀头44关闭进入孔12b,由此使第一流道13打开以使液体在腔11和储槽16之间流动。以这种方式基本防止了漏水。这样,由进入导管12流过进入孔12b而进入过滤器盒1的液流被切断,并且通过控制第一阀组件30而使来自进入导管12的液体流过第一流道13而进入储槽16。
换句话说,如果通过操纵控制器开关而输入起动第一阀组件30的中断信号,则打开输送孔31。因此,尽管过滤器盒1与歧管M分离,液体由进入导管12流过输送孔31、进入导管12a和腔11而进入第一流道13。然后,在流入储槽16后,液体被排入排出导管14。此时,不流过过滤器盒1的液体由设置在储槽16中的过滤器18过滤。
而且,当过滤器盒1与歧管M分离时,第二装配机构22在弹簧53a的弹力作用下由中心孔17向下移动。通过阀件54的导向凸起部59与圆筒52的止动凸起部51相接合使第二装配机构22的下移受到限制。此时,阀件54的阀杆55的排出孔58和第二流道15之间的液流被切断,因此,防止了由第一流道13至第二流道15和排出孔58的漏水。
接着参照图3至7,液体由储槽16流入基本平行于进入导管12延伸的排出导管14内,接着最终供给指定装置,例如制冷机的制冰部或冷却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明白,排出导管的数量会根据歧管的使用而变化。而且,可以想见,排出导管14与进入导管12的延伸方向相反。如上所述,腔61设置在排出导管14的末端,第四阀件60设置在腔61内。
参照图7说明设置在排出导管14内的腔61和设置在腔61内的第四阀组件60之间的关系,远离壳体10的排出导管14末端被分成第一和第二排出导管部,设置管接合组件120以将管道与第一和第二排出导管部连接,下面将对其进行详述。设置有管接合组件120的排出导管14末端作为第四阀组件60的阀套或阀体。多个口部14P可以设置在排出导管14的末端以沿各种方向供应液体。
作为阀体的排出导管14末端具有腔61,该腔具有多个阶状肩部。设置在腔61中的阀装置起多口部连接装置的作用。在腔61的下表面上形成锥状凸起部62作为阀座,排出孔63穿过锥状凸起部42。
通常具有鼓形结构的密封块70设置在腔61内。在密封块70的中部外圆周表面具有环状凹槽71。而且,在密封块70的上面具有容置槽72。沿纵向延伸的一对导向孔74穿过容置槽72的下部。在容置槽72下面的密封块70中靠近导向孔74处形成T形流道76。设置O形环77、78和79以防止漏水。
第四阀组件60包括流道切换件80。流道切换件80具有空心圆筒体81、由空心圆筒体81上端向上延伸的一对杆82以及穿过空心圆筒体81相对侧的一对孔84。当流道切换件80与密封块70连接时,流道切换件80的杆82分别以这样的方式插入密封块70的导向孔74,即,使杆82可以沿导向孔74上下滑动。在流道切换件80和密封块70彼此连接的状态下,流道切换件80的孔84与腔61连接。
具有十字形横截面的管塞86安装在流道切换件80的下端内。以这样的方式确定管塞86的高度,即,使管塞86在装配在流道切换件80中时不阻挡孔84。其中安装有管塞86的流道切换件80由弹簧90支承。这里,将弹簧90的弹力设定得大于设置在螺线管100中的弹簧102的弹力,使得当螺线管100中没有产生磁场时,流道切换件80不会因可移动件81推压作用而向下移动。
第四阀组件60包括电磁阀。螺线管100,即起电磁阀作用的致动器,具有可移动件101、固定件104和置于可移动件101和固定件104之间的弹簧102。设置在螺线管100上的线圈106响应输入的电信号而形成磁场以便移动可移动件101。
一对管接合组件120设置在排出导管14的末端,排出导管14中设置有第四阀组件60,被分成第一和第二排出导管部14a和14b,下面将予以详述。因此,液体通过第四阀组件60由歧管M的壳体10流入第一或第二排出导管部14a或14b。
参照图3至7说明了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歧管M的操作,在一个示例中,将第二和第三阀组件40和50设计成保证在过滤器盒1与歧管M连接和分离时进行液体输送和切断液体输送。由此防止在更换过滤器盒时发生漏水。可以根据过滤器盒与歧管连接和分离来产生与第一和第四阀组件30和60操作有关的ON和OFF信号。因此,可以想到,当过滤器盒1连接歧管M时,由控制器产生电信号来操作第一和第四阀组件30、60。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该连接中,第一和第四阀组件30和60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即,当过滤器盒1连接于歧管M时,通过产生的电信号对它们进行彼此反向操作。也就是说,可以料想,通过将过滤器盒1和歧管M相连时产生的电信号,第一阀组件30的螺线管30a保持在ON状态,第四阀组件60的螺线管100保持在OFF状态。通过以上述这样的方式所构成的第一和第四阀组件30和60,即除非输入电信号,通常对它们进行反向操作,可以防止制冰机结冰并且避免水击现象,下面将予以详述。
通过在过滤器盒1与螺线管M连接时产生的电信号,第一阀组件30的螺线管30a切换到ON的状态,由此使可移动件32向上移动同时克服弹簧33的弹力,以便打开输送孔31。当输送孔31打开时,液体由进入导管12流入过滤器盒1中的流动空间9内,并在孔3处改变其流动方向。在穿过设置在过滤器盒1的内圆筒4中的过滤物质后,液体流入壳体10的储槽16,然后排入到排出导管14内。至于第一至第三阀组件30、40和50根据过滤器盒1与歧管M的连接与分离而进行的操作以及提供的液流通路,由于已经对其进行了详述,因此这里省略了对其作进一步说明,下面将对第一和第四阀组件30和60的相关操作作详细说明。
当第一阀组件30的螺线管30a处于ON状态时,如图7A可见,由于第四阀组件60的螺线管100保持在OFF状态,可移动件101保持静止。此时,由于支承流道切换件80的弹簧90的弹力大于置于螺线管100中的可移动件101和固定件104之间的弹簧102的弹力,因此可移动件101不能向下移动流道切换件80的杆82。因此,流道切换件80的管塞86上表面关闭密封块70的T形流道76进入口并打开腔61的排出孔63。因此,液体通过排出导管14排入第一分支排出导管部14a。
由于过滤器盒1连接歧管M,当连续输入液体时,如果要求将液流由第一分支排出导管部14a分入第二分支排出导管部14b,则当由控制器输入分离信号时,第四阀组件60的螺线管100转换到ON状态并且电流流过线圈106,由此使可移动件101向下移动。即,可以参见图7B,通过电磁力使可移动件101向下移动。因此,当流道切换件80的杆82受到推压时,流道切换件80也克服弹簧90的弹力向下移动。这样,流道切换件80的管塞86关闭了腔61的排出孔63。
如果腔61的排出孔63关闭,通过排出导管14流入腔61的液体由流道切换件80的孔84和密封块70的T形流道76排入第二分支排出导管部14b。
当液体流入第二分支排出导管部14b时,如果由控制器输入的电磁信号中断了或者过滤器盒1与歧管M分离,则第四阀组件60的螺线管100切换到OFF状态。由此,如图7A所示,流道切换件80在弹簧90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以关闭密封块70的T形流道76,由此将液体排入第一分支排出导管部14a。
在本发明的歧管M中,通过使第一和第四阀组件30和60彼此反向操作和由此控制穿过供液管的液流,如果将本歧管M与制冰机一起使用,则可以防止导管冻结。也就是说,如果制冷机作为该设备使用,则制冷机需要在冷却部和制冰部使用水。为此,在本发明的歧管M中,第一排出导管部14a连接冷却部,第二排出导管部14b连接制冰部。这样,如果过滤器盒1连接歧管M,液体则由进入导管12流入过滤器盒1,然后流入壳体10的储槽16内。接着,液体流过排出导管14而进入腔61。此时,由于排出孔63保持在打开状态,因此液体通过第一分支排出导管部14a排入冷却部。如果通过由控制器输入分离电信号使第四阀组件60的螺线管100转换到ON状态,则流道切换件80关闭排出孔63,并且使液体排入第二分支排出导管部14b。如果控制器输入的信号中断或过滤器盒1与歧管M分离,则第四阀组件60的螺线管100切换到OFF状态,流入第二排出导管部14b分液流被切断。
如上所述,由于根据信号输入的实际请求仅允许液体流入第二分支排出导管部14b,所以当由于通过过滤器盒1与歧管M分离时改变了液体量而使压力降低,使得通过第二分支排出导管部14b流入制冰机的液体量减小,可以防止第二分支排出导管部14b和周围装置冻结。
尽管说明了第一和第四阀组件30和60具有彼此反向操作的结构,但是要指出的是其目的仅在于图示说明。因此,如果通过第二分支排出导管部14b正常排出液体,则第一和第四阀组件30和60具有可彼此同时操作的结构,使得它们通常保持在ON状态或OFF状态。
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构成第一和第四阀组件30和60,即除非输入分离中断信号,它们通常彼此反向操作以控制液流通过供水管路,可以避免水击现象。当第一阀组件30通电或断电时,使第四阀组件60的相应操作延迟预定时间间隔,由此避免由于由过滤器盒1或歧管M的导管12、14、14a和14b的突然流入和流出而引起的液体冲击。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歧管中,供液体流入和流出的流动部或管道呈导管形。为此,可以保证空间,如歧管M壳体10中的储槽6,流动控制部件110可以设置在该空间即储槽16中,下面将予以详述。此外,由于能控制液体流入和流出的阀组件或部件可以安装在导管12、14、14a、和14b中,因此不仅可以方便执行阀组件安装操作,而且即使在阀组件失灵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必要措施。
此外,可以在每根进入和排出导管12、14、14a和14b中形成口部或腔61。通过安装有阀组件的腔61,可以提供能控制液流的各种机构。因此,通过每根导管12、14、14a和14b中形成的腔61和在腔61中安装阀组件,可以利用管接合部件或组件120方便地将导管彼此连接和分离。
参照图3至8,特别是图8,流动控制部件110有选择地设置在壳体10的储槽16、排出导管14、第一分支排出导管部14a或第二分支排出导管部14b中。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流动控制部件110设置在第二分支排出导管部14b。流动控制元件111由具有预定挠性的材料以这样的方式制成,即,通过流过第二分支排出导管部14b的液体压力变化使流动控制元件111位移。
流动控制元件111具有远离第四阀组件60的渐弯凹面112和与渐弯凹面112相对的平面。流动控制孔114穿过流动控制元件111的中部。
在第二分支排出导管部14b的内圆周面上形成环形槽115,流动控制元件111装配在环形槽115内。
当液体不从壳体10的储槽16通过第四阀组件60流入第二分支排出导管部14b时,流动控制元件111保持在最初安装状态。也就是说,远离第四阀组件60的渐弯凹面112保持弯曲的凹陷状态,相对的平面保持平展状态。另一方面,如果液体开始由壳体10的储槽16流入第二分支排出导管14b,当液体流过流动控制孔114时流动控制元件111上受到液压作用时,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流动控制元件111的渐弯凹面112向前移动而平展开,接着与环形凹槽115的前面(图8中的左面)形成面接触。另一方面,当与凹面112相对的平面逐渐下凹时,流动控制元件111进行位移。
流动控制孔114受位移影响,其中流动控制元件111的渐弯凹面112与相对平面的表面轮廓相互颠倒。这样,通过流过流动控制孔114的液体使凹面112由弯曲面向平面转变,使得远离第四阀组件40的流动控制孔114一端的直径微微变大。相反,面对第四阀组件60的流动控制孔114另一端的直径微微变小。因此,流动控制孔114通常具有漏斗形结构。如果由于过滤器盒1与歧管M的分离而使液体不能流过供水管,则流动控制元件111返回到其原始状态。以此方式,可以通过第二分支排出导管部14b中的流动控制部件110实现与液体流动和液流阻断一致的液流控制。
当然,流动控制元件111的流动控制孔114直径改变的程度可以随采用歧管M的设备的尺寸而变化。换句话说,如果歧管M的排出导管14、14a和14b较大,流动控制元件111的尺寸和流动控制孔114的直径变大,反之亦然。因此,本发明的流动控制部件110能根据给定情况来控制液流。
在本发明的歧管M中,由于进入通道和排出通道为导管形,在任何位置,导管12、14、14a和14b都可以方便地分支以向着要求的位置延伸,并且容易和其它供液管连接。也就是说,能方便地连接和分离的管结合组件120可以用于将进入导管12与供水管2相连,如图1所示,并使排出导管14、14a、14b分支和与其它供液管连接,如图3至7所示。
图9A显示了两管彼此连接的状态,图9B显示了两管彼此分离的状态。如果进入导管12和供水管2彼此连接,进入导管12的连接端部123具有设置各种组成部件的多级表面。管结合组件120包括管固定件122。管固定件122具有环形架部和由环形架部整体延伸的多个弹性支承段121。而且,管结合组件120具有筒形固定盖124。该筒形固定盖124具有头部和用于固定管固定件122的肩部127。固定盖124具有中心孔125,进入导管12可以通过该中心孔插入。管结合组件120还包括使进入导管12和供水管2得以彼此分离的开启件126以及夹持件129,夹持件129具有在进入导管12和供水管2彼此分离时避免管固定件122脱开的斜面。此外,设置O形环128以防止漏水。
当进入导管12和供水管2彼此连接时,如图9A所示,通过将供水管2推进进入导管12,克服管固定件122的弹性支撑段121的力而将供水管2插入进入导管12,直到供水管2的自由端与最靠内的阶梯面接触,最靠内的阶梯面形成在进入导管12的连接端部102。接着,当管固定件122的弹性支承段121对供水管2径向施力时,供水管2可靠地连接进入导管12。
当进入导管12和供水管2彼此分离时,如图9B所示,通过将开启件126推入进入导管12的配合端部123,开启件126自由端将弹性支承段121与供水管12分离,由此可以很容易地将供水管2与进入导管12脱开。此时,由于2管固定件122由夹持件129的斜面稳定夹持,因此管固定件122保持不与固定盖124的肩部127分离。
附图和说明书公开了本发明的典型优选实施例,尽管采用了特殊术语,但是这些特殊术语具有普遍说明意义,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定,本发明的范围由下述权利要求确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处理装置,包括歧管,包括(a)具有进入和排出通道的壳体,(b)第一装配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具有第一装配部分和用于控制通过所述进入通道的液流的阀装置,以及(c)第二装配机构,设置在第一装配机构的中心部并具有第二装配部分和与所述壳体的所述排出通道相通的第一流道;以及过滤器盒,具有(a)流动空间,用于容置由进入通道流过所述第一装配机构所述阀装置的液体、通过过滤物质对液体进行过滤,然后将过滤的液体通过第一流道而排入排出通道内,以及(b)第一和第二凸缘,第一和第二装配机构的第一和第二装配部分分别装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凸缘中;其中,(a)当过滤器盒连接歧管时,所述第一装配机构的所述阀装置的阀件与第二凸缘的上端面形成接触,阀装置由此打开以使液体流入过滤器盒由过滤物质过滤,然后通过第二装配机构的第一流道将其排入所述壳体的所述排出通道;以及(b)当所述过滤器盒与所述歧管分离时,所述第一装配机构的所述阀装置的阀件切断由所述进入通道进入所述过滤器盒的液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壳体中还具有与所述排出通道相通的储槽、设置在所述储槽内的过滤装置和在所述进入通道和所述储槽之间输送液体的第二流道;并且,当所述过滤器盒与所述歧管分离时,所述阀装置的所述阀件切断在所述进入通道和所述过滤器盒之间的液体输送,并使液体在所述进入通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之间进行输送,由此可以使液体直接由所述进入通道通过所述第二流道进入所述壳体的所述储槽而不穿过所述过滤器盒。
3.一种液体处理装置,包括歧管,包括(a)具有进入和排出通道的壳体,(b)第一装配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具有第一装配部分和用于控制通过所述进入通道的液流的第一阀装置,以及(c)第二装配机构,可滑动地插入所述第一装配机构的中心孔并具有第二装配部分、第二阀装置和与所述壳体的所述排出通道相连的第一流道;以及过滤器盒,具有(a)流动空间,用于容置由进入通道流过所述第一装配机构所述第阀装置的液体、通过过滤物质过滤液体然后将过滤的液体通过第一流道而排入排出通道内,以及(b)第一和第二凸缘,第一和第二装配机构的第一和第二装配部分分别装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凸缘中;其中,(a)当过滤器盒连接歧管时,所述第一装配机构的所述第一阀装置的阀件与所述第二凸缘的上端面形成接触,由此使第一阀装置打开,并且使第二装配机构的所述第二阀装置打开,以使液体流入过滤器盒由过滤物质过滤,然后通过所述第二装配机构的所述第一流道将其排入所述壳体的所述排出管道;以及(b)当过滤器盒与歧管分离时,所述第一装配机构的所述第一阀装置的阀件关闭所述第一阀装置以切断由所述进入通道流入所述过滤器盒的液流,并且所述第二装配机构的所述第二阀装置关闭以阻挡第一流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其中(a)所述第二装配机构的第二阀装置包括由所述第二装配机构延伸的阀头、具有与所述排出通道相通的排出孔的阀杆和对所述阀头和所述阀杆的滑动进行导向并防止阀头和阀杆脱离所述第一装配机构的所述中心孔的圆筒,(b)当所述过滤器盒与所述歧管连接时,所述第二阀装置的阀件沿所述圆筒向着所述第一装配机构的所述中心孔内滑动,以便使所述排出孔和所述排出通道连通,以及(c)当所述过滤器盒与所述歧管分离时,所述第二阀装置的所述阀件沿所述圆筒向着所述第一装配机构的所述中心孔外滑动,以便切断排出孔和排出通道之间的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阀装置所述阀件的所述阀头在其外圆周面上形成有导向凸起部,并且圆筒的内2圆周面上具有以这样方式形成的止动凸起部,即,当过滤器盒与歧管分离时,通过所述导向凸起部和止动凸起部之间的接合防止了所述第二阀装置的所述阀件脱离所述圆筒。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壳体中还具有供液体进入通道和排出通道之间输送的第二流道;并且,当过滤器盒与所述歧管分离时,所述第一阀装置的所述阀件切断进入通道和过滤器盒之间的液体输送,并打开所述第二流道,以使在所述进入通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之间有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的液体输送,即,液体可以直接由进入通道通过所述第二流道进入所述壳体的所述排出通道而不穿过所述过滤器盒。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壳体中还具有使液体在进入通道和排出通道之间输送的第二流道;当过滤器盒与所述歧管连接时,通过在所述第二装配机构所述第二阀件的所述阀杆中形成的所述排出孔,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二装配机构的所述第一流道相通;并且,当所述过滤器盒与所述歧管分离时,所述第一装配机构的所述第一阀件切断由所述进入通道流入所述过滤器盒的液流,所述第二装配机构的所述第二阀装置切断所述第一和第二流道之间的液体输送,液体由进入通道通过所述第二流道流入排出通道而不穿过所述过滤器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壳体中还具有通过第二流道与进入通道相连的储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过滤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储槽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更换过滤器盒的歧管。该歧管具有进入导管、排出导管和壳体。第一阀组件设置在进入管道内。壳体具有包括第二和第三阀组件的第一和第二装配机构。第一和第二装配机构的装配机构装配在过滤器盒的外凸缘和内凸缘内。当使过滤器盒和歧管连接时,第二阀组件的阀杆位于内凸缘的上端面,由此形成流动通路。因此液体流过进入通道而进入过滤器盒。当过滤器盒与歧管分离时,第二阀组件的阀杆与内凸缘的上端面分离以切断由进入通道流入过滤器盒的液流。而且当从内凸缘上拆下第二装配机构时,过滤器盒和壳体的储槽之间的流道被堵住。第二阀组件打开直接将进入管道与储槽相连的另一流道。因此,即使在过滤器盒与歧管分离时,液体也可以连续流过进入通道而进入壳体的储槽。
文档编号F16K31/06GK1406656SQ02130160
公开日2003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4日
发明者南永植, 金顺泰 申请人:宇成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