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流变液阻尼式动力吸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7314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流变液阻尼式动力吸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物主体结构、高精密仪器加工设备主体结构、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主体结构、纳米加工机器主体结构以及机械制造设备主体结构上的减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随机控制振动、减振的频带宽、低频性能好、可调节控制力频率和阻尼参数、能实现“最佳调谐”的磁流变液阻尼式动力吸振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虽然已经有了很多种类型的吸振器,这些吸振器一是无法同时调节吸振力的幅值、频率和阻尼系数,而且阻尼系数(或阻尼力)的调节范围过小;二是在安装过程中没有考虑吸振器的质量对振动系统的影响;三是每个吸振器只能对应一阶模态振动。
按照传统的减振设计思想,普通减振系统的阻尼不宜过大。如果单是从谐振控制观点出发,希望增加系统的阻尼值,达到减小谐振传递率,以限制谐振幅值。通常的设计方法中,一种是使系统的谐振频率尽量避开激励频率,吸振器在共振点附近具有较小的阻尼值,而其它点具有较大的阻尼值,以获得良好的减振设计效果;另一种是当激励频率较宽,吸振器的共振频率与激励频率很难相近时,只能适当增加系统的阻尼值,使吸振系统既具有比较好的吸振效果,又兼顾到谐振控制,对谐振放大使之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从单纯的减振角度来说,阻尼值的增加会降低减振效果。很显然这种作法无论是对谐振控制还是高频振动隔离,都不能达到最佳设计效果。为适应随机振动的最佳控制要求,减振的频带宽、低频性能好,使控制力频率和阻尼等参数均可调节,以能实现“最佳调谐”的主动式阻尼动力减振器就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减振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适应随机振动的最佳控制要求,使控制力频率和阻尼等参数均可调节的磁流变液阻尼式动力吸振器。
众所周知,振动作为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它产生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视,同时振动所产生的对人类效益也备受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高科学技术的开发利用,传统的减振方法在许多场合下很难达到高精度减振的要求。例如,在半导体芯片制造和纳米加工等过程中,为使高精密仪器设备能在复杂的随机振动环境下有效地工作,必须要为其提供一个能对随机振动进行控制的高精度而稳定的隔振平台,这对振动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用阻尼和弹性元件所构成的减振系统对精密仪器设备进行减振,这个减振系统充分吸收来自安装基础及设备本身所产生的外乱,抑制振动响应。但是,在振动系统上安装了吸振器后,一是会使振动系统的动力特性发生变化,振动响应的固有频率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减振效果;二是振动系统的最大振动响应点可能发生变化,降低减振效果。而且,外界的激振力的频率也是变量,是时间的函数。因此,为了消除这种由外界激起的振动而实现最佳减振,必须使安装吸振器的振动力的幅值、频率及阻尼系数都能随外乱的变化而变化,以满足“最佳调谐”控制要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对需要振动控制的物体结构主体安装吸振器,物体结构主体受到外力作用,发生随机振动时,结构离散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为 式中mi,j为振动系统质量矩阵的第i行、第j列元素;ci,j为振动系统阻尼矩阵的第i行、第j列元素;ki,j为振动系统刚度矩阵的第i行、第j列元素; 及 分别是振动系统的振动响应位移、速度及加速度; 为作用于振动系统的外力。
假如有一个阻尼式吸振器安装在振动系统的第m个质点上,则由吸振器质量块的振动所产生的惯性力就通过吸振器的阻尼器和弹簧作用在系统的第m质点上,出现一个附加的外力,使振动系统的振动响应发生变化。
高精密仪器设备的结构和尺寸主要受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限制,一般设计制造后难于根据结构动力特性要求进行修改,如果动力特性严重不合技术指标时只能在设计阶段修改设计。为此,改善仪器设备的振动环境的最好方法是选则阻尼式吸振器的附加质量、弹簧刚度和阻尼系数。用数值计算方法可以得出安装多个吸振器后的振动系统的各点的振动加速度、速度及位移,这些变量都是随阻尼式吸振器的参数变化而改变的,具体的振动系统的加速度和位移可表示为 式中 及 分别是阻尼式吸振器的质量、刚度及阻尼系数,其中向量数是吸振器的个数。
本发明用神经网络方法求解阻尼式吸振器的参数时,需要建立控制对象和误差评价函数的方程式及误差评价函数,在神经网络体系中获得振动系统的评价参数。考虑用m吸振器进行吸振的情况,在全频率范围内,由振动系统的加速度和位移构成的二次非线性评价函数为 式中r和g分别是振动系统的位移和加速度对评价函数的影响因子,n是振动系统离散后的单元数,ω是振动频率。
为了减小振动系统的振动,需要在整个结构和研究频率范围内,求出使式(3)的J值最小的吸振器的参数。在吸振器设计中,从有效吸振的角度分析,在整个吸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时间积分能得到好的效果。因此,评价函数就成为非线性的,不能适用线性控制理论。对这样的问题,构造一个由输入、中间和输出三层构成的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使非线性评价函数为最小的吸振器参数的求法。
将式(3)离散化,变成能够进行数值计算的形式,式(3)的新表示形式如下 式中si是第i个单元的表面积。
假如在振动系统上安装有k只吸振器,则用向量表示的吸振器参数为 将吸振器的参数 作为神经网络系统的输入,神经网络系统输出的非线性二次形目标函数用T表示。进一步,用非线性评价函数Jn和神经网络的输出目标函数Tn构成一个误差评价函数,即En=(Jn,k-Tn,k)2/2(6)为求使上式的误差评价函数为最小的神经网络输入向量的吸振器参数,要进行优化设计。作为求解En最小值或极小值的方法,采用最速下降法。即,误差评价函数En只是神经网络的输出目标函数Tn和评价函数Jn的构成的评价函数,其对输入向量 的微分用下式表示∂En∂xi=(Jn-Tn)(Jn∂xi-Tn∂xi)---(7)]]>用差分形式表示评价函数Jn,则∂Jn∂xi=3Jn-4Jn-1+Jn-22(xi,n-xi,n-1)---(8)]]>输出目标函数Tn是输入向量 层间结合系数 及输入与输出传递函数的函数,微分后的输出目标函数Tn如下∂Tn∂xi=ucoc(1-oc)[Σj=14ub,jwbc,job,j(1-ob,j)ua,iwab,ijoa,i(1-oa,i)]---(9)]]>式中oc是输出层的输出;ob,j是中间层的第j个结点的输出;oa,i是输入层第i个结点的输出;uc是输出层的输入与输出传递函数值;ub,j是中间层第j个结点的输入与输出传递函数值;ua,i是输入层第i个结点的输入与输出传递函数值;wab,ij是输入层第i个结点与中间层第j个结点的结合系数;wbc,j是中间层第j个结点与输出层的结合系数。
将式(8)和式(9)代入式(7)中,得∂En∂xi=(Jn,k-Tn,k){3Jn-4Jn-1+Jn-22(xi,n-xi,n-1)-ucoc(1-oc)[Σj=14ub,jwbc,job,j(1-ob,j)ua,iwab,ijoa,i(1-oa,i)]}---(10)]]>
在优化设计中,从某点 出发寻找目标函数En最小值的搜索方向为该点的负梯度方向,沿此方向搜索使函数值在该点附近的范围内下降最快。按此规律不断走步,形成以下的迭代算法xi,n=xi,n-1-η∂En∂xi(n=0,1,2,3,4,......)---(11)]]>式(11)中,沿着目标函数En不断减小的方向连续修正输入函数——吸振器参数,最终使目标函数En取得最小值。η为一维搜索的最佳步长,用满足目标函数的极值条件求解。
为了给各神经网络单元提供非线性的输入输出特性,作为输入输出函数采用通常的S型曲线,这种曲线对神经网络计算有很大的影响。以前,所有的神经网络单元都采用同样的S型曲线,本发明采用的S型曲线是与本次输入xi和上次的输入与输出传递函数有关,其计算公式如下un,j=f(xn,i,un-1,j)=11+exp(-xn,i·un-1,j)---(12)]]>在S型曲线中,如果指数函数的指数非常小的场合,函数的线性强起来,神经网络计算的仿真能力就降低,而且,输出层的输出量对层间结合系数的灵敏度和对输入层输入的修正量都会减弱,收敛计算要化费相当的时间;反之,如果指数函数的指数非常大的场合,函数的线性强起来,神经网络计算的仿真能力也要降低,函数本身成为开关函数,各神经网络单元的输出都只取0或1,仿真计算的效率和计算精度极度下降,有时甚至导致无法计算。因此,S型曲线的指数的最佳值应该是两个极值(0或1)之间的数值,而且,这个最佳值在各神经网络单元中取不同的数值。从神经网络的复杂结构和计算速度方面考虑,开始计算时,设定初始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u0,j,而后,在计算中,为尽快减小输出层的目标函数的误差,有必要不断优化S型曲线的指数函数的指数。在吸振器设计中,限定S型曲线的指数在如下范围内|xn,i·un-1,i|≤2.1 (13)为求使目标函数的误差为最小的神经网络的层间结合系数wab,ij,以最速下降法为基础构建误差反传递方法,作为渐进的层间结合系数wab,ij的计算方法如下式所示wab,ij(n+1)=wab,ij(n)-μ·un,j(14)式中wab,ij是输入层a第i个结点与中间层b第j个结点的结合系数;un,j是中间层第j个结点的输入与输出传递函数;μ是收缩系数,表示每次计算修正大小的小于1的正数。在神经网络系统中,一般遵循减少输出层的输出与目标函数指导信号的误差值,用反传递方法计算构成神经网络系统的神经单元的灵敏度,按照输出层、中间层的顺序求出层间结合系数,参见图3、图4。
安装吸振器后的振动幅值减小效果,经检测对比,最大的振动加速度响应振幅可以减少到原来的9.8%,参见图5和图6。
结构主体的一侧固定设置吸振器,结构主体逐层设置若干个传感器,吸振器的支承架与结构主体的侧壁固定相连接,支承架的整体为凹形,支承架上设置至少二根以上导轨,导轨的端部与支承架的侧支壁固定相连接,导轨上设置质量块,丝杠的一端部与电动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丝杠的另一端部贯穿质量块,驱动电动机带动丝杠推动质量块沿导轨往复平移。
吸振器是由带有直线导轨的直线电动机、丝杠、支承架、磁流变液阻尼器和金属弹簧构成。支承架为底板和侧支壁组成,截面积呈“凹”形;直线电动机的丝杠的另一端部相对垂直安装在支承架的侧支壁上。电动机可以采用旋转电机配合齿轮减速箱与丝杠机构,亦可以采用旋转电机配合齿轮减速箱与齿轮齿条机构。
在质量块与支承架的侧支壁之间沿丝杠周围设置至少二个以上弹簧,弹簧的两端部各自与质量块和支承架的侧支壁固定相连接。
2N只金属弹簧分别安装在支承架和质量块之间,弹簧与直线导轨相对平行设置,N为1-4。
在质量块与支承架的侧支壁之间沿丝杠周围设置至少二个以上磁流变液阻尼器,磁流变液阻尼器的两端部各自与质量块和支承架的侧支壁固定相连接。
磁流变液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其流变动态特性发生急剧变化,可由流动性良好的液体状态在短时间(毫秒级)内粘度增大,而呈现类似固体的状态,其强度由剪切屈服应力来表征;而且这种变化是连续、可逆的,即一旦去掉磁场后,又变成可以流动的液体。利用磁流变液的这种特性制成一种阻尼可控器件--磁流变液阻尼器,其工作原理是调节励磁线圈中的电流获得不同强度的磁场,使阻尼通道中磁流变液的流动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减振器的阻尼力。磁流变液阻尼器可以采用电磁式阻尼器,2n个磁流变液阻尼器分别安装在支承架和质量块之间,磁流变液阻尼器与直线导轨相对平行设置,N为1-4。
传感器收集结构主体的振动频率,传感器通过放大器和A/D转换器与主控计算机相连接,传感器把振动频率通过放大器和A/D转换器传送给主控计算机,A/D转换器将传感器收集结构主体的振动频率转换成数字信息传送给主控计算机,电动机通过电动机控制器和D/A转换器与主控计算机相连接,主控计算机依据结构主体的振动频率范围经综合信息处理后通过D/A转换器和电动机控制器向电动机发出指令,电动机通过电动机控制器和D/A转换器向主控计算机传输电动机的运行的信息。
本发明是由金属弹簧、磁流变液阻尼器、附加质量块和控制器构成,计算机将运动指令输送给控制器,控制器驱动直线电动机前后运动,直线电动机带动附加质量块移动,附加质量块控制金属弹簧的压缩量和磁流变液阻尼器活塞杆的运动速度,从而产生不同频率的惯性力和阻尼力,安装在结构主体上的磁流变液阻尼式吸振器和需要减振物体一起构成减振系统。
传感器与放大器相连接,放大器与A/D转换器相连接,A/D转换器与主控计算机相连接。传感器把结构主体的振动频率传递给放大器,放大器把传感器收集的振动频率放大并传递给A/D转换器,A/D转换器将放大的振动频率转换成数字信息传送给主控计算机。主控计算机与D/A转换器相连接,D/A转换器与电动机控制器相连接,电动机控制器与电动机相连接。主控计算机经综合信息处理后发出指令传递给D/A转换器,D/A转换器把主控计算机发出的指令进行数字信息转换并传递给电动机控制器,电动机控制器按照主控计算机的指令启动电动机或关闭电动机或变化电动机的转速。
通过电动机的移动距离和速度的变化改变惯性力(刚度项)与激振频率、利用电磁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变化方便地改变阻尼系数,使得本发明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从而为高精密环境下的振动控制提供了良好的使用条件。
本发明对需要振动控制的物体结构主体安装吸振器,使其动态特性发生变化,改变了吸振器设计的初始条件,结构的最大振动响应点要发生变化,模态质量、弹簧力、阻尼力也都发生变化,结果使吸振器的最佳设计值偏离实际需要。在随机激励作用下,机械结构具有连续分布的响应频谱,也就是包含着多种频率分量,根据现有的每一个吸振器只对应控制一阶固有频率的理论,结构主体的减振需要无数只吸振器,可在结构主体上设置若干个吸振器。本发明针对不同随机振动环境下的振动系统,基于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以结构位移和加速度的平方和为最小的目标函数,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求得吸振器的最佳安装位置、质量和阻尼系数与刚度系数的变化范围,使吸振器获得最佳的减振效果。
本发明根据需要测定需要减振物体结构主体的振动频率范围;确定基于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以主质量位移方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利用数值仿真方法确定减振器的安装位置和质量及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的变化范围;利用上述参数完成安装吸振器。依据吸振器的安装位置、质量、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为输入变量,被减振物体的位移方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确定最佳的输入变量制成操作软件。在安装过程中采用安装位置、质量和被减振物体的位移方差参数得到以用少量的磁流变液阻尼式动力吸振器控制多阶模态的振动的方法。
本发明使用时,支承架牢固安装在需要减振的物体结构主体上,由支承架带有附加质量的直线电动机、金属弹簧、磁流变液阻尼器和有关控制器构成吸振器。利用直流电动机的运动速度和移动距离大小改变惯性力(刚度项)与控制力频率;由于电流的大小与阻尼成非线性关系,利用电磁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变化可很方便地改变阻尼系数,从而为振动的主动控制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条件,使得动力减振器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减振性能,一直保持最佳的“偕振”控制状态。需要进行振动控制的物体结构主体因为动力减振器的安装会使其结构的动态特性发生变化;受随机激励的结构响应具有连续分布的频谱,包含着各种频率分量。针对不同随机振动下的振动系统,基于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以主质量位移方差为最小的目标函数,通过数值仿真求得减振器的安装位置和质量、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的变化范围,使减振器获得最佳的减振效果。
本发明是磁流变液阻尼式动力吸振器。结构合理,设计科学,减振效果明显,操作灵活,应用范围广,磁流变阻尼器具有调节范围宽、功耗低、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能随机控制振动、减振的频带宽、低频性能好、可调节控制力频率和阻尼参数、能实现“最佳调谐”等特点。本发明在需要减振的物体结构主体上,利用直流电动机的直线运动速度和移动距离大小来改变惯性力(刚度项)与控制力频率;利用磁流变液中的电流大小与阻尼成非线性关系的特点采用磁流变液阻尼器,很方便地改变阻尼系数,从而为振动的主动控制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条件,使得主动减振器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减振性能;针对随机振动下的振动系统,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以主质量位移方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通过数值仿真法确定减振器的安装位置和质量及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的变化范围,使吸振器获得最佳吸振效果,能适应随机振动的最佳控制要求,使控制力频率和阻尼等参数均可调节,最大的振动加速度响应振幅可以减少到原来的9.8%。本发明广泛的应用于建筑物主体结构、高精密仪器加工设备主体结构、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主体结构、纳米加工机器主体结构以及机械制造设备主体结构等技术领域的减振装置,在减振领域中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详细说明。


图1磁流变液阻尼式动力吸振器的示意2磁流变液阻尼式动力吸振器的电路连接3神经网络计算框4神经网络模型5磁流变液阻尼式吸振器的结构主体的减振效果对比6磁流变液阻尼式吸振器的结构主体的减振效果对比图1电动机,2质量块,3磁流变液阻尼器,4弹簧,5导轨,6传感器,7结构主体,8支承架,9吸振器,10丝杠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结构主体(7)的一侧固定设置吸振器(9),结构主体(7)逐层设置若干个传感器(6),吸振器(9)的支承架(8)与结构主体(7)的侧壁固定相连接,支承架(8)的整体为凹形,支承架(8)上设置至少二根以上导轨(5),导轨(5)的端部与支承架(8)的侧支壁固定相连接。
导轨(5)上设置质量块(2),丝杠(10)的一端部与电动机(1)的输出端相连接,丝杠(10)的另一端部贯穿质量块(10),驱动电动机(1)带动丝杠(10)推动质量块(2)沿导轨(5)往复平移。
在质量块(2)与支承架(8)的侧支壁之间沿丝杠(10)周围设置至少二个以上弹簧(4),弹簧(4)的两端部各自与质量块(2)和支承架(8)的侧支壁固定相连接。
在质量块(2)与支承架(8)的侧支壁之间沿丝杠(10)周围设置至少二个以上磁流变液阻尼器(3),磁流变液阻尼器(3)的两端部各自与质量块(2)和支承架(8)的侧支壁固定相连接,如图1、图2所示。
实施例2传感器(6)收集结构主体(7)的振动频率,传感器(6)通过放大器和A/D转换器与主控计算机相连接,传感器(6)把振动频率通过放大器和A/D转换器传送给主控计算机,A/D转换器将传感器(6)收集结构主体的振动频率转换成数字信息传送给主控计算机,电动机(1)通过电动机控制器和D/A转换器与主控计算机相连接,主控计算机依据结构主体(7)的振动频率范围经综合信息处理后通过D/A转换器和电动机控制器向电动机(1)发出指令,电动机(1)通过电动机控制器和D/A转换器向主控计算机传输电动机(1)的运行的信息,如图1、图2所示。
实施例3传感器(6)与放大器相连接,放大器与A/D转换器相连接,A/D转换器与主控计算机相连接。传感器(6)把结构主体的振动频率传递给放大器,放大器把传感器(6)收集的振动频率放大并传递给A/D转换器,A/D转换器将放大的振动频率转换成数字信息传送给主控计算机。主控计算机与D/A转换器相连接,D/A转换器与电动机控制器相连接,电动机控制器与电动机相连接;主控计算机经综合信息处理后发出指令传递给D/A转换器,D/A转换器把主控计算机发出的指令进行数字信息转换并传递给电动机控制器,电动机控制器按照主控计算机的指令启动电动机,如图1、图2所示。
实施例4传感器(6)与放大器相连接,放大器与A/D转换器相连接,A/D转换器与主控计算机相连接。传感器(6)把结构主体的振动频率传递给放大器,放大器把传感器(6)收集的振动频率放大并传递给A/D转换器,A/D转换器将放大的振动频率转换成数字信息传送给主控计算机。主控计算机与D/A转换器相连接,D/A转换器与电动机控制器相连接,电动机控制器与电动机相连接。主控计算机经综合信息处理后发出指令传递给D/A转换器,D/A转换器把主控计算机发出的指令进行数字信息转换并传递给电动机控制器,电动机控制器按照主控计算机的指令关闭电动机,如图1、图2所示。
实施例5传感器(6)与放大器相连接,放大器与A/D转换器相连接,A/D转换器与主控计算机相连接。传感器(6)把结构主体的振动频率传递给放大器,放大器把传感器(6)收集的振动频率放大并传递给A/D转换器,A/D转换器将放大的振动频率转换成数字信息传送给主控计算机。主控计算机与D/A转换器相连接,D/A转换器与电动机控制器相连接,电动机控制器与电动机相连接。主控计算机经综合信息处理后发出指令传递给D/A转换器,D/A转换器把主控计算机发出的指令进行数字信息转换并传递给电动机控制器,电动机控制器按照主控计算机的指令变化电动机的转速,如图1、图2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磁流变液阻尼式动力吸振器,其特征是结构主体(7)的一侧固定设置吸振器(9),结构主体(7)逐层设置若干个传感器(6),吸振器(9)的支承架(8)与结构主体(7)的侧壁固定相连接,支承架(8)的整体为凹形,支承架(8)上设置至少二根以上导轨(5),导轨(5)的端部与支承架(8)的侧支壁固定相连接,导轨(5)上设置质量块(2),丝杠(10)的一端部与电动机(1)的输出端相连接,丝杠(10)的另一端部贯穿质量块(10),驱动电动机(1)带动丝杠(10)推动质量块(2)沿导轨(5)往复平移;在质量块(2)与支承架(8)的侧支壁之间沿丝杠(10)周围设置至少二个以上弹簧(4),弹簧(4)的两端部各自与质量块(2)和支承架(8)的侧支壁固定相连接;在质量块(2)与支承架(8)的侧支壁之间沿丝杠(10)周围设置至少二个以上磁流变液阻尼器(3),磁流变液阻尼器(3)的两端部各自与质量块(2)和支承架(8)的侧支壁固定相连接;传感器(6)收集物结构主体(7)的振动频率,传感器(6)通过放大器和A/D转换器与主控计算机相连接,传感器(6)把振动频率通过放大器和A/D转换器传送给主控计算机,A/D转换器将传感器(6)收集结构主体的振动频率转换成数字信息传送给主控计算机,电动机(1)通过电动机控制器和D/A转换器与主控计算机相连接,主控计算机依据结构主体(7)的振动频率范围经综合信息处理后通过D/A转换器和电动机控制器向电动机(1)发出指令,电动机(1)通过电动机控制器和D/A转换器向主控计算机传输电动机(1)的运行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变液阻尼式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6)与放大器相连接,放大器与A/D转换器相连接,A/D转换器与主控计算机相连接;传感器(6)把结构主体的振动频率传递给放大器,放大器把传感器(6)收集的振动频率放大并传递给A/D转换器,A/D转换器将放大的振动频率转换成数字信息传送给主控计算机;主控计算机与D/A转换器相连接,D/A转换器与电动机控制器相连接,电动机控制器与电动机相连接;主控计算机经综合信息处理后发出指令传递给D/A转换器,D/A转换器把主控计算机发出的指令进行数字信息转换并传递给电动机控制器,电动机控制器按照主控计算机的指令启动电动机或关闭电动机或变化电动机的转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磁流变液阻尼式动力吸振器。结构主体的一侧固定设置吸振器,结构主体逐层设置若干个传感器,吸振器的支承架与结构主体的侧壁固定相连接,支承架的整体为凹形,导轨的端部与支承架的侧支壁固定相连接,导轨上设置质量块,丝杠的一端部与电动机的输出端相连接,驱动电动机带动导轨推动质量块沿导轨往复平移,在质量块与支承架之间沿导轨周围至少设置二个以上弹簧和磁流变液阻尼器,弹簧和磁流变液阻尼器的两端部各自与质量块和支承架的底板固定相连接。本发明结构合理,设计科学,减振效果明显,操作灵活,应用范围广,磁流变阻尼器具有调节范围宽、功耗低、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等特点,最大的振动加速度响应振幅可以减少到原来的9.8%。
文档编号F16F15/023GK1844698SQ20061001361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8日
发明者李连进 申请人:天津商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