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支承型大挠度高弹性联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6089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支承型大挠度高弹性联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性联轴器,特别地,涉及一种自支承型大挠度高弹性联轴器。
背景技术
高弹性联轴器是机械传动装置中的重要通用部件。在船舶、机车、汽车、冶金矿山、轻纺、农机等领域中的机械设备和传动系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弹性橡胶联轴器在动力传动轴系中,除了满足传递动力的要求外,还可以起到减振、避振、降噪、补偿轴系的不对中度以及降低轴系中的设备承受因安装不当引起的附加应力的作用。
现有的带支承结构大挠度高弹性联轴器组件通常的结构形式为弹性元件一端为联轴器的输入端,万向联轴器一端为联轴器的输出端,万向联轴器输入端与弹性元件输出端之间的短轴由中间支承结构来支承;这样的高弹性联轴器由于包括弹性元件,能满足轴系的变形,并且具有吸振的功能,然而不具备自我支承输出端重量的能力,必须由其他诸如中间支承、齿轮箱的设备来支承,否则就不能正常工作,难以很好地满足用户在尺寸布置和减振降噪方面的要求,使它的应用场合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弹性联轴器,该联轴器具备自支承能力,即不需要其它支承辅助连接轴系,还可以满足传动轴系的高弹性要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挠度的高弹性联轴器,以满足传动轴系的大位移补偿能力要求。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自支承高弹性联轴器包括输入接盘、弹性元件和输出端部,其特点是还包括支承轴套,其一端部设置有第一法兰盘,第一法兰盘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以及圆环状的过渡盘;输入接盘是一端部设置有第二法兰盘的轴;弹性元件具有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输入接盘的轴部与支承轴套可转动地连接,若干个弹性元件环绕支承轴套并且分别通过第二连接部与之固定连接,支承轴套的第一法兰盘通过与输入接盘的第三法兰盘可转动地连接,并且还与过渡盘可转动地连接,过渡盘的边缘部分分别与多个第一连接部和多个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弹性元件的第四连接部与输出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的自支承型高弹性联轴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固定连接是螺栓连接,所述可转动地连接是通过轴承连接。
所述的自支承型高弹性联轴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轴承是由特殊复合材料构成的自润滑轴承。
所述的自支承型高弹性联轴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三法兰盘和所述过渡盘之间的自润滑轴承是自润滑止推轴承。
所述的自支承型高弹性联轴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输出端包括法兰轴,其一端部设置有第一凸缘,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二凸缘,并且所述法兰轴是中空的轴;第一挠性杆结构和第二挠性杆结构以及球面轴承;多个第一挠性杆结构沿第一凸缘的圆周分离布置,并且一端与第一凸缘固定连接,多个第二挠性杆结构沿第二凸缘的圆周分离布置,并且一端与第二凸缘固定连接,第一挠性杆结构的另一端与输入端部固定连接,第二挠性杆结构的另一端与输出接盘固定连接,第一挠性杆结构或第二挠性杆结构的杆长方向垂直于所述法兰轴的轴向;输出接盘的中心有一凸出体,凸出体伸入所述法兰轴的中空部分,法兰轴通过球面轴承与凸出体铰接。
所述的自支承型高弹性联轴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凸出体是通过螺栓与所述输出盘固定连接的芯轴。
支承套可以对弹性元件起支承作用,支承套连接到输入轴,从而整个联轴器的重量由输入轴来承受,不需要其它辅助支承连接;由于挠性杆结构具有重量轻,传扭能力强,挠性大等特点,本发明将挠性杆结构通过法兰轴组合起来,使得联轴器具备更优良的大挠度性能;借助于自润滑球面轴承,法兰轴具有三个旋转自由度,挠性杆结构、输出接盘、自润滑球轴承以及法兰轴共同作用可以实现较大角向位移补偿功能,并且挠性杆结构还能实现轴向大位移补偿功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内容做更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自支承型大挠度高弹性联轴器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自支撑型大挠度高弹性联轴器的主要部件包括输入接盘1、过渡盘5、自润滑轴承2、自润滑止推轴承4、支承轴套3、弹性元件6、第一挠性杆结构7、法兰轴8、第二挠性杆结构9、自润滑球面轴承10、输出接盘11。
输入接盘1是带有法兰盘101的轴,在法兰盘101上设置有用于螺栓连接的螺纹孔102,输入轴(未示出)通过该螺纹孔102与输入接盘1连接;支承轴套3的一端设置有法兰盘301,另一端部设置有环绕其轴身的凸起302,通过凸起302与弹性元件6通过螺栓连接,支承轴套3套置在输入接盘1的轴身上,并且两者的轴身之间设置有轴承2,较佳地,轴承2是自润滑轴承,尤其是由由复合材料构成的自润滑轴承;支承轴套3的法兰盘301与输入接盘1的法兰盘101的配合面之间设置有止推轴承4,止推轴承4较佳地是由复合材料构成的自润滑止推轴承;法兰盘301与过渡盘5的配合面之间同样设置有止推轴承4。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6是横截面呈扇形的柱体,弹性元件6环设在支承轴套3的轴身上,弹性元件6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的凸缘,其中,凸缘601用于通过螺栓与支承轴套3连接,凸缘602用于与第一挠性杆结构7连接;法兰盘101的边缘部分斜向伸出有用于连接的突出物103,过渡盘5为圆环形状并且设置在法兰盘101和弹性元件6之间,弹性元件6的凸缘603、过渡盘5、突出物10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当动力从输入轴传递至输入接盘1时,动力会从过渡盘5传递至弹性元件6,再传递至左边的结构;当弹性元件6受到载荷作用时会发生变形,此时与之固定连接的支承轴套3会相应地相对输入接盘1和过渡盘5转动,可以保证联轴器的扭转弹性功能不受影响;由于弹性元件6受到输入接盘1的支承,靠近与输入接盘1相连接的动力输入装置,从而其弹性元件6的自重可以由与动力输入装置来承受,实现整个轴系的自支承,并且整个轴系由于省去了中间支承装置,变得紧凑。
第一挠性杆结构7和第二挠性杆结构9环绕在法兰轴8而设置,该挠性杆结构是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已知的结构,比如说可以是有若干钢片叠加而成的结构。第一挠性杆结构7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凸缘602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法兰轴8的法兰801通过螺栓连接;第二挠性杆结构9的一端与法兰轴8的法兰802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输出接盘11通过螺栓连接。法兰轴8为中空结构,输出接盘11的中心联接有芯轴110,芯轴110伸入法兰轴8的孔中,法兰轴8的孔壁与芯轴110由自润滑球面轴承10铰接,借助于自润滑球面轴承10,法兰轴8相对于芯轴110具有三个旋转自由度;芯轴110与输出接盘11可以通过螺栓连接。
输入动力从弹性元件6传递至第一挠性杆结构7后,再传递至法兰轴8、第二挠性杆结构9,最后将动力输出至输出接盘11。第二挠性杆结构9、输出接盘11、自润滑球轴承10、法兰轴8及第一挠性杆结构7共同作用实现较大角向位移补偿功能,同时通过第一挠性杆结构7实现轴向大位移补偿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自支承型高弹性联轴器,包括输入接盘、弹性元件和输出端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承轴套,一端部设置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以及圆环状的过渡盘;所述输入接盘是一端部设置有第二法兰盘的轴;所述弹性元件具有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所述输入接盘的轴部与所述支承轴套可转动地连接,若干个所述弹性元件环绕所述支承轴套并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之固定连接,所述支承轴套的第一法兰盘通过与所述输入接盘的第三法兰盘可转动地连接,并且还与所述过渡盘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过渡盘的边缘部分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连接部和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第四连接部与所述输出端部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支承型高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是螺栓连接,所述可转动地连接是通过轴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支承型高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是由复合材料构成的自润滑轴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支承型高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三法兰盘和所述过渡盘之间的自润滑轴承是自润滑止推轴承。
5.如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自支承型高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包括法兰轴,一端部设置有第一凸缘,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二凸缘,并且所述法兰轴是中空的轴;挠性杆结构,包括第一挠性杆结构和第二挠性杆结构;球面轴承;多个所述第一挠性杆结构沿所述第一凸缘的圆周分离布置,并且一端与所述第一凸缘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二挠性杆结构沿所述第二凸缘的圆周分离布置,并且一端与所述第二凸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挠性杆结构的另一端与输入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挠性杆结构的另一端与输出接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挠性杆结构或第二挠性杆结构的杆长方向垂直于所述法兰轴的轴向;所述输出接盘的中心有一凸出体,所述凸出体伸入所述法兰轴的中空部分,所述法兰轴通过所述球面轴承与所述凸出体铰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挠度高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体是通过螺栓与所述输出盘固定连接的芯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支承型大挠度高弹性联轴器,主要包括输入接盘、弹性元件、支承轴套、过渡盘、法兰轴、挠性杆结构以及输出接盘等部件,输入轴与输入接盘连接,支承轴套放置在弹性元件和输入接盘的轴身之间,由此弹性元件的自重可通过输入接盘的支承传递至输入轴来,实现轴系的自支承;第一挠性杆结构分别与弹性元件和法兰轴连接,第二挠性杆结构分别与法兰轴、输出接盘固定连接,输出接盘和法兰轴通过球面轴承铰接,由法兰轴、挠性杆结构、球面轴承可实现联轴器的大挠度功能。该联轴器具备自支承能力,使得轴系变得紧凑,并且可以满足传动轴系的高弹性和大位移补偿能力要求。
文档编号F16D3/50GK1963251SQ20061011927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7日
发明者孔曼军, 史以捷, 奚曹良, 谢华银, 孙利民, 孔捷, 施君林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