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611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减速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速机,特别是指一种能提升传动效率至85%~95%的减速机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减速机已是一种机动车、机械器材的必备构件之一,特别是减速机用途主要效应用在将马达的速度减慢,并且配合控制扭力输出;因此,一般马达的速度每分钟1800转以上的速度必须具备十分稳定、不会漏润滑油的减速机,针对市场上不断求新求变的产品设计,如何开发出驱动效果更佳、更具实用性的减速机器材却仍是业界研发时的重点。
现有的一般减速机有吸收负载的惯性力量及提升马达转矩的功能,其设计如


图1所示;现有的减速机包括-本体10、一动力轴11、一蜗轮组12、一带动轴13及一传动轴14,该传动轴14贯穿枢设于本体10二侧,且带动轴13与传动轴14通过蜗轮组12垂直连接传递动力,该蜗轮组12由一蜗杆121切线啮合一蜗轮122,而该本体10设有一动力输入口101及二动力输出口102;这种现有的产品在业界已经运用许久,但是其实用之后仍然会有如下问题现有的减速机的带动轴13与传动轴14通过蜗轮组12垂直连接传递动力,该蜗轮组12由一蜗杆121切线啮合一蜗轮122,但是,蜗杆121切线啮合蜗轮122的技术是将旋转进给变成轴向进给后,再将轴向进给转变成旋转进给,因此,现有技术中会有较大的能量消耗损失,蜗杆121带动蜗轮122的传动效率仅达75%左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动效率能提升至85%~95%的减速机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本体、一动力轴、一带动轴、一伞型齿轮组及一传动轴,所述动力轴,一端与预设动力源相接,动力轴另一端枢穿于所述本体内;该带动轴,系枢架于该本体内,另于带动轴上装设有一小齿轮;所述伞型齿轮组,包括一伞型齿盘及一伞型齿轮,且伞型齿轮组也位于该本体内,该伞型齿盘同轴固设于该带动轴,而该伞型齿轮则同轴固设于动力轴端部,由伞型齿轮偏位啮合于该伞型齿盘,使伞型齿轮的旋转力量直接带动该伞型齿盘旋转;所述传动轴,一端与预设被带动件相接,且传动轴另一端枢穿于该本体内。
本实用新型能让减速机结构的传动效率提升至85%~95%,确实是一种十分实用的减速机结构。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伞型齿轮组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部配置的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本体10动力输入口101动力输出口102 动力轴11蜗轮组12 蜗杆121蜗轮122 带动轴13传动轴14本体20容置空间21动力输入口22 动力输出口23动力轴30 轴承31带动轴40 小齿轮41伞型齿轮组50 伞型齿盘51伞型齿轮52传动轴60 轴承61大齿轮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减速机结构由一本体20、一动力轴30、一带动轴40、一伞型齿轮组50及一传动轴60组合而成,其详细结构为该本体20,由若干部件组合而成,且本体20具有一容置空间21,该容置空间21向外开设有一动力输入口22及一动力输出口23,且动力输入口22的方向垂直于动力输出口23。
该动力轴30,一端与预设动力源相接,且动力轴30另一端通过动力输入口22枢穿于该本体20的容置空间21内,且动力轴30与该本体20之间配设若干轴承31。
该带动轴40,枢架于该本体20的容置空间21内,且带动轴40的轴向与该动力轴30的轴向相垂直,另于带动轴40上装设有一小齿轮41。
该伞型齿轮组50,包括一伞型齿盘51及一伞型齿轮52,且伞型齿轮组50同样位于该本体20的容置空间21内,该伞型齿盘51同轴固设于该带动轴40,而该伞型齿轮52则同轴固设于动力轴30端部,由伞型齿轮52偏位啮合于该伞型齿盘51,故伞型齿轮52的旋转力量可以直接带动该伞型齿盘51旋转。
该传动轴60,一端与预设被带动件相接,且传动轴60另一端通过动力输出口23枢穿于该本体20的容置空间21内,且传动轴60与带动轴40的轴向平行,该传动轴60与该本体20之间配设若干轴承61,而于传动轴60上配合弹簧63滑设有一大齿轮62,且此大齿轮62对应啮合该带动轴40的小齿轮41,另配合一弹簧63抵顶于大齿轮62及本体20之间,该大齿轮62配合弹簧63推抵可供离合之用。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减速机结构的各结构、技术与相关位置详细说明。
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以下请一并参阅各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进行动力传递时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轴30一端与预设动力源相接,且动力轴30另一端通过动力输入口22枢穿于该本体20的容置空间21内,故动力轴30配合轴承31产生动力起动旋转;此时,该伞型齿轮组50的伞型齿轮52偏位啮合于该伞型齿盘51,故伞型齿轮52受到动力轴30的旋转带动可以直接啮合驱动该伞型齿盘51旋转,且由于伞型齿轮组50的伞型齿轮52偏位啮合于该伞型齿盘51能够直接用旋转方式传递动力,无需转换轴向位移,故本实用新型能让减速机结构的传动效率提升至85%~95%;确实是一种十分实用的全新减速机设计。
另一方面,该伞型齿盘51同轴驱动该带动轴40旋转时,通过带动轴40的小齿轮41啮合驱动大齿轮62,且此大齿轮62带动传动轴60,而传动轴60另一端则仅由一动力输出口23向外输出动力。
本实用新型伞型齿轮组50的伞型齿轮52偏位啮合于该伞型齿盘51的位置可依需求调变,当伞型齿轮52偏位量减小时(啮合位置较近伞型齿盘51中心轴),效率接近95%、扭力表现较小,当伞型齿轮52偏位量增大时(啮合位置较远离伞型齿盘51中心轴),效率接近85%、扭力表现较大;此外,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适用于具备两个动力输出口的传统型传动轴,因此前述实施例都应同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本体、一动力轴、一伞型齿轮组、一带动轴及一传动轴,该动力轴、带动轴与传动轴枢设于本体,且带动轴与传动轴通过伞型齿轮组垂直连接传递动力,该伞型齿轮组采偏位啮合,而运用前述结构搭配,本创作能让减速机结构的传动效率提升至85%~95%。
权利要求1.一种减速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一动力轴、一带动轴、一伞型齿轮组及一传动轴,所述动力轴,一端与预设动力源相接,动力轴另一端枢穿于所述本体内;该带动轴,系枢架于该本体内,另于带动轴上装设有一小齿轮;所述伞型齿轮组,包括一伞型齿盘及一伞型齿轮,且伞型齿轮组也位于该本体内,该伞型齿盘同轴固设于该带动轴,而该伞型齿轮则同轴固设于动力轴端部,由伞型齿轮偏位啮合于该伞型齿盘,使伞型齿轮的旋转力量直接带动该伞型齿盘旋转;所述传动轴,一端与预设被带动件相接,且传动轴另一端枢穿于该本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向外开设有动力输入口及动力输出口,且动力输入口的方向垂直于动力输出口;该动力轴一端通过动力输入口枢穿于该本体内;该传动轴通过动力输出口枢穿于该本体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速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轴,枢架于该本体的容置空间内,且带动轴的轴向与该动力轴的轴向相垂直;该传动轴与带动轴的轴向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速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另配设弹簧抵顶于大齿轮及本体之间,所述大齿轮配合弹簧推抵位移供离合之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速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另配设弹簧抵顶于大齿轮及本体之间,且此大齿轮配合弹簧推抵位移供离合之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速机结构,其包括一本体、一动力轴、一伞型齿轮组、一带动轴及一传动轴,该动力轴、带动轴与传动轴枢设于本体,且带动轴与传动轴通过伞型齿轮组垂直连接传递动力,该伞型齿轮组采用偏位啮合,而运用前述结构搭配,本实用新型能让减速机结构的传动效率提升至85%~95%,确实是一种十分实用的减速机结构。
文档编号F16H1/24GK2916258SQ20062004180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6日
发明者林崇传 申请人:林崇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