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3872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性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致动器,具体涉及一种线性致动器。
背景技术
致动器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其中有一种非同动式致动器90 (如图1 所示)包括基座91、第一筒92、第二筒93、第三筒94、马达95、第一螺 杆96、第二螺杆97及第三螺杆98;
第一筒92具有容置空间921,第一筒92 —端固置于基座91顶侧; 第二筒93具有穿置空间931,第二筒93枢置于第一筒92的容置空间 921中;
第三筒94具有穿置空间941,第三筒94枢置于第二筒93的容置空间 931中;马达95固置于第三筒94 一端;
第一螺杆96为中空,第一螺杆96具有外螺纹壁961,第一螺杆96 — 端固置于基座91顶侧;
第二螺杆97为中空,第二螺杆97具有第一内螺纹壁971及第二内螺 纹壁972,第二螺杆97的第二内螺纹壁972相对应第一螺杆94的外螺纹壁 941螺合,第二螺杆97 —端组合于第二筒93的容置空间921开放端上,第 二螺杆97另一端组合于第三筒94的容置空间931开放端上;
第三螺杆98为中空,第三螺杆98具有第一外螺纹壁981,第三螺杆 98的第一外螺纹壁981相对应第二螺杆97的第一内螺纹壁971,第三螺杆98 —端与马达95动力连结;
当该非动式致动器动作时(如图2所示),马达95驱动第三螺杆98 旋转,第三螺杆98便顺着第二螺杆97旋转,进而带动第三筒94位移;且 在第三螺杆98旋转至与第二螺杆97啮合的极限时(如图3所示),马达 95会由第三螺杆98带动第二螺杆97旋转,第二螺杆97又会顺着第一螺杆 96旋转,进而带动第二筒93位移;但前述非同动式致动器在实际使用时, 仍具有下列问题
(1) 完全伸縮时间冗长由于第三筒94必须位移至极限后,才得以 带动第二筒93位移,所以完全伸縮必须花费相当多的时间。
(2) 旋转影响直线运动第三螺杆98是在旋转至极限时才会带动第 二螺杆97旋转,所以第一筒92、第二筒93、第三筒94彼此受各螺杆96、 97、 98旋转带动,受限于圆形设计,将容易发生旋转,影响直线运动,造 成稳定性不足及精确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性致动器,本发明能够减少致 动器完全伸縮所需花费的时间,并提升直线运动的平稳性及精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线性致动器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外管,其上环设有相连接的弧部及导部,所述外管一端设有盖,
所述盖上轴向设有螺杆、第一定杆及第二定杆,所述二个定杆端部各设有
第一拉撑件及第二拉撑件;
中管,枢置于所述外管中,且环设有相连接的弧部及导部抵触所述外管的弧部及导部,所述中管一端相对所述外管的盖设有盖,所述盖一侧成 型为带有螺孔的推柱,且相对所述外管的螺杆螺合,所述推柱上枢设有导 轮,另外在盖上成型多个通孔供所述外管的二个定杆穿设,所述盖另一侧 枢设有导轮;以及
内管,枢置于所述中管中,且环设有相连接的弧部及导部抵触所述中 管的弧部及导部,所述内管一端相对所述中管的盖设有盖,其上成型多个 通孔分别相对所述中管的盖上的推柱及通孔,其中一个通孔供所述中管的 推柱穿设,另一个通孔供所述外管的第一定杆穿设,第一拉撑件一端受第 一定杆定位,另一端组设于内管的盖上,且第一拉撑件二端之间绕设于其 一导轮上,又一通孔供外管的第二定杆穿设,第二拉撑件一端受第二定杆 定位,另一端组设于内管的盖上,且第二拉撑件二端之间绕设于另一导轮 上。
本发明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该线性制动器的各管通过螺杆与推柱相对运动,并辅以多个导轮及多 个拉撑件,让外管、中管及内管同时位移同步伸縮,减少完全伸縮花费的 时间。
该线性致动器的外管、中管及内管彼此之间通过弧部与导部导滑位移, 避免外管、中管及内管在位移时产生旋转,可提升直线运动的平稳性及精 确度。
该线性致动器通过二个调整螺丝调整二个定杆的高度即可控制第一拉 撑件与第二拉撑件张力。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常用致动器的组合示意图2是常用致动器的伸张示意图一;
图3是常用致动器的伸张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线性致动器的外观示意图5是本发明未伸张的组合示意图一;
图6是本发明未伸张的组合示意图二;
图7是本发明己伸张的组合示意图一;
图8是本发明已伸张的组合示意图二。
图1至图3中,90非同动式致动器,91基座,92第一筒,921容置空 间,93第二筒,931穿置空间,94第三筒,941穿置空间,95马达,96第 一螺杆,961外螺纹壁,97第二螺杆,971第一内螺纹壁,972第二内螺纹 壁,98第三螺杆,981第一外螺纹壁;
图4至图8中,IO线性致动器,20外管,201弧部,202导部,21底 盖,22螺杆,23齿盘,24第一定杆,241第一调整螺丝,242第一拉撑件, 25第二定杆,251第一调整螺丝,252第二拉撑件,30中管,301弧部,302 导部,31底盖,32第一通孔,33第二通孔,34第三通孔,35推柱,351 螺孔,A第一导轮,B第二导轮,40内管,401弧部,402导部,41底盖, 42第一通孔,43第二通孔,44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至图8所示,本发明线性致动器10包括外管20、中管30及内 管40;
外管20断面近似三角形,外管20壁上间隔设有三个弧部201及三个 导部202,其一弧部201位于二个导部202之间,或者,其一导部202位于 二个弧部201之间,外管20为中空贯穿状,外管20于一端组设有底盖21, 外管20在底盖21上轴向枢设有螺杆22,螺杆22 —端径向成型为齿盘23, 齿盘23通过皮带与马达动力连接,外管20另于底盖21上轴向锁设有第一 定杆24及第二定杆25,第一定杆24与第二定杆25分别通过第一调整螺丝 241与第二调整螺丝251锁设于底盖21上,螺杆22分别与第一定杆24及 第二定杆25彼此平行且间隔相距,第一定杆24顶端固设有第一拉撑件242, 第一拉撑件242为皮带,第二定杆25顶端固设有第二拉撑件252,第二拉 撑件252为钢索;
中管30截面积小于外管20截面积,中管30壁面上间隔设有三个弧部 301及三个导部302,中管30枢置于外管20中,使中管30的弧部301及 导部302相对应外管20的弧部201及导部202,中管30为中空贯穿状,中 管30于一端组设有底盖31,中管30在底盖31上贯穿有第一通孔32、第 二通孔33及第三通孔34,各通孔32、 33、 34彼此平行且间隔相距,第一 通孔32 —侧轴向成型有带螺孔351的推柱35,推柱35的螺孔351相对外 管20的螺杆22螺合,推柱35顶端轴向枢设有第一导轮A,第二通孔33供 外管20的第一定杆24穿设,第三通孔34供外管20的第二定杆25穿设, 底盖31底侧轴向枢设有第二导轮B容置于外管20中内管40截面积小于中管30截面积,内管40壁面上间隔设有三个弧部 401及三个导部402,内管40枢置于中管30中,使内管40的弧部401及 导部402相对应中管30的弧部301及导部302,内管40为中空贯穿状,内 管40于一端组设有底盖41,内管40于底盖41上贯穿第一通孔42、第二 通孔43及第三通孔44分别相对中管30其底盖31上的推柱35、第二通孔 33及第三通孔34,第一通孔42供中管30的推柱35穿设,使推柱35的第 一导轮A容置于内管40中,第二通孔43供外管20的第一定杆24穿设, 第一拉撑件242 —端受第一定杆24定位下,第一拉撑件242另一端固设于 内管40的底盖41顶侧,且第一拉撑件242 二端之间绕设于第一导轮A上, 第三通孔44供外管20的第二定杆25穿设,第二拉撑件252 —端受第二定 杆25定位下,第二拉撑件252另一端固设于内管40的底盖41底侧,且第 二拉撑件252 二端之间绕设于第二导轮B上。
以上所述,即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各相关组件的相互关系位置及其构 造的概述。
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的动作方式与功效,再请配合参阅图5至图8所

螺杆22外螺纹与螺孔351内螺纹啮合下,螺杆22旋转顺沿螺孔351 进而带动推柱35位移,让中管30的弧部301及导部302顺沿外管20的弧 部201及导部202向上位移,同时推柱35上的第一导轮A顺沿第一拉撑件 242滚动,第一拉撑件242 —端在第一定杆24限位下,第一拉撑件242另 一端将拉动内管40的底盖41,使内管40的弧部401及导部402顺沿中管30的弧部301及导部302向上位移,另外,内管40往上位移,将同时拉动 第二拉撑件252 —端,第二拉撑件252另一端在第二定杆25限位下,第二 导轮B将顺沿第二拉撑件252滚动辅助中管30位移。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线性致动器,由内管、中管及外管依次枢结 而成;其中,各管成型有至少三个弧部及至少三个导部,且各管之间相互 抵触,外管轴向设有螺杆及二个定杆,二个定杆分别穿设中管与内管,二 个定杆端部分别设有拉撑件,二个拉撑件端部分别固结于内管上,中管轴 向设有推柱相对螺杆螺合,推柱与中管分别枢设有导轮供二个拉撑件绕置, 各管的位移必须通过螺杆与推柱螺旋进行相对运动,再搭配导轮与拉撑件, 使该三管同时伸縮同步位移。
权利要求
1、一种线性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其上环设有相连接的弧部及导部,所述外管一端设有盖,所述盖上轴向设有螺杆、第一定杆及第二定杆,所述二个定杆端部各设有第一拉撑件及第二拉撑件;中管,枢置于所述外管中,且环设有相连接的弧部及导部抵触所述外管的弧部及导部,所述中管一端相对所述外管的盖设有盖,所述盖一侧成型为带有螺孔的推柱,且相对所述外管的螺杆螺合,所述推柱上枢设有导轮,另外在盖上成型多个通孔供所述外管的二个定杆穿设,所述盖另一侧枢设有导轮;以及内管,枢置于所述中管中,且环设有相连接的弧部及导部抵触所述中管的弧部及导部,所述内管一端相对所述中管的盖设有盖,其上成型多个通孔分别相对所述中管的盖上的推柱及通孔,其中一个通孔供所述中管的推柱穿设,另一个通孔供所述外管的第一定杆穿设,第一拉撑件一端受第一定杆定位,另一端组设于内管的盖上,且第一拉撑件二端之间绕设于其一导轮上,又一通孔供外管的第二定杆穿设,第二拉撑件一端受第二定杆定位,另一端组设于内管的盖上,且第二拉撑件二端之间绕设于另一导轮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在盖上 的二个定杆分别通过一个调整螺丝锁设于所述盖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撑件为皮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撑件为钢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弧部 及导部为间隔设置,该中管的弧部及导部为间隔设置,该内管的弧部及导 部为间隔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性致动器,由内管、中管及外管依次枢结而成;其中,各管成型有至少三个弧部及至少三个导部,且各管之间相互抵触,外管轴向设有螺杆及二个定杆,二个定杆分别穿设中管与内管,二个定杆端部分别设有拉撑件,二个拉撑件端部分别固结于内管上,中管轴向设有推柱相对螺杆螺合,推柱与中管分别枢设有导轮供二个拉撑件绕置,各管的位移必须通过螺杆与推柱螺旋进行相对运动,再搭配导轮与拉撑件,使该三管同时伸缩同步位移。本发明能够减少致动器完全伸缩所需花费的时间,并提升直线运动的平稳性及精确度。
文档编号F16H37/00GK101430000SQ20071016996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9日
发明者卓永财 申请人:大银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