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2802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振动噪声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刚度或高度需 调整的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
背景技术
现有橡胶隔振器一般由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设置在上、下连接板之间 的多个橡胶体横向排列构成。各橡胶体在模具内浇注成形后,产品的固有特性 (刚度和固有频率) 一般不可更改;另一方面,在承载一段时间后,橡胶隔振 器因橡胶蠕变,其高度会变化,有对中要求的机组(如柴油机-高弹联轴器-齿 轮箱)必须重新对中并加高垫板,使工程量大,耗时长,操作不便,且增加开 支。目前,橡胶隔振器的刚度还不能直接调整,这方面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理 论阶段。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能够直接用于 工程的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该隔振系统中的橡胶隔振器在使用过程中,其刚 度或高度可以调节。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包括上连接板、 下连接板、以及横向固定设置在上下连接板之间的橡胶隔振器本体,其特点是,所述的橡胶隔振器本体为一柱体,该柱体的中央前后横贯设有一受力孔; 位于该受力孔两侧的柱体中间左右对称各嵌设有一横向的钢板;所述的各钢板 上左右横贯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两钢板上的通孔数量相同并相互对应;还包括一夹紧机构;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施力螺杆、以及与该螺 杆配套的螺母;装配时,所述施力螺杆顺序穿越两钢板的通孔后采用螺母固定连接,通过旋紧或松开施力螺杆上的螺母使橡胶隔振器本体受力变形。上述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其中,所述受力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钢板的 厚度。上述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其中,所述的橡胶隔振器本体截面呈八面形。上述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其中,所述的橡胶隔振器本体左右两侧的 钢板与端面是平齐的。上述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其中,所述的橡胶隔振器本体左右两侧的 钢板短于橡胶隔振器本体外端面,形成一凹槽;还包括两辅助片,分别设置在 所述凹槽中,与所述外端面平齐。上述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其中,还包括两垫片,分别设置在橡胶隔 振器本体左右两侧;所述垫片与所述橡胶隔振器本体两侧的端面形状一致,大小相同;所述垫片上设有可通过受力螺杆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橡胶隔振器本体 两侧中间的钢板上设置的通孔对应。上述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其中,所述的橡胶隔振器本体的钢板上设 置的通孔为两个,通过两个施力螺杆、螺母将夹紧橡胶隔振器本体两侧,使橡 胶隔振器本体受力变形。上述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其中,还包括两垫片,分别设置在橡胶隔 振器本体左右两侧;所述的各垫片对应所述的橡胶隔振器本体两侧中间的钢板 上设置两个通孔上述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其中,所述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两侧 分别各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上述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其中,还包括一橡胶垫圈,设置在螺母与 橡胶隔振器本体一侧之间。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在橡胶隔振器本体的中间设有一前 后贯通的受力孔,在位于受力孔两侧的橡胶隔振器本体中间设有钢板,所述钢 板上又设有通孔,采用螺杆穿过钢板的通孔,再采用螺母将其连接为一体,通 过调节与螺杆配合的螺母的拧紧力来改变对橡胶隔振器本体的夹紧力,从而使 隔振器本体变形,改变了整个橡胶隔振器本体的高度、刚度和固有频率,提高了隔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一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包括上连接板l、 下连接板2、以及横向固定设置在上下连接板之间的橡胶隔振器本体3。所述 的橡胶隔振器本体为一柱体,本实施例采用截面呈八面形的八棱柱体,其上下 两个平面用于设置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所述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上 分别各设有多个连接孔ll、 21。所述橡胶隔振器本体的中央前后横贯设有一受 力孔31,位于该受力孔两侧的橡胶隔振器本体中间左右对称各嵌设有一横向的 钢板41、 42;所述的各钢板上左右横贯设有至少一个通孔,图中以钢板42为 例,设有两个通孔421。两钢板上的通孔数量相同并相互对应。还包括一夹紧机构5;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施力螺杆、以及与该 螺杆配套的螺母。本实施例因为钢板上设置的通孔有两个,因此设为两个施力 螺杆511、 512和螺母61、 62。装配时,所述各施力螺杆分别顺序穿越两钢板 的通孔后采用螺母固定连接,通过旋紧或松开施力螺杆上的螺母使橡胶隔振器 本体受力变形。在螺母与橡胶隔振器本体一侧之间还可以设置一橡胶垫圈71、 72。为保证橡胶隔振器本体的变形量,本实用新型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 中,所述受力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钢板的厚度。本实用新型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中,所述的橡胶隔振器本体内左右两 侧的钢板的外缘与橡胶隔振器本体左右两侧外端面可以是平齐的,也可以是略 为短于外端面,形成一凹槽。当所述的橡胶隔振器本体左右两侧的钢板的外缘 略为短于橡胶隔振器本体左右两侧外端面而形成一凹槽时,还包括两辅助片81、 82,分别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辅助片安装于所述凹槽中后其外表面与 外端面平齐。所述辅助片对应所述钢板上的通孔的部位也相应设有通孔,以辅 助片81为例,设有通孔811。为使本实用新型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变形均匀,本实用新型变刚度调 节型橡胶隔振器还包括两垫片91、 92,分别设置在橡胶隔振器本体左右两侧; 所述垫片与所述橡胶隔振器本体两侧的端面形状一致,大小相同;所述垫片上 设有可通过受力螺杆的通孔911、 921,所述通孔与橡胶隔振器本体两侧中间的 钢板上设置的通孔对应。安装时,将垫片91和垫片92分别放置在橡胶隔振器 本体的两侧,所述施力螺杆顺序穿越垫片91的通孔、橡胶隔振器本体一侧钢 板的通孔、穿越橡胶隔振器本体中间的通孔、穿越橡胶隔振器本体另一侧钢板 的通孔、以及穿越垫片92的通孔后采用螺母61、 62固定连接,通过旋紧施力 螺杆上螺母的夹紧力将两个受力板夹紧在橡胶隔振器本体两侧,使橡胶隔振器 本体受力变形。橡胶隔振器安装之前,通过计算对橡胶隔振器的横向尺寸L进行压縮,压 縮量AL的大小与需要调节的刚度或高度大小对应。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通过 调节横向尺寸的大小L来改变橡胶隔振器的刚度和高度,从而使其刚度、固有 频率和承载能力可调。本实用新型用于有刚度或高度小范围调整要求的带橡胶隔振器的隔振装 置中,例如有对中性要求的安装了橡胶隔振器的机组(柴油机-高弹联轴器-齿 轮箱)隔振装置;刚度需要小范围可调的隔振系统。通过调整预紧力的大小来 改变橡胶隔振器的刚度和固有频率,使产品特性较轻易满足设计要求;另一方 面可减小或抵消橡胶的蠕变的影响。
权利要求1、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以及横向固定设置在上下连接板之间的橡胶隔振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隔振器本体为柱体,该柱体的中央前后横贯设有一受力孔;位于该受力孔两侧的柱体中间左右对称各嵌设有一横向的钢板;所述的各钢板上左右横贯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两钢板上的通孔数量相同并相互对应;还包括一夹紧机构;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施力螺杆、以及与该螺杆配套的螺母;装配时,所述施力螺杆顺序穿越两钢板的通孔后采用螺母固定连接,通过旋紧或松开施力螺杆上的螺母使橡胶隔振器本体受力变形。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受力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钢板的厚度。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橡胶隔振器本体截面呈八面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隔振器本体左右两侧的钢板与端面是平齐的。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隔振器本体左右两侧的钢板的外缘短于橡胶隔振器本体两侧外端 面,形成一凹槽;还包括两辅助片,分别设置在所述凹槽中,与所述外端面平 齐。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垫片,分别设置在橡胶隔振器本体左右两侧;所述垫片与所述橡胶隔 振器本体两侧的外端面形状一致,大小相同;所述垫片上设有可通过受力螺杆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橡胶隔振器本体两侧中间的钢板上设置的通孔对应。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橡胶隔振器本体的钢板上设置的通孔为两个,通过两个施力螺杆、螺母将夹 紧橡胶隔振器本体两侧,使橡胶隔振器本体受力变形。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垫片,分别设置在橡胶隔振器本体左右两侧;所述的各垫片对应所述的橡 胶隔振器本体两侧中间的钢板上设置两个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两侧分别各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一橡胶垫圈,设置在螺母与橡胶隔振器本体一侧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变刚度调节型橡胶隔振器,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以及横向固定设置在上下连接板之间的橡胶隔振器本体,其特点是,橡胶隔振器本体为柱体,该柱体的中央前后横贯设有一受力孔;位于该受力孔两侧的柱体中间左右对称各嵌设有一横向的钢板;各钢板上左右横贯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两钢板上的通孔数量相同并相互对应;还包括一夹紧机构,其包括至少一个施力螺杆、及与该螺杆配套的螺母;装配时,施力螺杆顺序穿越两钢板的通孔后采用螺母固定连接,通过旋紧或松开施力螺杆上的螺母使橡胶隔振器本体受力变形。通过调整预紧力的大小来改变橡胶隔振器的刚度和固有频率,使产品特性满足设计要求;另一方面可减小或抵消橡胶的蠕变的影响。
文档编号F16F7/104GK201096160SQ20072007657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9日
发明者孟青云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