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研磨不锈钢耐高温高压空心浮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8622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精细研磨不锈钢耐高温高压空心浮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空心球,尤其是一种可应用于压力管道元件的精细研 磨不锈钢耐高温高压空心浮球。
技术背景目前,市场比较常见的不锈钢空心浮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把空心浮球进行表面抛光处理的不锈钢空心浮球,这种抛光空心球 表面很光亮,看不到焊接痕迹,但浮球圆度不够精细,类似于椭圆形状,球壁 很薄,重量轻。这种抛光浮球普遍只适合于装饰品或卫生洁具等要求不严格的 器具。一种是采用不倒翁原理加T而成的不锈钢空心浮球,即将不同壁厚的上下 两个半球焊接成空心浮球,壁薄的半球在上方,壁厚的半球在下方,利用下半 球的弧面作为密封面。这种空心浮球主要应用于阀门行业,作为主要密封件, 由于浮球焊缝没有进行深度处理,拉伸时有一部分伤痕,球圆精度不高,密封 性能差,使用寿命很短,在外部压力变化时容易变形,特别是高温高fk工作状 态卜一。 发明内容为解决现有不锈钢空心浮球圆度不够精细、不能耐高温高压的问题,本发 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空心浮球的新工艺,旨在提供一种精细研磨不锈钢耐高温 高压空心浮球。本发明具体实现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歩骤1、 采用数控液压拉伸机,把不锈钢板拉伸成两个等壁厚的半圆球;2、 经过整形切边,在上半球顶端钻开一个1.5mm气孔;3、 釆用氩弧焊机把两个半圆球对接焊接固定;4、 采用全自动激光环缝焊机把空心浮球一次性焊接闭合;5、 把-定剂量配方液体注入空心浮球内部,并点焊封闭通气孔;6、 初加工整形,i除焊接时余留下的焊接痕迹;7、 采用无心磨床将整形过的不锈钢空心浮球进行整体精细研磨,直至球圆精 度达到浮球直径的千分之二。本发明与原有不锈钢空心浮球相比最大的创新点是1、 浮球圆度具有高精度特点,精细度达到浮球直径的千分之二,任意球面都 能作为密封面; 一2、 浮球整体具有等壁厚特点,正常:l:作时能够整个球面均匀受力,能够承受 较高工作压力,提高使用寿命;3、 浮球内装有配方液体,在高温高压工作状态时,配方液体汽化,促使内部 压力增大,达到内外压力平衡,防止浮球外表受力产生变形。4、浮球通过配重,控制每个空心浮球的重量达到l/2浮力,配套设备能更好调 整工作性能参数,确保设备达到最佳工作效果。终上所述,精细研磨不锈钢耐高温高压空心浮球适用于要求精密度较高的 使用设备,能够作为精确的核心启闭件,工作时能不断变换密封面,没有集中 磨损点,使用寿命相当长,密封性能好。


图1是精细研磨不锈钢耐高温高压空心浮球的结构剖面图; 图1中,上半球(1)、焊接通气孔(2)、中线焊缝(3)、下半球(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歩说明。如图i所示,精细研磨不锈钢耐压空心浮球主要由上半球a)、通气孔(2)、中线焊缝(3)、下半球(4)组成。首先,设计半圆球拉伸模具,通过数控液压 拉伸机把不锈钢板拉伸成两个等壁厚的半圆球,即上十球(1)和下半球(4); 按设计参数分别进行切边,在上半球(1)顶部钻有一个1.5mm通气孔(2),使 空心球在焊接时保持内外压力平衡;釆用氩护焊把上半球(1)和下半球(4) 以三角形式对焊固定好,不留缝隙;接着,将整个不锈钢空心浮球夹持在全自 动激光环缝焊机工作台上,完成上半球U)和下半球(4)之间缝隙的一次性 焊接闭合,待空心浮球冷却以后,把一定配比量的配方液休从通^孔(2)注入 球体内部,使整个浮球的重量等于1/2水浮力,配重后采用氩护焊把通气孔(2) 点焊封闭;接下来,釆用向动整形机对通气孔(2)焊点和屮线焊缝(3)进行 整形,初加工直到所有焊缝均匀去除掉;最后,将整形后的不锈钢空心浮球放 入自动无心磨床,均匀研磨,直到浮球任意球面精度达到球圆直径的千分之二。通过以上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出各种规格尺寸的高精度不锈钢空心浮球, 无焊接缝隙,该空心浮球元件不仅球圆精准度很高,还能耐高温高压,是使川 设备最佳的配套元件,特别是机械型蒸汽疏水阀最完美的核心元件。
权利要求
1、精细研磨不锈钢耐高温高压空心浮球,其结构主要由上半球、下半球共同焊接组成,其特征是上半球和下半球之间装有耐高温高压的配方液体。
2、 根据权利要求l中所述的精细研磨不锈钢耐高温高压空心浮球,其特征 是空心球圆精度达到浮球直径千分之二。
3、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精细研磨不锈钢耐高温高压空心浮球,其特征是空心浮球重量达到浮力1/2。
全文摘要
一种可应用于压力管道元件的精细研磨不锈钢耐高温高压空心浮球,经过精细研磨,球圆精度达到浮球直径的0.2%,浮球精度高,密封性能好,任意球面都可以作为密封面,浮球内部装有配方液体,能使浮球耐高温高压,工作时无集中磨损,使用寿命很长。
文档编号F16T1/00GK101334131SQ20081005396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8日
发明者李炳城, 李生辉 申请人:李生辉;李炳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