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发电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068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式发电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式发电机设备,其中,发电机安装在框架中,用于 牵拉并移动发电机设备的牵拉手柄安装至该框架。
背景技术
在传统公知的移动式发电机设备中,有这样一种发电机设备,其中 发电机(即,移动式发电机设备的主体)安装在框架中,并且其中牵拉 手柄在其近端部经由枢转轴与框架的前下端部枢转连接。在这些移动式 发电机设备中,牵拉手柄可通过绕所述枢转轴向上枢转而容纳在框架中, 并可通过绕枢转轴向前枢转而转换到操作位置。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公
报No.HEI-11-321658中公开了上述类型的移动式发电机设备的一个示 例。
在公报HEI-11-321658中所公幵的移动式发电机设备中,牵拉手柄 在其远端部具有握持部分,该握持部分通过使牵拉手柄绕所述枢转轴向 前枢转而可转换到牵拉位置。使用者或操作人员可握持所述握持部分而 抬起牵拉手柄,由此移动(牵拉)该移动式发电机设备。
在公报HEI-11-321658中所公开的移动式发电机设备中,如上所述, 牵拉手柄可由操作人员绕所述枢转轴向上枢转而容纳或收回在框架中。 为了降低收回在框架中的牵拉手柄的总高度,必需将牵拉手柄形成为长 度与该牵拉手柄的高度大致相同,因此,难以形成足够长度的牵拉手柄。
所以,当牵拉手柄处于牵拉位置时,难以将握持部分定位在相配于或适 合于操作人员(尤其是操作人员的手部)的合适高度。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移动式发电机设备,在牵拉手柄位于牵拉位置时,该发电机设备可将握 持部分定位在适合于操作人员的高度的合适高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移动式发电机设备,其包 括框架,在该框架中安装有发电机;以彼此可竖直接合的关系布置的 上、下枢转连杆,该上、下枢转连杆在它们的相应的一个端部处可竖直 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框架;以及牵拉手柄,该牵拉手柄在其远端部上设置 有握持部分,该牵拉手柄经由所述上、下枢转连杆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 框架,用于牵拉并移动所述发电机设备,该牵拉手柄在其近端部处以下 述方式与上、下枢转连杆的相应的另一端部连接1)使得所述牵拉手柄 能够通过响应于操作人员施加至所述牵拉手柄的拉力与所述上、下枢转 连杆的围绕所述一个端部的向上枢转运动联动地围绕所述近端部枢转而 沿着所述握持部分离开所述上、下枢转连杆的所述相应的一个端部的方 向展开;并且2)使得所述牵拉手柄能够通过响应于操作人员施加至所述 牵拉手柄的推力与所述上、下枢转连杆的围绕所述一个端部的向下枢转 运动联动地围绕所述近端部枢转而沿着所述握持部分朝向所述上、下枢 转连杆的相应的一个端部移动的方向折叠。
由于所述牵拉手柄能够通过响应于操作人员施加至所述牵拉手柄的 拉力与所述上、下枢转连杆的向上枢转运动联动地沿着所述握持部分离 开所述上、下枢转连杆的方向展开,因此牵拉手柄的握持部分可通过上、 下枢转连杆的向上枢转运动上升到较高位置。从而,牵拉手柄的转换到 展开位置的握持部分可定位在适合于操作人员的高度(尤其是操作人员 的手部)的合适高度。
优选地,通过所述上、下枢转连杆引导性地限制所述牵拉手柄的展 开和折叠运动,以使所述握持部分在展开和折叠运动期间沿着固定或预 定的轨迹运动。因此,操作人员仅通过移动其握持所述握持部分的手部 便可容易地使所述牵拉手柄沿着所述预定轨迹折叠/展开。结果,可便于 操作人员对牵拉手柄进行折叠/展开操作,这可显著地增强发电机设备的 可用性。
优选地,所述上、下枢转连杆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接合元件 当所述牵拉手柄展开从而使得所述握持部分从所述上、下枢转连杆的相应的 一个端部转换到供操作人员牵拉并移动所述移动式发电机设备的牵拉位 置时,上、下枢转连杆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元件彼此接合,从而防止 所述牵拉手柄展开超过所述牵拉位置。因此,本发明可以省去现有技术 中需要的用于防止牵拉手柄展开超过牵拉位置的单独止动件,因此,本 发明的移动式发电机设备的结构可得以简化。
优选地,本发明的该移动式发电机设备还包括手柄保持机构,该手 柄保持机构包括当所述牵拉手柄展开时彼此接合的第一和第二接合元 件,从而当所述牵拉手柄位于其中所述握持部分定位在供操作人员牵拉 并移动所述移动式发电机设备的牵拉位置的展开位置时,防止所述牵拉 手柄由于所述牵拉手柄和所述上、下枢转连杆的重量而发生意外折叠。


下面将参照附图仅以实施例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 方式,附图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式发电机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移动式发电机设备的前视图3是本发明的移动式发电机设备的分解立体图,其中为清楚起见 拆除了支架单元;
图4是本发明的移动式发电机设备的侧视图,其中拆除了右侧盖;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移动式发电机设备中使用的支架单元的立体
图6是图4的圈出部分6的放大视图; 图7是沿图6的线7-7剖取的剖视图; 图8是图4的圈出部分8的放大视图; 图9是沿图8的线9-9剖取的剖视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移动发电机设备中使用的牵拉单元的分解 立体图11是处于其展开位置的牵拉单元的立体图;图12是图4的圈出部分12的放大视图13是表示处于展开位置的牵拉单元的侧视图14是沿图13的线14-14剖取的剖视图15是图13的圈出部分15的放大视图16是说明对移动式发电机设备进行维护(修理和检查)的示例方 式的视图17A和17B是说明将牵拉单元转换到展开位置的示例方式的视图; 图18A和18B是表示牵拉单元已展开到中途的视图19是表示牵拉单元已展开到牵拉位置的视图20A和20B是表示牵拉单元保持在牵拉位置的视图; 图21是说明操作人员经由牵拉单元牵拉移动式发电机设备的示例 方式的视图22A和22B是说明牵拉单元从展开位置折叠的示例方式的视图; 图23是表示牵拉单元已折叠到中途的视图; 图24A和24B是表示牵拉单元已折叠到折叠位置的视图;以及 图25A和25B是说明电源线借助于牵拉单元离开左轮和右轮的方式 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参照图1及图2,图1以立体的方式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 方式的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图2以前视的方式表示移动式发电机设备 10。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包括框架ll,其形成发电机的构架;发动机 /发电机单元12 (另参见图4);设置在框架11的左侧上的左侧盖13;设
置在框架ll的右侧上的右侧盖14;附接到框架ll的支架单元15;以及
设置在框架11的前部分lla上的牵拉单元16。
框架11包括一起构成为长方体形状的底壁21、上壁22、前壁23、 后壁24 (参见图4)、左侧壁25以及右侧壁26。左、右支脚部28可竖直 移动地附接至后壁24的下端部24a (参见图4)。
上壁22具有设置在发电机设备10的宽度或左右方向(即,基本横向中间)区域中的基本中间上的固定握持部分31,左盒式容纳部32和右
盒式容纳部33设置在固定握持部31的左侧和右侧。
固定握持部31具有固定到上壁22的前端31a和后端31b。移动式 发电机设备10可由使用者或操作人员用手握持该固定握持部分31从而 提起该握持部分31而进行运送。
左盒式容纳部32和右盒式容纳部33均设置成用于在其中容纳盒式 气罐35,盒式气罐35容纳待供应到发动机/发电机单元12的发动机18 (参见图4)的气体燃料。更具体地说,右盒式容纳部33设置在上壁22 的右半区域中,其上附接有可打开/可关闭的右盒盖36。盒式气罐35可 在右盒盖36打开的情况下装入右盒式容纳部33中,并且在右盒盖36保 持为关闭位置时容纳在该右盒式容纳部33中。左盒式容纳部32构造并 设置成与右盒式容纳部33呈左右对称的关系,因而在此省略对左盒式容 纳部32的详细说明。
图3是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的分解立体图,其中为清楚起见拆除了 支架单元,图4是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的侧视图,其中拆除了右侧盖14。
框架11的右侧壁26具有沿底壁21、上壁22、前壁23和后壁24延 伸的外周,基本为环形的防水壁41设置在右侧壁26的外周内,并与该 外周间隔开预定间隙。防水壁41的前端部41a上设有前谐振器42,防水 壁41的后端部41b上设有后谐振器43。
通过防水壁41的上部41c和下部41d以及前谐振器42和"谐振器 43限定右检修开口 45。右检修开口 45与框架11内的容纳发动机/发电 机单元12的容纳空间46相连通。
在防水壁41的对角相对的部分中形成有两个螺纹孔48,右侧盖14 借助于旋入螺纹孔48中的螺栓49而在其圆形外周部14a处可拆卸地附 接到右侧壁26。
右侧盖14的外周部14a的尺寸略大于右侧盖14的外周部。右检修 开口 45由借助于两个螺栓49附接到右侧壁26的右侧盖14覆盖。因此, 通过旋松螺栓49而将右侧盖14从右侧壁26上拆下从而打开检修开口 45, 可通过该检修开口 45对发动机/发电机单元12进行修理和检査(维护)。
8左侧壁25构造并布置成与上述的右侧壁26呈左右对称的关系,因
此不再详细描述。与右侧壁26相似,左侧壁25具有沿底壁21、上壁22、 前壁23和后壁24延伸的外周,从左侧壁25的外周向内设置有周边壁(未 示出),该周边壁与该外周隔开预定间隙。
左检修开口 (未示出)由周边壁限定,并且与容纳空间46相连通。 左检修开口由左侧盖13覆盖。左侧盖13构造并布置成与右侧盖14呈左 右对称的关系,并且借助于两个螺栓(未示出)可拆卸地附接到左侧壁 25。因此,通过旋松这两个螺栓而将左侧盖13从左侧壁25上拆下从而 打开左检修开口,可通过该左检修开口对发动机/发电机单元12进行维 护。
发动机/发电机单元12包括可利用由盒式气罐35供应的气体燃料 驱动的发动机18;以及与发动机18的传动轴(曲轴)同轴安装的发电机 19。借助于发动机18转动发电机19的转子(未示出)进行发电。
当发动机18被驱动时,外部空气通过右侧盖14和防水壁41之间的 间隙被引入右检修开口45中,在此期间,外部空气的进气噪声可在由前 谐振器42和后谐振器43限定的谐振室中消减。
支架单元15包括附接到右侧壁26的右引导部分55、经由该右引 导部分55而被可转动地支撑的右轮56、附接到左侧壁25的左引导部分 (未示出)、经由左引导部分而被可转动地支撑的左轮58 (图2)以及设 置在前壁23的下端部23a上的小脚轮部分61。
由于左引导部分被构造并布置成与右引导部分55呈左右对称的关 系,所以下面的说明主要详细描述右引导部分55,并省略对左引导部分 的详细说明。另外,因为左轮58被构造并布置成与右轮56呈左右对称 的关系,所以下面的说明主要详细描述右轮56,而省略对左轮58的详细 说明。
图5表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支架单元15的立体图。支架单元15的 右轮56包括环形轮缘64和围绕轮缘64的外周布置在该外周上的轮胎。 轮缘64例如由树脂或金属制成,并具有环形脊67 (另参见图7),该脊 67形成在内周壁64a上并沿径向向内突出。轮缘64经由右引导部分55支撑,用于绕中心轴线57转动。
右引导部分55包括第一固定引导辊71;第二固定引导辊72;可
动引导辊73;第一固定安装部分75,其用于将第一固定引导辊71可转 动地安装到右侧壁26 (另参见图4);第二固定安装部分76,其用于将第 二固定引导辊72可转动地安装到右侧壁26;以及可动安装部分77,其 用于将可动引导辊73可转动地安装到右侧壁26。
第一固定引导辊71和第二固定引导辊72以及可动引导辊73是在移 动发电机设备10中使用的至少三个引导辊。由于第一固定引导辊71和 第二固定引导辊72构造相同,因此下面的说明将主要详细描述第一固定 引导辊71,而省略对第二固定引导辊72的详细说明。另外,由于第一固 定安装部分75和第二固定安装部分76构造相同,因此下面的说明将主 要详细描述第一固定安装部分75,而省略对第二固定安装部分76的详细 说明;在必要时,将使用与第一固定安装部分75的对应件相同的附图标 记说明第二固定安装部分76的元件。
图6是图4的圈出部分6的放大视图,图7是沿图6中的线7-7剖 取的剖视图。第一固定引导辊71具有用于安装在第一固定安装部分75 上的中央通孔81以及形成在外周71a中的环形接合槽或凹部82,环形接 合槽或凹部82用于与轮缘64的环形脊67接合。
第一固定安装部分75包括固定辊支撑螺栓84,其用于可转动地 支撑引导辊71; —对固定板支撑螺栓85,其设置在固定辊支撑螺栓84 的两侧并与之隔幵预定间隔;轴套86,其装配在对应的固定板支撑螺栓 85上;由固定板支撑螺栓85支撑的固定板87;以及用于将固定板87固 定到固定辊支撑螺栓84和一对固定板支撑螺栓85上的螺母88。
固定辊支撑螺栓84的头部84a嵌入在右侧壁26中,从而该螺栓的 杆部从右侧壁26朝固定板87突出。设置在固定辊支撑螺栓84的两侧并 与该螺栓84隔开预定间隔的一对固定板支撑螺栓85的头部85a嵌入在 右侧壁26中,从而它们的杆部从右侧壁26朝固定板87突出。
固定板87是基本为三角形的平坦板。固定板87在其中央形成有用 于供固定辊支撑螺栓84插入穿过的中央通孔87a;以及形成在其相对端部用于供固定板支撑螺栓85插入穿过的通孔87b (参见图5)。
在第一固定安装部分75中,第一固定引导辊71的安装孔81装配在 固定辊支撑螺栓84上,轴套86装配在对应的固定板支撑螺栓85上。另 外,固定板87的中央通孔87a装配在固定辊支撑螺栓84上,固定板87 的通孔87b装配在固定板支撑螺栓85上。
固定辊支撑螺栓84具有螺接部84b,该螺接部84b伸出中央通孔 87a,并拧入其中一个螺母88中,固定板支撑螺栓85的相应螺接部85b 伸出中央通孔87b并拧入另外的螺母88中。
这样,第一固定引导辊71通过固定辊支撑螺栓84可转动地支撑, 并通过固定板87防止与固定辊支撑螺栓84意外地脱开接合。在这样的 状态下,轮缘64的脊67装配在第一固定引导辊71的接合凹部82中, 接合凹部82的底表面82a保持抵靠脊67的内周表面67a。
回头参照图5,第二固定引导辊72与第一固定引导辊71的构造相 同,第二固定安装部分76与第一固定安装部分75的构造相同。轮缘64 的脊67装配在第二固定引导辊72的接合凹部91中,接合凹部91的底 表面保持抵靠脊67的内周表面67a。第二固定引导辊72的接合凹部91 与第一固定引导辊71的接合凹部82的形状相同。
图8是图4的圈出部分8的放大视图,图9是沿图8的线9-9剖取 的剖视图。可动引导辊73具有居中地贯穿其厚度形成的安装孔93,以用 于将引导辊73安装到可动安装部分77,该可动引导辊具有沿其外周73a 形成的环形接合凹部94,用于与轮缘64的脊67接合。注意,可动引导 辊73与第一固定引导辊71和第二固定引导辊72的形状相同。
可动安装部分77包括可动辊支撑螺栓95,其用于可转动地支撑 可动引导辊73; —对可动板支撑螺栓96,其设置在可动辊支撑螺栓95 的两侧并与该支撑螺栓95隔开预定间隔;装配在对应的可动板支撑螺栓 96上的轴套97;由可动板支撑螺栓96支撑的内可动板98和外可动板99; 以及螺母101,其用于将内可动板98和外可动板99固定到可动辊支撑螺 栓95和一对可动板支撑螺栓96上。可动安装部分77还包括支撑轴部 103,其用于可枢转地支撑内可动板98和外可动板99的相应的一个端部98a、 99a;滑动轴部104,其用于可枢转地支撑内可动板98和外可动板 99的相应的另一个端部98b、 99b;以及用于将可动辊支撑螺栓95通常 推向轮缘64的偏压部分105。
可动辊支撑螺栓95的头部95a嵌入在内可动板98中,使得其杆部 从内可动板98伸向外可动板99。设置在可动辊支撑螺栓95两侧并与之 隔开预定间隔的一对可动板支撑螺栓96的头部96a嵌入在内可动板98 中,使得它们的杆部从内可动板98伸向外可动板99。
内可动板98是弯曲形状的平坦板。可动辊支撑螺栓95的头部95a 嵌入在内可动板98的中央部分,可动板支撑螺栓96的头部96a嵌入在 内可动板98的位于螺栓95两侧的部分中。另外,在内可动板98的一个 端部98a中形成通孔98c,而在该板98的另一个端部98b中形成滑动孔 98d。
通孔98c是供支撑轴部103的支撑轴螺栓107插入穿过的孔。滑动 孔98d是细长孔,滑动轴部104的螺栓112插入穿过该孔,以沿该滑动 孔98d的边缘滑动。
外可动板99是与内可动板98相似的弯曲形状的平坦板。外可动板 99具有形成在其中央的中央通孔99c和形成在其中间部中的通孔99d, 通孔99d位于中央通孔99c两侧,用于供可动板支撑螺栓96插入穿过。 另外,在外可动板99的一个端部99a中形成通孔99e,而在该板99的另 一个端部99b中形成滑动孔99f 。
通孔99e是供支撑轴部103的支撑轴螺栓107插入穿过的孔。滑动 孔99f是细长孔,滑动轴部104的螺栓112插入穿过该孔,以沿该滑动 孔99f的边缘滑动。
支撑轴部103包括支撑轴螺母106;旋拧在螺母106中的支撑轴 螺栓107;以及装配在轴螺栓107上的第一支撑轴轴套108和第二支撑轴 轴套109。第一支撑轴轴套108插入穿过内可动板98的通孔98c以及外 可动板99的通孔99e。
第一支撑轴轴套108夹设在内可动板98和外可动板99之间,第二 支撑轴轴套109夹设在内可动板98与右侧壁26之间。滑动轴部104包括嵌入在右侧壁26中的滑动轴螺母111;抒在螺 母111中的滑动轴螺栓112;以及装配在滑动轴螺栓112上的第一滑动轴
轴套113和第二滑动轴轴套114。滑动轴螺栓112可滑动地插入穿过内可 动板98的滑动孔98d和外可动板99的滑动孔99f ,用于沿滑动孔99f的 边缘滑动。
第一滑动轴轴套113夹设在内可动板98和外可动板99之间,第二 滑动轴轴套114夹设在内可动板98和右侧壁26之间。
偏压部分105包括设置在内可动板98上的上止动部115;设置在 右侧壁26上的下止动部116以及插设在上止动部115和下止动部116之 间的压缩弹簧(弹性构件)117。
在可动安装部分77中,可动引导辊73的安装孔93装配在可动辊支 撑螺栓95上,轴套97装配在两个可动板支撑螺栓96上。
另外,外可动板99的中央通孔99c装配在可动辊支撑螺栓95上, 外可动板99的通孔99d装配在两个可动板支撑螺栓96上。
可动辊支撑螺栓95具有螺接部95b,该螺接部伸出中央通孔99c并 拧入其中一个螺母101中,可动板支撑螺栓96的螺接部96b伸出对应的 通孔99d并拧入另外的螺母101中。
这样,可动引导辊73通过可动辊支撑螺栓95而被可转动地支撑, 并通过可动板98防止与可动辊支撑螺栓95意外地脱开接合。
另外,支撑轴螺栓107插入穿过内可动板98和外可动板99的通孔 98c和99e,第一支撑轴轴套108和第二支撑轴轴套109装配在支撑轴螺 栓107上。支撑轴螺栓107的伸出第二支撑轴轴套109的螺接部107a拧 入支撑轴螺母106中。
另外,滑动轴螺栓112插入穿过内可动板98和外可动板99的滑动 孔98d和99f ,第一滑动轴轴套113和第二滑动轴轴套114装配在滑动轴 螺栓112上。滑动轴螺栓112的伸出第二滑动轴轴套114的螺接部112a 拧入滑动轴螺母lll中。
这样,内可动板98和外可动板99可绕支撑轴螺栓107朝向轮缘64 枢转或远离其枢转,如图8中的箭头所示。以上述的方式,可动引导辊73被支撑成使得其可沿轮缘64的径向移动。
压縮弹簧117插设在上止动部115和下止动部116之间,使得可动 引导辊73通常借由压縮弹簧117的偏压力被压靠在轮缘64上。因此, 可动引导辊73的接合凹部94通常弹性地装配在轮缘64的脊67上,并 且可动引导辊73的外周73a通常弹性地抵靠轮缘64的内周壁64a。在上 述方式中,可吸收或调节轮缘64的制造误差,从而轮缘64可平稳地转 动。
如上所述,右轮56通过借由第一和第二固定引导辊71和72以及可 动引导辊73支撑该右轮56 (即轮缘64)而可转动支撑在框架ll的右侧 壁上。因此,右轮56可以形成大外径D,而不增大框架11的高度Hl。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右轮56的外径D设定成基本等于框架11的高度 Hl。
另外,通过经由第一固定引导辊71和第二固定引导辊72以及可动 引导辊73可转动地支撑轮缘64,本实施方式可省去用于支撑该轮的传统 轴;这样,即使轮56形成为大外径,也不必使轴延伸穿过框架11的较 高的内部区域。因此,即使轮56形成为大外径,本实施方式也可确保用 于在其内容纳发动机/发电单元12等的空间46 (图4)。
另外,通过省去用于支撑轮的传统轴,该设备10在轮缘64的中心 处或围绕该中心确保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区域121 (下文也称为"中央区域 121")。另外,由于中央区域121面向侧壁26的开口45 (还参见图4), 因此可利用轮缘64的中央区域121和侧壁26的开口 45执行维护操作。
而且,如上所述,支架单元15的左引导部分构造并布置成与右引导 部分55呈左右对称的关系,左轮58构造并布置成与右轮56呈左右对称 的关系。从而,与右轮56相似,左轮58可转动地布置在框架11的左侧 壁25上。
回头参照图1和2,小脚轮部分61设置在前壁23的下端部23a上。 小脚轮部分61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前壁23上的枢转轴124;固定到枢 转轴124的托架125;可转动地支撑在托架125上的转向轮126以及固定 至托架125的小脚轮止动件185。在小脚轮部分61中,转向轮126的中心线128从枢转轴124的向下 延伸线偏移距离Ll,如图1和11所示。
当要通过左轮58和右轮56移动该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时,可针对 该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将要移动的方向(即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的移 动方向)来改变转向轮126的方位(即操作方向)。
另外,在小脚轮部分61中,转向轮126在竖直方向上可枢转地支撑 在支撑轴129上,并且通常被弹簧构件(未示出)向下推动。因此,当 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通过左轮58和右轮56在非平坦地面上移动时,转 向轮126可响应于地面的不平度而上下枢转地移动。
由于转向轮126的方位(即操作方向)可针对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 的移动方向而改变,并且响应于地面的不平度上、下枢转地移动,因此 该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能够实现增强的移动性和可操作性。
另外,转向轮126可通过使下连接杆138的纵向中间部138c与小脚 轮止动件185接合而保持在静止状态。下面将参照图10和11讨论下连 接杆138的纵向中间部138c的细节。
另外,在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的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支脚部28 竖直可动地附接到后壁24的下端部24a (参见图4)。左、右支脚部28 中的每个均可锁定在用于将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保持在静止状态的静止 位置或者锁定在用于将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保持在可动状态的可动位 置。静止位置为支脚部28的下降位置,而可动位置为支脚部28的上升 位置。
图10是表示在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的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牵拉单 元16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处于展开状态的牵拉单元16的立体图。牵 拉单元16设置在框架11的前部分lla上,并可由使用者或操作人员操
作以牵拉并移动该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
牵拉单元16包括右枢转连杆单元132,其设置在前部分lla的右 侧部131上;覆盖右枢转连杆单元132的右连杆盖133;左枢转连杆单元 136,其设置在前部分lla的左侧部135上;覆盖左枢转连杆单元136的 左连杆盖137;上述下连接杆138,其使右枢转连杆单元132与左枢转连杆单元136互连;以及牵拉手柄141,该牵拉手柄141在相对端处连接到
右枢转连杆单元132和左枢转连杆单元136。
由于左枢转连杆单元136和右枢转连杆单元132彼此以左右对称的 关系构造并布置,下面的说明将主要详细描述右枢转连杆单元132,而省 略对左枢转连杆单元136的详细说明。另外,由于左连杆盖137和右连 杆盖133以彼此左右对称的关系构造并布置,因此下面的说明主要详细 描述右连杆盖133,而省略对左连杆盖137的详细说明。
右枢转连杆单元132包括右上枢转连杆145,其可竖直枢转地支 撑在前部分lla的右侧部131上;右下枢转连杆146,其可竖直枢转地支 撑在前部分lla的右侧部131上。右上枢转连杆145和右下枢转连杆146 彼此竖直紧邻地平行布置。
右上枢转连杆145形成为弯曲形状以沿框架11的前壁23延伸,该 连杆具有借由螺栓147枢转地连接到右侧部131的第一上安装部(上端 部)131a的上端部145a。
右下枢转连杆146也形成为弯曲形状以沿右上枢转连杆145延伸, 并具有右轮胎止动件158,该右轮胎止动件设置在右下枢转连杆的上端部 146a附近并朝向右轮56突出。右下枢转连杆146在上端部146a处借由 螺栓147枢转地连接到右侧部131的第二上安装部(上端部)131b上。 第二上安装部131b定位在第一上安装部131a的略前下方。
如图4中所示,右轮胎止动件158是当牵拉手柄141位于折叠位置 时抵靠右轮56的外周的构件。通过使右轮胎止动件158抵靠右轮56的 外周,可防止右轮56转动。也就是说,可仅通过称为轮胎止动件158的 简单结构来可靠地防止右轮56转动。
右下枢转连杆146定位在右上枢转连杆145的正下方并与之平行。 右下枢转连杆146和右上枢转连杆145被一起支撑而用于绕它们各自的 上、下端部146a、 145a—体地竖直枢转。
右下枢转连杆146和右上枢转连杆145由右连杆盖133覆盖。右连 杆盖133具有上端部133a,该上端部133a借由螺栓147与右上枢转连杆 145的上端部145a—起枢转连接到第一上安装部131a,右连杆盖133在其下端部133b处固定至右上枢转连杆145的下端部(下凸耳)145b。
右连杆盖133的横截面基本为U形,并在其内部空间149中容纳右 上枢转连杆145和右下枢转连杆146 (还参见图14)。右连杆盖133在其 内壁的基本纵向中间部上形成有手柄保持件153。手柄保持件153的横截 面基本为U形,以便夹持地保持牵拉手柄141的右手柄部分161。
图12是图4的圈出部分12的放大视图。右连杆盖133在其外壁133d 的下端部133h中形成有保持凹部(即第一接合元件)152。保持凹部152 为弯曲形状,从而能够接合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或下凸耳)(即, 第二接合元件)146b。保持凹部152和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或 下凸耳)146b —起构成右手柄保持机构151。下面将参照图13至图15 讨论右手柄保持机构151的细节。
回头参照图10和图11,右上枢转连杆145的下端部145b与左上枢 转连杆155的下端部155b经由上述的下连接杆138互连。
更具体地说,下连接杆138具有连接到右上枢转连杆145的下端部 145b的右端部138a以及连接到左上枢转连杆155的下端部155b的左端 部138b。
下连接杆138的纵向中间部138c弯曲成向前突出,从而将该中间部 138c定位在其能够接合小脚轮止动件185的位置。牵拉手柄141的右手 柄部分161连接到右上枢转连杆145的下端部145b以及右下枢转连杆146 的下端部146b。
另外,牵拉手柄141的左手柄部分162连接到左上枢转连杆155的 下端部155b和左下枢转连杆156的下端部156b。
牵拉手柄141包括上述右手柄部分161,其位于右连杆盖133内 侧,即,其比右连杆盖133更靠近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的纵向中心线(还 参见图2);上述左手柄部分162,其位于左连杆盖137内侧,即,其比 左连杆盖137更靠近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的纵向中心线(还参见图2); 使右手柄部分161和左手柄部分162的相应远端161a和162a互连的连 接部分163;以及与连接部分163同心设置的可动握持部分164。
右手柄部分161定位成比右连杆盖133更靠近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的纵向中心线,与右上枢转连杆145和右下枢转连杆146隔开预定间隔。
右手柄部分161在其近端部161b上形成有第一下安装部167和第二 下安装部168。右手柄部分161在第一下安装部167处借由螺栓171可枢 转地连接到右上枢转连杆145的下端部145b,并且还在第二下安装部168 处借由螺栓171可枢转地连接到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146b。
左手柄部分162构造并布置成与右手柄部分161呈左右对称的关系, 因此,下面的说明主要详细描述右手柄部分161,而省略左手柄部分162 的详细说明;在必要时,釆用与右手柄部分161的对应件相同的附图标 记表示左手柄部分162的元件。
也就是说,在牵拉手柄141中,右手柄部分161在其近端部161b处 与右上枢转连杆145和右下枢转连杆146的相应下端部i45b和146b连 接,以使右手柄部分161可与枢转连杆145和146联动地运动,类似地, 左手柄部分162在其近端部162b处与左上枢转连杆155和左下枢转连杆 156的相应下端部155b和156b连接,以使左手柄部分162可与枢转连杆 155和156联动地运动。另外,可动握持部分164设置在连接部分163上, 连接部分163使右手柄部分161和左手柄部分162的远端161a和162a 互连。
牵拉单元16还构造成使得牵拉手柄141能够响应于操作人员施加至 握持部分164的拉力与右枢转连杆单元132和左枢转连杆单元136的向 上枢转运动联动地沿着可动握持部分164离开右枢转连杆单元132和左 枢转连杆单元136的方向展开。
而且,牵拉单元16构造成使得牵拉手柄141能够响应于操作人员施 加至握持部分164的推力与右枢转连杆单元132和左枢转连杆单元136 的向下枢转运动联动地沿着可动握持部分164朝向右枢转连杆单元132 和左枢转连杆单元136移动的方向折叠。
也就是说,牵拉单元16可在其基本纵向中间部分折叠或弯曲。另外, 右枢转连杆单元132和左枢转连杆单元136的长度均基本等于牵拉手柄 141的长度。因此,牵拉单元16在其处于展开位置时可具有足够加大的 总长度并且在其处于折叠(或收回)位置时具有减小的总长度。另外,在牵拉手柄141中,右手柄部分161在第一下安装部167和
第二下安装部168处分别与右上枢转连杆145和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 端部145b和146b连接,左手柄部分162在第一下安装部167和第二下 安装部168处分别与左上枢转连杆155和左下枢转连杆156的下端部155b 和156b连接。
也就是说,右手柄部分161在近端部161b处与右上枢转连杆145和 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145b和146b连接,而左手柄部分162在近 端部162b处与左上枢转连杆155和左下枢转连杆156的下端部155b和 156b连接。
因此,防止牵拉手柄141独立于下端部145b和146b以及下端部155b 和156b移动。从而,当牵拉手柄141移动或转换到折叠或展开位置时, 可通过右转联接单元132和左枢转联接单元136控制或调节牵拉手柄141 的运动,以使可动握持部分164沿着固定或预定轨迹181移动(图18A)。
图13是表示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的位于展开位置的牵拉单元16的 侧视图,图14是沿图13的线14-14剖取的剖视图,图15是图13的圈 出部分15的放大视图。
当牵拉手柄141展开从而可动握持部分164从收回位置PI (图4) 转换到用于使操作人员通过握持来牵拉并移动移动式发电机设备的牵拉 位置P2时,右下枢转连杆146与右上枢转连杆145接合,而左下枢转连 杆156与左上枢转连杆155接合。
更具体地说,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下凸耳)146b与右上枢 转连杆145的靠近下端部145b的区域145c接合。下端部(下凸耳)146b 朝向靠近下端的区域145c取向。这样,下端部分146b能够可靠地抵靠 右上枢转连杆145的靠近下端的区域145c。
类似地,左下枢转连杆156的下端部(下凸耳)156b与左上枢转连 杆155的靠近下端部155b的区域155c接合。下端部(下凸耳)156b朝 向靠近下端的区域155c取向。这样,下端部分156b能够可靠地抵靠左 上枢转连杆155的靠近下端的区域155c。
通过这种布置,可防止牵拉手柄141展开超过牵拉位置P2。因此,本实施实施方式可省略现有技术中需要用于防止牵拉手柄141展开超过 牵拉位置的单独止动件,因此,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的本实施方式的结 构可得以简化。
牵拉单元16还包括右手柄保持机构151和左手柄保持机构191。右 手柄保持机构151具有保持凹部152,并包括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 (下凸耳)146b。左手柄保持机构191构造并设置成与右手柄保持机构 151呈左右对称的关系,从而,下面的说明主要详细描述右手柄保持机构 151,而省略对左手柄保持机构191的详细说明,在必要时,采用与右手 柄保持机构151的对应件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左手柄保持机构191的元 件。
当牵拉手柄141展开以使可动握持部分164转换到操作人员可牵拉 该可动握持部分164的牵拉位置P2时,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下 凸耳)146b装配到保持凹部152中(g卩,第一接合元件152和第二接合 元件146b处于互相接合的位置),而左下枢转连杆156的下端部(下凸 耳)156b装配到左保持凹部152中(即,第一接合元件152和第二接合 元件146b处于互相接合的位置)。这样,可防止牵拉手柄141由于牵拉 手柄141、右枢转连杆单元132和左枢转连杆单元136等的重量而发生意 外或无意的折叠。
接下来,将主要参照图16说明对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进行维护(修 理和检查)的示例方式。首先,将两个螺栓49从螺纹孔48中移除,然 后将右侧盖14从右侧壁部分26拆下以打开开口 45和轮缘64的中央区 域121。
发动机18的空气过滤器193、发动机油盖194、化油器195、混合 器(未示出)等设置在面向维护开口 45的位置。因此,在维护开口 45 按上述方式打开的情况下,可以更换空气过滤器193的元件、移除发动 机油盖194以便由此更换发动机润滑油、以及更换化油器195和混合器。 混合器是将由盒式气罐35供应的气体燃料与经由空气过滤器引入的空气 混合并将所合成的燃料/空气混合物供给到发动机18的气缸中的装置。
因此,可通过中央区域121和维护开口 45对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 20接下来,参照图17至图21,说明关于在将牵拉单元16从折叠位置 Pl转换到牵拉位置P2之后如何利用该牵拉单元16牵拉并移动移动式发
电机设备10的实施例。在图17至图21中,仅示出了牵拉单元16的右 侧的结构,而省略了牵拉单元16的左侧的结构,以便简化视图并有利于 理解牵拉单元16。
图17A和17B是说明如何将牵拉单元16转换到展开位置的视图,图 17B是图17A的圈出部分17b的放大视图。在图17A中,牵拉单元16示 出为处于折叠位置P1。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下凸耳)146b位于 保持凹部152的下方。在这种状态下,操作人员通过用手198握持可动 握持部分164并如箭头A所示将牵拉单元16朝向牵拉位置P2 (参见图 19)拉动而使牵拉单元16开始展开。在此期间,右上枢转连杆145和右 下枢转连杆146围绕螺栓147如箭头B所示那样向上枢转。同时,右下 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下凸耳)146b如图17B的箭头C所示绕右上枢 转连杆145的下端部(下凸耳)145b有角度地移动。
图18A和18B是表示已展开到中途的牵拉单元16的视图,图18B是 图18A的圈出部分18b的放大视图。当操作人员如箭头A所示继续朝向 牵拉位置P2牵拉可动握持部分164时,该可动握持部分164继续沿预定 轨迹181移动。在此期间,右上枢转连杆145和右下枢转连杆146如箭 头B所示继续绕螺栓147向上枢转,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下凸 耳)146b朝向保持凹部152成角度地移动。
图19是表示已经展开到牵拉位置P2的牵拉单元16的视图。通过操 作人员如箭头A所示进一步朝向牵拉位置P2牵拉可动握持部分164,该 可动握持部分164进一步沿预定轨迹181移动以到达牵拉位置P2。
图20A和20B是表示保持在牵拉位置P2的牵拉单元16的视图。更 具体地说,图20A是沿图19的线20a-20a剖取的剖视图,图20B是图19 的圈出部分20b的放大视图。
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下凸耳)146b与右上枢转连杆145的 靠近下端的区域145c接合。从而,可防止牵拉手柄141展开超过牵拉位置P2。
在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下凸耳)146b与靠近下端的区域145c 接合的同时,右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下凸耳)146b装配到右手柄 保持机构151的保持凹部152中。
这样,可防止牵拉手柄141因牵拉手柄141、枢转连杆单元132等 的重量而意外或无意地折叠。因此,即使操作人员的手离开握持部分164, 该可动握持部分164也能够保持在牵拉位置P2。因此,本实施例可提高 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的可用性。
回头参照图19,牵拉单元16可在其基本纵向中间部分弯曲。另外, 右枢转连杆单元132和左枢转连杆单元136的长度均基本等于牵拉手柄 141的长度。因此,牵拉单元16可通过展开到展开位置而具有增大的总 长度。
另外,当牵拉手柄141展开时,右上枢转连杆145和右下枢转连杆 146绕螺栓147向上枢转,从而右上枢转连杆145和右下枢转连杆146的 下端部(下凸耳)145b和146b向上移动。因此,将与下端部(下凸耳) 145b和146b相连的牵拉手柄141抬起,从而可使牵拉手柄141的可动握 持部分164位于较高位置H2。
另外,由于右上枢转连杆145和右下枢转连杆146随着牵拉手柄141 的展开而绕螺栓147向上枢转,因此右上枢转连杆145和右下枢转连杆 146的下端部(下凸耳)145b和146b向前移动,从而,与该下端部(下 凸耳)145b和146b连接的牵拉手柄141也向前移动。通过使牵拉手柄 141这样向前移动,可使牵拉手柄141的可动握持部分164与框架11隔 开较大的距离L2。
图21是表示操作人员通过牵拉单元16牵拉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的 示例方式的视图。如该图所示,操作人员197在用手198握持可动握持 部分164的同时前行。这样,右轮56和左轮58转动,因此可向前拉动 移动式发电机设备IO。在此期间,左、右支脚部28保持锁定在移动位置 中,可动握持部分164保持在较高位置H2。 g卩,转换到展开位置的牵拉 手柄141的可动握持部分164可保持在适合于操作人员的高度(尤其是操作人员的手部)的适当高度。
另外,在图ll所示的状态中,可动握持部分164定位在框架11前 方并与之隔开较大距离L2,因此,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的主体定位在距
操作人员足够距离的位置处,这能够防止操作人员197接触移动式发电 机设备10的主体。
由于牵拉手柄141的转换到展开位置的可动握持部分164可保持在 适合于操作人员的高度的适当高度,并且可防止操作人员197接触移动 式发电机设备10的主体,所以本实施方式可以使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 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增强。
当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被操作人员牵拉时,转向轮126可根据移动 式发电机设备10的移动方向而改变方位,并根据地面的不平度上下移动。 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的灵活性。
接下来,参照图22至24,说明将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的牵拉单元 16从牵拉位置P2转换到折叠位置P1的示例方式。在图22至24中,仅 示出了牵拉单元16的右侧的结构,而省略了牵拉单元16的左侧的结构, 以便简化视图并有利于理解牵拉单元16。
图22A和图22B是表示将牵拉单元16从展开位置折叠的示例方式的 视图,图22B是图22A的圈出部分22b。当可动握持部分164如箭头Fl 所示通过力而被拉动时,牵拉手柄141如箭头D所示绕其近端部枢转, 更具体为绕右上枢转连杆145的下端部(下凸耳)145b枢转,同时,右 下枢转连杆146的下端部(下凸耳)146b如箭头E所示绕右上枢转连杆 145的下端部(下凸耳)145b枢转。通过如箭头E所示的枢转,右下枢 转连杆146的下端部(下凸耳)146b与右连杆盖133的保持凹部152脱 开接合,并因此从被该保持凹部152保持的状态下解除。
然后,由于牵拉手柄141、枢转连杆单元132等的重量,右上枢转 连杆145和右下枢转连杆146如箭头F所示开始绕螺栓147向下枢转。 从而,可动握持部分164如箭头G所示开始沿预定轨迹181朝向折叠(收 回)位置P1折叠。
图23是表示已折叠到中途的牵拉单元16的视图。在该状态中,右上枢转连杆145和右下枢转连杆146由于牵拉手柄141、枢转连杆单元 132等的重量而进一步如箭头F所示向下枢转。因此,可动握持部分164 开始如箭头G所示沿预定轨迹181朝向折叠位置P1折叠。
图24A和24B是表示已折叠到折叠位置Pl的牵拉单元16的视图。 如图24A所示,可动握持部分164如箭头G所示沿预定轨迹181 (见图 23)移动,以到达就要达到折叠(或收回)位置P1的位置。然后,操作 人员如箭头F2所示朝框架11推动可动握持部分164。
从而,如图24B所示,右手柄部分161与右连杆盖133的手柄保持 件153接合,而左手柄部分162与左连杆盖137的手柄保持件154接合。 这样,牵拉手柄141可被保持在折叠位置Pl (参见图24A)。
如上面针对图17至图24所述,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构造成使可动 握持部分164在牵拉手柄141从折叠位置Pl转换到展开位置P2时沿预 定轨迹181 (见图19和22)移动。从而,操作人员197仅通过使握持可 动握持部分164的手部198沿预定的轨迹181移动就可容易地折叠/展开 牵拉手柄141。因此,可便于操作人员197为折叠/展开牵拉手柄141进 行的操作,这极大地增强了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的可用性。
另外,可将可动握持部分164的运动轨迹181优选地设定成从折叠 (收回)位置P1以基本恒定的上向坡度(更具体的说是基本为S形的上 向坡度)延伸到展开位置P2,如图19所示。从而,操作人员197仅斜向 上牵拉可动握持部分164便可容易地将牵拉手柄141从折叠位置Pl展幵 到展开位置P2。从而,可以更方便牵拉手柄141的展开操作,这可进一 步增强发电机设备10的可用性。
然后,将牵拉手柄141保持在其被手柄保持件153、 154接合的折叠 位置Pl,下连接杆138的纵向中间部138c接合小脚轮止动件185。这样, 可防止小脚轮部分61的转向轮126绕枢转轴124不期望的枢转以及上下 移动。
此外,由于不仅牵拉手柄141由手柄保持件153、 154接合,而且右 轮胎止动件158还抵靠右轮胎65的外周,因此可通过右轮胎止动件158 可靠地防止右轮56的不期望转动。类似的是,左轮胎止动件(未示出)抵靠左轮胎65的外周。这样,可通过左轮胎止动件防止左轮58的不期 望转动。
而且,左、右支脚部28下降到静止位置,从而移动式发电机设备 10可被稳定地保持在静止位置。
图25A和25B是说明其中电源线通过牵拉单元16离开左右轮的示例 方式的视图。在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的操作面板201上设有输出端子 202。由发电机设备10产生的电力可通过电源线203的插在输出端子202 中的插头输出。有时,操作人员可能想要在电源线20:3的插头204保持 插在输出端子202中的情况下移动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
当牵拉单元16的牵拉手柄141从折叠位置展开时,下连接杆138上 升以抬升电源线203。这样,电源线203可借由牵拉单元16离开左、右 轮,从而可防止该电源线与左轮58和右轮56的不期望缠结。
尽管上面已针对其中牵拉单元16设置有右连杆盖133和左连杆盖 137的情况描述了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其可以省略右 连杆盖133和左连杆盖137。
另外,尽管上面已针对其中可动握持部分164的运动轨迹181设定 成从折叠(或收回)位置P1以基本恒定的上向坡度(更具体的说是基本 为S形的上向坡度)延伸到展开位置P2的情况描述了优选实施方式,但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运动轨迹181可以改型为任何期望的、合适的方 式。
另外,上面已描述这样的实施方式,即通过使右下枢转连杆146的 下端部(下凸耳)146b与右上枢转连杆145的靠近下端的区域145c接合 (或抵接),并使左下枢转连杆156的下端部(下凸耳)156b与左上枢转 连杆155的靠近下端的区域155c接合(或抵接),来防止牵拉手柄141 展开超过牵拉位置P1。可选的是,可以以任何其它期望的适合方式防止 牵拉手柄141展开超过牵拉位置Pl,例如通过使枢转连杆的相应纵向中 间部(而不是下端部和靠近下端的区域)彼此接合的方式。在另一可选 方式中,可设置止动构件等来防止牵拉手柄141展开超过牵拉位置Pl。 而且,尽管上面已针对其中右手柄保持机构151和左手柄保持机构191中的每个均包括保持凹部152和下枢转连杆146或156的下端部(下 凸耳)146b或156b的情况描述了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手柄保持机构151 和191还可以构造为除上述方式外的另外的所期望的合适方式。
而且,框架11、牵拉手柄141、右上枢转连杆145、右下枢转连杆 146、左上枢转连杆155以及左下枢转连杆156等的形状可被改型为除了 限制在图中所示的形状之外的所期望的形状。
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其中发电机安装在框架中且用于移动发电机的牵 拉手柄安装至框架的移动式发电机设备。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该移动式发电机设备包括框架(11),在该框架(11)中安装有发电机(19);以彼此竖直紧邻的关系布置的上、下枢转连杆(145,146,155,156),所述上、下枢转连杆在它们的相应的一个端部(145a,146a)处能够竖直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框架;以及牵拉手柄(141),该牵拉手柄(141)在其远端部上设置有握持部分(164),该牵拉手柄(141)经由所述上、下枢转连杆(145,146,155,156)安装到所述框架,该牵拉手柄(141)在其近端部处以下述方式与所述上、下枢转连杆的相应的另一端部(145b,146b,155b,156b)能够枢转地连接1)使得所述牵拉手柄能够通过响应于操作人员施加至所述牵拉手柄(141)的拉力与所述上、下枢转连杆(145,146,155,156)的围绕相应的一个端部(145a,146a)的向上枢转运动联动地围绕所述近端部枢转而沿着所述握持部分(164)离开所述上、下枢转连杆(145,146,155,156)的相应的一个端部的方向展开;并且2)使得所述牵拉手柄能够通过响应于操作人员施加至所述牵拉手柄的推力与所述上、下枢转连杆的围绕相应的一个端部的向下枢转运动联动地围绕所述近端部枢转而沿着所述握持部分朝向所述上、下枢转连杆的相应的一个端部移动的方向折叠。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移动式发电机设备,其中,以使所述握持 部分(164)在所述展开和折叠运动期间沿着预定轨迹(181)运动的方 式通过所述上、下枢转连杆(145, 146, 155, 156)限制所述牵拉手柄(141)的展开和折叠运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式发电机设备,其中,所述上、 下枢转连杆(145, 146, 155, 156)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接合元件(145c, 146b, 155c, 156b),当所述牵拉手柄(141)展开从而使得所述握持部 分(164)从所述上、下枢转连杆的相应的一个端部转换到供操作人员通过所述握持部分牵拉并移动所述移动式发电机设备的牵拉位置(P2)时,所述上、下枢转连杆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元件(145c, 146b, 155c, 156b)彼此接合,以由此防止所述牵拉手柄展开超过所述牵拉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式发电机设备,该移动式发电机 设备还包括手柄保持机构(151, 191),该手柄保持机构包括在所述牵拉 手柄(141)展开时彼此接合的第一和第二接合元件(152, 146b, 156b), 从而当所述牵拉手柄位于其中所述握持部分定位在供操作人员通过该握 持部分牵拉并移动所述移动式发电机设备的牵拉位置(P2)的展开位置 时,防止所述牵拉手柄由于所述牵拉手柄和上、下枢转连杆的重量而折 叠。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其包括上、下枢转连杆(145,146,155,156),所述上、下枢转连杆(145,146,155,156)在它们的一个端部(145a,146a)处可竖直枢转地连接至框架(11);以及手柄(141),该手柄安装到所述框架以牵拉发电机设备,该手柄在其近端部处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部(145c,146b,155c,156b)连接。所述手柄(141)能够响应于拉力与所述连杆(145,146,155,156)的向上枢转运动联动地沿着握持部(164)远离所述连杆的方向展开,并且能够响应于推力与所述连杆的向下枢转运动联动地沿着所述握持部(164)朝向所述连杆(145,146,155,156)运动的方向折叠。
文档编号F16M3/00GK101608727SQ20091014935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8日
发明者竹村一仁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