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式传动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0692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挤压式传动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带,其被构成为,将多个板片状的构件配置为环状,并且通过 将该多个构件组装在带状的环上从而结合为环状,其中,所述多个板片状的构件在带宽度 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形成有用于嵌入环的凹部,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挤压式传动带,其通 过各个构件对前面的构件依次进行挤压,从而在两个带轮之间传递动力。
背景技术
作为在带式无极变速器等中所使用的用于传递动力的带,已知有挤压式的传动 带。通常,此种挤压式的传动带被构成为,将被称为构件或者板片等的多个板状的小片(以 下,称为构件)的姿态统一整齐排列,并配置为环状,且通过被称为环或者箍或者带等的环 状体(以下,称为环)而结合为环状。该构件的左右两个侧面为,与带轮的V形槽对应地形 成为V字形状的所谓的侧腹面。而且,该侧腹面被构成为,与带轮中的V形槽的表面接触, 并利用该接触部分而传递扭矩。当通过带轮将以上述方式构成的传动带夹紧时,构件被施加将其向外周一侧挤压 的力。因此,张力会作用于将各个构件结合在一起的环上。当在该状态下扭矩作用于驱动带 轮上从而使驱动带轮旋转时,被驱动带轮夹紧的构件,将与该驱动带轮一起旋转。此时,因 为传动带被挂在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所以在该各个带轮之间的所谓的直线部分上, 构件从驱动带轮中被挤压出来,从而挤压前面的其他构件。以此方式依次被挤压的构件,在 进入从动带轮的V形槽的同时,被该V形槽夹住,从而和该从动带轮一起旋转。即,通过被 后面的其他构件依次挤压而进入V形槽中的构件,从而使从动带轮被旋转。以此方式,使扭 矩从驱动带轮被传递至从动带轮。如上所述的挤压式传动带的一例被记载于日本专利第3406283号公报中。该日本 专利第340628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用于无极变速器的带具有金属环集合体(金属环), 其将多个无接头状的金属环层叠而成;多个金属构件,其形成有嵌入该金属环的环状槽,上 述无极变速器的带被卷绕在驱动带轮以及从动带轮上从而在各个带轮之间进行驱动力的 传递,在金属环和对最内层的金属环进行支承的环状槽的鞍形面上,分别实施了凸面加工。 而且,金属环的凸面加工半径被设定为,小于鞍形面的凸面加工半径。此外,在日本特开平1-312247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传动带,其为一种带有挤出 式横向环的传动装置(传动带),其由具有柔软性并且在纵向上几乎不被拉伸的非金属制 的、至少一根无接头芯线(环),和形成有嵌入该环的槽的、非金属制的横向环(构件)构 成,并被构成为,通过利用摩擦系数较小的树脂等对非金属制的环进行涂覆,以降低环和形 成在鞍形面左右的构件内壁面之间的摩擦。而且,在该日本特开平1-312247号公报中记载 有,上述的非金属制的环是以弹性体或者橡胶等作为基材而形成的。另外,在日本特开2001-317594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金属带的薄壁金属环,该薄 壁金属环复合体(环)为,薄壁金属环在厚度方向上被重叠为多层状,并且与多个板片(构 件)一起构成了金属带(传动带),通过在最内周的环和带轮接触的部分处形成弯曲面,从而降低在带轮和环之间的接触部分处所产生的应力。而且,在日本特开2002-168305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用于无极变速器的带的构 件,其为在板厚方向上被重叠,并与带状的环一起构成了用于无极变速器的带的、板状的构 件,并具有主体部,其形成有与环抵接的鞍形面;柱状部,其以从鞍形面起延伸的方式而 形成,其中,在鞍形面上,形成有在带宽度方向上呈弧状延伸的曲面。而且,该文献中还记载 有以下内容,即,通过使该构件的曲面由主要供环抵接的曲率半径为Ra的主面、和设置在 比该主面更靠柱状部一侧且具有小于曲率半径Ra的曲率半径Rb的端部面形成,从而分散 了在环和构件的接触部分处所产生的应力。如上述的日本专利第340628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用于无极变速器的带,这种挤压 式传动带例如被汽车用带式无极变速器等要求具有较大的传递扭矩容量的传动装置所采 用。因此,构成挤压式传动带的金属制的环,要求具有以下两种相反的性质,即,将构件保持 为环状所需的足够强度或者刚性、和平滑地卷绕在带轮所需的柔软性或者可挠性。因此,环 被构成为,上述的日本专利第3406283号公报所记载的传动带上的金属环集合体、或者例 如图7所示的环这种,将多个金属制的薄带状的单层环101层叠而形成的层叠环100。通过 以上方式,能够构成高强度且具有适度的柔软性的环。而且,在上述的日本专利第3406观3号公报所记载的传动带中,通过在构件的鞍 形面上实施凸面加工,从而在传动带移动时,通过鞍形面和环的最内周面之间的摩擦力作 用而使环在构件的鞍形面上被定心。由此,能够回避环的侧端面与构件的首部或者柱部、或 者与带轮的V形槽面相抵接的现象,从而能够防止不均勻磨损的产生、耐久性的降低。但是,使用了上述这种金属环集合体或者层叠环100的传动带,当该传动带在动 力传递状态下移动时,例如会在层叠环100内部的各个单层环101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滑 动。因此,该滑动将成为损失,传动带的动力传递效率将相应地降低。对此,如上述日本特开平1-312247号公报中所记载的传动带的环,通过例如以橡 胶或者树脂等的弹性体作为材料而构成环,从而能够以单层的一体式结构,来构成具有平 滑地卷绕在带轮上所需的柔软性或者可挠性的环。因为通过将环设定为单层的一体式结 构,从而不会产生像上述金属制的层叠环那样的环内部的不可避免的滑动,所以能够回避 由于其滑动而产生的损失。但是,例如以橡胶或者树脂等的弹性体为材料而构成的环,虽然具有适度的柔软 性或者可挠性,但是和金属制的环相比较时,其刚性相对较低,并且通过环的张力等而作用 于构件的鞍形面上的载荷的分布容易变得不均勻。因此,当将刚性相对较低的橡胶制或者 树脂制的环,安装在例如日本专利第3406^3号公报所记载这种、在鞍形面上实施了凸面 加工的构件上时,在构件的鞍形面和环的最内周面之间作用的摩擦力将变得不稳定,从而 有可能无法进行在使用了金属制的环时的有效定心或者定位。如此,在通过将多个金属制的构件结合为环状而构成的、能够对应相对较大的传 递扭矩容量的挤压式传动带中,为了实现回避由于环内部的滑动而产生的损失,并且适当 地进行环相对于构件的定位,从而防止不均勻磨损的产生及耐久性的降低,还存在改良的 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的技术性课题而实施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压式 传动带,所述挤压式传动带能够回避由于环内部的滑动而产生的损失,并且适当地进行环 相对于构件的定位,从而防止不均勻磨损的产生及耐久性的降低。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挤压式传动带,其具有多个板片状的构 件,其在带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形成有朝向带径向外周一侧开口的凹部;带状的环, 其由弹性材料形成并在厚度方向上形成为单层,且被嵌入所述凹部,从而将所述构件以环状 排列的状态结合在一起,所述挤压式传动带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环的所述带宽度方向上的左 右侧端面上,形成有相对于所述带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面而呈面对称的左右倾斜面,在所述凹 部的所述带宽度方向上的左右内壁面上,分别形成有左右接触平面、或者以两个所述倾斜面 为切面的左右接触曲面,其中,所述左右接触平面的倾斜度和两个所述倾斜面相等,并且与两 个所述倾斜面相比,所述左右接触平面在所述构件的单位板厚尺寸上的平面面积更小。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挤压式传动带,其具有多个板片状的构件,其在带宽 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形成有朝向带径向外周一侧开口的凹部;带状的环,其由弹性材料 形成并在厚度方向上形成为单层,且被嵌入所述凹部,从而将所述构件以环状排列的状态 结合在一起,所述挤压式传动带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部的所述带宽度方向上的左右内壁 面上,形成有相对于所述带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面而呈面对称的左右倾斜面,在所述环的所 述带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侧端面上,分别形成有左右接触平面、或者以两个所述倾斜面为切 面的左右接触曲面,其中,所述左右接触平面的倾斜度和两个所述倾斜面相等,并且与两个 所述倾斜面相比,所述左右接触平面在所述构件的单位板厚尺寸上的平面面积更小。此外,本发明是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挤压式传动带,S卩,在上述的发明中,两个所 述倾斜面均包含倾斜的平面,其中,该平面被倾斜成,从所述带径向上的外周一侧朝向内周 一侧,距所述中心面的距离逐步变长。而且,本发明是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挤压式传动带,S卩,在上述的任意一项发明 中,在两个所述内壁面上还形成有退避空间,当所述环发生向所述带宽度方向扩张的弹性 变形时,所述退避空间用于收纳该扩张部分。而且,根据本发明,和构件一起构成传动带的环,是以刚性低于构件的弹性体为材 料,并形成为在其厚度方向上单层且一体化结构的环状部件。因此,在作为传动带而移动 时,与使用了例如使多个薄带状的环层叠而形成的层叠环的情况相比较,因为在环内部不 会产生由被层叠的薄环彼此之间的滑动而造成的损失,因此能够提高挤压式传动带的动力 传递效率。而且,在本发明中,环的左右两个侧端面被形成为倾斜面,以使环的剖面形状在带 宽度方向上呈左右对称。另一方面,在对该环进行收纳的构件的凹部的左右两个内壁面上, 形成有与环的倾斜面接触的接触平面或者接触曲面。同样地,在本发明中,凹部的左右两个 内壁面被形成为倾斜面,以使构件的凹部在带的宽度方向上呈左右对称。另一方面,在被收 纳于该凹部中的环的左右两个侧端面上,形成有与凹部的倾斜面接触的接触平面或者接触 曲面。因此,根据本发明,因为左右倾斜面为锥面,所以通过使环被嵌入构件的凹部内,从而 使环在该凹部内的带宽度方向上被定心。而且,上述的接触平面或者接触曲面和倾斜面相 互接触的部分的接触面积,均小于倾斜面的平面面积。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环的左右两个侧端面和构件的凹部的左右两个内壁面分别接触的部分处的单侧接触或者不均勻载 荷的产生,其结果为,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由于环的侧端面和构件的凹部的内壁面之间的接 触部分的摩擦而产生的损失以及环的不均勻磨损。此外,根据本发明,以如下方式而形成了该左右倾斜面,即,使左右倾斜面之间的 间隔为,带径向上的内周一侧的间隔宽于外周一侧的间隔。因此,在构件的凹部内嵌入有环 的状态下,从环一侧观察到的凹部的开口部的宽度为,带圆周方向上的外周一侧的宽度窄 于内周一侧的宽度。因此,限制了在将环嵌入到构件的凹部内时环从该凹部被拔出,从而能 够切实地保持构件和环之间的组装状态。即,能够切实地通过构件和环而构成传动带。而且,根据本发明,例如在传动带的负载运转时环由于作用于环上的载荷而发生 了弹性变形从而向带宽度方向扩张的情况下,该扩张部分将被收纳在形成于构件凹部的两 个内壁面上的退避空间内。因此,即使在环受到载荷而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回避或 者抑制环的侧端面和构件凹部的内壁面之间的接触载荷的增大。其结果为,能够防止或者 抑制由于环的侧端面和构件凹部的内壁面之间的接触部分的摩擦而产生的损失以及环的 不均勻磨损。


图1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挤压式传动带的结构示例的模式图,并且为表示构件 的结构的主视图以及表示环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挤压式传动带的结构示例的模式图,尤其为表示构件 的结构的侧视图(局部剖视图)。图3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挤压式传动带的结构示例的模式图,尤其为表示本发 明中的倾斜面以及接触平面的详细状况的放大图。图4为用于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挤压式传动带中组装了构件和环时的状态进行说 明的模式图。图5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挤压式传动带的结构示例的模式图,尤其为表示本发 明中的退避空间的详细状况的放大图。图6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挤压式传动带的其他结构示例的模式图,尤其为表示 本发明中的倾斜面以及接触曲面的详细状况的放大图。图7为表示现有的挤压式传动带中所使用的环(层叠环)的结构示例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首先,根据图1、图2对本发明所涉及的 挤压式传动带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1、图2中图示了如下示例,S卩,挤压式的传动带B为, 例如被卷绕在带式无极变速器的驱动侧(输入轴)带轮和从动侧(输出轴)带轮上,从而 在这些带轮之间传递动力的带。而且,本发明中的构件1例如由金属制的板片状部件构成。 在该构件1的本体(基体)部2上,该带宽度方向(图1中的χ轴方向)上的左右侧面3、 4被形成为,锥状的倾斜的面。该倾斜为锥状的两个侧面3、4,与带轮5的带卷绕槽(V形 槽)5a摩擦接触,从而传递扭矩。在本体部2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端部分上,分别形成有向构件1的上下方向(图1中的y轴方向)上的上方延伸的左右的柱部6、7。因此,通过上端面加、和两个柱部 6、7的左右内壁面6a、7a,从而形成了朝向构件1的上侧、即向传动带B的外周一侧开口的 开口凹部8,其中,上端面加为本体部2在图1中的上侧的边缘部分,左右内壁面6a、7a朝 向本体部2的带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开口凹部8是用于将带状的环9嵌入该凹部内从而进行收纳的空间部分,其中,带 状的环9用于将相互紧贴而配置成环状的构件1结合为环状。因此,上述的上端面2a为,与 环9的内周面9i接触并将其承载的鞍形面加。而且,本发明中的环9为环状的带状体,其 通过以例如橡胶或者树脂等为材料的弹性体,而形成为具有预定的柔软性或者可挠性的、 单层的环状部件。如上所述,在现有的挤压式的传动带上,作为和多个构件一起构成传动带的环,使 用了所谓的层叠环100,所述层叠环100为,将例如图7中所示的这种金属制的环状的薄带 状体(以下,称为单环)101,在径向(或者厚度方向)上重叠多层而构成。该各个单环101 彼此之间的层叠状态,通过各个单环101的张力或者各个单环101彼此之间的摩擦力等而 被保持。因此能够构成高强度的层叠环100,该层叠环100在维持薄金属带状的单环101所 具有的柔软性或者可挠性的同时,使强度通过多个该单环101层叠而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由于现有的层叠环100仅为以上述方式将多个单环101分别层叠的结构,因 此成为在各个单环101之间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的结构,从而在动力传递时,在各个单环101 之间将会产生滑动。即,当作为传动带而卷绕在带轮上从而进行动力传递时,由于在层叠 环100的内层一侧和外层一侧之间会产生摩擦力或者力矩的差,从而在该内层一侧的单环 101和外层一侧的单环101之间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滑动。因此,这种不可避免地产生的滑动 成为损失,并成为了导致传动带的动力传递效率不可避免地降低的主要原因。而本发明的传动带B采用了通过橡胶或者树脂等的弹性材料而形成的环9。通过 使用弹性材料,从而能够将环9构成为,在其厚度方向上单层的且一体化结构的环状部件, 而不是以上述这种层叠环100的形式而构成环9。因此,当作为传动带B而运行时,因为不 会发生上述的层叠环100那样的、由于环内部的滑动而产生的损失,所以与使用了现有的 层叠环100的传动带相比较,能够使该传动带B的动力传递效率提高。另外,只要环9具有如下结构,即,通过具有达成传动带B所要求的强度所必需的 强度、和平滑地卷绕在带轮5上所必需的柔软性或者可挠性的弹性材料,而被构成为单层 的环状部件,也可以通过上述的橡胶或者树脂以外的材料而构成。例如,也可以采用以如下 方式构成的环,即,由以纤维或者金属线等为芯材、并将其与橡胶或者树脂等进行合成而得 的复合材料而构成。如上所述,构成传动带B的多个构件1,在被配置为环状的状态下通过环9而被结 合在一起,并在该状态下被卷绕在驱动侧以及从动侧的各自的带轮5上。因此,在传动带B 被卷绕在带轮5上的状态下,各个构件1为了持续地对扭矩进行传递,需要相对于带轮5的 中心扩展为扇形,并且彼此之间相互紧贴。因此,各个构件1的本体部2在图1、图2中的下 侧的部分(配置为环状的状态下的中心侧的部分)被形成为薄壁。S卩,从本体部2的前表面2f (图2中的ζ轴方向上的左侧的面)上的、构件1的上 下方向(图1、图2中的y轴方向)上的鞍形面加的位置起,下侧的部分以被削薄的状态而 被薄壁化。因此,在各个构件1扩展为扇形并接触的状态下,换言之,在各个构件1卷绕在
7带轮5上并被配置为圆弧状、从而传动带B发生弯曲的带弯曲状态下,如上所述,在构件1 的板厚发生变化的边界部分处,各个构件1彼此将相互接触。该边界部分的边缘为所谓的 摇动边缘(Rocking edge) 10。这种构件1的鞍形面2a,与将多个构件1结合在一起的环9相接触。因此,在传送 带B正在传递扭矩的状态下,其接触压力增大,而在构件1从直线状配置的状态起卷绕在带 轮5上从而展开为扇形时,在环9和鞍形面加之间将产生滑动,从而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此时,当构件1的上下方向上的上述鞍形面加和摇动边缘10之间的间隔变长时,因环9和 鞍形面加之间的摩擦力而产生的力矩将会增大,从而在环9和鞍形面加之间容易产生滑 动。其结果为,有可能使传动带B运行时的摩擦损失增大,从而导致传动带B的传动效率降 低。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传动带B中,如上所述,通过在和构件1的上下方向上的鞍 形面加相同或者几乎相同的位置处形成摇动边缘10,从而能够将因环9和鞍形面加之间 的摩擦力而产生的力矩尽可能地减小。其结果为,能够降低传动带B运行时的摩擦损失,从 而使传动带B的传动效率提高。在构件1的本体部2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形成有凸起11和孔12,该凸起11 和孔12用于在各个构件1没有被卷绕在带轮5上而是被配置为直线状的带直线状态下,确 定各个构件1的相对位置。具体而言,在本体部2的前表面2f上,形成有向外部凸出的圆 锥台形状的凸起11。而且,在和该凸起11相反一侧的后表面2r (图2中的ζ轴方向上的右 侧的面)上,形成有有底的圆筒形状的孔12,所述孔12向内部凹进并且与邻接的构件1上 的凸起11宽松地嵌合。如上所述,构件1中,在比该摇动边缘10更靠内周一侧(图1、图2中的下侧)处, 形成有凸起11以及孔12,并且形成有该凸起11以及孔12的部分的厚度变薄,而且,比摇 动边缘10更靠外周一侧(图1、图2中的上侧)的部分变厚。因此,在以环9被拉紧为直 线状的状态且构件1被配置为直线状的状态下,各个构件1在板厚较厚的部分处将相互接 触,并且相互间的凸起11和孔12将嵌合。相对于此,在以环9发生了弯曲的状态且各个构 件1对应于该环9的弯曲状态而以展开为扇形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各个构件1将在各个 摇动边缘10处相互接触。因此,通过在带直线状态下凸起11和孔12进行嵌合,从而能够确定该状态下各个 构件1彼此间在图1中的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卷绕在带 轮上的传动带B在运行时因松动而引起的震动和噪声,从而使通过该传动带B而构成的带 传动装置稳定地运转。而且,本发明中的传动带B,为了对构件1的开口凹部8内的带宽度方向上的环9 的位置进行定心,从而防止环9的一侧接触或者不均勻磨损,而在环9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左 右侧端面9a、9b或者构件1的开口凹部8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左右内壁面6a、7a中的任意一 方上,形成有左右倾斜面13、14。在该图1所示的结构示例中,是在环9的左右侧端面9a、 9b上,分别形成有左右倾斜面13、14。具体而言,环9的两个侧端面9a、9b分别形成为,相对于带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面C 而呈面对称的左右倾斜面13、14。而且,这两个倾斜面13、14分别成为如下所述的平面,即, 该平面被倾斜成,从带径向上的外周一侧朝向内周一侧,距中心面C的距离逐步变长。因此,如图1所示,环9被形成为,垂直于其带圆周方向的剖面的形状为等边梯形,所述等边梯 形以环9的外周面为上底,以环9的内周面9i为下底,并且下底长于上底。另一方面,本发明中的传动带B中,在环9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侧端面9a、9b或 者构件1的开口凹部8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左右内壁面6a、7a中的任意另一方上,形成有左 右接触平面15、16或者接触曲面19、20。在该图1所示的结构示例中,是在开口凹部8的左 右内壁面6a、7a上分别形成有左右接触平面15、16。另外,关于上述的接触曲面19、20,在 图6中进行图示并在后文中叙述。具体而言,左右接触平面15、16分别以如下方式而形成在开口凹部8的两个内壁 面6a、7a上,S卩,使所述左右接触平面的倾斜度和上述的两个倾斜面13、14相等,并且与两 个倾斜面13、14相比,所述左右接触平面在构件1的单位厚度尺寸上的平面面积更小。更 具体而言,如图3中的放大图所示,相对于环9的倾斜面13、14在构件1的单位厚度尺寸上 的平面面积A而言,具有小于该平面面积A的平面面积B的左右接触平面15、16,分别形成 在开口凹部8的两个内壁面6a、7a上。另外,构件1的厚度尺寸是指,在图2中用厚度T所表示的尺寸,且为构件1中,比 摇动边缘10更靠外周一侧的未被薄壁化的部分的最大板厚。而且,上述的两个倾斜面13、14和两个接触平面15、16,在环9被嵌入并收纳于构 件1的开口凹部8内的状态下,分别相互抵接。即,如上所述,因为两个倾斜面13、14和两 个接触平面15、16被形成为,各自对置的面彼此之间的倾斜度相同,所以通过对环9的宽度 尺寸以及构件1的各部的形状、尺寸进行适当的调节设定,从而能够在开口凹部8内嵌入有 环9的状态下,分别使该两个倾斜面13、14和两个接触平面15、16相互面接触。具体而言,分别对环9的整体宽度W、即环9的内周面9i 一侧的最大宽度尺寸W、 和构件1的开口凹部8的开口宽度D、即在开口凹部8的开口端一侧对置的两个内壁面6a、 7a之间的最窄距离D进行适当的设定,以使两个倾斜面13、14和两个接触平面15、16分别 如上所述地相互面接触。如此,因为环9的两个倾斜面13、14为锥面,所以通过该锥面的楔作用,从而开口 凹部8内的带宽度方向上的环9的位置被定心。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环9的两个侧 端面9a、9b和凹部8的两个内壁面6a、7a分别接触的部分处的一侧接触以及不均勻载荷的产生。此外,在环9被嵌入并收纳在构件1的开口凹部8内的状态下,上述的两个倾斜面 13、14和两个接触平面15、16相互接触的部分的接触面积,小于两个倾斜面13、14在构件1 的单位厚度尺寸上的平面面积。其结果为,该两个倾斜面13、14和两个接触平面15、16相 互接触的部分、即环9的两个侧端面9a、9b和凹部8的两个内壁面6a、7a分别接触的部分 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该环9和构件1之间的接触部分上的摩擦阻力降低。因此,能够防止 或者抑制由于该摩擦而产生的损失以及环9的磨损。而且,上述的开口凹部8的开口宽度D,窄于环9的整体宽度W。更具体而言,如图 3的放大图所示,开口凹部8的开口宽度D,在单侧上缩短了距离d(即,d= (W-D)/2)。在 此,环9由如上所述的具有柔软性或者可挠性的弹性材料而构成。因此,如图4所示,以环9 的带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向外周一侧凸出的方式而使环9弯曲,从而能够使该弯曲了的 环9的外侧宽度W’窄于开口凹部8的开口宽度D。
因此,在对环9和构件1进行组装时,如上所述,能够通过弯曲环9并使该环9穿 过开口凹部8的开口宽度D的位置,进而嵌入到开口凹部8内。而且,在将环9嵌入到开口 凹部8内之后,通过将环9恢复到当初的状态,从而在开口凹部8内,使开口凹部8的两个 内壁面6a、7a和环9的两个倾斜面13、14分别抵接,同时使环9卡止在开口凹部8的两个 内壁面6a、7a上,从而能够防止环9从开口凹部8中脱出。S卩,能够切实地维持构件1和环 9的组装状态。而且,本发明的传动带B中,在开口凹部8的左右内壁面6a、7a上分别形成有左右 的退避空间17、18。该退避空间17、18为,当被嵌入到开口凹部8内的环9发生向带宽度方 向扩张的弹性变形时,用于收纳该扩张部分的空间。因此,该退避空间17、18是通过使开口 凹部8的两个内壁面6a、7a的一部分在带宽度方向上分别向侧面3、4 一侧凹进而形成的。如图5所示,当在厚度方向上朝向内周一侧的载荷施加在被嵌入并收纳于开口凹 部8内的状态的环9上,从而使环9发生弹性变形时,该环9在厚度方向上会变得扁平,且 环9的两个侧端面9a、9b随之向带宽度方向扩张。在通常情况下,环9以其两个侧端面9a、 9b即两个倾斜面13、14、和开口凹部8的两个内壁面6a、7a分别抵接的状态,被收纳在开口 凹部8内。因此,当被收纳于开口凹部8内的状态下的环9发生向带宽度方向扩张的弹性 变形时,两个倾斜面13、14和两个内壁面6a、7a之间的接触面压力将增大。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传动带B中,如上所述,因为在两个内壁面6a、7a上设置有 退避空间17、18,所以即使环9的两个侧端面9a、9b向带宽度方向扩张,也能够将该扩张部 分收纳在退避空间17、18内,从而回避或者抑制两个倾斜面13、14和两个内壁面6a、7a之 间的接触面压力过度增大的状况。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因环9的两个侧端面9a、9b和 开口凹部8的两个内壁面6a、7a之间的接触部分的摩擦而产生的损失以及环9的不均勻磨 损。另外,上述的两个退避空间17、18的形状、尺寸以及在两个内壁面6a、7a上的形成 位置等,能够在考虑到例如环9的形状、尺寸以及材料的硬度、开口凹部8的形状、尺寸、设 想的载荷以及应力的产生等的情况下,通过设计或者实验而适当地进行设定。此外,虽然在上述的结构示例中,对在环9的左右侧端面9a、9b上分别形成有左右 倾斜面13、14,并且在开口凹部8的左右内壁面6a、7a上分别形成有和两个倾斜面13、14面 接触的左右接触平面15、16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与上述结构相反地,本发明中的传动 带B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在开口凹部8的左右内壁面6a、7a上,分别形成有左右倾斜 面13、14,并且在环9的左右侧端面9a、9b上,分别形成有和两个倾斜面13、14面接触的左 右接触平面15、16。而且,本发明中的传动带B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S卩,代替上述的左右接触平面 15、16,而在环9的左右侧端面9a、9b、或者开口凹部8的左右内壁面6a、7a上形成左右接触 曲面19、20。例如在图6中图示了如下的结构,即,在开口凹部8的左右内壁面6a、7a上分 别形成有左右倾斜面13、14,并且在环9的左右侧端面9a、9b上分别形成有左右接触曲面 19,20ο具体而言,该图6所示结构示例中的开口凹部8的两个内壁面6a、7a分别被形成 为,相对于带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面而呈面对称的左右倾斜面13、14。而且,这两个倾斜面 13、14分别被倾斜成,从带径向上的外周一侧朝向内周一侧,距中心面的距离逐步变长。
另一方面,在该图6所示的结构示例中的环9的两个侧端面9a、9b上,分别形成有 以和开口凹部8的两个倾斜面13、14平行的平面为切面的左右接触曲面19、20。S卩,在该 图6所示的结构示例中,在将环9嵌入并收纳在开口凹部8内的状态下,形成于开口凹部8 的两个内壁面6a、7a上的两个倾斜面13、14,作为切面而分别与环9的两个接触曲面19、20 抵接。因此,换言之,在该图6所示结构示例的环9的两个侧端面9a、9b上,分别形成有以 开口凹部8的两个倾斜面13、14为切面的左右接触曲面19、20。同样在该图6所示的结构示例中,在环9被嵌入并收纳于构件1的开口凹部8内 的状态下,形成于上述的两个内壁面6a、7a上的两个倾斜面13、14、和环9的两个接触曲面 19、20分别相互抵接。即,如上所述,因为两个倾斜面13、14和两个接触曲面19、20,是以两 个倾斜面13、14分别为两个接触曲面19、20的切面的方式而形成,所以通过对环9的宽度 尺寸以及构件1的各部分的形状、尺寸进行适当地调节设定,从而能够在环9被嵌入开口凹 部8内的状态下,使这两个倾斜面13、14和两个接触曲面19、20分别相互进行线接触、或者 形成狭小范围内的实质上的面接触。如此,同样在该图6所示的结构示例中,因为形成于开口凹部8上的两个倾斜面 13、14为所谓的锥状的导向面,所以通过该部分的楔作用,开口凹部8内的带宽度方向上的 环9的位置被定心。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环9的两个侧端面9a、9b和凹部8的两个 内壁面6a、7a分别接触的部分处的一侧接触以及不均勻负荷的产生。此外,在环9被嵌入并收纳于构件1的开口凹部8内的状态下,上述的两个倾斜面 13、14和两个接触曲面19、20相互接触的部分,理论上为线接触。因此,即使考虑到由弹性 材料形成的环9的变形,该两个倾斜面13、14和两个接触曲面19、20相互接触的部分的接 触面积,也远远小于两个倾斜面13、14在构件1的单位厚度尺寸上的平面面积。因此,在该 图6所示的结构示例中,也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由于环9和构件1之间的接触部分的摩擦而 产生的损失以及环9的磨损。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传动带B,和构件1 一起构成该传动带B的环9,由例如刚 性低于金属制的构件1的橡胶或者树脂等的弹性材料而形成为,在其厚度方向上以单层方 式且一体化结构的环状部件。因此,当作为传动带B而移动时,因为不会在环9的内部产生 由于滑动而造成的损失,所以能够提高传动带B的动力传递效率。而且,在本发明的传动带B中,例如,以使环9的剖面形状在带宽度方向上呈左右 对称的形式,而将环9的两个侧端面9a、9b形成为倾斜面13、14。此外,在收纳该环9的构 件1的开口凹部8的两个内壁面6a、7a上分别形成有,分别与上述环9的两个倾斜面13、14 接触的接触平面15、16或者接触曲面19、20。或者,以使构件1的开口凹部8在带宽度方向 上呈左右对称的方式,而将开口凹部8的两个内壁面6a、7a形成为倾斜面13、14。此外,在 被收纳于开口凹部8内的环9的两个侧端面9a、9b上,形成有与开口凹部8的倾斜面13、14 接触的接触平面15、16或者接触曲面19、20。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传动带B,被形成在环9或者构件1上的左右倾斜面13、14成 为锥面或者锥状的导向面。因此,当开口凹部8内嵌入环9时,通过两个倾斜面13、14的锥 部分的所谓楔作用,从而使环9在该开口凹部8内的带宽度方向上被定心。而且,在开口凹部8内嵌入有环9的状态下,在与两个倾斜面13、14分别对置的部 分处,形成有与两个倾斜面13、14相比,在构件的单位板厚尺寸上的平面面积更小的接触
11,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环9的两个侧端面9a、9b和开口 凹部8的两个内壁面6a、7a分别接触的部分处的一侧接触以及不均勻载荷的产生,其结果 为,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由于该环9和构件1之间的接触部分的摩擦而产生的损失以及环9 的不均勻磨损。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具体事例。例如,虽然在上述的具体事例中,以将本 发明所涉及的挤压式传动带应用于带式无极变速器上的结构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 明所涉及的挤压式传动带,不限于带式无极变速器,其也能够适用于由带和带轮构成的其 他的卷绕传动装置(带传动装置)中的用于动力传递的挤压式传动带。
权利要求
1.一种挤压式传动带,具有多个板片状的构件,其在带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形 成有朝向带径向外周一侧开口的凹部;带状的环,其由弹性材料形成并在厚度方向上形成 为单层,且被嵌入所述凹部,从而将所述构件以环状排列的状态结合在一起,所述挤压式传动带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环的所述带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侧端面上,形成有相对于所述带宽度方向上的中 心面而呈面对称的左右倾斜面,在所述凹部的所述带宽度方向上的左右内壁面上,分别形成有左右接触平面、或者以 两个所述倾斜面为切面的左右接触曲面,其中,所述左右接触平面的倾斜度和两个所述倾 斜面相等,并且与两个所述倾斜面相比,所述左右接触平面在所述构件的单位板厚尺寸上 的平面面积更小。
2.一种挤压式传动带,具有多个板片状的构件,其在带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形 成有朝向带径向外周一侧开口的凹部;带状的环,其由弹性材料形成并在厚度方向上形成 为单层,且被嵌入所述凹部,从而将所述构件以环状排列的状态结合在一起,所述挤压式传动带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部的所述带宽度方向上的左右内壁面上,形成有相对于所述带宽度方向上的 中心面而呈面对称的左右倾斜面,在所述环的所述带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侧端面上,分别形成有左右接触平面、或者以两 个所述倾斜面为切面的左右接触曲面,其中,所述左右接触平面的倾斜度和两个所述倾斜 面相等,并且与两个所述倾斜面相比,所述左右接触平面在所述构件的单位板厚尺寸上的 平面面积更小。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挤压式传动带,其中,两个所述倾斜面均包含倾斜的平面,其中,该平面被倾斜成,从所述带径向上的外周一 侧朝向内周一侧,距所述中心面的距离逐步变长。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挤压式传动带,其中,在两个所述内壁面上还形成有退避空间,当所述环发生向所述带宽度方向扩张的弹性 变形时,所述退避空间用于收纳该扩张部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挤压式传动带,其能够回避因环内部的滑动而产生的损失,并适当地进行环相对于构件的定位,从而防止不均匀磨损的产生及耐久性的降低。该挤压式传动带(B)具有板片状的构件(1),其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形成有朝向径向外周一侧开口的凹部(8);带状的环(9),其由弹性材料形成并在厚度方向上形成为单层,且被嵌入凹部(8),从而将构件(1)结合为环状,在环(9)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侧端面(9a、9b)上,形成有相对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面(C)而呈面对称的左右倾斜面(13、14),在凹部(8)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内壁面(6a、7a)上,分别形成左右接触平面(15、16),其倾斜度和两个倾斜面(13、14)相等,并且与两个倾斜面(13、14)相比,其在构件(1)的单位板厚尺寸上的平面面积更小。
文档编号F16G5/16GK102144110SQ200980125459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0日
发明者佐野敏成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