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304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确认与对象方部件的完成结合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具有用于让使用者确认与对象方部件的完成结合的连接确认机构的连接器,例如,已知有如下的连接器其具有连接器外壳,以及出没自如地嵌入该连接器外壳且在将管体(对象方部件)插入连接器外壳时实现其防脱的护圈(锁定构件);护圈在初始状态位于从连接器外壳突出的位置,在将管体插入连接器外壳时,通过与该管体的环状卡合突部卡合而移动到没入位置(专利文献1)。该护圈具有由于与管体的环状卡合突部卡合而向外侧挤压扩展的一对脚部,以及通过随着该脚部的移位而变形,从而产生向没入位置侧对护环主体加力的弹簧力的弹簧部。按照这种现有的连接器,使用者能够根据护环的位置(即,护环位于突出位置或没入位置中的哪个位置),识别连接器与对象方部件的连接是否完成,因而具有以比较少的零部件数就能实现连接确认机构之类的优点。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3169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使用者为了更容易且明确地确认完成结合,需要确保突出位置与没入位置之间的护环的位移量尽可能地大。然而,这种护环的位移量的增大存在将导致连接器的大型化及管体对连接器的插入阻力增大之类的问题。另外,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是通过弹簧部的加力来进行护环的移动的结构,因而当弹簧部的作用力因长期使用劣化等而下降时,则存在使用者无法正常地进行连接确认之类的问题。本发明就是鉴于这些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方案,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比较少的零部件数构成结合确认机构,而且将插入到连接器外壳中的对象方部件不能拔脱地进行固定的锁定部件的移动量小而紧凑的连接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第一发明是能够确认与对象方部件2的结合状态的连接器1,其构成为具备外壳3,该外壳3具有供上述对象方部件插入的插入孔4 ;锁定部件5,该锁定部件5安装在上述外壳上,被插入到上述插入孔中的上述对象方部件驱动而从初始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并在该锁定位置将该对象方部件不能拔脱地固定;以及识别部件6,该识别部件6设置在上述外壳上,且具有与上述锁定部件色彩不同的完成结合显示部 74,上述锁定部件在上述初始位置遮蔽上述完成结合显示部,另一方面,在上述锁定位置使上述完成结合显示部露出。另外,作为第二发明,能够做成如下结构,上述锁定部件在上述初始位置比上述外壳的外形更向外侧突出,在上述锁定位置与上述外壳的外形为同一个面或者容纳在比上述外壳的外形更靠内侧。另外,作为第三发明,能够做成如下结构,上述锁定部件在上述初始位置比上述外壳的外形更向外侧突出,其突出量在上述锁定位置变化。另外,作为第四发明,能够做成如下结构,上述锁定部件在上述初始位置从上述外壳的预定部位突出,在上述锁定位置从上述外壳的与上述预定部位不同的部位突出。另外,作为第五发明,能够做成如下结构,上述锁定部件具有能与上述外壳卡定的被卡定部43,上述被卡定部43在上述锁定部件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不与上述外壳卡定, 在上述锁定部件位于上述锁定位置的情况下与上述外壳卡定。另外,作为第六发明,能够做成如下结构,上述外壳具有卡定上述锁定部件的被卡定部的卡定部24,上述被卡定部在上述锁定部件从上述初始位置移动到上述锁定位置时, 通过该锁定部件的弹性变形,从上述卡定部一侧的非卡定位置越过该卡定部而移动到另一侧的卡定位置。另外,作为第七发明,能够做成如下结构,上述外壳具有使上述完成结合显示部露出的第一显示开口 23,上述锁定部件具有在上述初始位置不与上述第一显示开口重合,而且在上述锁定位置与上述第一显示开口重合的第二显示开口 61。另外,第八发明是能够确认与对象方部件2的结合状态的连接器1,其构成为具备外壳3,该外壳3具有供上述对象方部件插入的插入孔4 ;锁定部件5,该锁定部件5安装在上述外壳上,被插入到上述插入孔中的上述对象方部件驱动而从初始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并在该锁定位置将该对象方部件不能拔脱地固定;以及识别部件6,该识别部件6设置在上述外壳上,具有与上述锁定部件色彩不同的完成结合显示部(74),上述锁定部件在上述初始位置使上述完成结合显示部露出,另一方面,在上述锁定位置遮蔽上述完成结合显示部。本发明的效果如下。根据上述第一及第八的发明,由于其结构为,具备被对象方部件驱动而从初始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的锁定部件;以及具有与该锁定部件色彩不同的完成结合显示部的识别部件,该接完成显示部被位于初始位置的锁定部件遮蔽(或露出),而在锁定部件移动到锁定位置时露出(或遮蔽),因而能够以比较少的零部件数构成结合确认机构,并且起到了能够实现锁定部件的移动量小且紧凑的连接器之类的优良的作用效果。另外,根据上述第二的发明,利用识别部件的完成结合显示部的遮蔽状态或露出状态,以及锁定部件的突出状态或容纳状态,使用者能够更可靠地进行结合状态的确认。另外,根据上述第三的发明,利用识别部件的完成结合显示部的遮蔽状态或露出状态,以及锁定部件的突出量的变化,使用者能够更可靠地进行结合状态的确认。另外,根据上述第四的发明,利用识别部件的完成结合显示部的遮蔽状态或露出状态,以及锁定部件的突出位置的变化,使用者能够更可靠地进行结合状态的确认。另外,根据上述第五的发明,能够将锁定部件保持在锁定位置,能够防止对象方部件的拔脱。
5
另外,根据上述第六的发明,采用简易的结构就能够将锁定部件稳定地保持在锁定位置。另外,根据上述第七的发明,采用简易的结构就能够与锁定部件的位置相对应地实现完成结合显示部的遮蔽或露出。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A)非结合状态及(B)完成结合状态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锁定部件的(A)从前面侧看到的立体图和(B)后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非结合状态的连接器的剖视立体图。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结合过程中的连接器的剖视立体图。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完成结合状态的连接器的剖视立体图。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完成结合状态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锁定部件的立体图。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仰视图。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A)非结合状态及(B)完成结合状态的连接器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进行说明。在说明中,对于表示方向的用语按照图1中所示的方向。如图1或图2所示,连接器1是与输送流体的管2结合的连接器,其主要具有形成其主体的外壳3 ;将插入到该外壳3的插入孔4中的管2不能拔脱地进行固定的锁定部件5 ;以及显示管2与外壳的3的结合状态以便使用者能以目视确认的识别部件6。构成连接器1的各部件3、5、6分别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并具有左右对称的形状。管2由金属或合成树脂等形成,在其前端的外周面突出地设置有用于与连接器1 结合的环状的突缘部11。管2在与连接器1结合或解除该结合时,相对于连接器1向前后方向相对移动。外壳3具有能将未图示的其它配管等与其前端部连接的管状的接头部12 ;以及与该接头部12后端相连,并形成有管2的插入孔4的插入部14。接头部12朝向其前端阶梯式缩径,并且在其后部的内壁上,如图4所示,借助于圆环状的套筒17装配有用以密封流道的0形圈15、16。如图2所示,在插入部14的上部形成有供锁定部件5插入的上部开口 21。另外, 在插入部14的左右壁22、22上形成有多个(在此为四个)显示开口 23,这些显示开口 23 以规定的间隔在上下方向彼此相连,并分别在左右方向贯通。在左右壁22、22上,位于各显示开口 23之间的间隙部22a的上下方向(锁定部件5的移动方向)的宽度设置成与各显示开口 23的宽度相同。另外,在插入部14的后壁25,在位于插入孔4的下侧的下部的前面,向前方突出地设有卡定后述的锁定部件5的被卡定部43的卡定爪24(参照图4)。还如图3所示,锁定部件5被安装成能在其上部开口 21内相对于外壳3上下移动, 锁定部件5具有形成管2的插入孔31的环状的主体部32 ;以及沿着该主体部32的左右侧面分别从其上部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臂部33、33。如图2所示,主体部32配置在比其后壁3 靠前方,并具有划定管2的插入孔31 的下部的弹性锁定片41。弹性锁定片41主要具有呈大致U字形,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管抵接部42、42 ;以及连结这些管抵接部42、42的下端的被卡定部43。如图3 (A)所示,管抵接部42、42借助于设置成容易挠曲的挠曲部44、44而分别与主体部32的左右侧壁的内表面连接,由此,能与被卡定部43 —起在前后方向(管2的插入拔出方向)移位。被卡定部43形成为,从前后方向观察,中央部43a的厚度比左右侧部的厚度小。另外,如图3 (B)所示,主体部32的后壁3 通过切割成上方呈凸状的半圆弧状, 从而划定管2的插入孔31的上部。另外,在主体部32的后壁3 上,朝向后方突出地设有引导突起51。引导突起51被保持成能在形成于外壳3的插入部14的后壁的纵槽52 (参照图4)内滑动,由此,引导锁定部件5的上下移动。臂部33、33具有各自的下部向内侧弯曲而形成的台阶部33a。在将锁定部件5安装在外壳3上时,该台阶部33a被保持在设置于外壳3的左右壁22、22上的凹部55 (参照图2)内。由此,能防止从锁定部件5的外壳脱离。另外,在臂部33、33上分别形成有显示开口 61,该显示开口 61具有与外壳3的左右壁22、22的显示开口 23大致相同的结构。显示开口 61在臂部33、33上以按规定的间隔在上下方向彼此相连的方式形成多个(在此为四个)。另外,就臂部33、33而言,设置成,位于各显示开口 61之间的间隙部33a的上下方向(锁定部件5的移动方向)的宽度与各显示开口 61的宽度相同。如图2所示,识别部件6主要具有形成有管2的插入孔71的环状的主体部72 ;从该主体部72的前面突出地设置的环状凸部73 ;从主体部72的左右侧缘分别向后方延伸设置的一对显示片74、74 ;以及从主体部72的后面突出地设置的多个圆弧状的管限制部75。 通过将环状凸部73从后方嵌入到外壳3的接头部12的开口 1 中,从而将识别部件6安装到外壳3上。在识别部件6中,至少显示片74、74为了显示与管2完成结合而设置成与锁定部件5(至少,与形成有显示开口 61的臂部33、33的表面)色彩不同。例如,在锁定部件5的外表面为黑色的情况下,能够将显示片74、74的颜色定为辨认性高的红色。另外,将显示片 74、74插入到锁定部件5的主体部32的左右侧面与臂部33、33的间隙G (参照图3 (B))中, 并且以使显示片74、74与外壳3的左右壁22、22对置的方式分别配置在它们的内侧。因此, 在未将锁定部件5安装在外壳3的状态下,显示片74、74从外壳3的显示开口 23露出。下面,对上述结构的连接器1与管2的结合动作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就非结合状态(即,与管2结合之前)的连接器1而言,锁定部件5 位于其主体部32的上部从外壳3的上部开口 21突出的上升位置(初始位置)。这时,锁定部件5的台阶部33a(参照图3(B))与外壳3的凹部55 (参照图幻的上表面抵接,从而限制向其上方移动。另外,这时,锁定部件5的弹性锁定片41的被卡定部43位于非卡定位置,处于其中央部43a(参照图幻与外壳的卡定爪M的上表面2 抵接的状态。由此,锁定部件5向下方的移动也受到限制。另外,在锁定部件5位于上升位置的情况下,臂部33、33的各显示开口 61相对于位于其内侧的外壳3的各显示开口 23处于向上侧只偏移一个显示开口 23的宽度的量的状态。由此,位于各显示开口 23之间的各间隙部2 便从显示开口 61露出。由于各间隙部 22a形成为与锁定部件5 (至少,与形成显示开口 61的臂部33、33的表面)的色彩相同,因而,使用者认为在显示开口 61没有任何显示(即,连接器1为非结合状态)。在使用者将管2插入到外壳3的插入孔4中时,通过管2的外周面与识别部件6 的插入孔71及套筒17的内周面滑动接触而引导该管2的插入。如图5所示,在管2对外壳3的插入过程中,管2的突缘部11与锁定部件5的弹性锁定片41的管抵接部42 (参照图4)抵接。更详细地说,在管抵接部42的上部分别形成其后部内侧被斜向切割而成的抵接面81 (参照图4),管2的突缘部11与该抵接面81抵接。当使用者将管2从图5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前方压入时,通过向前方移动的突缘部11推压抵接面81,从而对该锁定部件5作用使其自身向下移动的力,并且作用使该挠曲部44(参照图4)弹性变形而使弹性锁定片(被卡定部43)向前方移位的力。由此,如图6 及图7所示,弹性锁定片41的被卡定部43越过卡定爪M而移动到卡定位置,与该卡定爪 M下侧的倾斜面24b抵接。由此,锁定部件5向上方的移动受到限制,而被稳定地保持在下降位置。这时,锁定部件5位于其主体部32被容纳在外壳3的上部开口 21内的下降位置 (锁定位置)。并且,如图7所示,管2的突缘部11处于被夹持在锁定部件5的主体部32 的后壁3 与识别部件6的管限制部75之间的状态。另外,这时,臂部33、33的各显示开口 61处于与内侧的外壳3的各显示开口 23重叠的状态。在此,锁定部件5的从上升位置向下降位置的移动量设定为一个显示开口 23的宽度的量。由此,识别部件6的显示片74、 74的一部分借助于显示开口 23和显示开口 61而露出,使用者认为,在显示开口 61进行的显示是完成结合(即,连接器1为完成结合的状态)。这样一来,连接器1与管2的结合完成。此外,在锁定部件5的主体部32的上壁的前缘形成缺口部91,使用者能够通过将预定的工具插入到缺口部91中而对锁定部件5作用向上的力。由此,锁定部件5的被卡定部43沿着卡定爪M下侧的倾斜面24b弹性变形,解除由外壳的卡定爪M进行的卡定,锁定部件5再次移动到图4的上升位置。上述连接器1具备被管2驱动从上升位置向下降位置移动的锁定部件5 ;以及具有与该锁定部件5色彩不同的显示片74、74的识别部件6 ;由于该显示片74、74的结构为其被位于初始位置的锁定部件5遮蔽而在锁定部件5向下降位置移动时露出,因而能够以比较少的零部件数构成结合确认机构,并且能做成锁定部件5的移动量小而紧凑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其优点是,不必依赖锁定部件5的位置变化,根据显示开口 61内的色彩的变化就能确认连接器1的结合状态。此外,作为显示完成结合的方法的变形例,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通过变更显示开口 23、61的配置等,从而使显示片74、74被位于初始位置的锁定部件5遮蔽而在锁定部件5 向下降位置移动时露出。另外,识别部件6不必作为独立的部件设置,例如,也可以与外壳 3形成为一体。此外,显示片74、74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与锁定部件5色彩不同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为从显示开口 23、61显示使用者能够辨认的文字、记号及图形等。另外,在上述连接器1中,由于锁定部件5结构为,在上升位置与外壳3的外形相比更向外侧突出,在下降位置与外壳3的外形为同一个面或者被容纳在比其靠内侧,因而使用者能够根据识别部件6的显示片74、74的遮蔽状态或露出状态,以及锁定部件5的突出状态或容纳状态来更可靠地进行结合状态的确认。这种情况下,其优点是,不必依赖目视而通过指尖等的触觉就能够确认锁定部件5的突出状态或容纳状态。作为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8所示,锁定部件5的结构也可以是,在上升位置比外壳3的外形更向外侧突出,其突出量在下降位置变化(即,锁定部件5 未被完全容纳在外壳内)。在此,锁定部件5的突出量在图8(B)所示的连接器1的结合状态下虽比在图8(A)所示的连接器1的非结合状态减少,但也可以相反地在连接器1结合时其突出量增大。按照这种变形例的结构,使用者根据识别部件6的显示片74、74的遮蔽状态或露出状态,以及锁定部件5的突出量的变化,能够更可靠地进行结合状态的确认。这种情况下,其优点是,使用者不必依赖目视而通过指尖等的触觉就能确认锁定部件5的突出量。(第二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9至图11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进行说明。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省略了图示或标上相同的标号,就它们的结构及功能而言,除了以下所述的内容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如图9所示,锁定部件5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在图9中,锁定部件5在臂部33、33位于台阶部33a的下方的下端部3 相比图2所示的锁定部件5更向下方延长。另外,如图10所示,在外壳3的插入部14的下面, 在与该臂部33、33的下端部3 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对突出开口 95。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若在连接器1与管2结合时锁定部件5下降,则如图 11所示,臂部33、33的下端部3 分别从外壳3的突出开口 95突出。按照这种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使用者根据识别部件6的显示片74、74的遮蔽状态或露出状态,以及锁定部件5的突出位置的变化,使用者就能更可靠地进行结合状态的确认。这种情况下,由于做成如下结构,即在图Il(A)所示的连接器1的非结合状态下将锁定部件5 (更详细地说,主体部32的上部)突出的部位(即,上部开口 21)设置在外壳3 的一侧(上侧);另一方面,在图11 (B)所示的连接器1的完成结合状态下将锁定部件5 (更详细地说,其臂部33、33的下端部33b)突出的部位(即,突出开口%)设置在外壳3的另一侧(下侧);因而具有使用者即使通过指尖的触觉也能很容易地确认锁定部件5的突出位置的变化之类的优点。基于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终究是例示,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方式的限定。例如,作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结合对象的对象方部件不限于管2,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此外,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各构成要素不一定全部都是必须的,只要至少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就可进行适当的取舍选择。符号说明 1-连接器,2-管(对象方部件),3-外壳,4-插入孔,5-锁定部件,6_识别部件, 11-突缘部,21-上部开口,22a-间隙部,23-显示开口(第一显示开口),24-卡定爪,33-臂部,41-弹性锁定片,42-管抵接部,43-被卡定部,61-显示开口(第二显示开口),74-显示片(完成结合显示部),81-抵接面。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能够确认与对象方部件的结合状态,其特征在于,具备外壳,该外壳具有供上述对象方部件插入的插入孔;锁定部件,该锁定部件安装在上述外壳上,被插入到上述插入孔中的上述对象方部件驱动而从初始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并在该锁定位置将该对象方部件不能拔脱地固定;以及识别部件,该识别部件设置在上述外壳上,且具有显示与上述对象方部件完成结合的完成结合显示部,上述锁定部件在上述初始位置遮蔽上述完成结合显示部,另一方面,在上述锁定位置使上述完成结合显示部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部件在上述初始位置比上述外壳的外形更向外侧突出,在上述锁定位置与上述外壳的外形为同一个面或者容纳在比上述外壳的外形更靠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部件在上述初始位置比上述外壳的外形更向外侧突出,其突出量在上述锁定位置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部件在上述初始位置从上述外壳的预定部位突出,在上述锁定位置从上述外壳的与上述预定部位不同的部位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中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部件具有能与上述外壳卡定的被卡定部,上述被卡定部在上述锁定部件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不与上述外壳卡定,在上述锁定部件位于上述锁定位置的情况下与上述外壳卡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具有卡定上述锁定部件的被卡定部的卡定部,上述被卡定部在上述锁定部件从上述初始位置移动到上述锁定位置时,通过该锁定部件的弹性变形,从上述卡定部一侧的非卡定位置越过该卡定部而移动到另一侧的卡定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中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具有使上述完成结合显示部露出的第一显示开口,上述锁定部件具有在上述初始位置不与上述第一显示开口重合,而且在上述锁定位置与上述第一显示开口重合的第二显示开口。
8.一种连接器,能够确认与对象方部件的结合状态,其特征在于,具备外壳,该外壳具有供上述对象方部件插入的插入孔;锁定部件,该锁定部件安装在上述外壳上,被插入到上述插入孔中的上述对象方部件驱动而从初始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并在该锁定位置将该对象方部件不能拔脱地固定;以及识别部件,该识别部件设置在上述外壳上,且具有与上述锁定部件色彩不同的完成结合显示部,上述锁定部件在上述初始位置使上述完成结合显示部露出,另一方面,在上述锁定位置遮蔽上述完成结合显示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本发明的课题是在连接器中,以比较少的零部件数构成结合确认机构,并且减小将对象方部件不能拔脱地固定的锁定部件的移动量而实现紧凑化。连接器(1)构成为,具备外壳(3),该外壳(3)具有供管(2)插入的插入孔(4);锁定部件(5),该锁定部件(5)安装在外壳上,被管驱动而从初始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在该锁定位置将管不能拔脱地固定;以及识别部件(6),该识别部件(6)设置在外壳上,且具有与锁定部件色彩不同的显示片(74、74),锁定部件在其初始位置遮蔽显示片,而在其锁定位置使显示片露出。
文档编号F16L37/12GK102597594SQ20108004931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8日
发明者根津干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