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器的油量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9638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避震器的油量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震器,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整硬度的避震器的油量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避震器的主要功能是当车辆行驶于不平的路面时,能够抑制不平路面所产生的震动以稳定车辆,除了避震器本身的结构强度外,还需要依据不同路面环境去改变避震器的硬度。一般的避震器是利用流体流动的特性,通过改变该流体在管路内流动的压力,来改变避震器的硬度。如中国台湾M398581号专利所述,通过旋转调控件使调控部的斜面最凸部推抵轴阀移动,来改变油路的流通空间的大小,从而控制阻尼值来改变避震器的硬度。但是,这种避震器无法作定量的调整,特别是安装两个避震器于车辆两边时,其调整的辨识度不高,不易确定两个避震器所调整的幅度是否相同,此时,使用者在调整避震器时,需花费较多工作时间去做确认。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震器的油量调整结构, 当使用者在调整该避震器时,该避震器能有回馈的效果,使得使用者能够确实掌握调整的幅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避震器的油量调整结构,包括一调整部,具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一固定部,该固定部具有一滚珠及一固定杆,所述调整部螺锁于该固定部,转动所述调整部可让使所述调整部相对于该固定部滑动,该滚珠对应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转动所述调整部,该滚珠卡抵于所述第一凹槽或所述第二凹槽,该滚珠具有一弹性件, 该弹性件使该滚珠碰到所述第一凹槽或所述第二凹槽时会自动卡抵,该固定杆卡抵于所述调整部,该固定杆随着所述调整部相对于该固定部滑动;一接杆部,包括一外管、一杆体,该外管连接于所述固定部,该杆体滑设于该外管内,该杆体可沿该外管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滑动,该杆体一端抵靠于所述固定杆,转动所述调整部会带动所述固定杆去推抵该杆体,当所述滚珠卡抵于所述第一凹槽时,该杆体处于第一位置,当该滚珠卡抵于该第二凹槽时,该杆体处于第二位置,该杆体具有随时向第一位置复位的趋势。所述接杆部还具有一弹簧及一定位座,该定位座设于所述外管,该弹簧一端抵靠于所述杆体,另一端抵靠于该定位座。所述固定部具有一长槽,所述固定杆位于该长槽内,所述固定杆可于该长槽内滑动。[0012]所述调整部还具有一外壳,该外壳设于所述调整部外部,转动该外壳,所述调整部同步转动。所述调整部螺锁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调整部还具有一弹性圈,该弹性圈设于所述调整部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外壳的外缘为波浪状。本实用新型利用滚珠去卡抵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内,借助弹性件的弹力,该滚珠卡抵时会发出较大的声响,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卡抵声的次数,来判断调整的幅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较佳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预期达到的效果,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畴,事先声明。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避震器的油量调整结构,包括一调整部1、一固定部2及一接杆部3。调整部1具有一第一凹槽11、一第二凹槽12,可再增加一外壳13,并把该调整部1 螺锁于该外壳13内,转动外壳13,调整部1同步转动,该外壳的外缘为波浪状,用以方便使用者转动;调整部1还具有一弹性圈14,该弹性圈14设于调整部1与外壳13之间,以使调整部1能紧密的旋紧于该外壳13内,增加气密度。固定部2具有一滚珠21、一固定杆22及一长槽23,该固定杆22位于长槽23内, 固定杆22可在长槽23内滑动,调整部1螺锁于该固定部2,转动调整部1可让该调整部相对于固定部2滑动,更明确地说,调整部1与固定部2为螺锁关系,所以只要转动其中一个, 就可让两者沿同一轴向互相靠近或远离;滚珠21具有一弹性件211并且对应第一凹槽11 及第二凹槽12,转动调整部1,该滚珠21卡抵于第一凹槽11或第二凹槽12内,弹性件211 使该滚珠21碰到第一凹槽11或第二凹槽12时自动卡抵,更明确地说,该弹性件会主动卡抵,主要是因为弹性件211 —边抵靠于固定部2,另一边抵靠于滚珠21,所以该滚珠21具有随时向外撑开的趋势,第一凹槽11及第二凹槽12设于该调整部1内缘,所以当滚珠21遇到第一凹槽11或第二凹槽12的时候,会因为弹性的关系而向外撑开去卡抵。固定杆22卡抵于调整部1,该固定杆22随着调整部1相对于固定部2滑动,可在调整部1设有相对应的卡抵槽,供固定杆22嵌设其内,以在该调整部1相对于该固定部2滑移时,固定杆22也相对于该固定部2滑移。接杆部3包括一外管31、一杆体32、一弹簧33及一定位座34,外管31连接于固定部2,其连接关系可为螺锁的方式,以方便日后拆卸保养,杆体32滑设于外管31内,该杆体32可沿外管31轴向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滑动,该杆体32 —端抵靠于固定杆22,转动调整部1会带动固定杆22去推抵该杆体32,更明确地说,当欲调整杆体32的位置时,先转动调整部1去带动固定杆22相对于固定部2滑移,此时,因为杆体32 —端抵靠于固定杆 22,当该固定杆22相对于固定部2滑动时,会一并推动杆体32,以调整该杆体32前进或后退;滚珠21卡抵于第一凹槽11时,杆体32处于第一位置,滚珠21卡抵于第二凹槽12时, 杆体32处于第二位置,定位座34设于外管31,弹簧33 —端抵靠于杆体32,另一端抵靠于该定位座34,该定位座上设有与杆体32对应的一流孔,当转动调整部1去推动杆体32克服弹簧33的弹力于第二位置时,杆体32会插入流孔,使该流孔与杆体32的间隙变小;弹簧33 使杆体32具有随时向第一位置复位的趋势,所以杆体32会具有弹性的随时抵靠于固定杆 22,只要该固定杆22往远离杆体32的方向滑移时,杆体32会自动地退回到原本的位置。调整避震器的硬度主要是靠旋转调整部1,去带动固定杆22推动杆体32,来调整杆体32与流孔的间隙大小来实现的,在实际情况中,当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行驶于路面时,如果路面平坦起伏不大的话,可以将避震器的杆体32调至第一位置,如图3及图4所示,即杆体32与流孔的间隙为较大的状态,此时于调整部1流动的流体阻力降低,为避震器较为柔软的状态,避震器即可有效地吸收路面传递而来的微小震动,来增加汽车行进的平稳度;此外,当行驶的路面较不平整时,可将避震器的杆体32调整至第二位置,如图5及图6所示,即杆体32与流孔的间隙为较小的状态,此时于调整部1流动的流体阻力增加,这样,汽车行驶在不平整路段时,由于避震器的阻尼数增加,车体较不容易摆动,一样能维持行进的平稳度,具有像行驶平整路面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使用滚珠21去卡抵于第一凹槽 11或第二凹槽12,主要是通过在固定部2及滚珠21之间夹设置一弹性件211,让滚珠21能确实的卡抵于第一凹槽11或第二凹槽12,这样,即便遇到很大的震动避震器也不会随意跳动,更重要的是,当使用者想旋转调整部1去调整避震器的硬度时,滚珠21会卡抵于第一凹槽11或第二凹槽12,滚珠21受弹力的影响会在与第一凹槽11或第二凹槽12卡抵时产生撞击声,其声响能提醒使用者目前调整到哪一个凹槽,当避震器安装于车辆的左右两边时, 使用者能正确地将两边的避震器调整至同一种硬度。本实施例中,主要是叙述滚珠卡抵于两个凹槽之间对于避震器硬度的改变,不过在实际使用中,使用者可以持续地转动调整部相对于固定部前进或后退,在调整部转一圈并使滚珠在卡抵过两凹槽之后,仍可以再转下一圈去卡抵两凹槽,用以控制杆体与流孔的间隙大小,直到使用者调整完避震器的硬度,再跟据滚珠卡抵声的次数去判断总共转了几圈,以作为调整避震器的依据。其中,可以通过增加调整部的凹槽数的方式,使避震器转一圈能发出更多段的响声,使用者可以据此进行微调,或是增加滚珠及弹性件的数目,用以加强滚珠卡抵时发出的响声音量。总结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避震器的油量调整结构使得使用者能在调整避震器的同时,根据滚珠卡抵于凹槽的碰撞声,确实掌握目前所调整的硬度,避免了发生多转或少转的情况,也不用再拿手电筒去照射刻度来确认调整的幅度,方便了使用者调整避震器,具有进步的效果。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避震器的油量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调整部,具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一固定部,该固定部具有一滚珠及一固定杆,所述调整部螺锁于该固定部,转动所述调整部可使所述调整部相对于该固定部滑动,该滚珠对应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 转动所述调整部,该滚珠卡抵于所述第一凹槽或所述第二凹槽,该滚珠具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使该滚珠碰到所述第一凹槽或所述第二凹槽时会自动卡抵,该固定杆卡抵于所述调整部,该固定杆随着所述调整部相对于该固定部滑动;一接杆部,包括一外管、一杆体,该外管连接于所述固定部,该杆体滑设于该外管内,该杆体可沿该外管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滑动,该杆体一端抵靠于所述固定杆,转动所述调整部会带动所述固定杆去推抵该杆体,当所述滚珠卡抵于所述第一凹槽时,该杆体处于第一位置,当该滚珠卡抵于该第二凹槽时,该杆体处于第二位置,该杆体具有随时向第一位置复位的趋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器的油量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杆部还具有一弹簧及一定位座,该定位座设于所述外管,该弹簧一端抵靠于所述杆体,另一端抵靠于该定位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器的油量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具有一长槽, 所述固定杆位于该长槽内,所述固定杆可于该长槽内滑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器的油量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部还具有一外壳,该外壳设于所述调整部外部,转动该外壳,所述调整部同步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震器的油量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部螺锁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调整部还具有一弹性圈,该弹性圈设于所述调整部与所述外壳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震器的油量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缘为波浪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震器的油量调整结构,包括一调整部、一固定部及一接杆部。通过转动调整部去推动杆体来调整杆体与流孔的间隙大小,达到改变避震器硬度的目的。同时,因为调整部设有凹槽,当固定部的滚珠卡抵于该凹槽时会发出声响,其声响的次数不仅可以使使用者了解目前避震器转动的幅度,从而避免发生转多或转少的情况,也能作为下次调整的依据。
文档编号F16F9/44GK202091421SQ20112019680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3日
发明者李忠家 申请人:翰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