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式机油泵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0897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转子式机油泵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子式机油泵壳体结构,属于机油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机油泵壳体结构上包括壳体主体、壳体盖板、进油口、出油口,壳体主体内有转子副安装腔、主体轴孔,壳体盖板上有盖板轴孔,机油泵通过吸油盘吸油到机油泵进油口以后直接进入油泵内外转子容腔,然后被泵到机油泵出油口进入发动机油道。由于润滑油以一定的速度进入机油泵内外转子容腔,并且由于机油泵的转速波动,会造成机油泵泵出的机油压力波动比较大,且当机油泵转速很高的时候会出现吸油不充分而吸入空气,导致油泵效率下降。转子式机油泵的驱动轴的润滑主要靠驱动轴与壳体上轴孔的配合间隙渗油来润滑,润滑效果不是很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转子式机油泵壳体结构,通过改进机油泵壳体的结构来减小机油泵泵出机油的压力波动,提高机油泵高转速时的效率并且加强机油泵驱动轴的润滑。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子式机油泵壳体结构包括壳体主体、 壳体盖板、进油口、出油口,壳体主体内有转子副安装腔、主体轴孔,壳体盖板上有盖板轴孔,在所述的壳体主体内转子副安装腔内壁对应进油口和出油口处,沿转子副安装腔内壁轴向分别设有第一储油腔和第二储油腔,第一储油腔和第二储油腔贯穿至转子副安装腔底部且低于转子副安装腔底面,第一储油腔与主体轴孔之间有主体轴孔润滑油通道连通。所述的转子式机油泵壳体结构,在所述的壳体盖板对应第一储油腔和第二储油腔处分别设有第三储油腔和第四储油腔,在第三储油腔与盖板轴孔之间有盖板轴孔润滑油通道连通;壳体主体与壳体盖板合起后,第一储油腔与第三储油腔共同构成出油腔,第二储油腔与第四储油腔共同构成进油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在机油泵壳体的进油口和出油口附近设计出一定容积的储油腔,在不影响油泵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情况下尽量加大储油腔的容积。当机油泵开始工作时,发动机油底壳里的机油通过吸油盘进入机油泵进油口处,机油首先充满进油口附近储油腔,然后通过内外转子的配合转动,机油泵进油口储油腔里的机油被加压泵送到机油泵出油口的储油腔,机油充满储油腔后通过出油口进入发动机主油道。因为机油泵进油口储油腔的容积足够大且充满了机油,缓冲了吸油盘吸油产生的速度冲击,机油泵转子副从这个储油腔处吸油可以减小产生机油压力波动。减少油泵可能吸入的空气,同理机油泵出油口处的储油腔进一步减小了由于机油泵转速不稳定产生的油压波动。壳体主体和壳体盖板上的传动轴轴孔润滑油道会使油泵中带压力的机油通过这个润滑油通道流入壳体主体和壳体盖板中的驱动轴轴孔,润滑机油泵驱动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式机油泵壳体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壳体盖板示意图。图3为壳体盖板A处放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转子式机油泵壳体结构包括壳体主体1、壳体盖板2、进油口 3、出油口 4,壳体主体1内有转子副安装腔la、主体轴孔lb,壳体盖板2上有盖板轴孔2b,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壳体主体1内转子副安装腔Ia 内壁对应进油口 3和出油口 4处,沿转子副安装腔Ia内壁轴向设有第一储油腔Ic和第二储油腔ld,第一储油腔Ic和第二储油腔Id贯穿至转子副安装腔Ia底部且低于转子副安装腔底部,第一储油腔Ic与主体轴孔Ib之间有主体轴孔润滑油通道Ie连通;在所述的壳体盖板2对应第一储油腔Ic和第二储油腔Id处有第三储油腔2c和第四储油腔2d,在第三储油腔2c与盖板轴孔2b之间有盖板轴孔润滑油通道2e连通;壳体主体1与壳体盖板2 合起后,第一储油腔Ic与第三储油腔2c共同构成出油腔,第二储油腔Id与第四储油腔2d 共同构成进油腔。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壳体主体1内安装机油泵转子副6,5是机油泵驱动轴,4是机油泵出油口,2是壳体盖板,3机油泵进油口,沿转子副安装腔内壁轴向设有第一储油腔Ic和第二储油腔Id ;壳体主体1与壳体盖板2合起后,第一储油腔Ic与第三储油腔2c共同构成出油腔,第二储油腔Id与第四储油腔2d共同构成进油腔。7是吸油盘。吸油盘7与第一储油腔Ic与第三储油腔2c构成的进油腔相通。机油泵工作时,机油首先通过吸油盘7被吸入到第一储油腔Ic与第三储油腔2c 共同构成的进油腔中,然后在机油泵驱动轴5带动机油泵转子副6转动的作用下,机油被加压泵送到第二储油腔Id与第四储油腔2d构成的出油腔中,最后通过出油口 4进入发动机主油道。第一储油腔Ic与第三储油腔2c构成的进油腔和第二储油腔Id与第四储油腔2d 构成的出油腔可以很好的缓和机油压力波动且减少油泵高转速时吸入空气量。如图1、图2、图3 主体轴孔润滑油通道Ie和盖板轴孔润滑油通道加可以很好的润滑驱动轴两个支承处轴孔。机油泵出油口空腔里的压力机油通过上述两个轴孔润滑油道润滑机油泵驱动轴。
权利要求1.一种转子式机油泵壳体结构,包括壳体主体(1)、壳体盖板O)、进油口(3)、出油口 G),壳体主体(1)内有转子副安装腔(la)、主体轴孔(Ib),壳体盖板( 上有盖板轴孔 (2b),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壳体主体(1)内转子副安装腔(Ia)内壁对应进油口( 和出油口⑷处,沿转子副安装腔(Ia)内壁轴向分别设有第一储油腔(Ic)和第二储油腔(ld), 第一储油腔(Ic)和第二储油腔(Id)贯穿至转子副安装腔(Ia)底部且低于转子副安装腔底面,第一储油腔(Ic)与主体轴孔(Ib)之间有主体轴孔润滑油通道(Ie)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式机油泵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壳体盖板(2) 对应第一储油腔(Ic)和第二储油腔(Id)处分别设有第三储油腔Oc)和第四储油腔Od), 在第三储油腔Oc)与盖板轴孔Qb)之间有盖板轴孔润滑油通道Oe)连通;壳体主体(1) 与壳体盖板( 合起后,第一储油腔(Ic)与第三储油腔Oc)共同构成出油腔,第二储油腔 (Id)与第四储油腔Od)共同构成进油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转子式机油泵壳体结构,包括壳体主体、壳体盖板、进油口、出油口,壳体主体内有转子副安装腔、主体轴孔,壳体盖板上有盖板轴孔,在所述的壳体主体内转子副安装腔内壁对应进油口和出油口处,沿转子副安装腔内壁轴向分别设有第一储油腔和第二储油腔,第一储油腔和第二储油腔贯穿至转子副安装腔底部且低于转子副安装腔底面,第一储油腔与主体轴孔之间有主体轴孔润滑油通道连通。在壳体盖板对应第一储油腔和第二储油腔处分别设有第三储油腔和第四储油腔,在第三储油腔与盖板轴孔之间有盖板轴孔润滑油通道连通;壳体主体与壳体盖板合起后,第一储油腔与第三储油腔共同构成出油腔,第二储油腔与第四储油腔共同构成进油腔。
文档编号F16N13/20GK202118481SQ20112021871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刘向晖, 欧阳丹, 田宁, 许立兵 申请人:东风汽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